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晓飞 《中国药业》2014,(10):61-62
目的降低高危药品的用药错误,保障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提升医院药学服务与管理水平。方法使用Soft Hard Environment Litigant(简称SHEL)模式,对医院门诊药房收集的2011年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总结和分析,针对原因采取相应解决方案。结果采用SHEL模式进行分析干预后,医院门诊药房2012年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SHEL模式的应用能显著降低高危药品的发药差错率,从而保障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提高药学服务与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提高药物安全管理水平。方法清点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各病区的高危药品备用清单,药物名称、数量、有效期、标示是否清楚、交接班签字、实际药品和帐目是否相符等项目,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结果部分病区存在高危药品管理不够重视、药品放置不规范、帐目和数量不符、医嘱字迹潦草和高危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差错记录不完善等现象,采取相应措施后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对高危药品使用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用药风险,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高危药品管理列为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都比较规范完善.目前,国内医疗机构整体而言尚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高危药品的应用风险已成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就高危药品的概念,高危药品的应用过程等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这一先进风险分析工具,将风险管理的理论、原则、方法等引入高危药品管理,通过在高危药品使用过程有关的药品危害的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实践,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以期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可预防的药品引起的危害,提高高危药品管理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高危药品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赵维仕  庞燕  李锐曦 《中国药业》2013,22(13):62-63
目的加强对病区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2011年7月起,医院每月进行药品质量检查共144次。分析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加强督导检查、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使用流程、组织学习和培训等一系列措施,规范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结果与2011年7月至12月检查结果相比,2012年7月至12月发生高危药品管理不规范项的次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显著提高。结论实施病区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和能力,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门诊药品管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HFMEA为理论框架,对该院门诊药房药品管理流程进行危害分析及决策树分析,找到需要立刻修正的失效模式,制订相应的改善方案。以2021年7—12月为干预前,2022年7—12月为干预后(HFMEA团队实施改善方案后),比较干预前后的风险优先数(RPN)及药品管理项目(药品周转天数、领药时间、盘点时间、效期核查不良事件数、药品验收差错数)的改善情况,分析改善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RPN由干预前的234降至96,降幅达59%,门诊药品周转天数、领药时间、盘点时间均显著缩短,效期核查不良事件数以及药品验收差错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HFMEA有效筛查出药品管理流程中的失效模式,建立信息化药品管理体系,可有效提升医院药品管理水平,减少用药差错,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蔡晓宇 《中国药业》2011,20(24):70-71
目的 加强病区高危药品管理.方法 分析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 与结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高危药品的对象不明确、药品放置不规范、药品有效期不详、备用数量无账目、使用过程无双人核对、医嘱字迹潦草等.通过建立重点高危药品目录,明确药品备用种类及数量,药品分类放置,使用过程双人核对,醒目的 药品有效期管理以及实施计算机辅助医嘱系统等措施,加强了对病区高危药品的监管,确保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评价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医院国家集中采购药品(简称集采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推进国家集采药品高质量、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3月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推进度不佳的9种集采药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成立HFMEA小组,分析集采药品的潜在失效模式和失效原因及其潜在影响,从而针对性制定相关管理措施。结果:开展HFMEA后,此前9种推进度较差的集采药品的月平均用量均明显增加,增长率最低的克拉霉素片的增长率为99.47%,而增长率最高的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的增长率为5 400.00%;对筛选出的27项失效原因进行危害评分,结果显示,开展HFMEA后24项失效原因的危害评分均较前大幅下降(P<0.5),平均下降幅度为60.90%;调查显示,HFMEA开展后医生对集采药品及其政策的知晓度较前明显上升(78.72%vs 39.56%),而患者对集采药品的知晓度和接受度较前亦明显上升(70.54%vs 39.51%)。结论:开展HFEMA促使集采药品的签约、采购、使...  相似文献   

8.
杨旭芳  宣彩君 《中国药房》2009,(13):971-972
目的:强化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目前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介绍持续质量改进(CQI)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并评估效果。结果:经过实施CQI,病区高危药品管理质量有明显提高,检查发现的问题由实施前的158次减少为2次。结论:CQI是一种不间断进行的活动,有利于高危药品管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为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根据高危药品的潜在风险因素,制订我院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模式,加强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知识培训。结果与结论完善高危药品的使用和病区高危药品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相关认识、加强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使用管理等,可提高药物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0.
贺尔 《海峡药学》2011,23(9):239-240
目的探索住院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的有效方法,以提升药物安全管理水平。方法分析2009年我院住院药房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应用Soft Hard Environment Litigant(简称SHEL)模式分析差错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相关策略。结果 2010年高危药品发药零差错。结论应用SHEL模式分析差错成因,能客观地找出差错原因,及时采取相关管理措施,切实提高药物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更昔洛韦用药安全中的风险点,制定用药安全防范策略。方法 利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法,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步骤,寻找更昔洛韦儿童用药过程中的失效模式。结果 通过风险优先级数评分,共获5项需立即干预的更昔洛韦用药风险点,并针对这些风险点制定防范策略。结论 更昔洛韦在儿科临床使用的各个环节仍有许多用药风险存在。我国关于儿童合理用药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定甚少,关于保障和促进儿童合理用药的政策有待落实和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风险管理工具在原料药工艺验证中的应用,使用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评估关键工艺参数,降低验证风险。方法将FMEA应用于原料药的工艺验证,根据风险优先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的大小,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和风险控制措施。结果通过实施和跟踪工艺操作控制措施,再次计算RPN值,较验证前减小,降低发生工艺偏差的风险。结论质量风险管理应用于原料药工艺验证,可有效地提高针对性,降低生产质量的系统风险,将有利于日常商业化生产的平稳运行,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基层医院产科新生儿疫苗(乙肝疫苗首针和卡介苗)接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梳理新生儿疫苗接种过程中的管理流程,运用FMEA管理工具找出潜在失效模式,计算风险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  相似文献   

14.
中药应用的风险管理及安全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中药材、中成药以及中药注射剂三方面分析中药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中药风险管理的措施,以期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田莹  安薇 《中国药业》2022,(3):15-17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法在医院药事管理持续改进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关注的药物治疗患者90例,按研究时间分为对照组(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和观察组(2017年1月至12月),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药事管理,观察组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降低自动口服摆药机调剂差错风险中的应用。方法:运用FMEA识别自动口服摆药机调剂过程中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制定降低调剂差错的措施。结果: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后,影响自动口服摆药机调剂差错风险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由119分降到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应用于自动口服摆药机调剂差错的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调剂差错,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论中药注射剂的风险成因及风险管理措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陈楠 《中国药物警戒》2008,5(5):279-282
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的风险成因,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提高中药注射剂治疗水平、降低髓甍风险.  相似文献   

18.
苏洁  梁毅 《中国药师》2017,(6):1117-1119
摘 要 目的:通过以南京某制药有限公司为例分析和评估固体制剂共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失效模式,并提出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方法: 通过质量风险管理工具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法得到共线生产不同环节各失效模式的质量风险等级评估表,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对风险程度不可接受的失效模式进行控制和改进。结果: FMEA法有效地减小了固体制剂共线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风险。结论:FMEA 法是一种有效提高共线生产药品质量水平的方法,然而此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风险管理工具对共线生产的整体风险进行把控,对同一等级不同特点的失效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和控制,以此降低固体制剂共线生产的交叉污染、混淆和空气转移风险,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效率,生产出安全有效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万韬  武志昂 《中国药事》2017,31(9):993-999
目的:降低在药品固体制剂车间多品种共线生产中的质量风险,确保产品质量。方法:根据药品固体制剂生产的主要操作工序大致相同的特点,运用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建立药品固体制剂车间的质量风险管理模型。结果与结论:通过对固体制剂车间多品种共用厂房、设施、设备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对风险高的环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多品种共线生产所产生的质量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保证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降低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配差错风险。方法: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HFMEA)对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配过程中的失效模式(FM)进行识别分析,对FM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可检测性进行量化评估,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将实施HFMEA前后的RPN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实施HFMEA措施后,影响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配的失效模式的RPN值由86分降到23分,下降了73%,(P=0.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应用于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配差错的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差错,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