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索胃肠间质瘤术后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方法4例胃肠间质瘤术后肝转移患者采用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3~8次,栓塞剂为超液化碘油加PVA(聚乙烯醇)颗粒加平阳霉素,4例给予口服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日,随访3年,比较两组病例平均生存期和疾病无进展时间(TTP)。结果TACE治疗组中1例患者经过4次TACE获得二次手术机会,生存期已超过3年;另3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50%,TTP为9个月,平均生存期为10.7个月;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75%,TTP为11.5个月,平均生存期为14个月。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效果优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及生存率.方法:临床收集资料,从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对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我院61例,接受400 mg/d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定期随访的初始剂量、药物不良反应和生存效益评价.结果:61例患者1年后开始治疗,有效率为57.4%(35/61),疾病控制率为88.5%(54/61),两次log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和年龄以及盆腔和腹部多处病变影响治疗效率因子(P<0.05).5年累计生存率为53%,Cox回归模型显示盆腔和盆腔多发性病变是影响患者生存获益的重要因素(P<0.05).除2例出血外,其余患者均有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可显著提高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生存率,可作为治疗无法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局灶、原发胃肠间质瘤切除术后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否能够改善无复发生存时间。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1月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29例局灶、原发胃肠间质瘤切除术后患者给予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1次/日,用药1年以上(高危患者2年以上)。计算1年及2年无复发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均纳入统计学分析,中位随访时间33.9个月(24~48个月),1年及2年无复发生存率均为100%。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安全可靠,手术切除局限、原发胃肠间质瘤后,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有可能改善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加量、换用苹果酸舒尼替尼、对症处理3种后续治疗对胃肠间质瘤(GIST)术后常规剂量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术后常规剂量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GIST患者40例,随机分为甲磺酸伊马替尼加量(14例)、换用苹果酸舒尼替尼(14例)、对症处理(12例)3种后续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刘东芳  张成侠  冯志刚 《中外医疗》2009,28(30):189-189
目的通过1例晚期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多浆膜积液的病历分析和文献复习,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在治疗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安全性。方法对1例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使其在今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重视。结果1例确诊为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多浆膜腔积液。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转移性或手术不能切除的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疗效.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或600 mg 口服每日1次,治疗转移性或手术不能切除的胃肠道恶性间质瘤,共4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做1次CT或MRI检查,了解肿块情况,按RECIST标准对疗效做出客观评价.结果: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28例(70%),疾病稳定(SD)10例(25%),疾病进展(DP)2例(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可控制转移性或手术不能切除的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无法手术完全切除、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4年8月~2007年2月间经术后病理证实为GIST,术中无法完全切除病灶或术后复发、转移,失去手术机会,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400~600mg/d口服的患者21例。结果:21例全部随访,完全缓解(CR)者2例(9.5%),部分缓解(PR)者11例(52.4%),病情稳定(SD)者5例(23.8%),病情进展(PD)3例(14.3%),其中死亡2例(9.5%)。患者获益(CR+PR+SD)率(85.7%),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3.3%。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GIST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ISTs)是一种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的肿瘤,我们于2009年7月至2009年11月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2例晚期小肠间质细胞瘤,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兵 《中国厂矿医学》2013,(12):1313-1314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行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抗治疗的68例(观察组)晚期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未予任何抗肿瘤治疗的晚期GIST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随访1年,所有患者随访资料完整。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4%郴53.8%,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1%傩84.6%,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水肿、恶心呕吐、中性粒比例下降等,经对症治疗均缓解,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伊马替尼对于晚期GIST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人组84例患者.均为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给予伊马替尼400mg,1次/d,口服,餐后或与食物同服,30d后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为47.6%(40/84),其中完全缓解(CR)占1.2%(1/84),部分缓解(PR)占46.4%(39/84),疾病稳定(SD)占40.5%(34/84),进展(PD)占12.0%(10/84),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8.1%(74/8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9个月。无治疗相关死亡,严重不良反应为Ⅲ级贫血、白细胞减少。结论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疗效显著.疾病控制率较高.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是一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有效安伞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Wan DS  Wu XJ  Pan ZZ  Zhou ZW  Chen G  Li LR  Lu ZH  Ding PR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3):3064-3067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进行术前辅助治疗及治疗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GIST51例,其中CD117阳性47例、阴性4例。行术前辅助化疗4例,术后复发或已转移并失去手术机会者47例,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300~800mg/d口服。结果51例患者中,1例失访,50例可评价客观疗效。完全缓解(CR)3例(6.0%),部分缓解(PR)34例(68.0%),病情稳定(SD)者5例(10.0%),疾病进展(PD)者8例(16.0%),患者获益(CR+PR+SD)率84%,获益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TTP)16个月。随访1年以上者32例,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5.3%、89%。50例可评价不良反应,其中轻度水肿36例(72.0%),Ⅰ~Ⅱ度白细胞减少23例(46%),Ⅰ~Ⅱ度乏力14例(28%),轻度腹痛7例(14.0%),Ⅰ~Ⅱ度恶心呕吐9例(18.0%),轻度皮疹9例(18.0%),肿瘤出血2例(4.0%)。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GIST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且毒性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发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CIST)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2012年5年间收治的30例复发转移性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均予伊马替尼治疗后接受手术治疗。治疗有效(RD组)的18例中有13例、疾病进展(PD组)的12例中有1例共计14例(46.7%)患者肿瘤获得完全切除。RD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4.9个月,PD组的PFS为2.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复发转移性GIST患者中,口服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的患者行二次手术切除是可行的;但是对于口服伊马替尼治疗无效的GIST患者分为两类:局限性进展的GIST,在评估手术可以完整切除局限进展肿瘤的情况下,仍建议实施手术治疗,术后可继续原剂量伊马替尼或增加剂量治疗,也可选择舒尼替尼治疗;广泛进展的GIST,不建议采取手术,可以增加伊马替尼治疗,或改用舒尼替尼治疗。  相似文献   

13.
黄芬  曹培国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338-1339,1342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月采用TP方案(紫杉醇+顺铂)治疗了32例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完全缓解(CR)2例(6.25%),部分缓解(PR)15例(46.88%),稳定(SD)12例(37.50%),进展(PD)3例(9.38%),总有效率为53.13%;全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6.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18.6个月,1年生存率68.7%;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脱发。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胃肠间质瘤(GIST)肝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6例中晚期胃肠间质瘤肝转移的患者仅行TACE治疗(对照组),同时选取19例中晚期胃肠间质瘤肝转移的患者,给予格列卫口服联合TACE治疗(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P<0.05);对照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2%、53.8%和19.2%,中位生存期1.72年;观察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2%、73.7%和47.4%,中位生存期2.10年。观察组的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格列卫联合TACE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肝转移疗效及安全性优于仅行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胃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1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胃间质瘤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腹部包块等,其中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17例(54.8%)。术前胃低张水充盈CT检查、电子胃镜及消化道钡餐检查检出率分别为93.5%(29/31)、74.2%(23/31)和83.3%(20/24)。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31例中属极低危险度、低危险度、中危险度和高危险度分别为6例(19.4%)、9例(29.0%)、7例(22.6%)和9例(29.0%)。术后28例患者获得随访,其1、3、5 a总生存率分别为92.6%(24/27)、68.8%(11/16)、42.9%(3/7)。术后6例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中高危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为16.7%(1/6),8例未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中高危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为37.5%(3/8)。结论胃间质瘤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消化道出血多见;胃低张水充盈CT检查对发现病变及了解病变位置和范围有较大帮助;其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切除,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关键,术后规范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黄琰菁  陈俊民 《海南医学》2013,24(21):3136-3138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3例蒽环类和紫杉类治疗后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NP方案化疗:长春瑞滨25 mg/m2 d1,8;顺铂20~25 mg/m2 d1~3;每21d为一个周期.患者最多接受6个周期化疗或至疾病进展.结果 43例患者共完成148个周期化疗,中位化疗周期3个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3例(7.0%),部分缓解18例(41.9%),稳定16例(37.2%),进展6例(14.0%),总缓解率为48.8%,肿瘤控制率为86.0%.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及外周神经炎等,多为Ⅰ~Ⅱ级毒性反应,Ⅲ~Ⅳ级毒性反应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恶心呕吐.结论 NP方案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推荐作为耐药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中有34例有明显的临床症状(91.9%),19例因消化道出血就诊,18例因发现腹部肿块或有腹痛、腹胀等不全性梗阻症状就诊,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3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CD117阳性37例(100%)。结论早期较难诊断,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本病的诊断,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有脏器转移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一线治疗既往接受过蒽环或紫杉类药物治疗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以此方案一线治疗晚期TNBC 22例,其中吉西他滨(GEM))+顺铂(DDP)治疗17例,NVB+卡铂(CBP)治疗5例,全组共化疗86个周期,中位化疗4个周期(2~8个周期)。结果 2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4.5%),部分缓解(PR)9例(40.9%),稳定(SD)8例(36.4%),进展(PD)4例(18.1%),总有效率(CR+PR)为45.5%,全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8.2个月。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以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主,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36.4%(8/22)、22.7%(5/22),Ⅲ~Ⅳ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5.0%(1/22)。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一线治疗既往接受过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晚期TNBC有较好的疗效,且毒性可以耐受,是晚期TNBC一线治疗的有效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