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新喋呤的变化与肝损害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于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54例。根据GCS评分分为两组,特重症组(3~5分)27例,重症组(6~8分)27例,于入院后第1、3、7、14、21天抽血测定血清新喋呤含量,并分析新喋呤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及预后关系。结果特重型颅脑损伤组新喋呤水平高于重症组,与肝损害轻重呈正相关(P〈0.05)。血清新喋呤水平持续增高者颅脑损伤合并肝损害重,预后差。结论颅脑损伤合并肝损害后,动态观察血清新喋呤变化规律,有助于判断二者相关性辅助判断颅脑损伤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新蝶呤与肝损害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颅脑损伤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54例,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记分评分分为两组,特重症组(3~5分)27例,重症组(6~8分)27例,入院后第1、3、7、21天抽血测定患者新蝶呤的变化,并分析新蝶呤水平与肝损害的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特重症颅脑损伤组新蝶呤水平高于重症组,与肝损害轻重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新蝶呤水平持续增高者颅脑损伤合并肝损害重,预后差.结论 颅脑损伤合并肝损害后,动态观察血清新蝶呤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判断二者的相关性,辅助判断颅脑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与肝功能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颅脑损伤继发引起肝功能损害患者92例,根据GCS评分将其分为特重型颅脑损伤组(GCS评分3~5)、重型颅脑损伤组(GCS评分6~8)和轻中型颅脑损伤组(GCS评分9~15),入院后次日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查肝功,以后每周复查一次.观察变化,分析肝损害的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组肝功能指标高于重型颅脑损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组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组,肝功能损害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0.05),肝功能指标增高严重者,颅脑损伤程度严重,预后差.结论 颅脑损伤合并肝功损害后,动态观察肝功能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判断二者的相关性,辅助判断颅脑顿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新喋呤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的预警价值。方法 急性胰腺炎患者77例,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SAP32例和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5例。对照组40名。所有患者于发病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新喋呤含量。同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血常规及反映肝、肾、心等器官功能损害的生化指标的改变,并记录24h APACHE Ⅱ评分。结果 MAP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AP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及MAP患者(P〈0.01);重症组中死亡与存活者之间血清新喋呤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情危重程度有关。结论 SAP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升高,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检测SAP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对早期采取措施、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与其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影像学显示不同严重程度肺结核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结果:重度肺结核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患者(P〈0.01),中度肺结核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显著高于轻度肺结核患者(P〈0.01)。结论:血清新喋呤水平有助于判断肺结核患者严重程度,肺结核严重程度越高,血清新喋呤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患者血清新喋呤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清新喋呤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感染严重程度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收入ICU的危重患者(其中32例脓毒症)入住24h内、第3d、第4d及之后每周血清新喋呤水平,同时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评定MODS评分、SOFA评分(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并记录临床情况。结果60例危重患者中,脓毒症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者,且其水平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32例脓毒症中发生MODS者血清新喋呤水平高于未发生MODS者,且随病情加重更升高,与MODS评分呈正相关,以新喋呤大于40nmol/L诊断MODS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升高,与感染严重度呈正相关;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有助于协助诊断MODS,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对早期采取措施、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新喋呤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的预警价值。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77例,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SAP 32例和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5例。对照组40名。所有患者于发病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新喋呤含量。同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血常规及反映肝、肾、心等器官功能损害的生化指标的改变,并记录24 h APACHE II评分。结果MAP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AP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及MAP患者(P<0.01);重症组中死亡与存活者之间血清新喋呤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情危重程度有关。结论SAP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升高,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检测SAP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对早期采取措施、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新喋呤水平与多发伤严重程度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多发伤病人伤后 2 4h、第 3、7和 14天及对照组健康人血清新喋呤水平 ,明确新喋呤水平在伤后不同时段的动态变化 ,分析其与多发伤严重程度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多发伤病人血清新喋呤水平在第 3天后开始升高 ,第 7天左右达到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ISS评分值与血清新喋呤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0 8,P <0 0 5 )。MODS积分与血清新喋呤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795 ,P<0 0 5 )。结论 多发伤病人血清新喋呤水平与ISS值呈显著正相关 ;合并MODS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显著升高 ,动态监测其变化 ,对预警MODS的发生和预测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新喋呤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新喋呤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竞争法 ,检测 3 4例恶性肿瘤患者和 3 5例对照的血清新喋呤水平。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检测血清新喋呤水平可作为判断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GCS3~8分组26例,9~12分组11例及13.15分组63例,测定入院次日空腹血糖值。结果:血糖水平与GCS评分有明显关系,GCS评分13-15分组血糖为(6.59±0.33)mmol/1,9~12分组血糖为(7.18±0.45)mmol/1,3-8分组血糖为(13.96±1.61)mmol/1,GCS评分越低,血糖水平则越高(P〈0.05),而血糖水平越高,病死率越高(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血糖值可作为判断颅脑外伤严重程度的指标,控制高血糖以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及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s,LDH)在重症颅脑外伤急性期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5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依据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FPG联合HbAtc检测情况及GCS预后评分进行分组,比较重度颅脑损伤组(GCS评分6~8分)与极重度颅脑损伤组(GCS评分3~5分)、糖尿病高血糖组(FPG〉6.1mmol/L且HbAlc〉6.2%)与应激性高血糖组(FPG〉6.1mmol/L且HbAlc〈6.2%)及不同预后患者LDH、FPG水平,并分析GCS评分与LDH、FPG的相关性。结果极重度颅脑损伤组FPG、LDH水平高于重度颅脑损伤组(P〈O.01);糖尿病高血糖组与应激性高血糖组FPG、LDH水平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良好组、预后差组、死亡组LDH、FP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人院时GCS评分与LDH、FPG水平呈负相关(r=-0.948,P=0.001;r=-0.941,P=0.001)。结论FPG、LDH可用于评估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判断患者预后,HbA,c在鉴别诊断糖尿病性或应激性血糖增高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CT图像计分与临床GC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CT图像计分与临床GC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5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头颅层厚8mm、层距8mmCT连续平扫,测量CT图像计分及依据临床GCS标准进行GCS评分。结果依CT图像计分将颅脑损害分为轻型(≤5分)占43.3%(65例),中型(6-10分)占31.5%(47例),重型(≥11分)占25.3%(38例);依据GCS标准进行颅脑损伤评分为轻型(13-15分)占40.7%(65例),中型(9-12分)占33.3%(50例),重型(3-8分)占26%(39例)。颅脑损伤两种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颅脑损伤CT图像计分与临床GCS评分存在较好的一致性。CT图像计分能为颅脑损伤的临床病情评价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期的血钠、血钾、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水平的变化,及其在伤情判断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择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又分为GCS 3~5分与GCS 6~8分两个亚组,或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和存活两个亚组,测定不同时期血钠、血钾、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浓度.结果:GCS 3~5分与GCS 6~8分组血浆皮质醇、醛固酮的浓度入院后第1天均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GCS 3~5分组血浆皮质醇、醛固酮的浓度高于GCS 6~8分组(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第1天血浆皮质醇、醛固酮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第7天死亡组血浆皮质醇、血钾、血钠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水平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经治疗后出现血钠、血钾的升高提示预后不良,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以入院时GCS评分判定病情分成3~4分组(34例),5—6分组(38例),7~8分组(44例),人院后12h内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值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血糖浓度与GCS评分的关系。并对血糖变化与预后(良好、差、死亡)进行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明显增高,GCS评分三组间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人院时GCS评分越低,血糖越高,预后越差。结论高血糖可严重影响颅脑损伤的预后,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11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的格拉斯哥(GCS)评分分为轻型组(GCS13~15分)37例、中型组(GCS9~12分)35例、重型组(GCS3~8分)4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个时间段的血清hs—cRP含量。结果各组在入院时,入院1、3、5、7、15d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明显高于轻、中型组(P〈0.05),中型组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预后不良患者在入院时、1、3、5、7、15d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动态检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s-CRP水平对判定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多发伤病人血清新喋呤的变化 ,并探讨其与创伤严重度、感染及脏器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 :测定 2 8例多发伤病人伤后第 1天、第 3天、第 8天血清新喋呤水平 ,同时评定ISS值、APACHEⅡ评分及记录血常规、感染、脏器功能不全情况。结果 :多发伤病人血清新喋呤为 8 81± 7 5 6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 37± 0 75ng/ml (P <0 0 1) ;新喋呤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值正相关 (r =0 5 8,P =0 0 2 ) ;发生脏器功能不全组新喋呤及APACHEⅡ值高于脏器功能正常组 ;发生感染后血清新喋呤从 5 0 5± 4 13ng/ml升至 11 0 3± 10 42ng/ml (P <0 0 5 )。结论 :创伤可引起血清新喋呤水平的升高 ,且与创伤严重度正相关 ;监测血清新喋呤水平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感染 ,并可预警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多发伤病人血清新喋呤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小燕  张茂 《急诊医学》1999,8(6):386-387
目的:研究多发伤病人血清新喋呤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创伤严重度、感染及脏器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测定28使馆多发伤病人伤后第1天、第3天、第8天血清新喋呤水平,同时评定ISS值、APACHEⅡ评分及记录血常规、感染、脏器功能不全情况。结果:多发伤病人血清新喋呤为8.81±7.56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7±0.75ng/ml(P〈0.01);新喋呤水平与APACHEⅡ评人值正相关(r=0.5  相似文献   

18.
为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痛,笔者检测了142例类风湿性关节痛患者和200例献血员(对照组)血清新喋呤和可溶性IL-2受体水平,结果表明:142例类风湿性关节痛患者组的血清新喋呤、可溶性IL-2受体水平分别为26.2±0.94ng/ml和435±22.6u/ml,而对照组仅为5.2±2.2ng/ml和186.6±31.7u/ml,经统计学检验,两者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血清新喋呤、可溶性IL-2受体测定有助于早期鉴别类风湿急性关节痛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及颅内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17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GCS评分分为3组:其中3~4分组:81例,5~6分72例,7~8分64例。监测患者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及颅内压变化。预后判断在伤后6个月进行,根据GCS评分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GCS(4~5分),预后较差组GCS(1,2,3分)。分析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GCS评分不同的三组,入院以及术后血糖以及胰高血糖素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胰岛素水平在GCS(3~4分)组与GCS(7~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GCS(5~6分)组与GCS(7~8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糖与颅内压以及胰高血糖素呈正相关(均P<0.05)。预后良好组血糖、胰岛素、以及胰高血糖素水平较预后较差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血糖、胰岛素以及胰高血糖素水平监测可以辅助我们对于患者病情以及预后进行准确的判断,同时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监测能够辅助临床医生对于高血糖的发生机制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凝血功能障碍对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7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以判断其对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影响。结果急性颅脑损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组FBG及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8分组7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障碍主要由受伤脑组织释放凝血因子引起,因而能够反映脑组织受伤程度,对早期判断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