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迪  李钧  侯兵乔  牛俊博  汲晨锋 《中草药》2023,54(13):4346-4358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多糖抗肿瘤作用显著,具有多角度、多机制协同作用的特点,可避免产生耐药性,是具有极大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抗肿瘤天然药物新领域。通过对TME中的免疫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进行综述,系统地阐述了各免疫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中药多糖对其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抗肿瘤中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肿瘤微环境(TME)是肿瘤细胞生长的内外环境,与肿瘤细胞的发生、生长及转移都密切相关,也是抗肿瘤药物作用的关键靶点。中药具有正向调节免疫杀伤细胞数量和功能、下调免疫抑制细胞数量和功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TME,从而有望缩小瘤体,同时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命质量。现以抗肿瘤中药是否通过调节TME、重塑机体的免疫功能、杀灭肿瘤细胞,尤其对TME中关键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为研究重点,从中药(包括单体)、复方、中成药注射液3方面开展其对TME中免疫细胞的干预作用总结,以期为后续开展深入的中药干预TME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肿瘤微环境(TME)在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和耐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药主要通过干预卵巢癌TME中的肿瘤干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免疫抑制细胞(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免疫活性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外泌体等,实现对卵巢癌TME的重塑,达到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耐药等目的。今后应加强中药对卵巢癌TME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外泌体等组分的研究,并从辨证论治的角度深入研究中药在卵巢癌TME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肿瘤微环境(TME)的形成直接介导了肿瘤进展和转移,加剧了癌症患者的死亡风险。靶向TME成为癌症患者治疗的关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临床获益明显,是通过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抑制肿瘤转移的成功示例,但其面临着不良反应事件、耐药和多数癌症患者响应率不佳等难题。中医对肿瘤的治疗着眼于人的整体,中药具有多靶点、多组分、多方位作用的特点,可通过逆转免疫抑制、减轻炎症微环境、重塑TME代谢等方式干预肿瘤转移的全过程,在克服耐药、预防转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等诸多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生长、转移和肿瘤微环境密不可分.中药通过对微环境中各类免疫细胞的调节,能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抗肿瘤作用,如加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NK细胞等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降低调节性T细胞、肿瘤相关树突细胞等细胞的免疫抑制细胞作用,从而开发出更为有效的免疫调节剂,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自噬与肿瘤免疫逃逸作为肿瘤细胞增殖与转移过程中重要的生物学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二者交互作用严重影响肿瘤疾病的治疗与预后,但自噬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相关性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自噬可通过调节肿瘤细胞内抗原的呈递、细胞因子的释放及免疫检查点蛋白的降解影响免疫细胞活性,进而正向或负向调节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肿瘤细胞中的自噬激活可通过抑制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Ⅰ型干扰素(IFN-Ⅰ)先天免疫传感途径的激活来抑制其免疫原性并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扩增,促进肿瘤免疫逃逸;而自噬抑制则可通过降低M2型巨噬细胞浸润,促进自然杀伤细胞家族2成员D(NKG2D)与其配体结合,抑制免疫检查点蛋白的识别,从而发挥免疫杀伤作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中医药在抗肿瘤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在单方面调节自噬或者改善肿瘤免疫层面已有系统研究,而关于中医药调控“自噬与肿瘤免疫”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少量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可通过调节细胞自噬,进而干预肿瘤免疫逃逸来发挥抗肿瘤作用,但仍缺少系统阐述。该文通过对自噬与肿瘤免疫逃逸相关性、中药调控自噬干预肿瘤免疫逃逸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抗肿瘤疾病的机制研究及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肿瘤转移是肿瘤患者的首要死因。抗转移治疗药物匮乏是肿瘤治疗的瓶颈问题。研究表明,肿瘤细胞诱导的血小板聚集(TCIPA)是肿瘤-血小板相互作用的基础,其密切调节着肿瘤血行转移的各个进程,具有平衡双向调控的特色:一方面,肿瘤能够诱导血小板向其聚集从而保护肿瘤细胞的生存以及免疫逃逸;另一方面,激活的血小板反向促进着肿瘤细胞的血行运输及远隔转移灶的形成等过程。鸡血藤为一味经典的活血化瘀中药,多部中医药古籍中都记载了其具有显著的"去瘀血、生新血"等作用,且该药物大多作用于血液,以改善血凝状态为特征。近年来,有更多的报道研究发现其可通过调节血液微环境,发挥抗肿瘤转移的药效作用。在此背景下,本综述总结归纳了血小板-肿瘤相互作用的病理特点和调控机制,并探讨了以鸡血藤为代表的活血化瘀中药在抗TCIPA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旨在引起人们对这一治疗思路的高度重视,对TCIPA研究进展形成体系化的认识,并对未来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策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灸调节肿瘤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灸调节肿瘤免疫的研究孙德利陈汉平吴焕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200030)关键词肿瘤/免疫学内啡呔类综述在我国古代就有用艾炷灸治茧唇(唇癌)[1],黄腊灸治翻花疮(皮肤癌)[2]的记载。现代临床上常用针灸法辅助手术、放化疗治疗肿瘤疾病[3,4],减...  相似文献   

9.
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冬梅  李海涛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78-1280
抗炎免疫药物是指对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对免疫反应具有抑制或增强和调节作用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由于中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扶正固本等作用与现代医学的抗炎、免疫观念密切相关,因此从中药中寻找抗炎免疫活性成分已成为当前抗炎免疫研究的热点。笔者就近年来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的进展作一综述。1抗炎中药与免疫功能药理研究表明,很多抗炎中药具有免疫药理效应,抗炎与免疫有着密切的联系。炎症反应大多涉及到免疫机制,首先,炎症细胞属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M)、T细胞、B细胞、N K细胞等均属免疫细胞,均参与…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多年生藤本植物的全株,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抗炎症、抗增殖、抗肿瘤、抗生育等,对它的研究和利用几乎涉及了大部分医、药基础和临床学科[1]。迄今为止,从该属植物中提取到100余种活性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类[2],其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大多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雷公藤的疗效机制除了其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外,可能还与它能显著改善和修复细胞病变有关[3,4]。基于此,本文将以二萜内酯化合物中的代表性单体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 T10,又名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保护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活血药、益气活血药在Lewis肺癌转移过程中差异的分子机制,为中药逆转免疫逃逸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察各组小鼠肺转移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CD4^+;T淋巴细胞Thl7/Treg细胞百分比动态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CD;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γ干扰素(IFN-γ)动态水平;RT—PCR检测各组小鼠CD4+T淋巴细胞Foxp3、RORγtmRNA动态表达水平。结果从各组药物抑制肺转移率看出,益气活血药苏木加黄芪优于单纯活血药苏木(P〈0.05),与环磷酰胺组相似(P〉0.05);除苏木黄芪组外,各荷瘤组小鼠脾Thl7与Treg细胞随时间迁移呈现出上升趋势;Thl7与Treg细胞的效应因子IL-17、IL-23、IFN-γ以及Thl7与Treg细胞关键转录分子RORTt、Foxp3呈现出与Thl7和Treg细胞相应的动态改变。结论益气活血药苏木加黄芪组在抑制肿瘤免疫耐受的形成和肿瘤形成过程中的免疫炎症反应优于单纯活血药苏木组和环磷酰胺组;各组药物对肿瘤转移机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益气活血药优于单纯活血药和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肿瘤的活血化淤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的活血化淤治疗孙玉凤甘肃省肿瘤医院(730050)主题词肿瘤/中药疗法治则活血化淤综述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多表现为高粘、高凝状态,即血液高粘滞综合征(高粘滞血症)[1~5],活血化淤中药治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虽非肿瘤...  相似文献   

13.
丹参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是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代表药物,近年来随着对丹参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目前的研究提示丹参主要通过提高免疫功能、诱导分化和影响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的转移。随着丹参抗肿瘤机制的阐明,丹参有望成为防治肿瘤转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80例均处于初治诱导缓解治疗阶段的血液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g·d) ,共14天,对照组单用化疗,两组其他支持治疗相同。观察两组化疗后缓解率,化疗前后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和B淋巴细胞(CD-3CD+19)的水平。 结果 化疗后缓解率治疗组[90.0%(36/40)]与对照组[82.5%(3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19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减轻化疗对血液肿瘤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并能促进化疗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提高化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消瘤平移合剂抗肿瘤术后转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消瘤平移合剂与化疗结合应用对肿瘤术后患者抗转移、复发及抑瘤方面的作用。方法:96例常见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采用消瘤平移合剂加化疗,对照组(38例)单纯化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近期(1年)远处转移、原位复发的情况;复发转移者继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其病灶大小的变化,并观察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体重、外周血细胞、免疫学、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远外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62%、15.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74%、60.53%(P<0.01)。对于复发转移者其近期客观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46.24%,对照组有效率为24.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消瘤平移合剂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节T细胞亚群的失衡,改变血液流变性,并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结论:消瘤平移合剂配合化疗对常见肿瘤术后患者具有抑瘤、抗转移、抗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肝癌机理研究进展(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 提高荷瘤机体的免疫功能 近些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在抗肝癌的同时,还能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从而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癌能力,达到抑制肿瘤增殖和转移、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4.1 提高免疫细胞的免疫活性 现代研究表明,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以免疫活性细胞为主,如NK细胞、T细胞、LAK细胞及巨噬细胞等。甲鱼多糖每天1μg/g体重口饲肝癌  相似文献   

17.
徐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0):175-175
树突状细胞(DC)注射是近年新兴的一种生物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已越来越受到肿瘤专家的关注和认可。树突状细胞是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成员,因其细胞将呈树枝样突起而得名,它在人体抗肿瘤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应用现代高科技生物技术,采集肿瘤患者外周血,在体外短时间内诱导培养出大量树突状细胞,并装备上患者自身没免疫细胞,精确“瞄准”肿瘤细胞进行杀伤,还能在患者体内诱发免疫记忆,使患者获得长期的抗瘤效应。该治疗主要适用于各种恶性肿瘤术后的病人、肿瘤晚期病人,可达到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总结华蟾素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患有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00例,A组100例采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B组100例常规对症治疗作为对照.治疗后观察A、B组患者淋巴细胞(T细胞、NK细胞、B细胞)计数、生活质量、全身感染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患者NK细胞活性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显著提高,感染机会明显减少,生存质量提高,P〈0.05.结论:华蟾素对晚期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定增强作用,可提高免疫细胞数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肿瘤微环境(TME)是由恶性肿瘤细胞、基质细胞、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ECM)等组分共同构成的.研究证实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能够靶向TME,改善TME,如清热解毒类中药、补益类中药、理气活血类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通过调节TME中不同成分,发挥抗肿瘤的作用.然而,由于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得性、实验模型太过理想化...  相似文献   

20.
益肺抗瘤饮对肺癌转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益肺抗瘤饮对肺癌转移的换制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观察3组(94例)肺癌患者远处转移灶,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患者的NK细胞、OKT3、OKT4、OKT8值,并分比较分析;(2)运用C57小鼠B16黑素瘤模型观察益肺抗瘤饮对肺转移灶数的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转移灶周围T4、T8淋巴细胞的改变。结果:益肺抗瘤饮具有降低肺癌患者远处转移和减少B16黑色素瘤肺转移的作用,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