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5年1月至1996年3月为1256例慢性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并成功地进行了血液透析。自体血管内瘘1101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526例,前臂动静脉内瘘512例,上臂动静脉内瘘36例,下肢动静脉内瘘27例),大隐静脉搭桥15例,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PTFE)搭桥动静脉内瘘18例,人尸动脉搭桥动静脉内瘘122例。手术成功率为100%,1年的通畅率95.3%,3年的通畅率82.5%,5年通畅率71.2%,10年通畅率48.6%。就制作动静脉内瘘以及时国内外开展各种制作内瘘方法的临床评价和经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3.
用人尸动脉架桥为2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多次行动静脉内外瘘失败的患者重建动静脉内痿术,术后成功地进行了血液透析,血流量达200-300ml/min,其中2例已使用3年零两个月,1年以上使用率为84%。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报道采用在腕关节以下的解剖学"鼻烟窝"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 999年12月以来,对43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腕关节以下的解剖学"鼻烟窝"建立动静脉内瘘,采用桡动脉的背侧支与头静脉端端吻合,4周后用于临床血液透析.结果43例均为首次内瘘术,术中即刻通畅率100%,术后出血少,疼痛轻,未发生感染.40例患者得到术后随访,随访时间5月~1年10月,平均为10个月,均通畅良好,血流量充足,每分钟200ml以上,均能满足长期血透需要.无窃血综合征、血管瘤和手背静脉高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术式突破了传统标准内瘘建立的方法,手术简单时间短、创面小、损伤轻,在两上肢增加两个制作内瘘的部位,扩大了穿刺范围,一旦闭塞后尚可改做标准内瘘,因此,对于长期血透患者,只要血管条件好,"鼻烟窝"处建立动静脉内瘘可为其首选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上肢远端3种动静脉内瘘术的优缺点。方法:对终末期肾病患者90例分别施行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术、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和前臂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术,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90例术后早期未出现并发症,均能达到血透标准,鼻烟窝内瘘端端吻合组的吻合口口径小于鼻烟窝内瘘端侧吻合组和前臂内瘘组(P〈0.05),鼻烟窝内瘘端侧吻合组和前臂内瘘组两组的吻合口口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吻合口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上需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端侧吻合对患者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对慢性血液透析患者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的彩超监测,并与常规前臂动静脉内瘘比较,以评价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的应用价值。方法51例慢性血液透析患者按内瘘术式不同分为二组,其中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组30例、前臂动静脉内痿组21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比较二者手术1年后通畅率、吻合口内径、吻合口平均血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组与前臂动静脉内瘘组手术1年后通畅率分别为90.0%(27/30)和90.5%(19/21);吻合口内径分别为(3.10±0.11)mm和(3.40±0.12)mm;吻合口平均血流量分别为(368.4±6.2)ml/min和(381.2±6.0)mJ/min;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3/30)和23.8%(5/21)。二者比较在手术1年后通畅率、吻合口内径、吻合17平均血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与前臂动静脉内瘩比较,在手术1年后通畅率、吻合口内径、吻合口平均血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可做为慢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内瘘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侧侧吻合术式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应用作为维持性透析患者内瘘首选术式的优势。方法:将45例首次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以侧侧吻合方式在鼻烟窝处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对照组15例,在腕部建立动静脉内瘘。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彩超测得术后8周及1、2年吻合口血流量及动脉瘤形成率。结果:侧侧吻合术可保证动静脉吻合口足够长度,从而保障了内瘘应用中足够的血流量,术后1、2年治疗组吻合口血流量更大,分别为(952±176)ml/min、(896±103)ml/min,对照组分别为(847±110)ml/min、(795±98)ml/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治疗组动脉瘤形成率更小,分别为3.33%、10.0%,对照组分别为33.3%、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制作简便,远期通畅率高,并发症少,保留了近端血管可以在腕部再建标准内瘘,是血管条件良好尿毒症患者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侧侧吻合术式可作为鼻烟窝内瘘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背景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能不可避免,为最大限度地节约血管资源,现有研究多以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加吻合口扩张手术在原血管基础上重建动静脉内瘘,该方法再通率高,但长期通畅率不佳,寻找一种既能节约血管资源,又可延长内瘘使用周期的方法十分必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后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浙江省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收治的维持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能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加吻合口扩张手术修复内瘘,研究组采用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分别于动静脉内瘘重建前后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肾功能、炎性因子、血脂、蛋白指标水平。记录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长于对照组,手术费用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及1年通畅率、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重建前,两组患者血肌酐(Scr)、尿氮素(BU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蛋白、清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后,两组患者Scr、BUN、总蛋白、清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s-CRP、IL-6、TNF-α、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重建后血清Scr、BUN、hs-CRP、IL-6、TNF-α、总胆固醇、三酰甘油、β2微球蛋白水平低于重建前,总蛋白、清蛋白水平高于重建前(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2%(7/46),对照组为10.9%(5/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3,P=0.536)。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后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成功率高、疗效稳定,且操作简便、经济适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护理在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的作用。方法对2000年起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36例手鼻烟窝内瘘手术患者,实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等护理程序。结果护理在手鼻烟窝内瘘中消除了患者紧张心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维持了血管通路的通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结论护理在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院成立透析中心已十几年,近二年每年透析次数6000~7000人次,动静脉内瘘拥有率90%。2007年4月首次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内瘘堵塞,现报告如下。1病历报告 患者,女,43岁。规律性血透3年(即内瘘使用3年)每周2次。患者血压140~110/90-65mmHg,体重48kg,每次血透肝素钠用量:总量7500U,首剂量6000U,维持量1500U。 相似文献
15.
动静脉内瘘是能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长期使用的血管通道 ,直接关系到患者血液灌流疗效乃至存活时间。我们在长期使用内瘘的过程中 ,应注意对内瘘采取保护措施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992年 2月至 2 0 0 1年 4月 ,我院血液透析人数为 1 82人 ,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 1 59例 ,男 89例 ,女 70例 ,年龄 1 7~ 73岁 ,共透析 1 72 32次 ,原内瘘使用 5年以上者 82 % ,3年以上者为 94%。2 护理体会2 1 内瘘的使用时机 内瘘成熟一般需要 4~ 8周 ,如需提前使用 ,至少应在 2~ 3周以后 ,内瘘首次透析血流量不宜过大 ,1 50~ …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为17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建立183次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外瘘改内瘘及异体血管搭桥。临床应用表明端端、端侧式较好。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了解腕部动胸静脉瘘成熟以及使用过程的情况,为合理保护使用内瘘维持其长期通畅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血透160例采用腕部动静脉内瘘术后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的临床分析。结果:95%的患手术成功;血液透析时平均血流量250mg/min-300ml/mi,2年使用率78%,最工使用年限5年以上。结论:合理保护及使用腕部动静脉内瘘,长期通畅率高,感染率低,并发症少,提高了终末期肾衰病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