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柳青 《光明中医》2009,24(12):2360-2364
根据人体复杂巨系统理论,人体复杂巨系统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社会环境与人体复杂巨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人体复杂巨系统对自然环境的能动作用,自然环境对人体复杂巨系统的影响等归纳分析,构建中医天人合一的超巨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先生曾提出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中医基础理论整体观也是将人体作为复杂系统加以认识,而人类大脑又是复杂系统,使用中医的整体观研究脑病是恰当的。本文通过运用“复杂巨系统理论”的思维方式,对当代中医人研究中医脑病的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系统科学的形式结构方法与五行学说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福  李同宪 《陕西中医》2002,23(10):913-915
本文着重从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的形式结构方法,论述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并通过形式化,显示系统结构的模式类型[1]。就此,参照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基本结构和结构的模式类型,来说明古代五行学说超前的科学意识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基于生命物质的“实体-场”二象性假定明确提出“人体是‘精-气-神’三位一体的复杂巨系统”,并指出“气”在人体中可能有“序参量”的作用,“神”是人体的功能,狭义的“神”是经过大脑“精-气”系统处理的信息,它有物质载体,可以反作用于人体,也可能作用于外界。由此出发可进一步探讨中医和气功的原理。  相似文献   

5.
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核心,当今仍有强大生命力,分为物象和意象,既说明事物客观存在,又解释和归纳其他未知事物。古人在务和去同的观念影响下,运用象思维,形成认识宇宙万物的模式。以象思维为指导,利用五行学说构建五脏系统,并将人体微观物质结构纳入:具有转运物质、能源补给的脾系统,捍卫机体、清除异物的肺系统,总体管理、正负调控的肝系统和保障细胞内外温度、湿度的心、肾系统,冀以探究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6.
人体时间系统与中医基础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现代医学和生物学对人体时间系统的概念没有认识,但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学对人体时间系统早已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文章从中医的阴阳、藏象、气、经络、辨证论治、脉诊、中医治则和中药药性等方面论证了中医基础理论与人体时间系统基本概念的一致性。因此认为,人体时间系统和人体结构的双系统模型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医中药是中国的传统瑰定,有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如此之多的临床大样本验证和智慧总结,却一直在古老的理论框架内发展,其有效性和普遍性虽然难以用现代科技理论解释,但却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8.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广泛,涉及到很多学科。文章在中医人体阴阳特征函数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五行学说,从数学定量的角度来研究五行学说,建立了中医五行学说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用数学模型中的各种不同的数量关系来描述中医诊断人体"已病"、"未病"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复杂系统理论与中医方证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当我们赞叹祖国医学宝库的博大精深和中医方证的整合对应时,对于它的研究却遭遇了巨大的复杂问题。近20年的科学研究发现,在自然界及生命系统等领域中存在一个复杂系统,这一系统的研究方法是利用专家和群体的经验,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研究着重揭示客观事物构成的原因及其深化历程,并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其发展。中医的证候和复方是中医理论基础和临床体系的重要支撑,利用证候及复方理论治疗疾病有效已为几千年临床实践所证实。但当一个个单一的证候组合成复杂…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五行范畴基本完善成熟,它把社会物质生活中的事物归纳起来分为五种基本类型,赋予哲理,认为这五类基本物质要素相互统一,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又圆满的物质存在系统。"五行"范畴移植于中医药学,为中医药理论带来了一种思维方式,建立起一个以"五行"为思维起点,以自然界的五方、五气,人体的五脏为基本骨架的天人相应的理论结构框架,使中医药理论自始至终贯穿着以五脏为中心的多因素、多层次地考虑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的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11.
五脏系统用药论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为基础,把以心为主的五脏系统作为中心,以气血阴阳为目,集理法方药为一体的立体辨证论治体系。在历代的著述中,五脏系统一直是研究的中心,五脏的重要性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医者在辨证论治过程中,以脏腑为中心,扫描全身。尤其五脏六腑各有特点,调治方法各有规矩,宜审气血阴阳,辨用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心身相关的中医学研究进行述评,加强对心身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本文从中医学的角度探讨心身关系问题,分别从中医心身相关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预防学等多角度阐述讨论,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展现中医心身关系研究现状,并就其不足提出研究展望。结果:中医心身相关思想在其理论构成及临床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其对心身关系的独特认识强调将心理现象置于心身整体联系的前提下进行研究。结论:中医心身相关思想贯穿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维方法,随着社会需求和疾病谱的变化,中医心身思想正不断地从大量临床新经验的积累中进行总结与升华,进而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肺纤维化上皮-间质转化(EMT)对瘦素相关因子的影响,对瘦素加速EMT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探,并观察补肾益肺消癥方对EMT过程中瘦素相关因子的作用。方法:将A549细胞根据干预手段不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中药组(TGF-β1+补肾益肺消癥方)、尼达尼布组(TGF-β1+尼达尼布),免疫荧光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的瘦素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瘦素受体(LEP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蛋白含量以及STAT3的活化程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上清中瘦素水平升高(P<0.01),中药组、尼达尼布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P<0.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EPR蛋白表达升高(P<0.001),PPAR-γ表达下降(P<0.05),STAT3活化水平降低,中药组、尼达尼布组LEPR蛋白表达下调(P<0.001),PPAR-γ表达上调(P<0.05),中药组STAT3活化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达尼布组与模型组比较,STAT3活化水平升高(P<0.01)。结论:EMT可促进细胞内源性肺瘦素的分泌,增加细胞表面LEPR的表达,下调与瘦素有拮抗作用的PPAR-γ的含量,减少STAT3的活化,为瘦素加速EMT进程提供物质基础。而补肾益肺消癥方则可能通过降低内源性肺瘦素分泌,减少LEPR,提高PPAR-γ的水平逆转此过程。  相似文献   

14.
起源于《黄帝内经》的"五脏相音"理论,把五脏与五音对应联系在一起,通过了解五音的变化来判别脏腑气血的盛衰、阴阳邪正的消长。以"五脏相音"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五音闻诊"更是闻诊的核心内容,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发展,"五脏相音"理论与现代科技结合,在诊断与治疗上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就"五脏相音"的理论进展与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述。  相似文献   

15.
中医八廓学说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清代以前中医八廓学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考辨了八廓的含义、八廓学说的理论渊源、演变轨迹及围绕八廓学说的争议.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中医药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进步,其进步的标志不在于一方一药的发现,而在于历代医家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发前人之未发而总结起来的各家学说及某些新理论。迄今为止,公认的中医学各家学说有七大派。认为人体体质学是自明清以来形成的一个学派。能否被公认,还要等待历史的审定,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此外,扼要地介绍了提出来的新理论,主要有:人体新系猜想,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天人同构论,整体制约论,调控情绪的三棱镜理论,心肾为先天之本,肺脾为后天之本等。其他新概念,新名词难计其数了。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进展,对近10年来有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脏腑辨证的角度进行论述。文献资料表明,大多医家在临床中治疗变应性鼻炎时,主要是以肺脾肾为基础进行治疗,针对不同证型随证加减用药,三脏兼顾,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探究了中医思想中相关理论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整体观念和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中医一方面讲求整体、注重传承,另一方面又具有全方位的开放性;阴阳平衡方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若将其玄学化,将增加对中医的误解;脏腑理论有助于认识和把握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实质和规律,经络是促进人体气血流通、协调脏器组织生理的信息网线;藏象学说规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性质和走向,论治过程是根据全息进行的整体调整,不是针对局部某个细胞、分子、基因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气理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价值。方法:结合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挖掘运气理论与中医理论的内在关系。结果:运气理论是天人相应理论的核心内容,对学习传统中医与中医现代化研究均有重要意义。结论:运气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具有独特价值,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最为高深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