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文章探讨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治疗后护理。回顾分析自2010年1月以来临床确诊的14例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提出了积极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极大的促进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1病历报告 患者男75岁,右眼突发性视物不见4h于2008年4月来诊,右眼视力光感/lm,眼底检查可见右眼视网膜水肿,黄斑区典型樱桃红斑(图1),急诊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图2):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极为迟缓,至造影晚期仅有视网膜动脉节段性充盈,确诊为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  相似文献   

4.
5.
6.
笔者搜集了 1993年 10月~ 2 0 0 0年 3月我院 14例血管闭塞性的病变经局部导管溶栓及部分应用 PTA术的资料完整的病例 ,现就其发病情况、治疗的方法、药物的应用与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4例 ,其中门诊病例 1例 ,住院病例13例。男性 12例 ,女性 2例。年龄 5 4岁~ 81岁 ,平均年龄 5 7岁。病程 1h~ 2 a,其中急性缺血者 5例 ,表现患肢皮温低 ,呈花斑色 ,伴有剧烈的疼痛 ,动脉搏动消失 (患有风心病伴心房纤颤4例 ,1例有糖尿病病史 ) ;长期缺血者 9例 ,表现间歇性跛行、疼痛 ,肢端…  相似文献   

7.
高丽  吕彩玲 《中原医刊》1995,22(4):45-46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危害视力较重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常并发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等症。如治疗护理措施不当,会严重的损害患者的视功能。我科自1990年~1992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中央静脉阻塞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4岁,平均40.3岁。眼底表现以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OCTA)测量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探讨其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进行观察分析。方法:①240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组:A组18~30岁,B组31~45岁,C组46~60岁,D组61~75岁,每组60例,均行双眼OCTA扫描,测取视网膜血管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视网膜血管密度和年龄的关系;②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缺血型和非缺血型CRVO患者各32例(32眼),年龄45~60岁,OCTA分别测量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 mm直径范围视网膜血管密度,分析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结果:①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3 mm直径范围视网膜血管平均密度:A组(53.35 ± 2.00)%;B组(52.13 ± 1.78)%;C组(51.15 ± 2.31)%;D组(50.01 ± 2.29)%。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492,P < 0.05)。②非缺血型CRVO者黄斑区整体范围平均视网膜血管密度:患眼(44.73 ± 3.24)%、健眼(51.24 ± 2.45)%,患眼与健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视网膜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缺血型CRVO者黄斑区整体范围平均视网膜血管密度:患眼(39.46 ±2.51)%、健眼(51.06 ± 2.45)%,患眼与健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缺血型与非缺血型CRVO者患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健康人群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这可能与一些年龄相关性黄斑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CRVO患眼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较正常降低,缺血型较非缺血型下降更为明显,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OCTA检查可以作为疾病发展的一种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对1987年至1989年期间我院诊治可查证的视网膜血管塞78例患者进行了回顾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较视网膜动脉阻塞多六倍。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阻塞患者各发现一例。视网膜血管阻塞年龄分布以青年与老年较多,性别无差异。40岁以下的青年人与血管炎有关;40岁以上的老年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病有极密切关系。并对其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血栓形成的防治方法及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 2015年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80例RVO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和眼底治疗疗效,视网膜循环时间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视力和眼底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和94.74%,对照组视力和眼底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和78.57%(x2=5.599和4.396,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力、视网膜循环时间和视力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栓塞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水平、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高,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术后护理对于病情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各种疗法的研究进展。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叙述。结果:有关本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激光及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较新型的治疗。结论:因药物及激光治疗存在着某种缺陷和不足,手术方法的出现为治疗提供了新的思维和选择,但仍需进行一些大型的临床对照试验以证实这些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分析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阻塞新生血管的疗效。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塞新生血管55例,中央静脉塞行全视网膜光凝。分支静脉阻塞区域播散性光凝,光斑200-500μm,时间0.1-0.2s,能量0.12-0.4w,Ⅱ级光斑,蓝绿色光波,黄斑格栅光凝光斑100μm,时间0.1s,能量视病情而定,以Ⅰ级反应为度,绿色光波。结果:55例中44例有效,新生儿血管消嫁总有效率80%,无效11例(其中视盘有新生血  相似文献   

14.
杨胜信 《中外医疗》2013,(24):46-47
目的探讨关于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堵塞病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住该院的126例患者进行激光治疗,并且讨论治疗的效果。结果激光治疗之后视力提高99眼,占78%左右:没有变化者16眼,占12.6%;视力下降者11眼,占9.4%左右。FFA示激光治疗之后有效有99眼,其中CRVO39眼,BRVO60眼。视力没有变化的16眼中,CRVO12眼,BRVO4眼。视力下降的11眼中CRVO8眼,BRVO3眼。结论激光对于CRVO治疗是有效的,因此激光治疗是控制视网膜静脉堵塞病症病情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祛瘀散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药理学基础。方法:采用小鼠耳肿胀、小鼠腹腔通透性实验、小鼠棉球肉芽肿实验及小鼠出凝血实验,探讨祛瘀散对小鼠血液凝固性的影响。结果:祛瘀散可以抑制小鼠耳肿胀、减轻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棉球肉芽肿重量,延长小鼠出凝血时间。结论:祛瘀散具有一定抗炎和改善血液凝固性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药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1月—2014年1月该院眼科门诊就诊确诊的185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40岁),中老年组(40~65岁),老年组(>65岁)。对每例患者进行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的测量。结果老年(>65岁)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其高血压发病率较高(54.7%),与青年(<40岁)组(10.2%)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50%)以及中老年组高血脂发病率较高,与青年组(26.5%)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高血糖发病率相当,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及老年患者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高血压、高血脂发病率较高,控制高血压、高血脂有助于预防中老年及老年患者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眼底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病人在全视网膜光凝术光凝后的角膜知觉改变。方法 28眼糖尿病眼底病变病人、16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病人在应用倍频ND:YAG激光行全视网膜光凝,光凝斑大小:200~300um,光凝时间:0.2~0.4秒,光凝斑强度以达到中等强的为标准。采用Cochet-Bonnnet角膜知觉测量仪测量学凝前及光凝后1周、2周、3周、4周、5周、6周及2月的角膜知觉。结果糖尿病眼底病变组术前的角膜知觉为2.29cm,术后1周、2周、3周、4周、5周、6周及2月的角膜知觉分别为1.40cm、0.64cm、1.59cm、1.92cm、1.72cm、2.20cm、2.24cm。与术前相比,术后1~5周的角膜知觉明显减退(配对t检验,P<0.05)。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组术前的角膜知觉为3.65cm,术后1周、2周、3周、4周、5周、6周及2月的角膜知觉分别为1.25cm、1.38cm、1.65cm、1.80cm、2.37cm、3.28cm、3.78cm,与术前相比,术后1~5周的角膜知觉明显减退(配对t检验,P<0.05)。在糖尿病组的角膜知觉减退值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组相比,二者在光凝后1~5周存在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检验,P<0.05)。结论糖尿病眼底病变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行全视网膜光凝后的角膜知觉有明显减退,在光凝后6周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8.
谢静怡 《中外医疗》2013,(25):26-27
目的探讨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诊治视网膜静脉阻塞的82例患者随机分组。一组根据中医辨证采用银杏叶注射液结合激光光凝治疗为观察组。另一组仅采用激光治疗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疗效率是95.12%,对照组疗效率是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视网膜循环的时间缩短明显,且观察组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结合激光光凝治疗,能加强视网膜出血或渗出的吸收,降低激光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视力得到显著提高,减小病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玻璃体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2003年~2006年在我院住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64例由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玻璃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病特点及手术效果.结果 随诊3个月~4年,64例患者均保存了眼球,57例手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7例视力保持不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者4例(6.25%),颞上支静脉及其小分支阻塞者42例(65.63%),颞下支静脉及其小分支阻塞者10例(15.63%),半边视网膜静脉阻塞4例(6.25%),鼻下支静脉阻塞者3例(4.69%),鼻上支静脉阻塞者1例(1.56%),不同阻塞部位及不同出血时间患者手术后视力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玻璃体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D)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对近2a我院收住的18例儿童RD进行临床分析,并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外伤是儿童RD最主要的病因;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促进疾病的良性转归。结论:儿童的防护教育是预防RD发病的必要措施;做好围手术期准备,保持术后正确体位,及加强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是护理工作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