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研究普外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的抗生素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642例普外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为2.02%。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比术中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二、三联用药比单药感染率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普外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普外科术前、术中、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普外科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同时段内使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不同抗生素使用方式的切口感染率与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结果:普外科术前、术中、术后使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6.2%、2.2%、6.9%,其中,术中使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最低(P<0.05)。同时,单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为2.9%,明显低于连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6.2%(P<0.05),但抗生素种类的切口感染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在麻醉诱导期用药,单一用药效果良好,不同的手术及手术切口类型下抗生素预防感染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应当依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预防普外科手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6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的抗生素使用方式、不同时间等对切口感染。结果62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例数为15例,感染率为2.42%,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较之术中使用抗生素的感染率更高,采用二三联用药较一联用药的感染率更高。结论采用抗生素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要选择好用药时机,同时还要针对不同抗生素使用情况做好用药指征控制,切实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都明森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771-1772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基本资料进行观察,对比不同方式、不同时间、不同抗生素对切口感染情况的影响。结果 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10例,感染率为5%;患者在术前、术后使用抗素比在术中使用的抗生素感染率更高,而在以后的二、三联用药较之一联感染率更高。结论普外科手术在预防切口感染时要严格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掌控,控制其使用时间和指征,从根本上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使用抗生素在普外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回顾资料研究普外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果642例普外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为2.02%。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比术中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二、三联用药比一联用药感染率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普外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病情随机选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哌酮以及硝基咪唑。使用时间:①术前、术后使用;②术中使用。所有抗生素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采取快速静脉注射。结果:(1)280例患者,6例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2.14%。其中I类切口无感染,3例II类切口感染,3例III类切口感染,且Ⅱ类、Ⅲ类切口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高于I类切口患者术后住院天数;(2)140例术中使用抗生素患者中仅1例出现切口感染(0.71%),140例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患者则5例出现切口感染(3.57%),两者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术后6例感染患者行药敏试验,4例为大肠杆菌感染;2例金葡菌感染。结论:在普外科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其适应症预防切口感染,并且在合适的时间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7.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727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汇总性分析。结果:普外科手术病人切口感染31例,感染率4.26%。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电刀的使用、术中创面的保护和清理、缝合技术等有密切关系。及时有效地调整营养状态、合理使用电刀、关腹前清理切口、减低切口缝合张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8.
倪少忠 《吉林医学》2014,(12):2602-2602
目的:讨论在普外科手术中如何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切口感染。方法:选择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400例,然后通过跟踪调查来记录患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式以及所使用的抗生素种类不同的情况下切口感染的状况。结果:在调查的400例案例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有10例,感染率为2.5%:这些患者中在手术中使用了抗生素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感染率为1.21%,其他的患者是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使用抗生素,其感染率为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使用三联用药的患者切口感染率6.80%严重高于单一用药的使用患者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应严格的做到合理用药,同时要做到依照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及时间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外科在围手术期对抗菌药物的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及疗效。方法:收集普外科200例手术患者的诊疗资料,观察其围手术期抗茼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果:200例手术患者均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单用一种抗菌药物30例,联合两种抗菌药物105例,联合三种65例;用量用法不合理21例,用抗菌药的时机不恰当17例,选药不恰当12例,治疗时间过长50例,合理用药100例;合理使用预防性抗茼药物后,发生术后感染1例(感染率l%),用药不当的10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15例(感染率1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高患率,分析其相关因素,以采取应用抗生素预防和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该院行普外科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0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22例,感染率6.88%,其中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63%(2例),7.21%(15例),13.89%(5例);性别、急诊、高血糖、切口类型、切口长度、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P<0.01);二、三联给药病人切口感染发生率(11.11%)高于单独用药(2.22%),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过采用严格无菌操作,提高医师的操作技能,开展微创手术及手术切口监护,重视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有效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三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方法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1-01~2011-03(A组)及2012-.01~2012-03(B组)的乳腺、甲状腺、疝气等三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及切121感染的发生率,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344例清洁手术中,A组187例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乳腺手术95.83%(46/48)、甲状腺手术100.O%(61/61)、疝气手术100.00%(78/78);B组157例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乳腺手术5.41%(2/37)、甲状腺手术6.98%(3/43)、疝气手术31.17%(24/77)。A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B组(P〈0.01)。A、B两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为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不存在相关性,无高危因素患者行清洁手术,围手术期可不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普外科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及干预效果.方法 对普外科手术中甲状腺、乳腺及疝修补术3类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在干预前使用率是55.98%,干预后是8.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占总药品费比例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手术部位均无感染.结论 普外科甲状腺、乳腺及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节约资源,且不会导致切口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切口局部注射抗生素对预防急性化脓性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接受急性化脓性阑尾切除术的患者按术中是否接受切口局部注射抗生素并排除其他干扰因素随机分为治疗组113例和对照组111例,治疗组除术中行切口局部注射抗生素外,其他治疗同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切口感染率为5.31%,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13.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切口局部注射抗生素能有效降低急性化脓性阑尾切除术术后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腹股沟疝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184例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92例,其中观察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对照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长为(79±8)min,对照组为(65±11)min,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为7例,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使用止痛药1例,对照组为9例,观察组术后疼痛感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临床效果优于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耗时虽长,但患者切口感染少、疼痛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在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实施效果。方法以随机抽样法调取干预前(2012年1月~2012年10月)和干预后(2012年12月~2013年9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各1000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从干预前的54.4%下降为干预后的48.20%( P <0.05),品种选择合理率从干预前的81.74%上升为干预后的90.19%( P <0.05),用药时机合理率从干预前的78.49%上升为干预后的89.91%( P <0.05),使用疗程合理率从干预前的42.94%上升为干预后的65.97%( P <0.05),联合用药比率从干预前的3.24%下降为干预后的0( P <0.05)。结论综合干预管理措施可行、有效,可以著提高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3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在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院内感染的流行特征及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的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特征,为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及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顺德第一人民医院2005-01~2007-12间,临床样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颅脑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占33.97%。标本来源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占89.10%。在常用的15种抗生素药敏试验中,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和呋喃坦啶的耐药率始终处于高水平达100%。在3年的耐药性分析发现,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各有差异,其中头孢唑啉的耐药率3年均达100%,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3年均高于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亚胺硫霉素的耐药率最低,3年耐药率均为1.72%、4.00%、14.57%,可作为抗菌药物治疗首选。但亚胺硫霉的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3年间的耐药率保持较稳定水平,3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它药物耐药率在07年均比05、06年有显著性上升趋势(P<0.05)。颅脑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分离株对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复达欣(头孢他啶)、菌必治(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硫霉素、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呱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马斯平)、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其他普通病房(P<0.05)。结论应根据该菌在本院的药敏结果进行抗生素的选择,并对高危患者高发生率的颅脑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应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出现多重耐药株,必须迅速采取控制措施,避免引起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45例,随机等分为3组,用0.227%甲磺酸罗哌卡因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Ⅰ组0.5 ml/kg;Ⅱ组0.75 ml/kg;Ⅲ组1 ml/kg。分别记录手术前和切皮后3min患儿的SBP、DBP和HR及手术时肢体活动、寒战和辅助使用静脉麻醉药的情况。结果:Ⅰ组比Ⅱ、Ⅲ组患儿术中静脉麻醉药用量显著增多(P〈0.05);Ⅰ组切皮时有4例肢体活动,SBP、DBP和HR明显增高,且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显著短于Ⅱ、Ⅲ组(P〈0.05)。Ⅲ组有5例出现寒战反应。结论:0.227%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0.75ml/kg的剂量能产生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的处理方法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处理切口,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比较两组切口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2%;对照组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12%,观察组切口发生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处理化脓性阑尾炎切口,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著安 《河北医学》2010,16(11):1314-1316
目的:探讨不同的处理方法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0.5%络合碘和3%过氧化氢处理切口,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比较二者的切口感染率。结果: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2.50%;对照组发生感染5例,感染率为12.50%,观察组切口发生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0.5%络合碘和3%过氧化氢处理化脓性阑尾炎切口,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