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直肠息肉恶变内镜切除的治疗效果,作者对本院199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9例内镜下切除的直肠息肉恶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报告下。  相似文献   

2.
内镜治疗直肠大息肉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下完整切除直肠大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进行内镜切除的59例直肠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12.9%)出现明显的出血,所有的出血通过内镜下治疗均得到有效的控制,仅有1例病人出现了穿孔(1.6%).腺瘤性息肉是该组中最常见的病变(85.5%).4例出现恶变.随访6~36个月,4例腺瘤病人复发,再次在内镜下完全切除.结论 内镜下切除直肠大息肉是一项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诊断和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3月至2003年3月外科手术治疗的59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内镜或纤维结肠镜下局部切除22例,肠壁楔形切除或肠段部分切除29例,病变根治性切除8例。手术成功,随访13.4~60.1月,平均34.3月,术后腺瘤复发8.4%(5/59),恶变1.7%(1/59)。根治性切除无1例复发及恶变。结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诊断明确后应及时切除,减少复发及恶变。  相似文献   

4.
2006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肠道息肉135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35例,男95例,女40例,20~83岁,平均64岁.其中直肠息肉65例,乙状结肠息肉22例,降结肠息肉19例,横结肠息肉23例,回结肠息肉6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结直肠大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0年12月行内镜下切除的89例结直肠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9例患者患有大息肉94枚,其中亚蒂或广基20枚,侧向发育型肿瘤9枚,息肉最大直径为2.0~5.5cm;所有息肉均在内镜下完整切除,并发出血6例,穿孔2例,并发症均在内镜下处理成功;术后病理诊断:腺瘤性息肉75枚(79.8%),炎性增生息肉13枚(13.8%),腺癌6枚(6.4%),其中黏膜内癌4枚。术后3例腺瘤患者复发,再次行内镜下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内镜下行结直肠大息肉切除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29例黑斑息肉综合征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的发病机制及恶变情况,规范治疗方案.[方法]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本院1984~2005年间治疗的29例PJ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有家族史者18例,占62%(18/29).恶性肿瘤发生率18%(5/29).治疗主要以息肉密集段肠切除和术前内镜高频电切除、术中内镜电切除结合息肉密集段肠切除.[结论]PJS患者临床表现类型多,30岁以后及有家族史者恶变率明显上升.术前内窥镜结合术中内窥镜息肉摘除及息肉密集段肠切除术效果好.息肉易复发,术后应定期行肠镜、胃镜及全消化道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的临床特点及探讨合理的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11 年12月收治的19例PJS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发症及病理特性.结果 19例患者均有肠息肉,17例患者出现肠梗阻或肠套叠,16例有皮肤黏膜黑斑,9例有家族史,1例恶变者于术后5 年死亡,1例术后 4 年发现胰腺癌,5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发现乳腺癌,存活至今.结论 PJS患者胃肠道息肉首选内镜下治疗,其次选择剖腹手术治疗,且手术切除息肉是缓解症状的惟一方法,息肉易恶变,患者易发生其他肿瘤,宜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肠道息肉135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35例,男95例,女40例,20~83岁,平均64岁。其中直肠息肉65例,乙状结肠息肉22例,降结肠息肉19例,横结肠息肉23例,回结肠息肉6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情况及腹腔镜结肠镜对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该院25例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行腹腔镜结肠镜处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癌患者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为24.10%,显著高于同期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12.19%(P<0.01)。直肠癌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术中行结肠镜息肉摘除16例;术前结肠镜下注射亚甲蓝标记或术中结肠镜引导,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行含息肉的结肠部分切除5例;直肠癌合并升结肠息肉恶变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同时行右半结肠切除1例;息肉靠近直肠癌一并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3例。结直肠息肉切除率100%,未出现并发症。25例术后随访0.5年~4.0年,2例死于肿瘤转移,23例存活,无肿瘤或息肉复发。结论直肠癌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较高。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前或术中有必要行结肠镜检查,同时根据息肉情况选择结肠镜息肉切除或腹腔镜下息肉切除。  相似文献   

10.
1997年 7月至 1999年 12月 ,我院行电子结肠镜(PENTAX- EC- 3840 )检查 10 6 5例 ,发现大肠息肉 10 6例 ,其中息肉癌变 9例 ,对 87例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切除息肉 99颗。现就对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 ,息肉特征 ,病理结果 ,内镜下治疗以及息肉与癌的关系进行讨论。1 一般资料本组 10 6例 ,男 6 4例 ,女 42例 ,年龄 16~ 72岁 ,以 40~ 5 0岁年龄组居多 ,病程 3天至 3年 ,临床症状以排便习惯改变为主 ,其中便血或粘液血便 6 9例 ,部分患者表现为腹痛、腹泻或腹部不适等。2 内镜检查息肉分布 :直肠 5 4例 ,乙状结肠 36例 ,降结肠 2例 ,横…  相似文献   

11.
结肠、直肠息肉1 204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结肠息肉的分布、发病年龄、病理类型及与息肉恶变的关系。方法:对本院肠镜室1998年1月~2002年12月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直肠息肉1204例进行分析。结果:结肠、直肠息肉分布部位以左半结肠,尤其是直肠和乙状结肠为多。息肉好发年龄为41~70岁。息肉的类型以腺瘤性息肉最多(占55.32%);腺瘤性息肉恶变率高(6.61%),其中尤以绒毛状腺瘤更易恶变;恶变部位以直肠息肉最多(11.19%)。结论:结肠、直肠息肉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率高且易恶变。  相似文献   

12.
幼年性息肉癌变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幼年性息肉被公认为良性非肿瘤性息肉 ,罕见幼年性息肉癌变的报道 ,我们于近年在内镜切除的息肉中发现 3例幼年性息肉癌变 ,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 男 ,2 6岁。因大便带血 10余年于 1990年 6月就诊 ,曾在外院诊断为息肉病并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入院时肠镜检查见全大肠分布百余颗 0 3~ 2 0cm不等的亚蒂或短蒂息肉 ,直肠、乙状结肠较密集。首次于降结肠以上切除 10余颗息肉 ,收集 3颗较大息肉送病理检查 ,病理报告为幼年性息肉病。 1周后第 2次内镜下电切治疗直肠段息肉 ,共切下 10余颗较大息肉 ,2颗送检 ,其中一颗病理报告为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在结直肠息肉治疗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6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拟行内镜切除前,所有病例均予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判断结直肠息肉层次及浸润的深度,以评估是否可行内镜下治疗.根据超声小探头诊断结果决定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并将切除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肠粗大息肉的大小、病理类型与息肉癌变关系及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电切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 内镜下对直径1.6~3.0 cm的粗大息肉,于蒂部尼龙圈套扎后行高频电息肉切除.切除息肉按大小分组病理检查.息肉非局灶性恶变者进一步行手术根治,并定期肠镜追踪观察.结果 136例共158粒粗大息肉行套扎后电切除治疗,病理检查发现息肉癌变37粒,癌变率23.4%,息肉直径1.6~2.0 cm 93粒发现癌变17粒,癌变率18.3%.息肉直径2.1~2.6 cm 43粒癌变11粒,癌变率25.6%.息肉直径2.6~3.0 cm 22粒癌变9粒,癌变率40.9%.管状腺瘤息肉64粒,癌变15粒,癌变率44.4%,管状绒毛状腺瘤息肉47粒,癌变13粒,癌变率27.7%,绒毛状腺瘤息肉26粒,癌变9粒,癌变率34.6%.病理发现局灶癌变原位癌19例,占癌变息肉51.2%.非局灶癌变的早期大肠癌16例,占癌变息肉43.2%,均行根治手术,其中6粒(37.5%)术中发现息肉生长蒂部肠壁癌细胞浸润,2粒(1.3%)癌变息肉肠段近旁发现淋巴结转移.息肉切除患者无出血、穿孔并发症出现,定期肠镜未见异常.结论 大肠粗大息肉直径越大越易恶变,腺瘤性息肉是癌变的高危因素.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后电切除完整息肉组织,并病理检查能提高癌变息肉的诊断治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内镜的发展 ,应用纤维结肠镜切除大肠息肉更为简单化。 1991~ 1998年 ,我们在电视屏幕下 ,对 5 1例患者 6 0颗大肠息肉经电子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凝切除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2 8例 ,女性 2 3例。年龄 2 0~ 73岁(平均 46 .1岁 )。 6 0岁以上 15例 (2 9.4% )。门诊患者 47例 ,住院患者 4例。单发息肉 43例 ,多发性息肉 8例。带蒂息肉5 6颗 ,无蒂或广基息肉 4颗。息肉直径 0 .5~ 1.0cm 5 1颗 ,1.1~ 2 .0cm 7颗 ,2 .1~ 3 .0cm 2颗。息肉位于回盲部 3颗 ,升结肠 2颗 ,结肠肝曲 1颗 ,横结肠 4…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圈套切除巨大结肠直肠息肉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巨大结肠直肠息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无蒂息肉采取逐渐切除的方法,有蒂息肉则横断切除蒂的方法。结果:内镜下圈套切除170例患者,共切除大的(≥3cm)息肉176颗。出血是息肉切除术仅有的并发症占24.1%,除1例需住院止血,其它所有出血都经过内镜下治疗止血。切除的息肉组织学均为腺瘤,同时伴有恶恋的占12.3%。132例患者随访在6个月以上。结论:内镜下切除巨大结肠直肠息肉是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老年人结直肠大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内镜下治疗老年结直肠大息肉患者共48例,根据息肉的形状、大小等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及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不同的方法切除,对内镜操作要点、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大息肉均成功切除。48例患者中有13例并发明显出血,无穿孔发生。结论只要熟练掌握内镜技术,选择合适的方法,内镜下治疗老年人结直肠大息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侯煜  杨艳  李琳  周洁琛  丁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96-7997
目的探讨80岁以上患者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护理对策。方法 2006-01-2009-10共完成80岁以上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46例,术前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完成操作,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存在焦虑22例。46例患者总共顺利切除结直肠息肉65个,切除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于80岁以上结直肠息肉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护士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娴熟配合、术后细致观察有利于治疗更快、更安全的完成。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后急诊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经内镜下摘除后并发急诊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2004年11月至2009年11月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的3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6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13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共摘除息肉373颗.其中11例急诊出血,出血率为3.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后急诊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血压(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大小、息肉形态、病理类型和摘除方式无关(P>0.05).结论 高血压是结直肠息肉摘除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总结其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分析大庆油田总医院2007-01-2011-01收治的28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有皮肤、黏膜色素沉着.3例患者家族史明确,临床以腹痛及便血为主要表现.并发肠梗1例,消化道出血8例,发生恶变1例,平均确诊年龄29岁,病理组织学分型为错构瘤样或增生性息肉或腺瘤.内镜下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开腹肠道息肉切除及肠部分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结论 内镜是P-J综合征发现的重要手段,病理学是确诊的方法,丽内镜高频电息肉切除术是治疗早期P-J综合征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