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选择性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对211例50岁以上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进行统计,其中男104人,女107人,年龄50~75岁(60±3·5岁)。术前对有心绞痛等相关症状、糖尿病、高脂血症、心电图存在缺血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为阳性,狭窄超过75%(左主干超过50%)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211例患者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28例(60·7%,其余患者无症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未造影),其中30例冠状动脉存在单支或多支病变,狭窄程度>50%,造影阳性率23·4%。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4例(80·0%),手术死亡1例,其余患者随诊4~3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5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可为术前诊断和排除冠心病、选择术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0例 47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 5 6只支架 ,其中置入前降支 2 9只 ,右冠状动脉 1 8只 ,左回旋支 9只。结果  40例全部置入成功 ,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 ,即刻效果良好 ,由术前狭窄 ( 88.9± 8.1 ) %减至术后残余狭窄 ( 5 .6± 5 .1 ) %,支架置入成功率 1 0 0 %。术后低血压反应 2例 ,血肿 3例。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是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的一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介入性诊断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伴发颈动脉狭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冠心病(CAD)伴发颈动脉狭窄(CS)的发生率。方法 9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同时行颈动脉血管造影,以冠状动脉狭窄≥50%及累及情况,将CAD患者分为1、2、3支病变组(包括左主干受累);以CS≥70%为切分点,比较CS在不同亚组间的伴发情况;同时将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病史及相关生化危险因素作为独立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7例CAD患者中,1支病变25例(25.8%)、2支病变34例(35.0%)、3支病变38例(39.2%)(包括左主干受累);32例(33.0%)CS≥70%,包括颈动脉闭塞6例。CS分布情况:1支病变组4%(1/25)、2支病变组38.2%(13/34)、3支病变组47.4%(18/3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高血压病史与CS密切相关(P〈0.05)。结论 单支病变合并1个或多个危险因素、多支病变欲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CA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应行颈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4.
HSRA联合PTCA或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HSRA)联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或支架置入术对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对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钙化性狭窄的31处靶血管行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并行补充性PTCA或支架置入术,观察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远期随访结果。结果:由术前狭窄(83.6±5.6)%减至术后残余狭窄(7.0±9.4)%,血管造影成功率100%,操作成功率96.7%,急性期无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搭桥(CABG),1例无Q波心肌梗死,随访期内1例心肌缺血症状复发,心源性死亡1例,再次血管重建2例,无CABG病例。结论: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PTCA或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自 1998年 1月~ 1998年 11月我院共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 132例 ,取得了较好效果。由于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 ,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故必须进行周密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132例中男 83例 ,女 4 9例 ,年龄 37~ 74岁 ,平均 (55± 17)岁 ;合并高血压者 54例 ;合并糖尿病者32例 ;冠状动脉病变A级 78例、B级 4 3例、C级 11例。共置入各种支架 186个。二、术前准备与护理(一 )加强心理护理 因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的术前准确诊断及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搜集59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术前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38例术前行颈动脉CTA检查,31例术前行MRA检查;共置入支架65枚,54例患者术中使用脑保护伞.结果 术前CTA、MRA检查结果与术中DSA基本一致.59例均成功行支架置入术,其中1例术后出现肢体活动障碍、肌力减退,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术前结合超声、CTA、MRA等检查,可对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进行准确评估;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确切,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高.  相似文献   

7.
267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267例,270次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患者中男性181,女性86例,平均年龄54.4岁。15.4%的患者合并50%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9.7%的患者换瓣同时需行搭桥手术或因冠状动脉病变太重不宜手术治疗。本组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男性多于女性。分析表明,瓣膜病患者的胸疼多因主动脉瓣病变(尤其是狭窄)引起,不能反映患者有无冠状动脉病变。术前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提高手术成功率甚为重要,50岁以上的国人患者都应进行这一检查。笔者还讨论了瓣膜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操作特点,左室造影所见和左房血栓征象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880例DSA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 880例冠状动脉造影 (CAG)诊断结果 ,重点探讨冠心病的CAG和左心室造影表现及其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内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DSA选择性CAG证实的病变≥ 5 0 %直径狭窄病例 65 2例 ,依病变狭窄程度 ,累及冠状动脉部位、数目、形态 ,冠状动脉优势状况 ,侧支循环及心肌梗死病例左室壁运动情况和射血分数 (EF)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5 0 %狭窄或闭塞 65 2例 ( 74.1%) ,冠状动脉右优势型5 91例 ( 67.2 %) ,左优势型 10 5例 ( 11.9%) ,均衡型 184例 ( 2 0 .9%) ,单支病变 2 47例 ( 3 7.9%) ,2支病变 184例 ( 2 8.2 %) ,3支病变 2 2 1例 ( 3 3 .9%) ,受累血管 10 75支 14 77处 ,重度狭窄及闭塞 63 5处 (占 47.9%)。 13 3例 ( 2 0 .4%)有不同程度侧支循环形成 ,42 1例做了左心室造影射血分数 (LVEF)及室壁运动缩率分析 ,EF≥ 5 0 %的 2 86例 ( 67.9%) ,EF 40 %~ 5 0 %的 10 1例 ( 2 4%) ,<40 %者 3 4例 ( 8.1%) ,经统计分析 ,严重冠状动脉狭窄与闭塞合并室壁瘤者与单纯狭窄病变LVEF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冠状动脉循环与分布多数为右优势型 ;冠状动脉病变多累及前降支 (LAD) ,其次为右冠状动脉(RCA)及左回旋支 (LCF) ;病变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对经造影确诊的13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行FTA和/或支架置入治疗.分析手术的成功率,治疗前后的动脉血压、肌酐水平等参数.采用t检验用于比较治疗前后的参数.结果13例中4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8例扩张效果不佳者同期行支架置人术,1例治疗未成功,PTA/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为92.3%.随访6~24个月(中位时间为12个月),9例复查示血管内血流通畅.2例单纯球囊扩张分别于术后1和3个月(平均时间2个月)后再狭窄,再次行支架置入术后保持通畅.1例支架闭塞于术后1个月.术前平均肌酐水平为(2.9±1.5) mg/dL,术后1个月下降至(2.0±1.4) mg/dL(P =0.0098 <0.01).收缩压从术前的(157.2 ±18.7) mmHg下降至术后1个月的(136.6±14.2) mm-Hg(P =0.0029 <0.01),舒张压由(89.4±9.3) mmHg下降至(73±9.5) mmHg(P=0.0065 <0.01).结论 PTA及支架置入术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紫杉醇支架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紫杉醇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实际疗效。方法 297例患者接受紫杉醇洗脱支架治疗,均接受了临床随访,134例于支架置入术后5-15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晚期管腔丢失支架内显著高于支架近端边缘及支架远端边缘(分别为0.37、0.18和0.12mm),再狭窄率为10.4%,以支架内弥漫性狭窄为主,再血管化率为6.7%。1例患者于支架置入后4个月发生猝死,发生率为0.34%。1例于支架置入后5天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0.34%。晚期血栓形成2例(术后12-24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35%。结论 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对复杂冠脉病变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降低支架后再狭窄率及靶血管的再血管化率。  相似文献   

11.
12.
冠状动脉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瘘的临床和影像诊断。材料和方法:收集39例冠状动脉瘘,年龄5岁~64岁(平均25.2岁);均有主动脉根部或(和)冠状动脉造影(DSA 19例,电影造影12例,大片快速换片8例)。结果:听诊有连续性或双期性杂音28例,EKG正常或大致正常心电图18例,单支形成瘘37例,双支形成瘘2例,瘘口在右心室15例(RCA8例,LCA7例),右心房7例(RCA4例,LCA3例),肺动脉8例(RC  相似文献   

13.
14.
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31例成年人患者的冠状动脉MSCT造影资料,判断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结果331例MSCT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冠状动脉变异14例,包括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4例,单支冠状动脉1例,左回旋支缺如1例;冠状动脉心肌桥8例。结论MSCT是一种无创、准确、可重复性强的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畸形的16层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畸形种类多,临床表现不一,其中较常见的是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其他还有心肌桥、冠状动脉瘘和冠状动脉瘤等,既往确诊须凭借冠状动脉造影,多层螺旋CT可以无创详细显示畸形血管的部位、走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本文从文献与我院病例相结合角度重点介绍冠状动脉畸形在16层螺旋CT上的表现,并认为多层CT可作为冠状动脉畸形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CT仿真冠状动脉内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检查方法和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对40例可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层厚1.25mm,B波后70%相位重建,造影剂150m1,注射速度3—3.5m1。全部病例完成血管CTVE重建,并与DSA比较。结果:CTVE良好地显示了血管内壁、内膜钙化、软斑块及狭窄。结论:CTVE集内镜与CT血管成像(CTA)的优点于一身,可以作为一种准确而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We aimed at evaluating the prevalence and CT characteristics of occul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in young Korean adults under 40 years of age by performing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CTA).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enrolled 112 consecutive asymptomatic subjects (90 men, mean age: 35.6 ± 3.7 years) who underwent CCTA as part of a general health evaluation. We classified the subjects into thre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risk categories and we assessed the plaque characteristics on CCTA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involved vessels, the location and type of plaques and vascular remodeling.

Results

Twelve individuals had CAD (11%, 11 men). The prevalence of CA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ubgroups with moderate (22%) or high (25%) risk than that in the low risk subgroup (5%) (p < 0.05). Nine patients had single-vessel disease and three patients had two-vessel disease. The most common location for plaque was the proximal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60%). All the patients had non-significant stenosis and plaque, including the non-calcified (27%), mixed (47%) and calcified (27%) types. Positive vascular remodeling was identified in all the patients with non-calcified or mixed plaques.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occult CAD was not negligible in the asymptomatic young adults with moderate to high risk, and this suggests the importance of management and risk factor modification in this population. All the patients had non-significant stenosis, and one fourth of the plaques did not show calcific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的方法和初步研究结果。材料和方法:将经ImatronC-150电子束CT机检查冠状动脉的90例分为三组:(1)非冠心组;(2)可疑组;(3)冠心组。对各例冠状动脉的走行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各组CAC的发生率和钙化定量积分。结果:电子束CT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CAC发生率冠心组为95.0%(19/20例),可疑组为48.6%(17/35例),非冠心组为22.9%(8/35例),差别具有显著性(p<0.001)。发生CAC的44例中,冠心组的定量总分显著高于可疑组和非冠心组(P值分别<0.05和<0.01)。结论:电子束CT检测CAC可为早期冠心病的诊断、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单纯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高位开口及冠状动脉前降支肺动脉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心肌首过灌注的差异.方法 搜集2013年1月至9月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肺动脉瘘6例,单纯性左冠状动脉主于高位12例,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行轴位扫描,应用东芝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前降支供血区心肌首过灌注分析,将单纯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高位、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肺动脉瘘与正常组冠状动脉的舒张期和收缩期心肌灌注校正值(c-MP)进行比较,分析冠状动脉变异对心肌首过灌注的影响.结果 冠状动脉前降支肺动脉瘘舒张期和收缩期c-MP值均低于正常组;单纯性的左冠状动脉主干高位与正常组的收缩期和舒张期的c-MP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冠状动脉前降支肺动脉瘘的首过灌注效应的初步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前降支瘘的供血区情况,冠状动脉前降支肺动脉瘘的患者舒张期和收缩期的c-MP值均减低,当存在前降支肺动脉瘘时,前降支支配区心肌的首过灌注减低,是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潜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A)及其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与随访价值. 资料与方法 87例经EBA检查的患者,其中支架置入术后随访16例,搭桥术后随访9例.除9例搭桥患者外,其余78例均有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证实. 结果 EBA可评价的冠状动脉中,对左主干和前降支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最高,尤其是近段,其次为右冠,对回旋支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则较低;16例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共放置支架47枚,EBA准确定位45枚(95.7%),对支架内开通诊断的符合率为74.5%;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共搭建冠状动脉桥血管27支,EBA对桥血管开通与否诊断的符合率为81.5%. 结论 EB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术前筛选价值,对术后的随访也有较大的潜力,是一项很有优势的无创性冠心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