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融合方法在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3种颈椎前路融合术的优缺点。方法:用3种融合方式对133例因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其中单纯髂骨植骨单节段2l例,双节段19例;Threaded fusion cage(TFC)加自体植骨单节段18例,双节段13例;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单节段33例,双节段29例。对患者的骨融合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0.1月,3组单节段融合时间分别为3.4,2.8和2.5月,优良率分别为85.7%,77.8%和90.9%,并发症发生率为23.8%,27.98%和0.0%;双节段3组融合时间分剐为3.7,3.2和2.7月,优良率分别为78.9%,69.2%和86.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3%,30.8%和5.9%。结论:单纯髂骨植骨方法简单,但植骨块滑脱等并发症较多。TFC加自体植骨方法融合器沉降,椎间隙狭窄发生率高,多节段更甚,应慎重。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牢固,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54例骨转移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54例骨转移性肿瘤。本组骨转移性肿瘤在同期骨恶性肿瘤中占28.57%。年龄好发于30~59岁,男女之比1.84:1。x线表现以溶骨性病变为主。病理类型以转移性腺癌居多,占62.96%,原发灶明确的仅占33.33%。2年内死亡达77.4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99TC-MDP与^153Sm-EDTMP联合治疗肿瘤转移骨痛疗效,以及是否优于单用^153Sm-EDT-MP治疗。方法:分两组治疗,一组用^99TC-MDP与^153Sm-EDTMP联合治疗;另一组单用^153Sm-EDTMP。结果:联合治疗组:27例,骨痛完全缓解29.6%;骨痛部分缓解55.6%,止痛总有效率85.2%;无效14.8%。^153SM-DTMP组40例,骨痛完全缓解22.5%;骨痛部分缓解42.5%,止痛总有效率65%;无效35%。结论:联合疗法治疗肿瘤转移重度骨痛和多发性骨转移病灶效果较好,优于单用^153Sm-EDTMP。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与Ⅰ型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型骨质疏松症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明显减少.骨偶联过程失衡,即骨吸收作用超过了骨形成作用,导致净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疾病。在人所患的疾病中.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最高,被称为是无声无息的流行病。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率可高达25%~50%,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增高,绝经20年以上者可达53.62%~57.89%,平均为56.76%。1940年Albright F等首先提出PMOP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减少有关,并首先提倡应用雌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骨膦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66例。对癌性骨痛的有效率87.9%,其中完全缓解12.1%,部分缓解75.8%。骨膦与化疗、放疗或核素内照射相结合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骨软骨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孤立性骨软骨瘤约有1.3%~4.1%发生于脊柱,占椎管内肿瘤的0.4%。而椎管内外同时发生骨软骨瘤更为少见,本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发生骨不连的原因,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6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5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术后依据其治疗结果分为两组,骨折正常愈合患者为骨愈合组,发生骨不连患者称为骨不连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包括平均年龄、过早负重、二次骨折、骨缺失等方面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愈合组过早负重、二次骨折、骨缺失发生率分别为10.34%、6.9%、6.9%,平均年龄为(31.4±8.4)岁;骨不连组过早负重、二次骨折、骨缺失发生率分别为33.33%、28.57%、38.09%,平均年龄为(60.3±8.2)岁,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四肢骨折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后骨不连发生原因和过早负重、年龄偏高等有关,在临床上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1983~1992年应用同种脱钙骨基质(DBM)、骨基质胶(BMG)共368例。男性232例,女性136例。平均年龄30.4岁,随访332例,平均时间2年10个月。X线片成骨观察:Ⅳ级85.54%,Ⅲ级6.92%,Ⅱ级2.20%,Ⅰ级0.94%,0级4.4%。总成骨率95.78%。368例大宗病例首次为DBM、BMG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根据。DBM、DMG可应用于骨伤、骨病术后需要植骨的部位,不受病种和部位限制。其成骨能力与自体骨移植相似。局部注射,添加骨水泥或明胶移植均可发生诱导成骨。为临床应用开辟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105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99mTc-MDP全身ECT骨显像(简称骨显像),其中19例同时进行了X线摄片及CT检查,以比较三者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骨显像、X线摄片及CT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分别为70.5%、52.6%和57.9%,似然比分别为2、39、1.11和1.38。骨显像对胃肠道肿瘤、肺癌、鼻咽癌和乳癌的骨转移瘤敏感度分别为90.9%、77.4%、72.7%和35.7%,似然比分别为9.99、3.43、2.66和0.56。骨转移部位以脊柱和骨盆为多,均为60.8%。提示骨显像适用于骨转移瘤的诊断,其诊断价值高于X钱摄片及CT检查,尤其适用于胃肠道肿瘤、肺癌、鼻咽癌等骨转移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5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99mTc-DMP全身ECT骨显像,其中9例同时进行了X线摄片及CT检查,以比较三者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骨显像,X线摄片及CT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分别为70.5%,52.6%和57.9%,似然比分别为2,39,1.11和1.38。骨显像对胃肠道肿瘤,肺癌,鼻咽癌和乳癌的骨转移瘤敏感度分别为90.9%,77.4%,72.7%和35.7%,似然分别为9.99,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行设计的颈前路多节段减压原位植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6例,近期优良率67.5%,有效率97.5%,40例随访13 ̄45个月,优良率87.5%,有效率97.5%。该术式脊髓减压充分彻底,植骨融合率高,颈椎稳定性好;操作简便创伤小,避免了供骨区反应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行设计的颈前路多节段减压原位植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6例,近期优良率67.5%,有效率97.5%,40例随访13~45个月,优良率87.5%,有效率97.5%。该术式脊髓减压充分彻底,植骨融合率高,颈椎稳定性好;操作简便创伤小,避免了供骨区反应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在48侧南方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观察了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结果:①骨间背侧动脉与旋后肌的关系:A型占有81%、B型占19%。②骨间背侧动脉的分支类型:Ⅰ型占65/,Ⅱ型占8%,Ⅲ型占8%,Ⅳ型占19%。③骨间背侧动脉及其分支起始外径:骨间背侧动脉外径为1.40±0.18mm。骨间返动脉外径为0.9±0.22mm,桡侧肌皮支外径为0.82±0.21mm,尺侧肌皮支外径为0.92±0.21mm。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例去大骨瓣开颅手术和20例直切口小骨窗口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比较,发现去大骨瓣组的死亡率为50%,1a内功能恢复率30%,而小骨窗开颅死亡率为15%。1a功能恢复率76.47%(P均〈0.025),说明小骨窗开颅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大骨瓣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99Tc—MDP与中药处方骨密Ⅲ号联合治疗与第三代磷酸盐药物氨基二磷酸盐对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疗效的价值。方法应用药物盐酸地塞米松诱导制作兔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分别应用^99Tc—MDP联合骨密Ⅲ号治疗和氨基二磷酸盐治疗兔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治疗16周后进行X线摄片、CT、核素骨显像、骨细胞学、骨形态计量、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测定。结果^99Tc—MDP联合骨密Ⅲ号治疗组和氨基二磷酸盐治疗组与骨质疏松对照组比较:骨形体计量分别上升166.88%、65.66%;腰椎骨密度分别上升28.28%、13.13%;股骨头骨密度上升30.03%、16.50%;核素骨显像差值上升30.72%、25.64%;生物力学上升26.94%、15.57%。骨细胞学也有明显的改变。结论^99Tc—MDP联合骨密Ⅲ号治疗既有双磷酸盐的作用又具有活血、补肾、壮骨等功能。可能对骨组织的生长和代谢起到较明显支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老年妇女骨矿含量的影响因素和骨质疏松发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单光子骨矿含量测量仪,检测了重庆地区40~88岁1060例妇女挠骨骨矿物质含量(简称BMC)。40岁以上中老年妇女骨矿含量随年龄老化呈持续性减少,绝经加速了骨矿的丢失。骨矿含量与年龄、绝经年限呈显著性负相关(r=-0.537、-0.456.P均<0.01).与身高、体重、孕次、产次无相关性。职业对BMC无显著影响,运动是BMC的保护因素。本地区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发病率为38.8%,其中未绝经组发病率仅为3.6%,而绝经后骨质疏松则为43.5%,70~88岁的老年妇女85%存在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7.
探讨颞骨内面神经麻痹开放面神经骨管的意义。制作压榨性损伤颞骨内面神经麻痹实验模型,测定面神经骨管开放组和非开放组面神经膨胀率,并行光镜、电镜观察。骨管开放组面神经膨胀率为45.7%±7.0%;非开放组面神经膨胀率31.1%±5.2%,两组间差异显著。非开放组比开放组神经纤维间的浮肿程度轻,而髓鞘板层间开离现象重。提示开放面神经骨管能解除骨管对面神经的反作用力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血补髓汤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探讨中药作用机理。方法4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服用活血补髓汤,对照试服用健骨生丸,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对患者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进行评定。结果活血补髓汤对股骨头坏死的总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从X线片改变来看,两组患者在服药3个月后都能促进死骨吸收和新骨形成,活血补髓汤组78.94%有死骨吸收,而健骨生丸组36.84%有死骨吸收;活血补髓汤52.63%有新骨形成,而健骨生组21.05%有新骨形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活血补髓汤对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优于对照药。  相似文献   

19.
329例恶性肿瘤核素骨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骨显像阳性结果186例,阳性率56.53%。骨转移好发部位依次为胸部(65.05%)、椎体(43.55%)、骨盆(36.56%)、四肢(26.34%)和颅骨(8.60%)。多发转移者149例,占80.1l%,单发病灶37例,占19.89%。对25例单发病灶者随访发现6例为骨转移,占24.00%。结论 SPECT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癌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观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化学疗法及核素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对骨转移癌患者分别予以化学疗法及核素治疗,观察不同方法的疗效。结果:化学疗法治疗组中骨痛的缓解率分别是完全缓解(CR)0%,部分缓解(PR)8.3%;骨显像的变化是CR0%,PR7.7%,稳定0%;而核素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明确,骨痛的缓解率达到70.3%,骨显像异常浓聚点虽然CR为0%,但PR为45.9%,稳定为43.3%。结论:核素治疗骨转移疗效明确,其中^153Sm—EDTMP疗效更优于^89SrC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