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镇肝熄风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粪便菌群的影响。方法 9周龄雄性SHR75只随机分为SHR组、贝那普利组(1.00 mg·kg-1·d-1)、镇肝熄风汤高剂量组(34.5 g·kg-1·d-1)、中剂量组(17.25 g·kg-1·d-1)、低剂量组(8.625 g·kg-1·d-1),同源9周龄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15只为正常组,正常组、SHR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干预8周,给药期间定期检测大鼠血压。干预结束后,用无菌冻存管收集新鲜粪便,进行16S扩增子信息采集与分析;收集大鼠血浆、海马及回肠组织,进行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结果 镇肝熄风汤降低了SHR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SHR组比较,镇肝熄风汤降低了SHR粪便菌群多样性;门水平,镇肝熄风汤增加了SHR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物种相对丰度,降低了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Candidatus Saccharibacteria物种相对丰度。种水平,与SHR组比较,镇肝熄风汤增加了Blautia wexleraeFusicatenibacter saccharivorans、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物种相对丰度;降低了薰衣草梭菌(Clostridium lavalense)、产丁酸肠杆菌(Intestinimonas butyriciproducens)、Acetatifactor muris、拉瓦异普雷沃菌(Alloprevotella rava)、缬草杆菌(Oscillibacter valericigenes)物种相对丰度。经Spearman相关分析,大鼠收缩压与产乙醇杆菌属(Ethanoligenens)、气球菌属(Aerococcus)、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梭菌属XIVBb(Clostridium XIVBb)、异杆菌属(Allobaculum)、梭菌杆菌属(Fusicatenibacter)物种相对丰度呈负相关,与异普雷沃菌(Alloprevotella)物种相对丰度呈正相关。镇肝熄风汤升高了SHR血浆、海马5-羟色胺(5-HT)、回肠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降低了回肠5-HT、血浆5-HIAA含量,且海马与回肠5-HT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镇肝熄风汤可降低SHR血压,可能与降低SHR菌群多样性、调节菌群结构,增加产5-HT、短链脂肪酸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与肠道炎症相关致病菌相对丰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16S rRNA技术研究四物汤对雷公藤多苷致卵巢功能低下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四物汤改善卵巢功能低下的作用机制。方法 20只8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四物汤高、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均按50 mg·kg-1灌胃雷公藤多苷片造模,连续给药14 d,第15天停止造模,高剂量组按人临床日用量(40 g)的3倍,低剂量组按人临床日用量的1.5倍给药,连续灌胃18 d,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第18天,收集粪便用16S rRNA进行基因测序,给药后1 h,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激素水平,取双侧卵巢,包埋切片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升高(P<0.05),雌二醇(E2)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物汤高、低剂量组的L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E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四物汤给药后,能不同程度扭转雷公藤多苷造成的血清促卵泡激素(FSH)、LH水平明显升高,E2、孕酮(P)水平明显降低;正常组有大量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级卵泡,模型组中闭锁卵泡明显增多,四物汤高剂量组可见大量成熟卵泡、次级卵泡及初级卵泡,低剂量组黄体增加,可见原始卵泡、次级卵泡;与正常组和给药组比较,模型组疣微菌门和Epsilonbacteraeota的丰度明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门、纲、目、科、属分类层面上均存在差异菌群,其中模型组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比例增加;雷公藤多苷造模后,毛螺菌科丰度明显降低,瘤胃菌属UCG-005丰度明显增加;四物汤给药组与正常组、模型组能明显区分开,且给药组具有向正常组靠近的趋势。结论 四物汤对雷公藤多苷致卵巢功能低下模型大鼠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百药煎发酵炮制前后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道菌群及肠黏膜中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探讨五倍子和百药煎治疗UC的作用机制,指导中医临床区别用药。方法 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随机选取1组为空白组,其余4组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UC模型;造模完成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分别给予美沙拉嗪(0.8 g·kg-1),五倍子水煎液(1.8 g·kg-1)和百药煎水煎液(2.7 g·kg-1)灌胃7 d;运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小鼠粪便肠道菌群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对比小鼠结肠组织Occludin和ZO-1的表达。结果 UC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较空白组均明显降低,结肠组织充血增厚,出现明显溃疡,Occludin和ZO-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经五倍子和百药煎治疗后,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均有提升,门水平主要表现为五倍子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1),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减少(P<0.01);百药煎组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1),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增加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减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属水平主要表现为五倍子组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和Allobaculum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罗斯氏菌属、普雷沃菌属、颤螺旋菌属和帕拉普氏菌属相对丰度明显升高(P<0.05,P<0.01);百药煎组拟杆菌属和Allobaculum相对丰度明显降低(P<0.05,P<0.01),普雷沃菌属、颤螺旋菌属、罗斯氏菌属和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倍子组和百药煎组结肠组织均明显恢复,充血减轻,仅见散在溃疡;Occludin和ZO-1的表达量升高,且百药煎组的表达量高于五倍子组。结论 百药煎治疗UC效果优于五倍子,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状况,提高ZO-1和Occludin的表达,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起到减轻肠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乌梅散对菌群失调性腹泻小鼠的乳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乌梅散低、高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混合抗生素灌胃造模7 d,乌梅散低、高剂量组灌胃乌梅散(5.98、11.96 g·kg-1)连续给药7 d,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无菌水。记录小鼠腹泻情况、体质量、摄食量的变化,末次给药后收集粪便采用比色法测定乳糖酶活性,并运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并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大便稀软,体质量减轻、摄食量减少,乳糖酶活性降低,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降低,菌群相对丰度门、属水平均发生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乌梅散降低了小鼠的腹泻率并促使体质量及摄食量快速回升,升高了抗生素所降低的乳糖酶活性,提高菌群失调小鼠的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并促使物种组成向正常组靠近;乌梅散给药组回调了菌群失调性腹泻小鼠的3种差异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疣微菌门)与9种差异菌属(臭气杆菌属、肠杆菌属、无害梭菌属等),其中norank f Muribaculaceae属、norank f norank o Clostridia UCG-014属、Lachnospiraceae NK4A136 group属、臭气杆菌属与体质量、乳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肠杆菌属、肠球菌属、无害梭菌属与腹泻率呈显著正相关。功能预测发现,高剂量乌梅散能明显回调富集过高的新陈代谢、遗传信息处理、人类疾病等6个功能水平,对内分泌代谢病、免疫性疾病、寄生虫传染性疾病等有积极影响。结论 乌梅散能缓解菌群失调性腹泻的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乳糖酶活性、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16S rDNA探讨当归拈痛汤调控肠道菌群进而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C57BL/6J小鼠采用前交叉韧带切断(ACLT)的方法构建膝骨关节炎疾病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当归拈痛汤低剂量组(0.819 g·kg-1)、当归拈痛汤中剂量组(1.638 g·kg-1)、当归拈痛汤高剂量组(3.276 g·kg-1)、美洛昔康组(0.975 mg·kg-1),每组6只。除给药组外,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均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4周后,分别收取小鼠粪便和完整膝关节,苏木素-伊红(HE)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膝关节组织形态的病理改变;采用16S rDNA测序分析给药前后肠道微生物丰度、多样性变化及相对应的功能预测。结果 高剂量当归拈痛汤和美洛昔康可以明显缓解KOA小鼠的疼痛症状,改善关节结构的紊乱,维持膝关节软骨的完整性,提高关节软骨Ⅱ型胶原a1(Col2a1)表达,降低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16S rDNA结果显示,高剂量当归拈痛汤可调整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与菌群结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当归拈痛汤组中这4种菌群丰富度显著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颤螺菌属(Oscillospira)和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丰度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当归拈痛汤组中这三类菌群丰度明显升高(P<0.05)。对差异菌属进行功能学通路预测发现,各组间差异物种涉及到丰度较高的代谢通路主要涉及到生物合成及前体代谢物和能量的产生,包括氨基酸生物合成、核苷和核苷酸生物合成、辅因子、假体基团、电子载体和维生素生物合成。结论 当归拈痛汤能够有效保护关节软骨,延缓KOA疾病进展,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促进益生菌、抑制有害致病菌生长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麻杏石甘汤对邪热壅肺证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BALC/B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与麻杏石甘组,采用乙醚轻度麻醉下鼻内接种肺炎链球菌溶液建立邪热壅肺证模型。麻杏石甘组灌胃给予15.12 g·kg-1,1次/天,持续给药14天,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4天后,收集各实验组小鼠粪便,采用Illumina HiSeq2000高通量测序法对各实验组小鼠粪便中微生物进行16S rRNA基因V4可变区检测,运用LEfSe分析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及不同菌属相对丰度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出现高热、喘促、气急、鼻翼煽动等症状,造模成功。模型组对比正常组,α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菌落丰富度增加,梭菌属、Odoribacter、乳酸菌属菌群减少,萨特氏菌属、瘤胃球菌、副拟杆菌属菌群显著增加。麻杏石甘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高热、喘促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菌落丰富度与多样性增加,菌群中的梭菌属、乳酸菌属菌群减少,副拟杆菌属显著增加。另发现与短链脂肪酸产生相关的菌属丰度增加。结论 邪热壅肺证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其组成紊乱,麻杏石甘汤可能通过改善邪热壅肺证小鼠肠道菌群紊乱,达到有效治疗邪热壅肺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与盐酸小檗碱(BBR)合用时是否会对其肠道微环境调控效应产生影响。方法 选用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HPMC(400 mg·kg–1)组、BBR(150 mg·kg–1)组、HPMC与BBR物理混合(H+B,400 mg·kg–1+150 mg·kg–1)组,进行连续3周灌胃干预。取小鼠远端结肠,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探究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BBR组小鼠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降低,Beta多样性结果表明菌群组成显著改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及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HPMC与BBR物理混合给药后能够进一步促进BBR引起的小鼠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降低趋势,增强其抑菌效果;在Beta多样性方面,H+B组与BBR组的肠道菌群组成产生差异,同时显著增强了BBR富集变形菌门、疣微菌门和艾克曼菌属的作用。结论 HPMC与BBR物理混合后可正向促进BBR的菌群调节作用,推测原因为其高黏性能够增强小檗碱在肠道上的黏附,从而使小檗碱与肠道菌群充分接触。  相似文献   

8.
魏霞  王星星  方勤勤  徐莹  秦路平  刘平  刘伟  吴建军 《中草药》2024,55(4):1110-1123
目的 探究一贯煎多糖(YGJP -W)的基本结构特征以及其改善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活性,分析YGJP-W抗肝纤维化活性与其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关系。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和弱阴离子交换色谱制备一贯煎多糖组分YGJP-W,依次采用苯酚-硫酸法、间羟基联苯法、BCA蛋白定量分析试剂盒、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PGPC)、FT-IR、离子色谱仪及扫描电镜法(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一贯煎多糖的总糖含量、糖醛酸含量、蛋白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官能团、单糖组成及形貌特征进行表征,采用CCl4诱导的小鼠模型,检测YGJP-W(50、100 mg/kg)干预3周后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肝组织羟脯氨酸水平,并通过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评价YGJP-W改善肝纤维化活性;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评价YGJP-W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采用抗生素联合YGJP-W干预,评价YGJP-W是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药效作用。结果 YGJP-W总得率为11.60%,总糖质量分数为92.48%,至少由相对分子质量为1.74×105和5.6×103的2种多糖组成,单糖组成包含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其物质的量比为1.0∶2.8∶1.4∶1.6。YGJP-W干预3周后,能够显著改善CCl4引起的肝功能异常、肝组织病理损伤、胶原沉积和纤维化。YGJP-W在改善肝纤维化的同时能够引起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在门水平上,YGJP-W显著性降低拟杆菌门丰度[(57.4±14.6)% vs(79.3±8.1)%,P<0.01],增加变形菌门[(10.4±4.7)% vs(2.1±1.9)%,P<0.01] 和放线菌门[(3.7±2.4%)% vs(0.3±0.1)%,P<0.01)]丰度,在属水平上,YGJP-W增加狄氏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活泼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_gnavus_group、萨特氏菌属Sutterella、毛螺菌属NK4A136组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和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共6个菌属的丰度(LDA score>3,P<0.01),降低拟普雷沃氏菌属Alloprevotella),肠鼠杆菌属Muribaculum,普雷沃氏菌属UCG-001 Prevotellaceae_UCG-001和另枝杆菌Alistipes共4个菌属的丰度(LDA score>3,P<0.01)。抗生素联合YJGP-W干预,YJGP-W抗肝纤维化的活性显著减弱。结论 多糖类成分YJGP-W是一贯煎抗肝纤维化的重要物质基础,YJGP-W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其调控肠道菌群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证芍药苷对α-异硫氰酸酯(α-isothiocyanate,ANIT)诱导胆汁淤积大鼠的药效作用,通过16SrRNA技术探究芍药苷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芍药苷高、中、低剂量(200、100、50mg/kg)组和熊去氧胆酸(60mg/kg)组,每组10只。给予药物干预7d,第4天igANIT(60mg/kg)诱导胆汁淤积模型。测定胆汁体积流量;检测血清中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活性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acid,TBA)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收集大鼠肠内容物进行肠道菌群测序,探索芍药苷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有效改善胆汁体积流量(P<0.05),显著下调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AST、ALT、γ-GT活性及胆汁淤积指标TBIL、DBIL、TBA水平(P<0.01),改善肝细胞损伤。肠道菌群测序结果可知,芍药苷显著上调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及异杆菌属Allobaculum、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丰度(P<0.05),降低颤螺菌属Oscillospir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丰度(P<0.05、0.01)。结论 芍药苷可能通过改善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大鼠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发挥对胆汁淤积肝损伤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验证藏药验方二十五味珊瑚丸(25 Coral Pills, CP25)是否可通过肠道菌群的调节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方法 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transgenic Mice, Mt)和A?1-42(amyloid-β, Aβ)蛋白诱导的AD小鼠(A?1-42 induced Mice, Mi)各60只,按CP25给药剂量分为3组:CP25-100,CP25-200,CP25-400,剂量分别为100、200、400 mg·kg-1体重,灌胃给药8周(每周连续给药5天,间歇2天)。水迷宫法检测小鼠的认知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蛋白,16S RNA检测小鼠粪便肠道菌群丰度。结果 CP25给药后Mt和Mi小鼠的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改善,A?斑块无明显减少。口服CP25明显纠正了Mt小鼠紊乱的肠道菌群,其中下调脱乳杆菌属、瘤胃梭菌属和不可培养拟杆菌属,上调硫弧菌属和普雷沃氏菌科。诱导模型Mi小鼠肠道菌群无明显失调现象,CP25给药对部分菌群有上调或下调作用。中高剂量CP25(CP25-200,CP25-400)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强度高于低剂量(CP25-100)。结论 CP25口服给药显著改善了AD小鼠的认知能力,肠道菌群的调节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6.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与血栓的中医理论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淑娟 《光明中医》2003,18(1):26-28
心血管是人体的生命之河 ,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们血脂的河床也颇为无奈的提高。本文对高脂血症与血栓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 ,从而在高脂血症的早期进行合理的治疗及饮食与生活的调节 ,就能防止或推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1 1 高脂血症与痰浊、瘀血的关系 :根据高脂血症的产生原因、致病特点和导致的疾病 ,可以把高脂血症归纳到祖国医学中的痰浊、瘀血中去 ,进行辨证施治[1] 。在祖国医学中 ,痰浊、瘀血是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  相似文献   

20.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