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对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TAT)与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的过敏反应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开放性外伤治疗的患者3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TAT注射组224例和TIG注射组118例,TAT注射组根据过敏试验分为TAT皮试阴性直接注射组114例,和TAT皮试阳性脱敏注射组110例。结果 TIG注射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少于TAT皮试阴性直接注射组和TAT皮试阳性脱敏注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运用皮试阴性直接注射还是皮试阳性脱敏注射的方法注射TAT均有较多的患者会发生过敏反应,但是TIG的注射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减少安全隐患,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8例病人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抢救与护理,笔者认为在脱敏注射时加强对病人严密观察,及早发现过敏反应。而对于过敏体质者或皮试呈强阳性者,为了病人的安全,建议放弃使用TAT,而改用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3.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匹所得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提纯制得的液体制剂.对人体而言它是一种异种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准确判断TAT皮试结果及皮试阳性后进行脱敏治疗至关重要.通过配制出相对准确浓度的TAT皮试液、减少皮试液的注射量及延长皮试观察时间等措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TAT皮试假阳性或假阴性的问题,同时在皮试阳性后通过规范的脱敏治疗,达到减少患者痛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等病例,为预防破伤风的发生,采用被动免疫法,常用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IU肌内注射。TAT临床应用机会很多,但过敏反应发生率不高,致过敏性休克更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TAT皮试阳性、脱敏注射致重度过敏性休克患者就地抢救的体会和有关TAT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勇  刘立平 《中国药房》2011,(24):2264-2265
目的:提示临床重视破伤风抗毒素(TAT)引起的过敏反应反复发作。方法:报道并分析1例因左腿外伤注射TAT致过敏反应反复发作。结果与结论:未见TAT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反复发作的报道。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TAT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发病机制,掌握TAT应用指征,对皮肤试验阳性患者采取脱敏注射并做好观察及抢救准备,或使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替代TAT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在开放性创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阳  王文琴 《贵州医药》2005,29(10):914-915
破伤风是由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导致的难治疾病,多发生在开放性创伤后.凡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等创伤患者,为预防破伤风“感染”,国内普遍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作为唯一的被动免疫措施.由于TAT在应用中皮试阳性率高,注射后过敏反应时有发生,这一直是临床上难以回避的问题.国外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应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少有过敏现象发生.近年来国内已开始将TIG应用于临床.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对急诊创伤2 312例患者应用了TAT和TIG,现将对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与注射用水作为破伤风抗毒素(TAT)稀释液进行皮试对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5月急诊需进行TAT皮试患者2588例,对30例年龄2岁以下、70岁以上或有严重基础疾病及近期内使用H1受体阻断药等情况者直接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将2558例注射TAT患者分为第1组(1314例)和第2组(1244例)。第1组采用注射用水作为溶剂稀释TAT进行皮试,第2组采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剂稀释TAT进行皮试。结果第1组患者TAT阳性率为39.73%(522/1314),第2组患者为23.55%(293/1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9,P<0.01)。各组内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精准的生理盐水作为稀释液的TAT皮试液及规范的皮试操作可明显降低皮试结果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伤风抗毒素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感染.该药对人体是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因直接抽取原液0.1ml配制皮试液,皮试后阳性率高.对此,护理学者就TAT皮试液浓度、剂量、皮试部位、脱敏注射方法、皮试结果判断等问题进行了临床研究,寻求一种能够降低阳性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是破伤风分枝芽胞杆菌的毒素,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用于治疗和预防破伤风.根据应用中的具体情况,我们对TAT注射人群的性别、年龄分布,皮试阳性的发生率,过敏反应发生率,脱敏注射与普通注射后发生过敏等情况做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避免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肤试验(皮试)结果假阳性的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进行TAT注射患者300例,从药品的贮存管理、皮试液的配制、注射方法、观察时间、皮试结果判断标准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结果采取新方法进行TAT皮试,其皮试结果阳性率显著下降,使TAT注射率达99.7%(299/300)。结论严格掌握TAT皮试液的配制方法、最佳观察时间及注射原则,可明显降低TAT皮试结果假阳性率,增加患者用药机会。  相似文献   

11.
惯用破伤风抗毒素(TAT)的皮试法是用每支1ml含1500国际单位的破伤风抗毒素药液,抽取olml加生理盐水,稀释到lml哈150国际单位)取0.lml(含15国际单位)作皮内注射,15min后检查反应结果.凡TAT试验结果阳性而又必须注射者,则采用脱敏注射法;可将余液0.gml一次稀释至sedml,分3-4次肌肉或皮下注射,每次间隔15min,认作皮试到聪敏注射完毕,整个过程需45~n-xxxxin.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对近期临床资料进行了关于药液浓度及注射方法等方面的探索,现报道如下.l药液浓度1990.03-199263收集病例共368例将病人分成两组,一…  相似文献   

12.
破伤风抗毒素(TAT)作为一种特异性治疗破伤风杆菌感染的生物制剂,在临床上尤其是在外伤治疗上应用很广泛.对人体而言它又是异种蛋白质,所以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为此,临床上在肌肉注射前必须常规做皮试.皮试阳性而又必须使用者则行脱敏注射.常规脱敏注射的方法各有不同,但都是"依次递增、间隔给药"的原则,要分4次注射,观察历时120 min.作者在临床上采用一种脱敏注射方法--2次注射法,既节省时间又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当前,各种创伤出现频繁,为了有效预防感染破伤风,在受伤24h之内都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我们原来采用的是每支1mL含1500U的破伤风抗毒素药液,需作皮试,结果为阴性的仅为少数,大多表现为阳性,须采用脱敏注射法。这样反反复复多次注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让病人心  相似文献   

14.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含量与皮试结果阳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含量对过敏试验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1 146例门急诊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93例,试验组553例,分别用不同含量的皮试液进行过敏试验,试验结果判断阴阳性,比较两组阳性率.结果 过敏试验结果:对照组阳性率5.06%,试验组阳性率3.62%,两组之间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两组阳性反应者脱敏注射后均无过敏反应现象.结论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含量与阳性率不成正比例关系,不是引起阳性反应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破伤风抗毒素不同皮内实验方法的效果,以提高患者的就医感受,减轻其痛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方法 1350例因创伤就诊,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0例)和实验组(680例)。实验组采用本院新引进的华康牌YLM-Ⅱ型快速过敏皮试仪进行TAT皮试。对照组按照基础护理教材(第3版)教科书上的TAT皮试方法进行。使用后对两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TAT皮试阳性率分别为22.69%(152/670)和11.91(81/6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36,P<0.05)。结论采用华康牌YLM-Ⅱ型快速过敏皮试仪进行TAT皮试,对皮肤无损伤,皮试实验时间只需要5 min;操作中患者恐惧感和疼痛感减少,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对218例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的外伤病人进行皮试,其中阴性148例,可疑阳性70例,再次皮试后仍阳性者53例,进行半脱敏注射,经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资料 女,34岁.因右手拇指被玻璃划伤来我院就诊.急诊行手外伤清创缝合,术后拟行破伤风抗毒素(TAT)1 500 U肌内注射.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1年前TAT皮试阴性后一次性注射TAT1 500 u后无异常.按常规进行TAT皮试,20 min后观察皮试结果,见2 cm>皮丘直径>1 cm,稍红,无伪足、痒感等,判断为皮试阳性,即予脱敏注射,首次剂量为TAT 0.1 mL加生理盐水至1 mL肌内注射.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资料 女,34岁.因右手拇指被玻璃划伤来我院就诊.急诊行手外伤清创缝合,术后拟行破伤风抗毒素(TAT)1 500 U肌内注射.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1年前TAT皮试阴性后一次性注射TAT1 500 u后无异常.按常规进行TAT皮试,20 min后观察皮试结果,见2 cm>皮丘直径>1 cm,稍红,无伪足、痒感等,判断为皮试阳性,即予脱敏注射,首次剂量为TAT 0.1 mL加生理盐水至1 mL肌内注射.  相似文献   

19.
破伤风抗毒素是外伤病人防治破伤风必不可少的药物。通过文献分析,破伤风抗毒素的过敏率较高,本文就破伤风抗毒素的过敏发生症状、假阳性的处理、脱敏治疗及过敏反应的处理进行介绍,提高对破伤风抗毒素的过敏反应认识和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1例罕见TAT皮试阳性者脱敏注射后过敏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从马体内提取的免疫血清,对人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也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用药前须做药敏试验,若皮内试验阳性时,需按脱敏注射法进行注射。我们给1例TAT皮试阳性患者采取脱敏注射TAT10分钟后发生了过敏性休克。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