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笔者团队经临床探索后从手术切口定位、手术路径及手术器械三方面对传统的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故撰写本文,以供同行参考。方法 结合手术视频,汇报笔者团队实施的1例无充气经锁骨下腔镜甲状腺右叶切除+右侧中央区清扫手术资料,并进行文献回顾与讨论。结果 手术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总手术时间65 min,出血量约5 mL。术后恢复可,术后2 d拔管出院,总引流量100 mL,术后住院2 d。结论 改良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安全可行,中央区清扫彻底,切口隐蔽性好,操作难度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头颈外科接受改良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7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中央区完全显露率、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并发症。采用门诊随访方式,随访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在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大直径为6(2~30 )mm,中央区淋巴结获取数目为4(0~19)枚。中央区完全显露率为92.8%(65/70)。手术时间为95(65~14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2~5 )d。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皮下积液1例,局部红肿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术后出血发生。随访过程中无肿瘤残留或复发。结论 改良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安全可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彻底,切口隐蔽性好,有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目前较为常用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入路主要有经腋窝入路、经胸乳入路及经口入路等。经腋窝入路相较于其他术式,其利用颈部肌肉的自然间隙建腔,在颈前带状肌深面显露甲状腺并进行手术操作,对颈部功能影响较小,而且无需充CO2,对心脑血管影响较小,因此近年来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接受。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寻找胸锁乳突肌肌间隙是该术式的一大难点,在此步骤中较多初学者不能准确定位肌间隙,进而增加了手术时间及创伤。为此,笔者中心对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作了一定的改进,降低术中寻找肌间隙的难度。本研究对该改良术式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估,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5月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4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接受改良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手术(观察组),另23例接受常规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超声引导下在胸锁乳突肌胸骨部与锁骨部之间的间隙内注水分离,扩大肌间隙,然后缝线定位胸锁乳突肌胸骨部后缘,准确进入肌间隙后,按照常规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方法实施手术。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5.6 min vs. 87.2 min,P<0.05),而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中央区清扫淋巴结数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腋窝皮下血肿,经抽液、包扎后改善,余患者均无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手足麻木、饮水呛咳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颈部疼痛评分及颈部损伤指数、吞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口服左旋甲状腺素钠片行个体化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结论 术前行超声引导下胸锁乳突肌缝线定位联合肌间隙注水分离操作方便、实用,便于术中寻找肌间隙,降低了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整体手术难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可行、安全、美观的腔镜手术术式,目前正在国内逐步推广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总结外科医师对这门新术式的逐渐熟悉掌握的过程,以期为该术式的推广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连续收治的40例行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构建并分析手术时间变化趋势图与CUSUM学习曲线,并寻找学习曲线的截点值。以CUSUM学习曲线的截点值作为分界,将学习曲线分为两个阶段,比较两个阶段患者的一般资料与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4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5~150 min,平均(107.50±26.38)min。手术时间变化趋势图显示,随着手术例数的不断增加,手术时间整体呈下降的趋势。拟合的CUSUM曲线在手术例数累积至22例时达顶点,以第22例手术患者为分界,将学习曲线划分为学习提高与熟练掌握两个阶段,学习提高阶段组(22例)和熟练掌握阶段组(18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习提高阶段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熟练掌握阶段组(129.09 min vs. 81.11 min,P<0.001);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学习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具有显著的学习曲线,掌握该项术式至少需要累积22例手术,希望该研究的结果能为普外科医师顺利平稳的达到学习曲线的平台(由学习提高阶段过渡到熟练掌握阶段),并逐渐熟悉掌握这一术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帮助。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传统的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由于受胸锁乳突肌的阻挡,暴露甲状腺不充分,为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笔者近年来将该手术改良为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本研究比较该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进行充气式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行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改良入路组),另39例行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传统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3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满意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颈部恢复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入路组(均P<0.05)。改良入路组术后1、3 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均P<0.05)。改良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5.13%,传统入路组1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入路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入路组(89.74% vs. 66.67%,P<0.05)。结论 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操作相对更容易,可以改善手术状况,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术后疼痛感低,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满意程度也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充气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头颈外科接受无充气拉钩悬吊法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3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患者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 无中转开放手术, 平均手术时间为(142±35)min,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1±0.8)d。甲状腺乳头状癌平均最大直径为(8.5±4.5)mm, 平均清扫的中央区淋巴结数目为(7.7±5.9)枚。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 1个月均恢复正常;皮下积液1例, 经皮置管引流后治疗痊愈;下唇及颏部皮肤麻木3例, 6个月症状得到改善。随访过程中无肿瘤局部残留或复发。结论无充气拉钩悬吊法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由于是经自然腔道手术,体表无疤痕,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无视野盲区,经临床推广至今,受到广大医生及患者的欢迎。但传统的经口腔镜采用CO2充气的方法维持手术操作空间,空间小,容易产生烟雾,影响视野,并且,相对于其他入路,经口腔镜更容易出现CO2相关并发症。因此,采用免充气的方法进行手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为此,本中心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经皮悬吊三孔免充气经口腔镜技术进行甲状腺癌手术,经过不断改良后,此项技术趋于成熟。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此项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3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接受免充气经口腔镜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自制悬吊拉钩、改良穿刺器进行手术。结果 共纳入1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男11例,女95例;平均年龄(35.5±8.1)岁;单侧甲状腺切除91例、甲状腺全切除15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06例、行侧颈淋巴结择区清扫7例。单纯腔镜甲状腺手术时间(163.9±49.1)min,腔镜甲状腺手术联合侧颈淋巴结清扫时间(331.0±103.9)min。术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8.6±6.1)枚,单侧侧颈淋巴结清扫数(19.4±7.6)枚。术后住院(5.4±1.4)d。术后一过性发音嘶哑1例、淋巴漏1例,无术后出血、感染、永久性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免充气经口腔镜技术无CO2相关并发症,采用自制悬吊拉钩可以维持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应用改良的穿刺器减少了器械干扰,增加了腔镜吸引器便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 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会在颈前部留下瘢痕,严重影响颈部美观,尤其对于年轻女性且有瘢痕体质的患者,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创伤。腔镜甲状腺手术可经过乳晕、腋窝或胸乳等入路进行病灶的切除,具有隐形疤痕的作用,但有部分观点认为腔镜甲状腺手术因为要建立皮下通道及手术空间,其创伤更大。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行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指标,进一步评价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外科手术治疗106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采取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腔镜组),54例采取传统开放手术(开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切口美容效果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115.3±22.7)min vs.(87.5±26.4)min,P=0.037];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开放组[(22.3±6.4)mL vs.(45.2±7.1)mL,P=0.009;(25.6±6.5)mL vs.(49.5±12.7)mL,P=0.011];腔镜组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4.52±0.31)d vs.(7.81±0.86)d,P=0.027];腔镜组切口满意度评分高于开放组[(9.33±1.40)分 vs.(3.41±1.24)分,P=0.033];腔镜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1.77±0.34)分 vs.(4.52±0.55)分,P=0.024];腔镜组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6.2% vs. 18.4%,P=0.018)。结论 与开放甲状腺手术比较,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切口小、疼痛轻、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美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扶镜机器人是一种机器人辅助镜头支架,手术者可通过操纵杆控制腔镜镜头,提供精确的,稳定的手术视野,同时可以减少1名手术者,非常有利于腔镜甲状腺手术这种空间狭小,操作精细的手术。本研究探讨扶镜机器人在腔镜经胸乳径路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80例接受经胸乳径路甲状腺手术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机器人扶镜(观察组),38例采用人工扶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实施两组手术的同一组主刀医生主观感受。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肿瘤直径、手术方式、病理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机器人转为人工扶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医生主观感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视野精准度和视野稳定性方面以及术中操作感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视觉疲劳度方面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扶镜机器人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与人工扶镜相比,术中操作复杂程度有所增加,但减少了手术人员,缩短了手术时间,为手术者提供了更准确、更稳定的视野,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目前,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GUA-ET)逐渐被广泛采用,但建腔因其分离皮瓣时存在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的可能性而一直是该手术的重难点。笔者中心近年发现位于锁骨上窝的脂肪团(笔者将其命名为freedom脂肪,简称F脂肪)在GUA-ET手术中有示踪颈外静脉及属支、锁骨上神经和皮下神经分支的作用。因此,本文探讨以F脂肪为指引标记在GUA-ET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5月—2022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乳甲外科二病区接受GUA-ET手术的17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其中,93例术中采用F脂肪作为指引标记(观察组),84例术中未采用F脂肪指引标记(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初始建腔时间、建腔出血例数、中转开放以及皮肤烧灼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GUA-ET手术初始建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12.84±2.218)min vs.(30.49±5.871)min,P<0.05];观察组建腔过程中出血4例(4.3%),对照组6例(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术中出血转开放及皮肤烧灼伤等并发症,对照组发生术中出血转开放与皮肤烧灼伤各1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以F脂肪为标记指引GUA-ET手术可避免因保护颈外静脉及其属支等结构而进行的分离与暴露,从而有效缩短初始建腔时间,并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目前,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已广泛开展,但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能否在腔镜下完成彻底的淋巴结清扫,特别是Ⅵ和Ⅳ区的低位淋巴结清扫,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总结分析笔者团队近年实施的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的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采用该术式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21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3例行腔镜甲状腺切除、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其中,41例行经胸口联合入路手术(联合入路组),包括12例行经胸甲状腺切除、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后再经口补充清扫Ⅵ和Ⅳ区淋巴结,另29例行经胸和经口手术步骤合理融合,不再单独补充清扫Ⅵ及Ⅳ区淋巴结;22例行单纯经胸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并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经胸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入路组的12例经口补充清扫颈侧区淋巴结的标本中有8例检出淋巴结,其中2例检出阳性淋巴结。联合入路组与经胸入路组获得的中央区淋巴结总数分别为(8.80±5.78)枚、(8.23±3.53)枚,颈侧区获得的淋巴结总数分别为(31.49±14.90)枚、(29.05±7.80)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血、喉返神经麻痹、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副神经损伤、乳糜漏和Horner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联合入路组1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癌复发,经胸入路组1例手术清扫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癌复发。结论 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安全、有效,与单纯经胸入路疗效相当。但补充清扫中的阳性淋巴结提示,对于淋巴结转移较多的甲状腺癌患者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可能有一定的价值。然而,本研究病例数量较少,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有待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对照研究及长期随访结果来进一步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技术在女性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50例女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腔镜组(n=25)与开放组(n=25)。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术后美容效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患者对切口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技术与开放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根治术中的疗效相当,但腔镜手术美容效果更好,对美容要求高且颈侧无肿大淋巴结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断增高,临床实践中腔镜甲状腺手术的需求逐渐增大。在不同甲状腺手术入路中,经口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TOETVA)最符合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理念,而TOETVA面临比较明显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口联合颌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ETOS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2022年3月—2022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甲状腺外科接受ETOSA手术的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结果、颈部美容评分、颏下感觉异常评分、术后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TOSA手术,无1例患者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145.23±35.9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13±4.78)mL;术后第1天引流量为(50.97±26.25)mL;第2天引流量为(22.74±15.1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19±0.47)d;清扫的中央区淋巴结数目为(7.52±4.34)枚。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声带麻痹、颏神经损伤、术后感染、吞咽不适、口角撕裂以及下唇肿胀。仅有2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甲旁减以及1例患者出现颈前皮肤穿孔。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下唇黏膜和皮肤感觉障碍,且手术美容效果良好,所有患者对术后颌下两个5 mm切口的恢复情况较满意。结论 ETOSA手术是一种安全且可行的术式,减少了颏神经损伤、嘴角撕裂等风险同时避免了潜在的器械相互干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全乳晕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0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100例开放手术患者纳入开放组,100例全乳晕入路腔镜手术患者纳入腔镜组。对比分析两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心率、术后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血钙水平。结果:两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 h血清钙均低于入院时,且开放组低于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心率、术后6 h与24 h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微小乳头状癌可减少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减轻手术操作对甲状旁腺、返喉神经的刺激与损伤,可作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充气经腋窝后入路腔镜甲状腺微灶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2020年1月~2022年2月我院对47例甲状腺微灶癌行无充气经腋窝后入路腔镜甲状腺单侧腺叶和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4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5~145 min,(101.5±20.3)min。术中出血量5~40 ml,中位数15 ml。住院时间3~9 d,(6.0±1.4)d。术后病理:微灶乳头状癌;淋巴结清扫2~11枚,(4.7±1.9)枚。术后无严重并发生发生。术后美容满意程度评分表(9.2±0.7)分,满意度较高。47例术后随访2~26个月,平均12.2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无充气经腋窝后入路腔镜甲状腺微灶癌手术安全可行,能很好地全程暴露喉返神经及保护甲状旁腺,美容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行免充气腔镜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由同一术者施行的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的前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日期采用累积和法分析学习曲线,根据学习曲线的结果将52例患者分为两个阶段,比较两个阶段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等。结果:5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放,根据累积和法学习曲线,曲线的转折点在第19例,以此将学习曲线分为技术探索期与成熟期,两个阶段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阶段的中位手术时间分别为235(210,305)min与165(145,187.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具有特定的学习曲线,掌握该技术需累计完成的手术例数约为19例。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 经颏下单孔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切口隐匿的优势,但对于颌下脂肪堆积(俗称“双下巴”)的患者,颏下切口不易隐藏,直接影响美容效果,且临床上有美容要求的该类甲状腺癌患者并不少见。为此,笔者探索了一种新的手术策略——经颏下入路颌下吸脂整形后单孔免充气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本文通过介绍1例采用该方法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资料,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乳外科2021年12月完成“颏下入路颌下吸脂整形后单孔免充气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3个月的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4.1 h,术后第1天正常饮食,术后第3天出院,颈部皮肤平整,无皮下积血、积液,无感染,无皮下淤血,无声音嘶哑,无低钙性手足麻木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颌下无明显堆积的脂肪,颈部自然体位时甲状腺癌手术切口疤痕位于颏下凹陷处,不易察觉,患者对重塑的颌颈部自然轮廓满意。结论 对于颌下脂肪堆积的甲状腺癌患者,经颏下入路颌下吸脂整形后单孔免充气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在隐藏甲状腺手术的切口的同时能满足患者对“双下巴”的整形要求,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在免充气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癌切除术标准手术流程中应用新型多功能吸引器的安全性及便利性。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接受免充气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23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221例行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平均(161.28±2.71)min; 18例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平均(192.33±10.66)min。术后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未发生永久性低钙血症、喉返神经损伤。结论:在标准免充气经口腔镜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流程中应用多功能吸引器利于空间的建立,可协助暴露手术视野,加快烟雾排出。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各种颈部无痕的甲状腺手术逐渐成熟,经口腔前庭入路全内镜甲状腺手术(TOETVA)由于其路径短、清扫淋巴结方便彻底、体表无痕,逐渐受到医生及患者的青睐。然而,在笔者团队前期开展的TOETVA患者中发现,部分术后有不同程度的颏部麻木感、下唇运动功能减退、水肿变形、颏部瘢痕增生变硬等不适,于是团队后期采用5 mm内镜进行经口腔甲状腺手术,并加入腋窝通道辅助手术和取出标本,即经口腔联合腋窝入路全内镜甲状腺手术(AcaTOETVA),当面对颏骨过于突出的患者,口腔观察孔隧道比较难建立时,采用颏下5 mm切口建立观察孔隧道,行经颏下口腔前庭联合腋窝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SaAcaTOETVA)。本文通过总结行该术式的有限病例,初步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武汉市第一医院甲乳外科2020年9月—11月完成SaAcaTOETV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3例行甲状腺左侧腺叶切除术+左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例行甲状腺右侧腺叶切除术+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例行甲状腺右侧腺叶近全切除术,1例行甲状腺双侧叶近全切除术,手术时间100~155 min,术中出血量10~20 mL,术后住院时间3 d,患者无喉返神经损伤,无皮下血肿、颏神经损伤、颏部及嘴唇麻木、颏部肿胀、低钙血症、吞咽困难、CO2气体栓塞、切口感染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出现颏部小范围瘀青,为操作孔穿刺所致,于1周内恢复。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颏下切口愈合良好,正常站立位时,切口隐藏于颏下及腋窝,相对隐蔽不易被发现,患者对颏下及腋窝切口满意,术后复查未发现肿瘤种植、复发或转移。结论 采用SaAcaTOETVA安全可行,是AcaTOETVA的特殊情况的重要补充,具有切口较隐蔽、美观的特点,但5 mm内镜的清晰度问题以及初始建腔空间较小的问题,可能会影响该术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进行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头颈外科接受改良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的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 女性29例, 年龄(32.6±8.3)岁(范围:17~55岁)。甲状腺原发灶最大径[M(IQR)]为1.06(1.16)cm(范围:0.53~2.44 cm), 淋巴结转移灶最大径为(1.04±0.37)cm(范围:0.44~1.88 cm)。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通过门诊随访, 随访截至2022年11月30日。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 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160(20)min(范围:100~215 min), 术后住院时间为4(2)d(范围:2~14 d)。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获取的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1(12)枚(范围:0~37枚)和(34.7±14.8)枚(范围:15~69枚)。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4例, 均在术后1个月恢复;喉返神经损伤1例, 继续随访评估是否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