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8mg加入生理盐水500mg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尼莫地平8mg加入生理盐水500mg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d,对治疗后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和70.9%,两组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疾病发作时间的均有所缩短,但是治疗组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尼莫地平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和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椎基底脑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天麻素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同时静滴银杏达莫注射液,1次/d,均治疗14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和TCD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达莫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佐治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格列齐特治疗,研究组采用盐酸格列齐特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糖控制良好38例(54.29%),低于研究组的59例(84.29%)(χ2=14.802,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3.589、2.894、4.081、3.159、3.480、2.997、3.559、4.106、3.264,均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糖尿病能够明显提高疗效,而且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8.
银杏达莫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老年TIA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联合丁咯地尔注射液组(治疗组)60例和脉络宁注射液组(对照组)68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6.67%;对照组治愈率58.82%。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老年人TIA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神经内三科住院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和脑保护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每日1次,60 min内静脉滴注,连续给药14 d。对治疗后患者分别评定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检查1次,头CT或MRI、心电图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检查1次。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病情变化,统计TIA转化成脑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内TIA再次发作次数平均为(1.61±0.52)次,3个月内脑梗死发生4例,均留有轻度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发生率为10.26%;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内TIA再次发作次数平均为(3.12±0.49)次,3个月内脑梗死发生11例,均有轻度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其中l例治疗期间发生急性脑梗死后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留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表现,脑梗死发生率为29.37%。治疗后观察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复查实验室指标即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无新发异常病例,原指标异常者复查结果较用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观察组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控制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缓解血管痉挛症状;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丹参多酚酸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改变,评价TCD在TI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TIA患者探测颅内血管,测量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Vm)、频谱形态、声谱、血管搏动指数(PI)等指标。结果40例(80%)有颅内动脉狭窄,其中多发动脉狭窄(2条或2条以上血管狭窄)24例(489/6),单发动脉狭窄16例(32%);无狭窄10例(209/6)。结论TIA的发生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TCD是诊断TIA有效、可靠、简便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短暂脑缺血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影响。方法 68例短暂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1次/天,口服,两组共治疗30 d。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血浆hs-CRP和LP-PLA2的表达,并且治疗组降低二者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短暂脑缺血患者血浆hs-CRP和Lp-PIA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国产降纤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3例给予降纤酶治疗(治疗组),37例给予复方丹参治疗(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降纤酶治疗后24小时内及3天内控制TIA发作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病后90d的预后及其与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61例临床确诊为TIA患者的90d随访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头颅MR弥散加权成像(DWI)异常与正常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61例中90d内发生各种严重血管事件10例(16.4%)。其中DWI异常者发生率为50%(8/16),正常者发生率为4.7%(2/43)。二者预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有糖尿病的TIA患者与预后存在相关性(OR值为7.6,P<0.05)。结论DWI异常、伴有糖尿病的TIA患者预后差。DWI的结果对TIA预后的判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和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6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治疗2周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59.38%,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小板治疗联合扩容抗凝治疗比单独抗血小板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按照ABCD2评分标准,进行110例TIA患者的评分并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10例TIA患者中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组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3%、31%和64%(P<0.05)。结论 ABCD2评分法的预测价值高,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剂量尿激酶对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回顾性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给予扩张脑血管、抗凝及保护脑细胞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30万IU ivd,qd,连用3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内、24~72 h及72 h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控制效果,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行血液流变学及彩色多普勒(TCD)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内、24~72 h及72 h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5);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TCD检查及脉搏指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尿激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3年间收治的5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入院后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检测,以病程第7天为终点事件观察时间点,观察不同临床转归情况与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57例患者中,TIA继续发作所占比例最大,为(42.1%),TIA未发作17例(29.8%),进展为脑梗死16例(28.1%),其中进展为脑梗死组患者的hs-CRP水平最高,为(8.75±1.52)mg/L,不同转归情况与hs-CRP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转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hs-CRP可作为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负荷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负荷剂量组5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首剂氯吡格雷300mg,24h后维持75mg.d-1治疗;常规剂量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75mg.d-1,2组均用药14d。观察服药前、服药后2、5、10h2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服药后2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负荷剂量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负荷剂量组显著低于同期常规剂量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有危及生命的出血现象。结论: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均可使患者TIA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但采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可取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