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夜来香根茎水提取液局部麻醉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研究夜来香(CN)根茎水提取液的局部麻醉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法、豚鼠皮丘法、椎管麻醉法、表面麻醉法。结果:20%的CN水提取液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可完全消失,但较1%的普鲁卡因稍弱。豚鼠皮丘实验表明,20%CN提取液有浸润麻醉作用,其浸润麻醉效果与1%的普鲁卡因相似,而且盐酸肾上腺素可增强其麻醉强度和明显延长局麻作用时间;家兔椎管麻醉实验表明CN提取液有明显的椎管麻醉作用;CN提取液对家兔角膜也有一定的表麻作用,只是作用强度及持续时间比1%的普鲁卡因稍弱或稍短。结论:CN提取液有明显的局部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2.
蛇床子提取液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有阻滞麻醉作用;对豚鼠有浸润麻醉效果,盐酸肾上腺素可增强其麻醉强度和明显延长局麻时间;对家兔有椎管麻醉作用,但对兔眼角膜没有表面麻醉作用。蛇床子提取液的局麻作用相似于1%盐酸普鲁卡因,唯作用强度较弱、持续时间较短。此外,还能明显增强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豆苷元局部麻醉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的局部麻醉作用。方法:采用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法、豚鼠皮丘法、椎管麻醉法、表面麻醉法。结果:大豆苷元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可完全消失,且动作电位可恢复正常。大豆苷元有浸润麻醉作用,而且盐酸肾上腺素可明显延长大豆苷元的局麻作用时间。家兔椎管内注入大豆苷元也可产生明显的椎管内麻醉作用。大豆苷元对家兔角膜具有一定的表面麻醉作用,其表面麻醉效果较1%的普鲁卡因更弱。结果:大豆苷元有明显的局部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4.
淫羊藿水提取液局部麻醉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淫羊藿水提取液(HE)的局部麻醉作用。方法:采用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法、豚鼠皮丘法、椎管麻醉法、表面麻醉法。结果:5%、10%的HE可使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消失,且与1%的盐酸普鲁卡因相当。1096、20%HE有浸润麻醉作用,而且肾上腺素可明显延长其局麻时间。其浸润麻醉效果与1%的盐酸普鲁卡因相当。20%、30%HE对家兔可产生明显的椎管内麻醉作用。10%、20%HE对家兔角膜具有一定的表面麻醉作用,其表面麻醉效果较1%的普鲁卡因更弱。结论:HE水提取液有明显的局部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5.
蛇床子总香豆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蛇床子、总香豆素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可显著增强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作用;也能明显提高咖啡因的小鼠半数致死量;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有传导麻醉作用;并可明显延长常压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蛇床子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蛇床子索显著增强阈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作用,明显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但不提高热板法致痛小鼠的痛阈。对安钠咖所致的小鼠自主活动增加有明显对抗作用,但不影响正常小鼠的自主活动。此外,蛇床子索还可降低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振幅。结果显示蛇床子索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麻醉前用药目的是使麻醉平稳.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使病人在麻醉中和术中更安全,咪达叹它与安定均属安定类药物,都有镇静、催眠、抗焦虑的作用.并可预防局麻药中毒引起的惊厥等作用。咪达哩仑为水溶性,肌肉注射吸收迅速完全,无刺激性.作用强度约为安定的二倍,故适合作为在椎管内麻醉时的麻醉前用药来进行镇静、催眠、抗焦虑和预防局麻药中毒的惊厥。为此,作者将咪达隆它作为麻醉前用药,观察其镇静催眠效果,并与安定进行对照相比较。】材料与方法随机选择60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ASA:l~11级,年龄16~…  相似文献   

8.
红蛇定痛液的药效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红蛇定痛液的药效实验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经腹注射红蛇定痛液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热板法痛阈及降低醛酸所致扭体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对小鼠二甲苯致耳廓炎症也有明显抗炎作用,且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和家兔的脊神经均呈局部阻滞麻醉作用,其痛作用与临床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1.应用小白鼠及豚鼠的 SO_2法和电刺激猫喉上神经法产生咳嗽,并用磷酸可待因做对照,证明防己碱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对小白鼠与猫,其镇咳效价与可待因相仿;对豚鼠,则防己碱的镇咳效价仅约后者的1/4。2.小白鼠 SO_2引咳法简单易行,效果满意,可以用为镇咳药物的初筛方法。3.本文证实防己碱对麻醉猫具有强大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异丙嗪对不麻醉豚鼠与麻醉猫均能加强防己碱的镇咳作用,但对麻醉猫也能加强其降压作用,可知这种降压作用与其组织胺释放作用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最大电休克发作(MES)法,戊四氮最小阈发作(MET)法,协同巴比妥作用法以及小鼠耐缺氧法,观察癫痫宁对动物惊厥,催眠及耐缺氧的影响,同时还观察对小鼠的毒性作用,实验表明,癫痫宁4.5g*kg^-1能对抗小鼠的MES和MET,能增强巴比妥类药物的催眠作用以及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且毒性甚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拔除阻生齿时三种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分别使用利多卡因阻滞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利多卡因阻滞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等麻醉方法麻醉下颌阻生齿,观察拔除时麻醉效果。结果利多卡因阻滞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无痛率19%,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无痛率17%,利多卡因阻滞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加用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无痛率83%。结论使用利多卡因阻滞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加用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的方法拔出下颌阻生齿,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两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谢洁敏 《广州医药》2014,45(2):4+93-F0002,F0003
目的探讨应用口腔无痛局麻仪行骨膜下浸润麻醉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麻醉效果与优势。方法将190名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TheWand进行骨膜下浸润麻醉,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推式下颌阻滞麻醉。通过视觉模拟尺表,记录患者疼痛程度。比较两组病人的疼痛程度。结果应用无痛局麻注射仪进行骨膜下浸润麻醉,注射时疼痛程度明显小于手推式加压麻醉法。拔牙的麻醉效果两者无明显差别。结论口腔无痛局麻仪行骨膜下浸润麻醉效果良好,并有效减轻注射时的疼痛感,增强患者的术中配合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盛  姚森林  周敏 《当代医学》2013,(34):80-80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麻醉在小儿包皮环扎术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在小儿包皮环扎术中采用1%的利多卡因作包皮远端局部浸润麻醉,观察总结麻醉及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效果满意,麻醉药物用量1.5~2 mL,无1例患者因疼痛明显需追加其他麻醉方法。结论小儿包茎及包皮过长行包皮环扎术适合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在健康志愿者中使用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注射仪(C-CLADS)进行的牙周膜麻醉与使用手推注射器进行黏膜下浸润麻醉在注射疼痛、麻醉效果、麻药用量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招募50例18~56岁志愿者,采用随机自身对照,一侧采用C-CLADS进行牙周膜麻醉,对侧用传统的手推式黏膜下浸润麻醉(对照),比较两侧的起效时间、用药剂量及麻醉效果,并采用语言评价量表(VRS)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注射疼痛程度,记录两种麻醉方式的并发症。结果 采用C-CLADS进行牙周膜麻醉的药物剂量和注射疼痛程度均显著小于传统的手推式浸润麻醉[剂量:(0.34±0.09)ml比(0.55±0.13)ml,P<0.01;VRS:0.42±0.73比1.38±0.92,P<0.01;VAS:1.34±1.21比3.10±1.70,P<0.01]。C-CLADS麻醉成功率与传统黏膜下浸润麻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比94.0%,P>0.05)。牙周膜麻醉12例(24%)出现牙周膜麻醉后疼痛。结论 采用C-CLADS进行牙周膜麻醉与传统的手推注射黏膜下浸润麻醉比较,可以减少药物剂量,降低注射疼痛,并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但有较大比例出现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5.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左旋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择期剖宫产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于L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分别注射0.75%左旋布比卡因1ml(观察组)和0.75%布比卡因1ml(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感觉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范围、VAS评分、下肢运动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Bromage评分、腹肌松弛程度、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麻醉效果对照组优73例,良17例,观察组优74例,良16例,优良率均为100%;两组产妇给药后在血压和HR等方面均出现轻度下降;低血压发生率对照组为10.0%,观察组为6.7%;感觉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运动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和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等方面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布比卡因阻滞麻醉效果满意且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小,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子宫切除术病人中 ,比较连续腰麻及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及两种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子宫切除术病人 6 0例 ,随机分为连续腰麻组 (CSA组 )和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组 (CSEA组 )。CSA组蛛网膜下腔首量注入 0 .5 %的重比重布比卡因 2ml,然后分次小剂量追加布比卡因直至阻滞平面达T8以上 ;CSEA组先行T1 2 ~L1 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向头侧置管用于术中麻醉维持 ,然后L2 - 3蛛网膜下腔注入同浓度、同比重的布比卡因 3ml。分析两种椎管内麻醉的阻滞效果和蛛网膜下腔用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阻滞平面达T8时CSA组的局麻药用量 (2 .5ml)明显少于CSEA组 (3ml) (P <0 .0 5 )。CSEA组阻滞平面达T8的时间 (5 .6min)明显早于CSA组 (10min) (P <0 .0 5 ) ,CSEA组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和下肢运动完全阻滞的时间也明显早于CSA组 (P <0 .0 5 )。CSA组血压自蛛网膜下腔用药后 2 5min起出现显著性下降 ,而CSEA组血压下降出现在 15min时 (P <0 .0 5 ) ,两组病人血压下降的最大幅度有明显差别 (P <0 .0 1)。结论 :在子宫切除术病人中 ,采用小剂量分次给药的CSA法可以减少局麻药的用量 ,能提供可靠、可控性好的阻滞平面 ,并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催眠镇痛术在官腔镜检查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接受宫腔镜检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入A、B两组,A组摆好截石位后静注丙泊酚1mg/kg、瑞芬太尼1扯g/kg后开始行官腔镜手术;B组则于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下手术,对比观察两组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效果、麻醉期间并发症,术后麻醉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宫腔镜检查治疗的要求,A组麻醉操作时间短,术毕苏醒迅速,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催眠镇痛术可替代传统的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官腔镜的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18.
刘华  何俐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9):1057-1058,1054
目的:比较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和牙周膜麻醉对下颌磨牙牙髓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10例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采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A组)、黏膜下浸润麻醉(B组)及牙周膜麻醉(C组)与无痛局麻仪和甲哌卡因进行局部注射。麻醉起效后常规行开髓和拔髓术。以视觉模拟疼痛法(VAS评分法)对治疗时的疼痛进行评分。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A、B、C三组麻醉成功率分别为91.4%、55.7%、87.1%。A组与C组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B组与A组、B组与C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磨牙牙髓治疗中应用无痛局麻仪和甲哌卡因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和牙周膜麻醉,均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