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建立了内皮-单个核细胞联合培养模型,观察了该模型中单个核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所见3种形态的单个核细胞,分别称为Ⅰ型、Ⅱ型和Ⅲ型细胞。对3型细胞进行了形态的描述和定量的观察,认为培养内皮细胞对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有诱导作用。该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是研究内皮一单个核细胞粘附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为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内皮化提供合适的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健康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置于纤维连接蛋白预衬的DMEM培养基中,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加以诱导,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化分析等方法观察和鉴定诱导后的细胞。将诱导分化的内皮祖细胞种植到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VEGF、bFGF等诱导因子存在的条件下,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呈典形的“纺锤样”梭形细胞,单层细胞贴壁生长融合时呈铺路石样排列,免疫组化示VWF和CD34抗体染色阳性。扫描电镜下,未种植细胞的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呈典型的多孔蜂窝状结构,孔径大小比较适合内皮祖细胞爬行。种植细胞后,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有大量的内皮祖细胞黏附、爬行及铺展生长,有时可见内皮祖细胞长入蜂窝状孔径内。[结论]体外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可作为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李伟  TomokoAsagami 《海南医学》2002,13(11):110-11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性。方法:采用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粘附试验检测52例2型糖尿病中层得、32例健康志愿者的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粘附功能。结果:(1)糖尿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2)经多元回归分析,空腹血糖与单核细胞粘附率存在独立的相关关系(P<0.001)。结论:2型糖尿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性增强,高血糖等代谢异常与此粘附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脐带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以获得血管内皮前期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行为。方法:用密度为1.0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带血中单个核细胞,种植在铺有纤维连接素的培养板中,3 d后去除未附着细胞,观察附着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结果:单个核细胞培养3 d后可见大量的附着细胞和少量梭形细胞,梭形细胞数量在第7天时达到高峰。附着细胞对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结论:在纤维连接素上培养来源于脐带血的单个核细胞可获得血管内皮前期细胞。  相似文献   

5.
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内皮祖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为冠心病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收集健康成人外周血,通过Ficoll离心法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置于纤维连接蛋白预衬的EGM-2培养基中加以诱导,并通过相差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标记等方法对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结果]在上述诱导分化条件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倒置荧光微镜下呈典形的"纺锤样"梭形细胞,ac-LDL吞噬及lectin抗体荧光标记双阳性,FLK-1和VWF免疫荧光抗体染色均为阳性.[结论]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可诱导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内皮祖细胞可作为冠心病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从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富集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并在体外诱导培养和扩增的方法,试图证实外周血是获得血管内皮祖细胞理想来源之一。方法密度梯度法分离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采用专用的EGM-2-MV完全培养基对单个核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培养,动态观察细胞生长过程,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荧光化学法分别鉴定培养细胞的内皮细胞表面标记和生物学功能。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专用培养基体外诱导后,4 d左右可见多数细胞贴壁生长,9 d后可见位于中间的细胞聚集成团,4周后呈铺路石样内皮细胞形态。培养12 d细胞能表达的内皮细胞表面抗原,包括Ⅷ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和钙粘素(VE-cadherin)等;并能特异性吸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UEA-1),能内吞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具备内皮细胞的功能。结论兔外周血中存在具有增殖分化潜能的EPCs,经过特定的体外诱导培养可以收集和扩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环磷酰胺损伤小鼠骨髓细胞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于第7天断颈处死小鼠,取出尺骨和股骨,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并行尺骨组织学切片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骨髓单个核细胞明显减少(P<0.01);而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骨髓单个核细胞明显增多(P<0.01)。骨髓超微结构观察显示模型组线粒体和内质网数量减少且明显受损,血窦减少、窦壁断裂。治疗组线粒体、内质网和血窦数量增加,形态基本正常。结论当归注射液能通过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改善骨髓微环境而对受环磷酰胺损伤的小鼠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脐血CD34 细胞体外分离、纯化、诱导扩增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并检测其表型。方法采集新鲜脐血经抗凝处理及无菌包装,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方法(MACS)分离出CD34 单个核细胞,M-199培养基中诱导分化,细胞形态学观察CD34 和CD34-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CD31表型,免疫组化验证蛋白水平表达。结果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刚分离的CD34 和CD34-单个核细胞呈圆形,形态小。CD34 细胞培养3d后有明显集落形成,7d后呈梭行细胞,出现典型线样排列结构。经诱导培养后,内皮细胞表型CD31阳性率为(70.03±10.27)%。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了内皮特异性成分ecNOS和flk-1/KDR蛋白水平的表达。而CD34-细胞单独培养,少部分细胞贴壁,呈现出不规则形态。结论MACS法分离脐血CD34 细胞,体外诱导扩增和分化后贴壁细胞具有内皮细胞形态,通过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验证了贴壁细胞中大部分细胞具有内皮系标志物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性。方法 :采用单核细胞 -内皮细胞粘附试验检测 5 2例 2型糖尿病患者、3 2例健康志愿者的单核细胞 -血管内皮粘附功能。结果 :(1)糖尿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内皮细胞粘附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2 )经多元回归分析 ,空腹血糖与单核细胞粘附率存在独立的相关关系 (P <0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性增强 ,高血糖等代谢异常与此粘附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为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内皮化提供合适的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健康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置于纤维连接蛋白预衬的DMEM培养基中,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加以诱导,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化分析等方法观察和鉴定诱导后的细胞.将诱导分化的内皮祖细胞种植到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VEGF、bFGF等诱导因子存在的条件下,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呈典形的"纺锤样"梭形细胞,单层细胞贴壁生长融合时呈铺路石样排列,免疫组化示VWF和CD34抗体染色阳性.扫描电镜下,未种植细胞的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呈典型的多孔蜂窝状结构,孔径大小比较适合内皮祖细胞爬行.种植细胞后,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有大量的内皮祖细胞黏附、爬行及铺展生长,有时可见内皮祖细胞长入蜂窝状孔径内.[结论]体外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可作为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1.
凌瑞  孙宝华  王廷  易军  王辉  王新友 《医学争鸣》2007,28(2):137-139
目的:研究VEGF, b-FGF诱导下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向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分化.方法:从新鲜脐血中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在加有VEGF,bFGF的M199培养基中培养,培养7 d,免疫组化(SABC法)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结果:人脐血血单个核细胞(MNCs)经体外VEGF, b-FGF的诱导分化,表达内皮祖细胞的表面标志KDR, CD1133和CD34.结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分离、纯化、诱导扩增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并检测其表型.方法采集新鲜脐血经抗凝处理及无菌包装,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方法(MACS)分离出CD34+单个核细胞,M-199培养基中诱导分化,细胞形态学观察CD34+和CD34-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CD31表型,免疫组化验证蛋白水平表达.结果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刚分离的CD34+ 和CD34-单个核细胞呈圆形,形态小.CD34+细胞培养3 d后有明显集落形成,7 d后呈梭行细胞,出现典型线样排列结构.经诱导培养后,内皮细胞表型CD31阳性率为(70.03±10.27)%.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了内皮特异性成分ecNOS和flk-1/KDR蛋白水平的表达.而CD34-细胞单独培养,少部分细胞贴壁,呈现出不规则形态.结论 MACS法分离脐血CD34+细胞,体外诱导扩增和分化后贴壁细胞具有内皮细胞形态,通过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验证了贴壁细胞中大部分细胞具有内皮系标志物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小型猪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PCs),并进行相关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小型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分别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及Matrigel实验和DiI-acLDL摄取实验,对其细胞表型及功能进行相关鉴定.结果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出现梭形贴壁和铺路石样形态;培养第14天,约80%的细胞DiI-acLDL吞噬实验阳性,且CD133、CD34、flk-1、CD31、CD144的表达阳性率分别达到25.1%、55.9%、97.7%、82.0%和95.4%;细胞培养于凝固的Matrigel表面7 d后,形成特征性的网格状结构.结论 该实验成功从小型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培养出EPCs,在其体外扩增诱导的过程中,表达EPCs和成熟内皮细胞的特征性标志.  相似文献   

14.
采用抗CD3单抗(10μg/ml)联合IL-2(50U/ml)诱导肿瘤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为CD3AK细胞,并观察其体外增殖及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肿瘤病人的NK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但其CD3AK细胞体外杀伤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由肿瘤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的CD3AK细胞,可作为过继免疫治疗的效应细胞进行自身淋巴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15.
采用抗CD3单抗体(10μg/m)联合IL-2(50U/ml)诱导肿瘤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为CD3AK细胞,并观察其体外增殖及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肿瘤病人的NK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但其CD3AK细胞体外杀伤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由肿瘤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的CD3AK细胞,可作为过继免疫治疗的效应细胞进行自身淋巴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反向酶联免疫斑点法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及添加重组细胞后脐血B细胞免疫球蛋白释放细胞数量以探究细胞因子对新生儿B细胞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的影响。结果;正常脐血单个核细胞仅产生少量的IgSCS。用抗CD3单抗刺激丝裂素C处理后的脐血T细胞,并补充rIL-2,rIL-4,rIL-10及其组合,可诱导脐血B细胞释放IgA,IgG及IgM。  相似文献   

17.
〔夏正坤陈荣华邓静云.中华儿科杂志,1995;33(3):146〕对30例早产儿、50例足月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与3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了测定。结果示早产儿、足月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的TNFα低于健康成人,分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淋巴细胞分离液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Ficoll、Percoll和小鼠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胎盘蓝染色法计数细胞数量并检测细胞活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分别计数三种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的小鼠骨髓单个核...  相似文献   

19.
成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分离和诱导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诱导分化条件。方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中分离内皮祖细胞接种于添加VEGF,bFGF,IGF-1,EGF的M199培养基中,观察细胞集落、梭形贴壁细胞的出现时间和特异性细胞标志表达情况。结果:第3~4天可观察到贴壁梭型细胞,第5~8天出现多个细胞团,第10天左右可见首尾相连形成条索状结构。贴壁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结论:成人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来源于单个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比较粘附状态抗CD3单抗和游离状态抗CD3单抗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活化增殖的能力。方法:采用^3H-TdR掺入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苔盼蓝拒染法、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以及CTLL细胞IL-2检测法,分别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两种状态抗CD3单抗刺激后,其增殖活性、外源性IL-2的协同作用、内源性IL-2释放以及IL-2R表达等生物免疫学指标。结果:粘膜状态抗CD3单抗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