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护士共情疲劳与工作投入现况,并对共情疲劳与工作投入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采用中文版共情疲劳简短量表和中文版工作投入量表对成都市15所医院263名血液透析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血液透析护士共情疲劳总分为(41.77±19.45)分,工作投入总分为(30.57±10.30)分;共情疲劳与工作投入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血液透析护士的共情疲劳程度相对较低,共情疲劳越严重其工作投入水平越低。护理管理者应关注血液透析护士的职业心理健康,采取干预策略降低血液透析护士共情疲劳,以有效提高其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2.
介绍共情及共情疲劳的概念、共情疲劳的测评工具及共情疲劳干预的理论基础,系统综述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干预方法,并分析当前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旨在为制定适合我国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及护士对护士人文关怀的感知与评价差异,为更好地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86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及92名神经外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关怀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与护士对护士人文关怀的总体评分分别为4.77±0.84、4.86±0.60,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共情疲劳风险因素,为探索有效的预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对象特征、工作环境和个人因素的3因子模型为指导,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47名不同专科、已离职的和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注册护士进行深度访谈,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内容分析。结果提取的主题包括:对象特征6个,患者病程长且持续恶化或非预期的突然死亡,长时间遭受生理痛苦,家庭经济条件差,存在情感联系,非支持性的家庭动力学,负性情感或行为;工作环境3个,高强度的工作负荷,缺乏团队协作和有意义的认可,代际因素;个人因素3个,个人创伤性经历和过度的同理投入,临床经验缺乏,社会支持。结论需正确识别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控策略,促进护士身心健康,增加共情满意,减少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护士长关怀行为指标体系,为指导护士长正确评估自身关怀能力和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阅读法初步建立护士长关怀行为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2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再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问卷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100%;专家权威程度为0. 81; 2轮函询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 120~0. 358。通过2轮专家咨询制定的护士长关怀行为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结论所构建的护士长关怀行为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够评价护士长关怀行为,为进一步制定一套完整科学的护士长关怀行为测评工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雪  李玲 《护理学杂志》2019,34(6):58-61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职业倦怠和共情疲劳状况,分析影响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因素。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测定频度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和共情疲劳量表对286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零频度占25.52%、低频度41.61%、中频度23.43%、高频度9.44%;职业倦怠零倦怠占22.38%、轻度倦怠44.76%、中度倦怠24.83%、高度倦怠8.04%;共情疲劳轻度16.43%、中度40.56%、重度43.01%;工作场所暴力和职业倦怠不同程度影响共情疲劳(P0.05,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职业倦怠及共情疲劳情况较严重,需要医院管理者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和职业倦怠水平,改善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终关怀病房护士共情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共情疲劳自我评估量表、职业认知度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4名临终关怀病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终关怀病房护士共情满意(30.41±4.82)分,职业倦怠(26.32±4.20)分,继发性创伤应激(31.68±3.65)分,中重度共情疲劳发生率为78.12%;职业认知度总分(106.88±21.65)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43.84±11.01)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认知、领悟社会支持是共情满意、职业倦怠及继发性创伤应激的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临终关怀病房护士共情疲劳处于中度水平,并且受职业认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管理者须重视并开展有关职业认知及共情的教育与培训,改善工作环境,为护士提供更多的支持,以降低护士的共情疲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江苏省高年资护士共情疲劳的现状及潜在类别,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年资护士的人本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苏中、苏南、苏北地区护理工作年限≥10年的高年资护士3 509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共情疲劳量表及中文版护士工作环境感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高年资护士职业倦怠得分为(24.58±6.50)分,继发性创伤应激得分为(26.80±6.07)分,同情满足得分为(36.57±7.38)分。中度及以上共情疲劳者为2 386人(68.0%)。潜在剖面分析显示,共情疲劳分为共情疲劳优势组(32.00%)、中度共情疲劳组(63.12%)和共情疲劳应激组(4.87%)3个潜在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务、月收入、班次、对工作环境感知是共情疲劳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高年资护士共情疲劳存在3个潜在类别,呈现群体异质性。护理管理者需采用多元化、人本化管理策略,激发高年资护士工作热情,降低共情疲劳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素养和创新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为促进护理人员的创新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信息素养问卷、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和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对68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信息素养得分76.90±9.41,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得分122.02±19.89,创新行为得分33.85±4.88;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创新行为之间呈两两正相关(均P<0.01);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素养和创新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2.05%。结论 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高护士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入职护士关怀能力和对关怀行为的感知状况,分析两者间相关关系,为培养新护士关怀能力及关怀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和关怀维度测量表(CDI)对171名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关怀能力、关怀行为感知的总分分别为199.23±20.14、85.49±10.97;CAI与CDI呈正相关(r=0.54,P<0.01).结论 新入职护士关怀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关怀行为感知处于中上等水平,两者间关系密切.应对新入职护士加强整体护理内涵及关怀行为培训,增强新入职护士对关怀行为的感知力,提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关怀能力和对关怀行为的感知状况,分析两者间相关关系,为培养新护士关怀能力及关怀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和关怀维度测量表(CDI)对171名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关怀能力、关怀行为感知的总分分别为199.23±20.14、85.49±10.97;CAI与CDI呈正相关(r=0.54,P〈0.01)。结论新入职护士关怀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关怀行为感知处于中上等水平,两者间关系密切。应对新入职护士加强整体护理内涵及关怀行为培训,增强新入职护士对关怀行为的感知力,提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人文关怀护理行为感知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人文关怀的内涵,人文关怀护理行为感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文关怀护理行为感知存在差异以及护理人文关怀的测评工具,旨在为患者进一步提供有效的人文关怀护理,同时为管理者和职能部门制定有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创新行为现状,探讨品格优势和工作重塑在护士职业认同与创新行为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为提高护士创新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认同量表、精简版三维度品格优势量表、工作重塑量表、创新行为量表对1 680名护士进行调查,构建并检验链式中介模型。结果 职业认同总分100.03±16.72,品格优势总分50.71±6.28,工作重塑总分73.91±11.47,创新行为总分29.45±7.22。职业认同与品格优势、工作重塑、创新行为均呈正相关(r=0.712、0.377、0.595,均P<0.05);品格优势与工作重塑在职业认同与创新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0.386、0.092。结论 临床护士创新行为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职业认同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创新行为,还可通过品格优势和工作重塑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起间接预测作用。医院管理人员应重视临床护士的职业认同教育,鼓励护士在工作中应用品格优势、提高工作重塑能力,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的感知在工作压力与其安全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为科学有效地提高护士安全行为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问卷、安全行为量表对大连市某三甲医院31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的感知平均分为(4.09±0.47),安全行为为(4.74±0.31),工作压力为(2.05±0.34)。工作压力得分与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的感知得分、安全行为得分呈负相关,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的感知得分与其安全行为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的感知在工作压力与其安全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5.64%。结论工作压力通过降低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的感知影响其安全行为,医院应采取多种措施缓解护士工作压力,并构建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提高护士的感知从而促进护士安全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提高其共情能力、降低职业倦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杰弗逊共情量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对长春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10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总分为(76.77±4.28)分,职业倦怠中情感衰竭(28.03±6.58)分,去人格化(11.74±4.32)分,个人成就感(24.57±8.21)分。护士共情能力总分、换位思考、观点采择与情感衰竭呈负相关,换位思考与去人格化呈负相关,共情能力总分、换位思考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严重,共情能力偏低,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管理者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护士的人际关系,提高护士共情能力,从而降低其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我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关怀行为量表的常模,为评价护士关怀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文版护士关怀行为量表为工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我国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6个地区各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共3 807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建立均数常模、百分位常模、划界常模和分类常模。结果 我国临床护士关怀行为量表总分均数常模为(77.01±17.36)分,百分位常模P25、P50、P75分别为60.00、80.00、92.50分,划界常模分为低、较低、中等、较高、高5个等级,分类常模构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职务和工作年限7个类别。结论 构建的我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关怀行为量表常模,可作为评估护士关怀行为水平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护士共情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希  史瑞芬 《护理学杂志》2012,27(16):86-89
护士共情能力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是护患沟通的基础,是实现优质护理的重要保证.对护士共情的概念和意义、国内常用的测量工具进行综述,归纳和总结了护士共情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护士共情的培训现状,探讨了护士共情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的患者隐私保护在伦理敏感性和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实习护生亲社会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以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湖南省6所三甲医院的实习护生543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护生伦理敏感性量表、患者隐私保护量表和亲社会倾向测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的患者隐私保护能力、伦理敏感性和亲社会行为得分分别为(111.58±13.18)分、(39.75±6.88)分、(95.79±15.69)分;伦理敏感性与患者隐私保护能力、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患者隐私保护能力与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均P<0.05);患者隐私保护能力在伦理敏感性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1.89%。结论 实习护生的患者隐私保护能力、伦理敏感性、亲社会行为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患者隐私保护在实习护生伦理敏感性与亲社会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建议学校与医院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实习护生的患者隐私保护能力和伦理敏感性,帮助提升其亲社会行为,进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汉化共情沟通编码系统并应用于新生儿监护室护患沟通,了解护患双方共情沟通行为模式。方法收集新生儿监护室护患沟通的录音,运用汉化的共情沟通编码系统识别和归类患儿父母主动提供的共情机会及分析护理人员对此机会的反应模式。结果共收集32名护理人员与78名患儿父母的对话,识别91个共情机会-共情反应的对话组合。多数患儿父母倾向于直接表达"挑战"(38.5%)和"情绪"(29.7%)类型的共情机会,其次是"间接"(20.9%)和"进展"(6.6%),极少为"护士引发"(4.4%)。护理人员多采取"隐性识别"(27.5%)、"识别但未追问"(23.1%)和"拒绝"(16.5%)的共情回应策略,其中"情绪"型共情机会相对于其他类型能够得到更高层级的共情反应。结论中文版共情沟通编码系统可用于探索护患双方的共情沟通行为模式,为共情培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品格优势、组织认同和工作绩效三者间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从积极心理学角度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护士工作绩效提供依据。方法 便利抽取1 034名临床护士为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品格优势量表、组织认同问卷和工作绩效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组织认同得分为(34.82±5.57)分,品格优势得分为(163.58±16.28)分,工作绩效得分为(45.54±6.44)分。临床护士组织认同、品格优势、工作绩效间呈两两正相关(均P<0.05)。品格优势在临床护士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6.7%。结论 临床护士组织认同可正向预测工作绩效,品格优势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建议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的基于组织认同和品格优势的干预方案,从而提高护士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