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亮  尚东  马跃海  关溪  张起  白长川 《中医杂志》2023,(16):1646-1650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明确胰腺的中医脏腑归属和生理特性,探索胰腺疾病的中医病位、病因及病机,从而为胰腺疾病的中医辨治提供思路和指导,是中医藏象学说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比较、分析胰腺与中医“脾脏”的古今解剖与生理功能论述,对胰腺的中英文名称进行溯源,提出“胰脾一体”的观点,即胰腺是中医“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脾脏”发挥生理功能的核心器官,基于此提出胰腺疾病可从“脾”论治,使用“运脾七法”治疗糖尿病,从脾痈论治急性胰腺炎,从湿热滞脾、因滞而虚辨治胰腺炎癌转化。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古籍中罕有关于“胰腺”的明确记载,缺乏直观、系统的理论论述。本文试图通过对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典籍所记载内容的分析,结合现代解剖学相关理论,梳理中医学对胰腺实体解剖的认识过程。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中医学对胰腺实体解剖的认识具有阶段性:①先秦两汉时期,存在胰腺实体解剖,但并非认为胰腺是脏器;②唐宋时期,胰腺实体解剖更加清晰,在医学上胰腺附属于脾,并非为独立的脏器;③明清时期,胰腺实体解剖明确,部分医家以独立脏器论之,出现“脾”、“胰”之争。中医学理论缺少对胰腺的单独论述,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多为“胰属脾”,线性归属以脾笼统代之略显单薄,不利于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笔者认为胰腺藏象应独立于脾单独讨论,现代解剖学对胰腺命名同一,形态结构清楚,位置描述明确,可直接补充进中医学胰腺藏象(藏)理论中,为完善胰腺藏象理论搭建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周灏 《光明中医》2014,29(1):8-9
由于中医一直以来重视整体功能而轻解剖实体,因而导致长期以来人们对脾脏实体的困惑。本文试从中医藏象脾的解剖实体认识、藏象脾与现代医学中脾和胰腺生理功能的比较分析和中医藏象脾与现代医学中胰腺相关疾病的关系探究等三个方面探讨分析中医藏象脾的实体,指出中医藏象脾与现代医学中的脾和胰腺的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梦象是精神心理活动之“象”,藏象是人体脏腑生理之“象”,它们都是“象”思维的产物。在梦象与藏象之间,必然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弄清其内在一致性,既可以更好地完善藏象学说,加深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思维特征的理解,也能够促进梦象理论的发展。文章主要从3个方面探讨二者的内在关系:①共同的表现元素——象;②共同的表现手法——象征;③共同的思维方式——“象”思维。  相似文献   

5.
从解剖、五行、藏象、生理及病理5个层面探讨了肝与脾的关系,认为肝与脾存在解剖、五行、藏象、生理及病理上的必然联系,主要涉及到食物消化、水液代谢、气血、气机、情志等方面,总结出脾病传肝之肝脾互损,脾损及肝的病机特点,对脾病传肝中的土壅木郁、土虚木郁、土虚木虚、肝脾湿热、脾病生风5个证型特点及其治疗作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6.
脾的中西医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解剖形态、生理病理、病证学角度对中医脾与西医胃肠道、胰腺、脾脏进行比较。认为:中医脾的形态学基础是脾脏和胰腺,其最初的某些生理病理的认识不同程度源自解剖实体。然而,受中医学特殊的哲学观、方法论等因素影响,其后的发展使其逐渐演变成解剖属性、非解剖属性兼具的“混合体”。实体脏器——胃肠道的部分功能被纳入脾功能的范畴,使脾的功能实体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脾脏本身在中医藏象理论构筑中的作用被进一步弱化,而脾的功能似乎更多通过消化系统(主要指胃肠道及胰腺)得以体现。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中医之脾是“以现代医学中的胃肠道、胰腺的生理功能为基础,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假说。  相似文献   

7.
刘宁  向丽萍  田毅  康建娅  阙华发 《陕西中医》2022,(8):1082-1085,1090
本文先从脾与胰关系溯源,得出脾、胰在中医范畴内统一关系的论点; 再根据脾、胰主消化吸收的现代生理特点,推演出其二者在中医藏象学共同的太阴脾土属性,进一步从“消渴”“脾瘅”病机方面阐述了太阴脾土与糖尿病的密切关系。随后通过梳理 “瘀”与太阴肺的内在联系,探讨了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与“瘀”的病理机制,分析了糖尿病高危足以及中医足痿的临床特点,指出中医“足痿”与现代医学糖尿病高危足的高度相关一致性,最后立足于“治痿独取阳明”以及“阳明太阴相表里”的经论,剖析了“足痿”与藏象太阴脾、肺之间的病因病机。本文初步从藏象学太阴视角对糖尿病高危足进行探讨,为临床从太阴防治糖尿病足提供中医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医脾解剖实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藏象”学说内容包括脏腑的生理、病理现象及形象,古代的解剖学是藏象理论形成的基础之一。关于五脏的形态结构,古代医籍均有描述,尽管所述形态、位置等与今之解剖学略有出入,尚欠精确,但就大多脏器而言中西所指皆为同一脏器。唯脾之形态众说不一,争议颇多。本文通过梳理有关脾的古代解剖学文献资料,旨在揭示中医脾的解剖形态学基础,为进而探讨中医脾藏象理论的形成和沿革提供文献依据。“脾”字的含义脾,从月,从卑。“月”古代又作“肉”字解;“卑”是会意字,由广、甲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其中“广”象左手,“甲”为士兵头上头盔,所以…  相似文献   

9.
14.何谓藏象?藏象学说的内容? 答:“藏”,即内脏。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象”,即外象。其义有二。一是指内脏的解剖形态;二是指内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现象。总之,“藏”是“象”的内在本质,“象”是“藏”的外在表现,合称“藏象”。藏象学说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脏腑的解剖、生理和病理;二是五脏与肢体官窍的关系;三是脏  相似文献   

10.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原创性思维,对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以“象”为工具,通过直观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这三种象思维方式对脾藏象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从中医药学的历史看中医药研究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文贤 《山西中医》2003,19(6):41-43
分析了中医药学发展历史过程中各个时期共存的发展模式: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临床实践中研究、深化、发展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以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临床,从临床研究中发现问题、创新思路、建立新学说;引进其他国家、民族医药学治疗方法,补充归化为中医药学理论内涵;引进各种有疗效的药物,补充、增加为中药的新品种。论述了现代中医药学研究和发展应遵循的方向: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发展方向的指导思想;中医药学现代研究的误区在于脱离中医药学理论指导,脱离临床实际;中医药现代研究必须引进现代一切有关生命科学的新进展、新认识、新方法、新技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符合中医临床实际的科研设计和科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系统生物学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现代化对中医药研究方法学创新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发展中医药系统生物学成为中医药学和系统生物学的共同要求。本文提出和探讨了中医药整体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基本策略,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发展方向及其技术支撑平台,以便推动中医药系统生物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医临床配方用的中药,一般来说都是要经过规范炮制。只有经过规范炮制,才能发挥中药的功效,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本文结合中药炮制与中医临床关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候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其整体的功能状态难以用简单的临床化学指标或指标集成来表达,而新涌现的代谢组学无歧视代谢轮廓表达与中医整体观下的证候状态表述相互吻合,将代谢组学理念及技术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必将带来中医证候本质方面研究的新突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主要包括动物造模的中医证候代谢组学和基于临床的证候代谢组学分析,以推进代谢组学在中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从肺血的概念、肺血的生理功能、肺血的病理变化等方面系统地探讨了肺血病证存在的可能性,认为肺血病证理论应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药影响细胞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综述中药影响细胞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方法 :查阅了近年来国内有关文献 2 0余篇 ,总结出了几类有代表性的中药。结果与结论 :中药发挥作用与其生物活性成分调控基因表达有关 ,研究中药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助于实现中药理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立足于对中医证研究的宏观思考,通过对现有的辨证模式的分析,提出在借鉴和总结原有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证的研究必须坚持以中医理论为基石,在四诊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遵循证的思维规律,注重临床、科研的实用性,合理应用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与方法,以此建立以状态为中心的健康辨识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学习中医的发展过程,分析中医形成的条件和基础,了解中医内涵,判断中医发展方向。方法:从政治、经济、哲学等多角度剖析中医的发展过程,总结其发展规律,分析目前中医之困局,从而提出应对之策。结果:“新中华医学”的发展是未来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不仅仅包括狭义的传统医学,也包括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创新的内容。结论:要破解目前中医之困局,必须首先由思想上摆脱桎梏,从而改革体制,才能促进中华医学之崛起。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工程学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新兴的一门边缘化的交叉学科,运用工程技术的原理和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机制和体系。其研究方向包括:1中医诊断客观化的研究;2建立中医学综合系统;3揭示中医学的科学内涵。中医药工程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使得中医药工程学的发展能真正的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中医疗效的评价系统,并且能不断的提高现有的研究技术,实现新的突破,为维护人类的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做出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医的现代发展需要适宜的外部条件,应抛弃不利于中医现代发展的陈旧观念,树立有利于中医发展的新观念;应弘扬和发展中医文化,拓宽中医创新发展的文化基础;应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扶持和引导中医发展;应搞好中医教育,为中医的现代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