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甜橙黄酮对人胃癌AGS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甜橙黄酮对人胃癌AGS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甜橙黄酮对AGS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甜橙黄酮对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标记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DNA片段化分析进一步验证甜橙黄酮对细胞凋亡的作用;Hoechst 33342染色后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Westem blot检测对p21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甜橙黄酮可明显抑制 AGS胃癌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甜橙黄酮可阻滞细胞于G2/M期和增加AGS胃癌细胞凋亡率,并随剂量增大作用增强;60 pmol·L-1甜橙黄酮作用48 h产生凋亡特有的梯形条带;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到甜橙黄酮给药组出现细胞核浓缩、边缘化以及凋亡小体等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甜橙黄酮可呈剂量依赖地增强p21和p53蛋白表达.结论:甜橙黄酮可显著抑制人AGS胃癌细胞的增殖,使细胞阻滞于G2/M期,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21和p53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健脾养正消癥汤通过抑制有氧糖酵解过程而对人胃癌细胞HGC-27增殖过程及干细胞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具体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健脾养正消癥汤(0.25、0.5、1、2、4、8、16、32 g·L-1)处理胃癌细胞HGC-27的存活率及化疗敏感性的变化;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健脾养正消癥汤(2、4、8 g·L-1)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葡萄糖检测试剂盒和乳酸测定试剂盒检测健脾养正消癥汤处理后胃癌细胞有氧糖酵解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HGC-27细胞中干细胞亚群的比例;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及己糖激酶2(HK2)、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PKM2)等糖酵解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SRY-box转录因子2(SOX2)、Nanog等干细胞特性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比色法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健脾养正消癥汤(0.5、1、2、4、8、16、32 g·L-1)组能够抑制胃癌HCG-27细胞活力(P<0.05,P<0.01),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83 g·L-1,且健脾养正消癥汤能够提高胃癌HGC-27细胞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克隆形成实验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健脾养正消癥汤(2、4、8 g·L-1)均能显著减少胃癌HGC-27细胞克隆形成数(P<0.01),且呈现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健脾养正消癥汤(2、4、8 g·L-1)作用后细胞的CD44+CD24+ALDH+细胞亚群比例率明显降低(P<0.05);葡萄糖检测和乳酸检测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健脾养正消癥汤(2、4、8 g·L-1)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P<0.01);Western blot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健脾养正消癥汤(2、4、8 g·L-1)能下调SOX2、Nanog、OCT4等干性相关蛋白及PKM2、LDH、GLUT1、HK2等有氧糖酵解途径相关蛋白的水平(P<0.05,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健脾养正消癥汤对胃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够降低胃癌干细胞特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胃癌的糖代谢通路—有氧糖酵解有关。  相似文献   

3.
甘草中黄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常用中药甘草中的总黄酮及其单体成分和甘草叶中富黄酮组分的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甘草及其地上部分中的黄酮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和查阅了近10年有关甘草总黄酮及其单体的药理研究的文献资料,分析了甘草黄酮成为新的有效成分的可能性。结果:甘草黄酮对肿瘤、胃溃疡和肝损害、病原微生物以及对酶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取得了新进展。但还不深入和不全面。结论:甘草及其地上部分中黄酮类成分是甘草中重要的有效成分,是很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超声时间对甘草黄酮提取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甘草黄酮的提取过程为对象,研究了超声条件下不同提取时间对甘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以柚皮苷为标准品对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室温下超声提取80min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甘草黄酮对荷瘤(S180)小鼠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甘草黄酮对荷瘤(S180)小鼠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甘草黄酮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取荷瘤(S180)小鼠,随机分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甘草黄酮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9天后,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百分率。结果:甘草黄酮最佳抑瘤率为52.3%(高剂量组);甘草黄酮组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高剂量组增加最多,P〈0.01;甘草黄酮给药组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以高剂量组为最高,P〈0.01。结论:甘草黄酮增加荷瘤(S180)小鼠效应免疫细胞的数量,从而达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甘草渣及其黄酮制品中甘草查尔酮A、甘草黄酮B、甘草次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胀果甘草渣开发利用及其黄酮制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Kinetex色谱柱(150 mm×4.6 mm,2.6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310、254 nm,柱温为30℃,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结果:HPLC分析表明胀果甘草渣及其黄酮制品中含甘草查尔酮A等10个黄酮成分和甘草次酸,本文选择含量较高的甘草查尔酮A和分离度较好的甘草黄酮B、甘草次酸进行含量测定,3种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4%、98.4%、103.1%,RSD均小于2.31%。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胀果甘草渣及其黄酮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甘草黄酮联合顺铂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 J小鼠Lewis肺癌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顺铂组、甘草黄酮组、低联合组、高联合组,每组10只,给予相应药物干预21 d。称取瘤重,测定肿瘤抑制率。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2 (IL-2)、白介素-10 (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TFN-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低联合组血清IL-2、TFN-γ、TNF-α水平升高,血清IL-10、VEGF、HIF-1α、MMP-2水平降低,瘤重降低(P<0. 05)。结论甘草黄酮与顺铂联用可显著减少肺癌小鼠瘤重,提高肿瘤抑制率,增加血清IL-2、INF-γ、TNF-α水平,减少IL-10、HIF-1α、VEGF、MMP-2水平,其作用效果优于甘草黄酮组及顺铂组。  相似文献   

8.
甘草中黄酮的纯化方法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松  徐德生  冯怡  陈丽华 《中成药》2007,29(7):997-1000
目的:研究聚酰胺富集甘草中黄酮的工艺参数,同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查尔酮类的量作为指标,以柚皮苷为对照品,经聚酰胺吸附柱富集后,采用碱性比色法显色、测定。结果:纯化工艺条件为甘草聚酰胺比2∶1(g/g),树脂径高比1∶7,用5倍量柱体积70乙醇洗脱,甘草黄酮洗脱率在90左右;含量测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1(RSD=2.00)。总固物中黄酮含量可达45。结论:本法富集、纯化甘草总黄酮可行;甘草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张娟  孙宇  徐晓琴  卿德刚 《中国现代中药》2021,23(10):1710-1716
目的 从甘草黄酮中筛选活性亚组分及黄酮单体,考察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硅胶柱色谱法制备甘草黄酮亚组分;体外培养肠上皮细胞IEC-6并以TNF-α诱导炎症反应,分别以甘草黄酮亚组分(20 μg·mL–1)提前干预,CCK-8法检测正常细胞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炎症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水平,获得活性亚组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确认活性亚组分的主要成分,进而以TNF-α诱导的Caco-2单层细胞肠道屏障损伤模型分别考察活性亚组分GCH15(5、10、20 μg·mL–1)和甘草黄酮C(LicoC,5、10、20 μmol·mL–1)对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ELISA检测IL-6和IL-8分泌水平,电阻仪检测单层细胞跨上皮电阻(TEER),以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FD-40)相对通过水平评估细胞旁通透性,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闭合小环蛋白-1(ZO-1)、咬合蛋白(Occludin)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表达。结果 制备得到甘草黄酮亚组分GCH1~GCH20;GCH2、GCH4、GCH8、GCH15和GCH19 20 μg·mL–1均可显著抑制IL-6分泌(P<0.05),且以GCH15的细胞毒性最小;通过HPLC确认了GCH15的主要成分是LicoC;以TNF-α刺激Caco-2细胞,可明显促进IL-6和IL-8分泌(P<0.01),降低TEER值(P<0.01),提高FD-40相对通过水平(P<0.01),下调ZO-1和Occludin表达(P<0.01),促进MLCK表达(P<0.01)。以GCH15和LicoC提前干预则可抑制IL-6和IL-8分泌(P<0.01),增加Caco-2单层细胞TEER值(P<0.01),降低FD-40相对通过水平(P<0.01),并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说明两者可以逆转TNF-α引起的炎症反应及细胞屏障功能紊乱。Western blot结果表明,GCH15 20 μg·mL–1和LicoC 20 μmol·mL–1均能促进ZO-1和Occludin表达(P<0.05,P<0.01),抑制MLCK表达(P<0.01)。结论 GCH15和LicoC均可明显缓解TNF-α引起的Caco-2细胞炎症反应及屏障功能紊乱,两者对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MLCK通路,进而促进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血管通透性、血栓形成实验考查红花和甘草黄酮的抗炎镇痛作用。发现单独应用红花或甘草,无明显抗炎镇痛活性,两者联合应用抗炎镇痛活性明显增强,表明两种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且两者按1:1比例组方时活性最强。此外还初步研究了其优选组方制备成凝胶剂的抗炎镇痛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及糖酵解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含药血清组(消癌解毒方40 g·kg·~(-1)d~(-1))和空白血清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组兔子连续灌胃3 d,制备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5%,10%,15%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处理人结肠癌HT-29与HCT-116细胞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测定其对HT-29与HCT-11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乳酸试剂盒检测HT-29与HCT-116细胞的乳酸生成量,葡萄糖试剂盒检测HT-29与HCT-116细胞的葡萄糖生成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己糖激酶(HK2),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1),乳酸脱氢酶(LDHA)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结果: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能够抑制HT-29与HCT-116细胞增殖能力,15%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对人结肠癌HT-29与HCT-116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2.7%,50.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可降低HK2,PDK1,LDHA,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且随浓度的增加表达降低。乳酸及葡萄糖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可降低HT-29与HCT-116细胞的乳酸及葡萄糖水平(P0.05),且随浓度的增加乳酸及葡萄糖水平降低。结论: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可以通过抑制人结肠癌HT-29与HCT-116细胞糖酵解的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其抑制糖酵解过程的机制可能与降低HIF-1α表达,进而减少糖酵解相关酶HK2,PDK1,LDH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仙连解毒方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及糖酵解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仙连解毒方处理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后的存活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葡萄糖试剂盒检测仙连解毒方处理结直肠癌HCT-116细胞48 h葡萄糖摄取量的变化,乳酸试剂盒检测仙连解毒方处理结直肠癌HCT-116细胞48 h乳酸生成量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乳酸脱氢酶(LDHA)等糖酵解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糖酵解过程的影响。结果 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82 g·L-1;克隆形成实验和EDU细胞增殖实验表明,与空白组比较,仙连解毒方(1.625、3.25、6.50 g·L-1)均能明显抑制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增殖(P<0.05,P<0.01);葡萄糖检测和乳酸检测表明,与空白组比较,仙连解毒方(1.625、3.25、6.50 g·L-1)能有效抑制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P<0.05,P<0.01),且有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表明,与空白组比较,仙连解毒方(1.625、3.25、6.50 g·L-1)均能下调p-mTOR/mTOR、LDHA、GLUT1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且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糖酵解中的瓦博格效应(Warburg)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TOR信号通路,下调LDHA、GLUT1等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和酶类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侧群(side population, SP)细胞、非侧群(non-side population, NSP)细胞及未分选(Total)细胞进行四君子汤药物血清干预,观察药物血清干预后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SP、NSP及Total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方法16只纯种新西兰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四君子汤低[7 mL/(kg·d)]、中[14 mL/(kg·d)]、高[28 mL/(kg·d)]剂量组,每组4只,每组动物给予对应等体积灌胃,每天2次,持续2周。提取兔血清,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血清进行鉴定;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SP细胞进行检测并分选出SP及NSP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SP、NSP及Total细胞的增殖曲线及药物血清干预后的SP、NSP及Total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结果在制备的药物血清中检测到四君子汤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胃癌细胞株SGC-7901 SP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NSP及Total细胞(P〈0.05),药物血清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 SP、NSP及Total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但对SP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低于NSP及Total细胞(P〈0.05)。结论四君子汤可以明显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SP、NSP及Total细胞增殖,但对3组细胞抑制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芪抑瘤方含药血清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参芪抑瘤方3%,5%,10%含药血清干预BGC-823细胞后,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DKN)1B,CDKN1C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27,p5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含药血清作用于BGC-823细胞24,48,72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且与时间和浓度呈依赖关系;不同浓度含药血清作用于BGC-823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Real-time PCR结果表明,与溶剂组和空白血清组比较,参芪抑瘤方各组CDKN1B,CDKN1C mRNA表达上调(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溶剂组比较,参芪抑瘤方各组p27,p57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结论:参芪抑瘤方含药血清可以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CDKN1B,CDKN1C mRNA及p27,p57蛋白表达,进而干预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5.
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NCI-N87体外的增殖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NCI-N87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NCI-N87细胞经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后,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检测细胞DNA分布。结果苦参碱浓度>3.0mg/ml,细胞毒作用较大;浓度在0.5~2.0mg/ml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浓度在0.1mg/ml时,对肿瘤细胞生长几乎无抑制作用。苦参碱作用后可增加G1期细胞所占的百分比,阻止细胞进入S期。结论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NCI-N87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阻抑细胞周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胃宁方对人胃癌SGC-791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胃宁方对人胃癌SGC-791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胃宁方处理人胃癌SGC-7910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Myc、Bcl-2表达。结果胃宁方能抑制SGC-7910细胞增殖,抑制率与浓度呈依赖关系;细胞周期G0/G1期、S期比例增加,胃宁方能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与时间、剂量呈依赖关系;胃宁方作用后PCNA、c-Myc、Bcl-2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结论胃宁方能抑制SGC-7910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CNA、c-Myc、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Akt)过表达对毛兰素抑制人膀胱癌细胞5637增殖作用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运用慢病毒载体建立5637细胞Akt稳定过表达株,并进行如下分组,以空载体感染5637细胞作为空白组,Akt组,空载体加药组(毛兰素62.5μg·L-1),Akt加药组(毛兰素62.5μg·L-1);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5637细胞克隆形成情况;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评价细胞周期分布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Akt,Akt,p21蛋白表达;进行糖摄取测定实验和乳酸分泌实验,检测5637细胞糖酵解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毛兰素可以抑制膀胱癌5637细胞的增殖(P<0.05),过表达Akt能部分逆转毛兰素对膀胱癌56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与空白组比较,毛兰素可以抑制膀胱癌5637细胞的克隆形成(P<0.05),过表达Akt能部分逆转毛兰素对膀胱癌5637细胞的克隆形成抑制作用(P<0.05)。与空白组比较,毛兰素能诱导膀胱癌5637细胞DNA合成前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赣南藤梨根中提取分离得到乌苏烷三萜化合物A(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ursolic compound A),研究其对人宫颈癌He La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应用E-MEM培养基建立宫颈癌He La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将4种不同浓度(0.5,1.0,2.0,4.0μmol·L~(-1))的ursolic compound A作用后的宫颈癌细胞(每孔含2 000细胞)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培养24,48 h;细胞活力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肿瘤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免疫比色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用0.5~4.0μmol·L~(-1)ursolic compound A处理过的He La细胞,其乳酸脱氢酶释放率随着剂量增大和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P0.01);CCK-8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检测结果表明,化合物A比对照药物抗宫颈癌活性相对较强,作用效果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宫颈癌细胞的活性也相应不断下降,同时该化合物对宫颈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也较明显(P0.05,P0.01)。结论:Ursolic compound A对HeLa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