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氟醚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42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各2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h、术后12h和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测定CK、CK—MB和cTnI。结果:两组术前C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氟醚组CK于术后6h、术后12h和术后24h分别低于丙泊酚组(P〈0.01)。两组术前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氟醚组CK-MB于术后6h、术后12h和术后24h分别低于丙泊酚组(P〈0.01)。两组术前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氟醚组cTnI于术后6h、术后12h和术后24h均低于丙泊酚组(P〈0.01)。结论:异氟醚可降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CK、CK—MB和cTnI的释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比较七氟醚或异氟醚用于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 ~Ⅱ级的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婴幼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S组(七氟醚组,50例)采用七氟醚维持全身麻醉;Ⅰ组(异氟醚组,50例)采用异氟醚维持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儿停药至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记录两组患儿的Fa/Fi及术后24 h的肌酐与尿素氮水平.结果 S组苏醒、拔管及清醒时间较Ⅰ组明显缩短(P< 0.05),苏醒期并发症较Ⅰ组明显减少(P<0.05).S组20 min内的Fa/Fi明显高于Ⅰ组(P<0.05),术后24 h两组的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中采用七氟醚麻醉较异氟醚麻醉苏醒更快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异丙酚和异氟醚对非体外循环搭桥术患者围术期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搭桥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组微量泵输入剂量为4~6mg·kg-·1h-1,异氟醚组吸入浓度为1%~1.5%。检测诱导前、打开心包、旁路血管开放30min,术后2h、24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2组患者旁路血管开放后IL-6浓度较术前升高(P<0.01),术后2h达高峰;术后2h异氟醚组高于异丙酚组(P<0.05)。IL-10浓度变化趋势与IL-6相似,旁路血管开放后、术后2h和24h异丙酚组高于异氟醚组(P<0.05)。2组患者TNF-α水平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异丙酚麻醉促进IL-10的产生,抑制IL-6的产生,控制术中应激反应异丙酚优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丙泊酚-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在椎体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与异氟醚-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组(B组),分别监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插管后5 min(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1 h(T3)和术毕拔管后5 min(T4)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1 h(T3)和术毕拔管后5 min(T4)时的Glu值。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患者MAP均显著下降(P〈0.01),B组患者HR减慢(P〈0.05),T3时B组患者MAP、HR显著增高(P〈0.01或P〈0.05),且B组于T3时MAP显著高于A组(P〈0.01)。手术开始后1 h(T3)及术毕拔管后5 min(T4)时B组Glu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T0)时(P〈0.05),且显著高于A组(P〈0.05)。术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患者苏醒期嗜睡、躁动及恶心、呕吐等发生率高。结论丙泊酚-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能很好地抑制椎体骨折手术中的应激反应,且于术后也能维持一定深度的镇静,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5.
王先锋  马亚  李雷  乔伟 《安徽医药》2013,17(11):1963-1964
目的比较七氟醚、地氟醚、氯胺酮用于小儿阑尾切除术麻醉效果。方法将72例需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地氟醚组、氯胺酮组,每组24例,记录三组患儿术中麻醉效果、诱导和苏醒时间、术中摇头和肢体活动、安全离手术室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呕吐等指标。结果三组麻醉效果近似(P〉0.1),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安全离开手术室的时间七氟醚组和地氟醚组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1,P〈0.05)。患儿术中出现摇头、肢体活动,七氟醚组、地氟醚组明显少于氯胺酮组(P〈0.01)。三组术后呕吐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小儿行阑尾切除术,面罩吸人七氟醚、地氟醚的麻醉效果总体质量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反应及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2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组(F组,n=13)和舒芬太尼镇痛组(S组,n=13)。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及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术毕分别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和单纯舒芬太尼行静脉术后镇痛,采用VAS镇痛评分评价镇痛效果,并分别于于麻醉前(TO)、切皮后1h(T1)和术毕(T2)、术后24h(T3)、48h(T4)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23+B细胞及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变化。同时测定外周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S组切皮后1h及术毕CD3细胞下降,术后24hCD。细胞和CD4/CD8比值降低(P〈0.05),F组切皮后1hCD4/CD8升高(P〈0.05)。两组术后24hCD~B细胞均显著升高,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显著下(P〈0.05)降。两组在术中、术后NE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和单纯舒芬太尼术后镇痛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前者更有利肺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七氟醚麻醉对肝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选取的7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给予治疗组患者七氟醚麻醉,给予对照组患者异氟醚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0.5 h疼痛发生率为2.6%,无恶心呕吐症状;对照组术后0.5 h疼痛发生率为占5.3%,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3.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对比(P〉0.05),治疗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苏醒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癌术中采用七氟醚麻醉,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加快术后苏醒速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对于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36例, ASA I~II级,年龄60~75周岁,随机均分为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组(S+P组)和丙泊酚全凭静脉组(P组)。分别于手术前1天、术后第3、6、24、72、96 h分别测定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与手术前1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 h MMSE评分均降低(P〈0.05),但是术后72 h仅S+P 组评分降低。S 组术后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4例(22.2%), P组为2例(11.1%)。结论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相比,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并不增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MMA)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2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MMA Ⅰ组、MMA Ⅱ组、MMA Ⅲ组。C组不给镇痛,Ⅰ组仅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经静脉)和舒芬太尼(经硬膜外),Ⅱ组术后给药,Ⅲ组术前和术后均给药。记录术后6、12、24 h VAS评分和术前、术后24、72 h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外周血CD4+/CD8+、CD25+比例、NK细胞(CD3-CD16+CD56+)比例。结果 MMA Ⅰ组、MMA Ⅱ组、MMAⅢ组术后12、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MMA Ⅲ组术后24 h VAS评分显著低于MMA Ⅰ组、MMA Ⅱ组(P<0.05)。MMAⅠ组、MMAⅡ组、MMAⅢ组术后24、72 h IL-6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MMAⅠ组、MMA Ⅱ组显著高于MMA Ⅲ组(P<0.05);术后24、72 h MMAⅠ组、MMA Ⅱ组、MMA Ⅲ组IL-6和TNF-α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MMA Ⅰ组和MMA Ⅲ组CD4+/CD8+术后72 h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MMA Ⅲ组NK细胞术后72 h恢复到术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血清IL-6、TNF-α水平和外周血CD4+/CD8+、NK细胞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术后72 h血清炎性因子和外周免疫细胞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MMA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小儿门诊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40例1-7岁的门诊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组(SD组)。七氟醚用于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S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泵负荷量1μg/kg,10 min内注射完后给予维持量0.4μg/(kg·h)持续静脉泵入至手术结束;S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负荷量后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记录两组患儿术中呼气末七氟醚浓度、术后躁动发生率、术后PAED评分、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与S组相比,SD组围术期呼气末七氟醚浓度显著降低,SD组围术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低于S组;两组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在麻醉复苏室后10、20、30、40 min SD组PAED评分均低于S组(P〈0.05),SD组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P〈0.05)。从麻醉诱导至术毕完全清醒SD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和寒战的患儿例数均少于S组(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显著减少七氟醚的需要量和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不增加留院观察时间,适合于小儿外科门诊手术。  相似文献   

11.
七氟醚在紧闭循环麻醉中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永美  樊理华 《中国药业》2010,19(11):80-81
目的探讨七氟醚在紧闭循环麻醉中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4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两组均于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07mg/kg,然后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1.5~2.0μg/kg、异丙酚1~2mg/kg、维库溴铵0.1~0.15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定容呼吸模式,潮气量8~12mL/kg,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5~45mmHg(1mmHg=0.133kPa)。新鲜气流量1~4L/min,吸入2~3min,之后降至0.2~0.3L/min,异氟醚组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0%~1.5%范围内,七氟醚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在2.7%~4.0%范围内,术中辅助应用芬太尼,使血压、心率的变化幅度低于基础值的20%。间断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结果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七氟醚组患者术前肌酐、尿素氮、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尿量等与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1,2,3d的尿液β2-MG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且于术后4d开始下降到术前水平。结论在紧闭循环麻醉中使用七氟醚,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流量七氟醚麻醉后肝、肾功能的变化。方法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35例,采用七氟醚低流量麻醉。监测呼吸环路内氟甲基二氟乙烯醚(compoundA)的体积分数;采集术前、术毕及术后2、2,4、72h的静脉血,检测血清氟离子(F-)、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留取术前、术毕及术后24、48、72h的尿样,检测总蛋白(TP)、岛微球蛋白(β2-MG)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昔酶(NAG)水平。结果compound A体积分数最高为(36.37±9.72)×10^-6,血清F-浓度最高达(23.12±7.68)μmol·L-1,麻醉后除TP、β2-MG-过性增高外(P〈0.05),其他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高的TP和β2-MG分别与compotmd A体积分数之间不具有相关性。结论低流量七氟醚麻醉后除TP、β2-MG一过性增高外,对肝、肾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七氟醚或异氟醚对神经外科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1.5 MAC七氟醚和相同浓度异氟醚联合靶控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患者术中颈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脑动静脉血氧分压(Da-jvO2)、脑氧摄取率(COER)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50例幕上占位患者随机分为S组,I组,每组25例于切开硬膜即刻(T0),开硬膜1 h后(T1)、2 h后(T2)以及关硬膜即刻(T3)各个时点,同时采集桡动脉,颈内静脉球血行血气分析 测定SjvO2并计算Da-jvO2及COER值.结果 S组T1、T2、T3各个时点的SjvO2值均较T0升高(P〈0.05或〈0.01),而AjvDO2值、COER值均较T0明显降低(P〈0.05或〈0.01)S组在T1、T2、T3时点的SjvO2值较I组相应时点明显升高而AjvDO2值、COER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中1.5 MAC七氟醚较同浓度异氟醚,能有效降低脑氧代谢,起到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帅 《海峡药学》2012,24(6):127-128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异氟醚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老年患者安全麻醉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行下腹手术的老年患者69例,随机分为异氟醚组(n=34)和异丙酚组(n=35),术中分别给予异氟醚和异丙酚维持麻醉。采用MMSE量表分别对麻醉前、术后12、24、48h进行评分,统计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①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48hMMSE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异丙酚组术后12、24h MMSE评分高于异氟醚组(P<0.05)。②异丙酚组患者术后12、24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少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异丙酚和异氟醚用于老年下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均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但异丙酚较异氟醚可显著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异氟醚吸入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长时间麻醉(≥6h)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30例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和异丙酚组,每组15例。异氟醚组以咪唑安定诱导,异氟醚吸入维持;异丙酚组以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芬太尼连续输注。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后第3、6h测定血糖、血脂以及术后2h测定血糖,术后24h测定血脂。结果异氟醚吸入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长时间麻醉,术中第3h和6h的血糖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相同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吸入组较静脉组有显著升高(P<0.05)。异氟醚吸入6h后,术中血脂水平较诱导前无明显改变,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内。异丙酚连续靶控输注3、6h,其血脂水平达到临界高值,与同时间点的异氟醚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其血脂水平在术后24h恢复至诱导前水平。结论对于长时间麻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术中高血糖反应的抑制作用较异氟醚吸入麻醉强。两种麻醉方法,手术6h后所有病例均未见低血糖。异氟醚吸入麻醉,手术应激对血脂代谢无明显影响。异丙酚连续靶控输注6h后,可增加病人血中甘油三脂水平,并引起脂类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与丙泊酚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10月8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异氟醚组(Ⅰ组),每组各4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麻醉维持丙泊酚4~6 mg/(kg.h),R组瑞芬太尼0.05~2.00μg/(kg.min)持续泵入,Ⅰ组异氟醚1.0%~1.5%吸入。观察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变化,苏醒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R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平稳,优于Ⅰ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R组短于Ⅰ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R组优于Ⅰ组(P〈0.05),术后疼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维持全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中麻醉平稳,术后苏醒快,术后恶心呕吐较少。  相似文献   

17.
徐柏明 《海峡药学》2012,24(9):120-121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异氟醚全身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ASAⅠ~Ⅱ级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异氟醚组,分别使用异丙酚和异氟醚全身麻醉。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测定患者麻醉前、术后6h、12h和24h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h、12h MMSE评分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且异氟醚组下降的幅度较异丙酚组更明显(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结论异丙酚和异氟醚全身麻醉均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异丙酚的影响较异氟醚少,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早,更适合于老年患者,两者均对术后较长时间的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中分别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苏醒及拔管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的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d1和术后d3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和异氟醚在老年手术麻醉中均可获得较好麻醉效果,但二者均可影响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但七氟醚影响较小,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快,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昆鹏  宫建  白宇 《天津医药》2012,40(8):831-832
目的 观察丙泊酚、异氟醚对颅内肿瘤患者抗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0及IL-13的影响,并探讨丙泊酚脑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颅内肿瘤手术患者106例,年龄35~60岁,体重39~82kg,ASAⅠ或Ⅱ级,按性别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每组各53例,丙泊酚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3~6μg/mL,异氟醚组使用1% ~2%的异氟醚持续吸入,两组术中均按需静脉给予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并于手术结束前5 min分别停止丙泊酚输注和异氟醚吸入。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0 h(T1)、24 h(T2)和48 h(T3)各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IL-4,IL-10,IL-13的含量。结果 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患者血清IL-4、IL-10和 IL-13含量术后均呈上升趋势,各指标各时间点间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T2、T3时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IL-4、IL-10和 IL-13含量均较T0、T1时明显升高(均P<0.05);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比较,T0和T1时IL-4、IL-10和 IL-13含量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3时,丙泊酚组IL-4、IL-10和 IL-13含量均较异氟醚组增多(均P<0.05)。 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比异氟醚吸入可更好地增强颅内肿瘤患者术后抗炎性水平,这可能也是丙泊酚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常玉林  杨森 《河北医药》2011,33(15):2298-2299
目的比较异丙酚与七氟醚对老年患者全麻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65~75岁,ASAⅡ~Ⅲ级,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24分。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组(P组):术中持续泵入异丙酚,3~5mg·kg-1·h-1,总量不超过100mg/kg;七氟醚组(S组):术中持续吸入七氟醚,根据BIS值维持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在0.8~1.1。术中静脉持续泵入顺式阿曲库铵和瑞芬太尼维持肌松和镇痛。围术期呼气末二氧化碳控制在30—40mmHg。术前1d(DO)和术后3h(D1),6h(D2)和术后3d(D3),由我院同一心理咨询师分别进行一次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得分〈24分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2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比、体重、ASA分级和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0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2组患者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D2和D3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2组患者得分与基础值比较,组内自身配对比较,比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D1,D22组患者得分比较,P组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2组患者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和七氟醚均能引起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但异丙酚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