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因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89至2009年12例儿童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89至1999年间,儿童DVT患者在住院儿童患者的发生率为万分之0.52;2000至2009年间,发生率为万分之3.18.尽管其发生率不高,但近10年来,呈上升趋势.12例儿童DVT患者中,感染和创伤所致的儿童DVT各占3例,是儿童DVT的主要病因.静脉导管置入所致为2例.其他病因包括肾病综合征,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先天性血浆蛋白C缺乏各1例.2例患者合并肺梗塞,1例新生儿因患核黄疸,最终因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抗凝是治疗儿童DVT的主要方法,尤其在新生儿DVT患者中,仅抗凝治疗可达到良好效果.9例儿童DVT患者同时接受经外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 由于儿童DVT发生率的不断升高和治疗的特殊性,临床上应引起对该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蒙秀林  张颖  马刚 《海南医学》2007,18(11):101-103
目的 探讨围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诊治预防措施及母婴预后.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10年来21例围生期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包括1例继发肺动脉栓塞和2例昏迷患者经积极治疗治愈,1例并发足坏疽行截肢术,1例严重肺栓塞病情稳定出院;DVT患者再次妊娠3例,2例孕期经过顺利,1例继发另处的DVT,经治疗痊愈;结论 围产期DVT高发于产褥期,其可致严重并发症,急性期使用溶栓、抗凝,降低血粘滞度等积极治疗多可治愈,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如积极预防、早期诊治可减少并发症、远期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国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8.2%[1].DVT发病隐匿,治疗较困难,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观察康复训练结合气压治疗对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降纤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尤其是下肢DVT目前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静脉血管内血栓形成造成静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血流受阻,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重者需手术截肢.发病和治疗过程中可出现严重并发症,有时可危及患者生命.而其后遗症则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能力[1].我科于1998年5月至2000年4月随机采用降纤酶及尿激酶治疗DVT,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全子宫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夏玉红 《当代医学》2011,17(5):26-27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妇科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 临床诊断DVT的首选方法为血管多普勒超声.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 DVT是妇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对有DVT高...  相似文献   

6.
Wang JS  Hu ZJ  Xu XD  Yin HH  Lu WM  Li XX  Wang S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4):3140-3143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因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1-2010年29例住院妊娠合并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诱因、病变部位、治疗方法 、预后以及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DVT在早期妊娠期的发生率为69.0%(20/29).首位诱因为既往DVT病史,占所有诱发因素的24%(7/29);发生多左下肢,发生率为82.8%(24/29).抗凝是治疗的主要原则,首诊均采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7例患者一直采用LMWH治疗直至分娩前,胎儿发育正常;11例早期、2例中期患者于妊娠中期改为口服华法令,至孕34周左右改为LMWH,其中4例胎儿死亡,其余胎儿发育正常;9例早期患者选择终止妊娠.结论 出于孕妇和胎儿的安全考虑,妊娠DVT的治疗与一般DVT患者不同,LMWH或肝素抗凝是妊娠DVT治疗的安全有效措施.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该疾病治疗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根据Clagett等[1]报道,外科大手术未采用预防措施的患者,DVT的患病率为25%,文献报道的尸检发现率为35%~52%[2]。急性下肢DVT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一方面可能形成股青肿、股白肿及血栓后综合征,严重时可致残,另一方面,可导致肺栓塞,严重时可致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评估及治疗对策。方法 以8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对象,Caprin量表评估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低危5例(6.25%)、中危5例(6.25%)、高危16例(20.00)、极高危54例(67.50%)。依据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情况分为抗凝组与未抗凝组。分析DVT发生情况。结果极高危组接受抗凝治疗患者DVT发生率为2.56%,低于未接受抗凝治疗患者20.00%(P<0.05);高危组接受抗凝治疗患者未见DVT发生,低于未接受抗凝组6.67%(P<0.05);中危组及低危组DVT发生率未见差异(P> 0.. 05)。结论依据Caprini风险评级给予腹股沟疝患者预防干预,可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典型的临床疾病,发病可累及各年龄段、各种族及社会阶层,每年十万人中约有56~122人发病[1],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Menon等[2]报道,在美国,每年由DVT导致死亡的患者数为5万~20万例;在英国,DVT是是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心肌梗死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由其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而致死的患者占住院总死亡病例的10%.DVT造成高发生率的静脉高压及DVT后遗症(the 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陈静  倪朝民 《安徽医学》2019,40(11):1291-1294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重症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患者常存在多种致DVT的危险因素,如:长期卧床、长期静脉置管、制动、机械通气、输血治疗等。研究~([2])表明,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临床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非溶栓药物综合应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下肢DVT患者,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肌注罂粟碱、妥拉苏林;静滴丹参酮、低分子右旋糖苷;上述药物应用10 d,同时应用抗生素7 d.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测定肢围,并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结束时DVT后综合征治愈8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病变处深静脉部分再通26例,恢复通畅8例.治疗过程中,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下肢DVT后综合征仍然需要强调及早治疗.抗凝、解痉、改善血液流变对于下肢DVT后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严重的短期及远期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导管接触溶栓(CDT)在DVT治疗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及应用,已成为临床中治疗DVT的常用治疗手段[1]。但目前国内比较CDT与单纯抗凝治疗DVT的中远期疗效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纳入232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DT与单纯抗凝治疗DVT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静脉腔内超声消融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DVT)还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所以很多DVT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上世纪90年代低频高能超声消融开始被应用于治疗动脉栓塞疾病。我院从2000年开始应用超声消融为主的微创技术治疗130例DVT患者,取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烧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原因、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各类烧伤后出现的18例DVT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8例DVT患者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疗效满意,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烧伤后需预防DVT,对DVT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在无抗凝治疗下预防复发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6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IVCF治疗组(55例)和抗凝治疗组(210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随访3个月至2年。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1年内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复发率,以及1年内、2年内死亡率。结果 IVCF组肺栓塞复发率为9.1%,DVT复发率为21.8%,抗凝治疗组肺栓塞复发率为18.6%,DVT复发率为11.0%。IVCF组肺栓塞复发率低于抗凝治疗组,DVT复发率高于抗凝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期(29.1%vs.12.9%)及2年期(34.5%vs.14.8%)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抗凝治疗下植入IVCF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致肺栓塞的发生率,但会提高DVT复发率,适用于肺栓塞抗凝治疗禁忌证或规范抗凝治疗后肺栓塞复发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旨在观察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联合间歇气压(IAP)治疗对于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10例重症患者,将患者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5例,使用常规治疗措施预防DVT,另外5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增加使用LMWH联合IAP,观察两组不同措施对重症患者DVT的预防效果。结果 对两组重症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预防其出现DVT发生率:观察组vs对照组为3. 64%(2/55) vs 25. 45%(14/55)(P 0. 05)观察组出现1例死亡,对照组出现3例死亡(P 0. 05)。结论 对于重症患者,在实施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使用LMWH联合IAP治疗,可降低了重症患者发生DV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剖宫产术后22例并发下肢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结果:高龄、肥胖、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输血等是剖宫产术后DVT形成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可确诊;治疗方法包括早期溶栓及抗凝等。结论:剖宫产术前及术后对孕妇进行评估,对存在DVT高危因素的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可减少发生;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预防和治疗DVT。  相似文献   

18.
重症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治疗期间常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不利于其病情的恢复,虽常规药物防治效果较好,但极易引起患者出血。物理治疗可弥补药物治疗的不足,基于此,本研究针对重症患者下肢DVT的物理治疗展开综述,旨在为重症患者早期进行物理治疗预防下肢DVT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一云  黄玉  杨美  麦珍 《重庆医学》2015,(17):2444-2445
骨盆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高能量损伤性骨折,其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盆骨折严重的并发症之一.DVT是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影响骨盆骨折患者的治疗和预后[1-2].目前,有关骨盆骨折并发DVT的护理经验不足,为此,作者对本院近5年来骨盆骨折并发下肢DVT 48例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亮  金辉 《医学综述》2009,15(24):3756-375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预后不好,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随着血管外科学的发展和先进仪器的发明,临床中对DVT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多种方法联合治疗DVT效果更佳,已为临床认可。但如何寻觅一套综合有效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还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