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膀胱癌多肿瘤抑制基因1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1(MTS1)在原发性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PCRSSCP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1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MTS1分析。结果18例原发性膀胱癌中没有发现MTS1纯合性缺失,但发现2例点突变。表明原发性膀胱癌的发生与MTS1的失活相关  相似文献   

2.
我们采用DNA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技术对48例膀胱癌组织中多肿瘤抑制基因(MTS1)第2外显子点突变及存在状态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MTS1基因改变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1.资料和方法:(1)标本:48例原发性膀胱癌组织均取自我院病理存档的石蜡包埋标本,且病理证实均为移行上皮癌。其病理分级为:G120例,G214例,G314例。临床分期为:T1,232例,T3,416例。另选8例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2)膀胱癌组织DNA提取:按分子克隆方法进行。(3)PCR:…  相似文献   

3.
MTS1基因在人BPH中突变缺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TS1基因在人前列腺增生症(B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变异情况。方法用PCR银染SSCP技术检测18例正常前列腺和38例BPH中抑癌基因MTS1各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结果12例BPH出现MTS1基因缺失,总缺失率为32%;正常前列腺组织中有1例出现MTS1基因缺失,缺失率为6%,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1例有MTS1基因的突变。结论BPH的发病机制可能与MTS1的纯合性缺失有关,未见有突变发生。应对MTS1基因在人BPH中的作用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dm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状况与组织学的关系。方法 用抗人MDM2蛋白单抗SMP14对7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结果 70例移行细胞癌(TCC)中31例染色阳性,占44.29%。MDM2阳性低分级分期G1 52%,Ta-T1 70.97%。结论 mdm2基因的表达与膀胱癌早期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预后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多肿瘤抑制基因1(MTS1)位于9p21,编码一个16KD的蛋白质(p16),p16蛋白是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的抑制因子,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MTS1主要通过缺失、点突变和5’CpG岛异常甲基化而失活,已经证实该基因的失活与多种组织的肿瘤形成有关,其中包括膀胱癌。本文就有关MTS1失活与膀胱癌发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多肿瘤抑制基因1(MTS1)位于9p21,编码一个16KD的蛋白质(p16),p16蛋白是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的抑制因子,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MTS1主要通过缺失、点突变和5’CpG岛异常甲基化而失活,已经证实该基因的失活与多种组织的肿瘤形成有关,其中包括膀胱癌。本文就有关MTS1失活与膀胱癌发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多肿瘤抑制基因(MTS1/P16/CDKN2)是1994年发现的新型抑癌基因,定位于第九号染色体短臂2区1带,在多种肿瘤细胞系和原发性肿瘤中发生突变与缺失。所编码的P16蛋白为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4的抑制因子,也是直接控制细胞增殖周期的细胞固有蛋白,P16蛋白失活与P16基因突变、纯合缺失、5’-CPG区甲基化有关。P16与肾癌、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16基因长度仅为P53的14,易于操作,在肿瘤基因治疗方面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丁强  张元芳 《中华外科杂志》1995,33(11):684-686
作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直接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检测了21例膀胱移行上皮癌p53基因5~8外显子。结果,在14例浅表性膀胱癌中,发现1例(T_1期)p53基因突变;7例浸润性膀胱癌中,4例发现p53基因突变,其中T_2期1例,T_3期2例,T_4期1例。4例G_1级膀胱癌无一例检出p53突变,5例G_2级膀胱癌1例检出p53突变,12例G_3级肿瘤4例发现p53基因突变。结果表明:p53基因突变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外源野生型MTS1基因导入该基因功能丧失的人膀胱癌细胞系T24中,结果发现,转染MTS1基因的膀胱癌细胞的生长速率减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S期指数及增殖指数明显降低,电镜观察显示超微结构出现生长抑制特征,接种裸鼠无致瘤性。  相似文献   

10.
高复发及浸润性膀胱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膀胱癌多发,复发和浸润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膀胱癌实体肿瘤 T G Fα, E G F R,p16 和p53 基因表达、缺失及生物学意义进行了研究。 结果 34 例膀胱癌中85 % (29/34) T G Fαm R N A 阳性表达,肿瘤的表达量是癌旁正常对照的2 ~5 倍, P<0 .01 。膀胱癌 E G F R m R N A 表达率为44 % (4/9) 。50 例膀胱癌p53 蛋白免疫组化阳性核染率42 %(21/50 ) ,其中 P T3 82 % (9/11) , G3 72 % (13/17) , P T2 40 % (12/30) , G2 32 % (8/25) , P T1 和 G1 级肿瘤未见阳性核染。随访25 例,p53 阳性核染者中76 % (10/13) 有复发转移。20 % (2/10) 实体膀胱癌有p16 基因的丢失。结论  T G Fαm R N A 高表达可能是膀胱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E G F R 和p53 基因异常表达可能与膀胱癌的分化和恶性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人非小细胞肺癌P16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p16基因缺失和突变与人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多重PCR、SSCP分析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对45例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16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进行基因缺失和突变分析。结果45例肺癌样品中共检出19例p16基因缺失,总的缺失率为42.2%(19/45)。其中纯合型缺失8例(17.8%),半合型缺失11例(24.4%);外显子1缺失7例(15.6%),外显子2缺失12例(26.7%);p16基因外显子2的突变检出率为31.1%(14/45);DNA序列分析显示p16基因72位密码子无义突变7例,75位密码子错义突变7例。结论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可能与人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癌旁移行粘膜MTS1基因产物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Su Q  Liu E  Chen C  Feng Y  Wang W  Wang Z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8):494-496
目的 探讨直肠癌癌旁移行粘膜(TM)的性质及多种种瘤抑制基因(MTS1)基因缺失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粘液组化方法观察了直肠癌旁TM的范围,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MTS1基因产物表达情况,并与正常粘膜及癌组织进行对照 结果 MTS1基因产物在正常直肠膜阳性表达率最高,在癌旁TM、癌组织表达逐渐减少,三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MTS1阴性的直肠癌病例,癌旁TM的明显高于MTS1阳性的病例(P〉  相似文献   

13.
对正常肾和肾细胞癌组织,正常膀胱粘膜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以及肾癌细胞和膀胱癌细胞株BIU-87和E-J中的抗癌基因Rb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肾和膀胱癌细胞都表达正常的Rb mRNA。1/3例肾癌组织和2/8例膀胱癌组织中发现Rb基因缺失。此2例Rb缺失的膀胱癌均为低分化肿瘤,在分化较高的膀胱癌中未发现Rb基因缺失。结果表明,Rb苈在缺失与膀胱癌的关系密切。同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精子MTATP8 、TMCYB基因缺失与精子获能障碍导致男性不育的关系。 方法:60 例男性不育者(其中30 例精子活动力正常,30 例精子活动力异常)和30 例生育男性精子获能前后运动轨迹变化,以及用PCR技术检测其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 tDNA)基因缺失情况。 结果:男性不育组获能后轨迹没有变化的共检出16 例,其中活动力异常组检出10例,活动力正常组检出6 例;生育组获能前后运动轨迹均有变化。不育组活动力异常的30 例标本中检出MTATP8 基因缺失2 例,检出MTCYB基因缺失4 例;不育组活动力正常的30 例标本中检出MTATP8 基因缺失2 例,检出MTCYB基因缺失3 例,经统计两组差异不显著(P> 0.05)。生育组30 例标本未检出MTATP8、MTCYB基因缺失,与男性不育组差异显著(P< 0.05)。不育组MTATP8 基因、MTCYB基因缺失率分别为7% 、12% 。 结论:MTATP8 、MTCYB基因缺失影响精子获能,可能导致男性不育。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HSV1TK基因对人膀胱癌的治疗作用,作者用一种与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pt)基因相融和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1TK)基因(简称HyTK基因)作目的基因,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HyTK基因导入人膀胱癌细胞株EJ细胞中表达。含Hy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LHyTKN,经包装细胞PA317包装后,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病毒感染人膀胱癌细胞株EJ细胞,经潮霉素B筛选培养,获得潮霉素B的抗性克隆;PCR扩增证实:病毒感染的EJ细胞中导入了HSV1TK基因,为开展HyTK基因治疗膀胱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正常肾和肾细胞癌组织,正常膀胱粘膜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以及肾癌细胞和膀胱癌细胞株BIU-87和E-J中的抗癌基因Rb进行Northernblot分析。肾和膀胱癌细胞都表达正常的RbmRNA。1/13例肾癌组织和2/8例膀胱癌组织中发现Rb基因缺失。此2例Rb缺失的膀胱癌均为低分化肿瘤,在分化较高的膀胱癌中未发现Rb基因缺失。结果表明,Rb基因缺失与膀胱癌的关系密切,同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结合文献对Rb抗癌基因与泌尿系肿瘤的关系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抗原与肿瘤病理分级及之间的关系,作者应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单克隆抗体(McAb)19A211和M344,对51例(102个)膀胱TCC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51例中包括膀胱TCC1级17例、2级18例、3级16例。结果19A211抗原表达阳性率在1级是82.4%(11/17),2级是77.7%(14/18),3级是37.5%(6/16)。1级阳性表达率与3级相比,P<0.01。2级阳性表达率与3级相比,P<0.05。M344抗原表达阳性率在1级是88.2%(15/17),2级是83.3%(15/18),3级是37.5%(6/16)。1级阳性表达率与3级相比,P<0.01。2级阳性表达率与3级相比,P<0.05。19A211和M344联合应用对51例膀胱TCC进行检测,抗原表达阳性率1级是100%(17/17),2级是88.8%(16/18),3级是68.8%(11/16)。结果表明,McAb19A211、M344适用于膀胱TCC的诊断,特别是有利于1、2级表浅性膀胱TCC。联合应用2种McAb可明显提高检测1、2表浅性膀胱TCC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MSI)的情况及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4个阳性率较高的微卫星位点,应用PCRMIA分析23例TCC病人的MSI及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MSI在TCC患者中以扩增表达为主,23例TCC病人中有9例出现MSI,占39%,其中3例同时有2个位点出现MSI。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较高者,MSI的阳性率明显增高(P<0025及P<0005)。结论T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存在MSI,且MSI预示着TCC的恶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膀胱癌转化生长因子α和P53基因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膀胱癌实体肿瘤的TGFα和P53表达及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探讨。34例膀胱癌中29例TGFαmRNA表达,表达率为85.3%(29/34);13例癌旁对照组织中,6例无表达,6例低表达,1例高于自身肿瘤表达。肿瘤的表达量是癌旁正常对照的2~5倍,统计学分析,P<0.01。14例膀胱癌4例(28.5%)P53高表达,2例低表达,2例正常和8例癌组织未见表达。膀胱癌TGFα基因的高表达可能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早期信号,P53基因的变异表达可能主要参与癌细胞的分化,它可能与膀胱癌恶性表行相关。  相似文献   

20.
p16基因在膀胱癌和尿生殖癌细胞株中的丢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新型抗癌基因p16在膀胱癌和尿生殖系癌细胞株中的变异情况,作者通过引物合成、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膀胱移行上皮癌细胞株BIU-87、EJ、肾癌细胞株GRC、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和膀胱癌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0例正常组织和8例癌组织显示6.6和4.4Kb两条杂交带;2例癌出现杂交带的丢失(T4和T7)(纯合子丢失);尿生殖系癌细胞株BIU-87、EJ和PC-3M出现杂交带的丢失(纯合子丢失);T9和T10为杂合子丢失。本组p16基因的研究结果提供了膀胱癌第九号染色体基因变异的依据,为认识膀胱癌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