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对172例ADR报告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类别、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结果 172例ADR中,≥60岁42例占24.42%,比例最高;药物种类分析抗感染药物89例比例占到51.74%、中药制剂22例占12.79%、心血管系统药物14例占8.14%;静脉滴注给药引发ADR占77.91%;组织系统损害以皮肤损害最多见占50.00%,消化道损害占21.51%,神经系统损害占12.21%。结论加强ADR监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闻飞英 《海峡药学》2012,(10):264-265
目的分析临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各种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14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48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为108例,占72.97%,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多见,共94例,占63.51%;ADR发生的年龄段以≤10岁较多,占25%;148例ADR中139例为静脉滴注,占93.92%。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普遍存在,应加强ADR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 172 例 ADR 报告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类别、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结果 172 例 ADR 中,≥ 60 岁 42 例占 24.42%,比例最高;药物种类分析抗感染药物 89 例比例占到 51.74%、中药制剂 22例占 12.79%、心血管系统药物14例占 8.14%;静脉滴注给药引发 ADR 占 77.91%;组织系统损害以皮肤损害最多见占 50.00%,消化道损害占21.51%,神经系统损害占12.21%.结论 加强ADR 监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胡钧 《海峡药学》2008,20(11):128-129
对我院2007年收集到的21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按ADR呈报情况、按患者性别、年龄及合并用药、给药途径情况、ADR临床表现、ADR因果关系评价、ADR涉及的药品品种等进行统计分析.218例ADR报告中,主要由护士和临床药师呈报,占87.16%;涉及的药物共有76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37种居首位,占48.68%;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报告例数居首位,占73.4%;静脉用药引起的ADR111例,占5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9.45%;较严重的ADR有6例,占2.7%.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76例ADR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76例ADR中涉及ADR的药物共有60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居首位,占48.9%,其次循环系统用药占13.6%;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所占比例最大,占55.7%。结论:强化ADR认识,加强合理用药,预防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收集的731例ADR报告就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既往过敏史、ADR因果关系评价、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9类药物,155个品种,抗感染药物占首位(333例,占45.55%),其中发生ADR次数较多的药物依次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6例,占4.92%),奥硝唑注射液(26例,占3.56%),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21例,占2.87%);其次是抗肿瘤药物(61例,占8.34%)和心血管系统药物(52例,占7.11%),发生ADR次数较多的药物分别为注射用顺铂(9例,占1.23%)和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9例,占2.60%);静脉用药引发ADR为426例(58.28%);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80例,占38.3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154例,占21.70%),重度ADR 23例(3.15%),其中新的、严重的ADR 6例(0.82%),药物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干扰素α、注射用美洛西林、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用多西他赛、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2):186-18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的总体质量,为进一步提高ADR报告质量、推进医院ADR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的ADR报告,分别从报告类型、监测期内药品(新药)与监测期外药品(老药)ADR报告情况、报告人职业、报告科室、ADR临床表现和原始报表缺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2 295例ADR,其中已知一般的ADR报告例数最多,共1 943例(占84.66%),新的严重的ADR报告仅有20例(占0.87%);老药引起的ADR共2 136例(占93.07%);报告人职业以护士为主,共1 999例(占87.10%),医师和药师分别占7.28%和5.62%;上报科室以门诊注射室为主,共1 473例(占64.18%),手术和非手术科室分别占15.08%和15.16%;ADR临床表现以已知的常见症状为主,共1 938例(占97.48%),罕见症状仅占2.52%;原始报表缺项项目以相关重要信息、ADR过程描述和关联性评价为主,分别占81.92%、69.19%和57.08%。结论:我院ADR报告总体质量不高。应改变当前ADR监测药师的工作模式,深入临床进行ADR报表核实、宣传,提高ADR报告的质量,并建立ADR上报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集到的90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例ADR报告中,66例1965岁患者发生ADR,占73.33%;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 43例,占47.78%;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中药制剂41例,占49.38%,其次为抗感染药物19例,占21.11%;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32例,占36%);新的ADR 32例,主要为中药制剂引发;严重ADR9例,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6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院1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医院2003-2007年上报的167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67例ADR中,涉及药物51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占56.87%,静脉滴注占65.87%(110例),静脉推注占8.38%(14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9.10%(82例),其中较为严重的有16例,占9.58%。结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应高度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尽量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313例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上海仁济医院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以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ADR的发生率及危害程度。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2月仁济医院自发呈报的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按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6份ADR中,抗菌药物所致的有313例病人(48.5%)341例次。其中,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6.5%(261例次)。共涉及抗菌药物10类58种,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的ADR最为常见,占42.8%(146例次),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也高达31.7%(108例次)。313例抗菌药物ADR中,以一般ADR为主,皮肤和附件损伤最多,累计占总ADR的56.6%(193例次);严重ADR仅27例,多出现在用药过程中(15例次,占55.6%),明显高于一般ADR组的14.7%(P〈0.01)。另外,25例ADR可能与不合理用药有关,包括药物浓度过高(11例)、药物剂量过大(5例)、溶媒选用不当(4例)等。结论: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我院347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庭超  李治纲 《中国药房》2010,(30):2865-2867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收集到的347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347份ADR报告中共涉及9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引发的ADR最多,分别占36.60%(127例)、22.77%(79例)。其中,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所占比例最大,分别占14.70%、12.39%;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有158例(占42.36%);由于不合理用药而导致的ADR有175例,占50.43%,其中,剂量选择错误是主要原因,无感染指征用药、选药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溶媒选择错误均占有一定比例。175例不合理用药导致的ADR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占比例最高,占46.29%。结论:抗菌药物致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警惕可能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而诱发的严重ADR,从而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的或(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ADR)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3年宿州市上报的1 419例新的或(和)严重的ADR报告,从患者信息、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和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419例患者中,≥6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大(323例,占22.76%);新的ADR为1 378例,严重的ADR(包括新的、严重的ADR)为41例;发生严重的ADR的药物剂型以注射制剂为主(321例次,占严重的ADR例次数的62.75%),发生新的ADR的药物剂型以口服制剂为主(1 044例次,占新的ADR例次数的75.05%);新的ADR涉及药物以中成药为主(1 329例次,占总计1 824例次的72.86),严重的ADR涉及药物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大(40例次,占总计78例次的51.28%);胃肠道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提高宿州市新的和严重的ADR的监测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近3年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2015年上报的618例抗肿瘤药物ADR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61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为408例(66.02%),女性患者为210例(33.98%);40岁以上的有537例(86.89%),其中男性为296例,占该年龄段的49.53%,女性为241例,占该年龄段的44.87%,男性超过女性。细胞毒类药物ADR发生率占首位,占19.26%,ADR主要表现以消化道反应为主,骨髓抑制为辅。结论抗肿瘤药物ADR在静脉滴注中较多,且人群以40~60岁男性ADR居多。今后要高度重视40~60岁男性ADR,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正确判断ADR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年收集到的36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03种;≥50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89例,占51.6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34例,占91.25%);最易引发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87例,占23.77%),其次为心血管药物(73例,占19.9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心外血管系统损害为主(106例,占22.80%),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0例,占21.50%)。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汪慧芳  江佳  赵心同 《中国药房》2014,(26):2457-2459
目的:探讨我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上报的抗菌药物致ADR 54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ADR分级、ADR转归、ADR涉及药品、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结果:ADR发生集中在4150岁年龄段,女性比男性发生ADR的比例高;新的、严重的ADR分别占总数的0.73%、5.12%;其中,静脉滴注367例(占67.09%),口服给药153例(占27.97%);左氧氟沙星引发ADR比例最高(占23.40%);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4.90%)和消化系统损害(占27.84%)为主。β-内酰胺类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抗菌药物。结论:抗菌药物致ADR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应用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媛  苏丽丽  陈丽 《首都医药》2008,15(16):43-45
目的 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汇总2007年收集的94例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临床表现及ADR发生数量、及前5位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8例,占40.43%);发生ADR的给药方式以静脉注射为主(72例,占76.6%);ADR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对皮肤及其附件的影响(49例,占52.13%);喹诺酮类引起ADR数量最多(35例,占37.23%).结论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应重视抗菌药物的ADR监测,以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彭启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085-1086
目的:了解我院用药人群中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概况,为今后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7月收集到的8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物涉及40个品种,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58.8%;心血管系统药物次之,占15.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0.6%。主要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伤,占43.6%;严重ADR有3例,均表现过敏性休克。ADR报告人以医生呈报的例数最多,占54.1%,护士呈报最少,占3.5%。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全方位做好ADR监测工作,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特别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我们收集了2004年1月~2009年11月间我院在应用抗菌药物所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喹诺酮类ADR例数名列榜首,114例,占31.93%,其次为头孢菌素类,67例,占18.77 %;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例数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162例,占45.38%,主要表现:皮疹、红肿、局部刺激、皮肤部分破溃、斑丘疹等,其次是消化系统,93例,占26.05%。抗菌药用于抗感染以呼吸系统发生ADR例数最多,152例,占42.58%,其次是术后抗感染,79例,占22.13%,发生ADR例数最多的年龄段为18~59岁,210例,占58.82%,男女例数各为,男207例,占57.98%,女150例,占42.02%,给药途径,有创伤给药为303例,占84.87%,口服为54例,15.13%。怀疑两种药物发生ADR有4例,占1.12%,其余353例为一种药物发生的ADR,占98.88%。结论:抗菌药的ADR的产生与没有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药师和医生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抗感染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522例抗感染药物ADR/ADE报告,从患者情况、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的种类及因果关系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522例抗菌药品ADR/ADE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0~14岁的儿童106例,占20.31%;50-86岁的患者282例,占54.03%;头孢菌素类居首位239例,占45.79%;其次为喹诺酮类121例,占23.18%;给药途径以静脉点滴所占比例最大468例,占89.66%。抗菌药物ADR/ADE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129例,占24.72%;消化系统108例,占20.69%;呼吸系统97例,占18.59%等。结论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做好ADR/ADE监测工作,减少或者避免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6,(1):110-111
目的:分析医院临床以氟喹诺酮类药物为基础的抗菌药物联用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提高用药方案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期间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为基础的抗菌药物联用治疗的137例上报ADR报告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分析ADR发生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和临床表现,以及用药途径和药物类别的构成情况。结果:(1)137例ADR患者中,男患者占54.73%,女患者占45.27%;20~59岁患者为77例占56.21%;(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反应占34.31%,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占29.21%;(3)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91.24%;(4)ADR所涉及的药物主要以左氧氟沙星为主,占81.75%。结论:要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ADR的监测,预防ADR的发生,提高氟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