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军 《当代医学》2022,28(7):4-6
目的 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嚼服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嚼服阿司匹林治疗)和研究组(嚼服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6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和对照组(单纯使用阿司匹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试验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3%和73.3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优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44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A组(72例),给予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4100IU)+拜阿司匹林(拜耳公司)和B组(72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拜阿司匹林).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治疗后(120d)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组血管再通率高于B组[55.6%(40 ~72)比47.2%(34~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管再闭率低于B组[8.3%(672)比16.7%(1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治疗后120d时,LVEF高于B组[(49.8±6.4)%比(43.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溶栓治疗中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及拜阿司匹林疗效优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及拜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近期心血管事件,以此观察治疗效果。方法:筛选符合条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1周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1周后观察组复合终点与常规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主要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够有效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李筱敏 《当代医学》2014,(11):144-145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中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76例患者标记为观察组,另30例单独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标记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7%,高于对照组86.67%(P〈0.05);在心电图改变情况上,观察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8.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6.67%(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孔庆海 《中外医疗》2012,31(7):102-10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60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ESVI、EDVI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同时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预后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出血与非出血患者出院后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31例)和非出血组(161例)。记录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使用情况。结果出血组较非出血组平均年龄偏大(66.3岁/54.8岁),高血压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分别为64.5%、4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出血组患者在出院时,AMI发生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阿司匹林的使用率均明显低于非出血组(P0.01),而氯吡格雷的使用率在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明显低于非出血组(P0.05,P0.01)。结论 AMI出血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使用率降低,可能与其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实施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短阵室速数、QTc间期、QRS波时限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早期应用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17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标准组和联合组。两组均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溶栓前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口服,联合组加服氯吡格雷300 mg。溶栓结束后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每天1次,3 d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联合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及30 d内再梗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及出血、急诊血运重建和心血管死亡事件。结果联合组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标准组,再梗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急诊血运重建事件低于标准组,差别有显著性(2χ=3.98~4.44,P<0.05);总出血事件、心血管病死亡率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溶栓时早期应用氯吡格雷可增加冠状动脉再通率,减少再梗死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使急诊血运重建事件减少。  相似文献   

10.
许文举  林艳足  庄丽  许先继 《广东医学》2012,33(11):1665-1666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接受氯吡格雷治疗将11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60例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比较两组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病死率、复合终点发生率、血管再通率、再闭塞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复合终点分别为5.0%和21.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7% vs 46.4%,P>0.05);观察组再闭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7% vs 16.1%,P<0.05),LVEF显著优于对照组[(48.02±7.26)% vs (33.98±6.42)%,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PT、APTT及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到2015年4月收治AMI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于入院30 min内静脉泵入尿激酶150万U,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再通率、再闭塞率及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通率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再闭塞率为3.8%,低于对照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PT、aPTT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PTT均增大(P0.05)、PT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PT、aPTT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MI患者效果理想,且不增加出血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方法62例无溶栓禁忌症患者均给经鼻导管吸氧,肠溶阿司匹林300 mg嚼服,0.9%NS 20 ml 尿激酶50万U静脉注射,继以尿激酶100万U加入80 ml生理盐水经输液泵静脉输注溶栓治疗。计算发病30 min溶栓,30 min~2 h、2~4 h、4~6 h及6~8 h内溶栓再通率,并把4 h内溶栓病例与4~8 h溶栓病例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4 h内溶栓再通率75%,4~8 h溶栓再通率4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因此在安全的前提下尽早溶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月到2015年4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于入院30 min内静脉泵入尿激酶150万U,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再通率、再闭塞率及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 PTT)。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3.1%(P<0.05)。两组再通率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再闭塞率为3.8%,低于对照组15.4%(P<0.05)。两组治疗前的PT、a PTT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 PTT均延长(P<0.05)、PT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PT、a PTT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MI患者效果理想,利于改善凝血指标,对再闭塞的预防效果佳,且可减少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抵抗性。  相似文献   

14.
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reteplase,rP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中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发病6小时内的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AMI患者分为两组,其中rPA组和尿激酶(Urokinase,UA)组各30例,分别用rPA和UA进行溶栓,比较两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后的再通率,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溶栓后rPA组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P<0.05);溶栓后死亡及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再梗死的发生率等并发症rPA组明显低于尿激酶组(P<0.05);溶栓后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A溶栓治疗AM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CW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0例CW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阿司匹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100 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双抗血小板治疗,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小板参数等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阿司匹林组总有效率为68.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延长,NIHSS评分逐渐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例等血小板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例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9.6±1.4)f L比(12.8±1.5)f L,(11.3±2.7)f L比(14.4±3.1)f L,0.285±0.060比0.337±0.062,均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CWI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溶栓流程,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前、后病情变化,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有14例溶栓成功,5例病情明显减轻,1例患者频发TIA溶栓治疗无效。结论医护密切配合,严格时间窗的选择及护士的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是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较佳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纬 《中外医疗》2014,(25):21-22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尿激酶和瑞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再通率、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再通率(82.5%)明显优于对照组(67.5%,P〈0.01),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5.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明显少于对照组(17.5%,P〈0.01),死亡率均为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小剂量尿激酶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75例,并分为常规组(n=38)和小剂量组(n=37)。常规组给予150U尿激酶治疗,小剂量组给予50U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的溶栓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和溶栓不良反应。结果常规组溶栓总再通率为84.21%,显著高于小剂量组45.94%(c2=12.119,P=0.000);常规治疗组的急性期死亡率为2.63%,显著低于小剂量组33.33%(c2=4.730,P=0.030)。常规剂量组,溶栓治疗后不良发生率为18.42%,小剂量组则为18.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003,P=0.956)。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中,需给予足量的尿激酶,小剂量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5例发病≤12h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年龄≥70岁34例为高龄组,〈70岁为低龄组,均符合溶栓条件,入院后给UK或rSK静脉溶栓,120min内观察再通指标;记录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出血并发症。结果:高龄组与低龄组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率、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脏事件中高龄组发生率高龄组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强化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凝血功能及其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我院8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尿激酶强化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治疗后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6.13±10.09)%,救治成功率为9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分别为(11.12±0.92)s、(20.79±2.13)s、(13.01±1.22)s、(3.83±0.35)g/L及(151.78±38.86)ug/L,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为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对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临床应注意控制用药剂量,以利于降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