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中医学无高血压病名,根据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及病情发展过程,归属于中医学“眩晕病”之类病证范畴。老年人眩晕多由年老体弱、久病劳累等因素引起,老年眩晕症的根本病机是阴阳亏虚、脏腑功能紊乱,与肝、脾、肾、心等脏密切相关,故其治疗当以治虚为主,而酌兼治其标。文章基于“无虚不作眩”理论,阐述老年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以进一步为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提供思路,减少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养心安神法在眩晕病中的运用丹阳市中医院(212300)侍如有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的认识不一,如朱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张景岳认为“无虚不作眩”等,病变脏腑多责之肝、肾、脾。但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虚性眩晕与“心”的关系十...  相似文献   

3.
眩晕是患者自觉有晕旋之感。轻者可见站立不稳,而无旋转的感觉,闭目可止;重者感到自身和周围的环境都旋转,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昏倒。正如《医学心悟》曰:“眩为眼黑,晕者头旋也,故称头旋眼花是也。”眩晕是常见的疾病,引起发病的原因甚多,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面,病位以肝、脾、肾三脏为常见。总之,脏腑之虚为眩晕之本,风火痰之实为眩晕之标,在临床上以本虚标实为常见。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是以外周循环动脉压力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眩晕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高血压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的范畴,结合其发病特点及临床实践观察,多以肝、脾、肾三脏为基础,风、火、痰、瘀、虚等常相兼为病,尤以痰为主。辨病辨证论治高血压性眩晕——痰热上扰证,当以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息风为法,标本兼顾,因此选取同仁牛黄清心丸治疗高血压性眩晕。文章总结应用体会,以期为高血压性眩晕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答:肾炎血尿属于中医“尿血”的范畴,尽管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但其主要病机概而言之,主要是“虚、热、瘀”三个方面。“虚”,主要是指阴虚,且以肾阴虚为主,可波及肺、心、肝、脾等脏。这是因为肾炎血尿的病位主要在肾,为病变之重心。从肾之生理特性而言,肾主藏精,其病多虚。故肾阴虚是肾炎血尿的最常见类型。至于引起肾阴虚的原因有因病程日久,蛋白精微物  相似文献   

6.
中医眩晕证证治九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又是中医的病名、病证,凡西医的耳性眩晕、脑性眩晕、高血压、低血压、神经衰弱等,基本上有眩晕表现,均可参此文辨证论治。该病以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耳鸣,甚至听力减退为特征。《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张景岳云:“无虚不作眩”。朱丹溪云:“无痰不作眩”。现又有“无瘀不作眩”理论。可见本病病机归纳起来,不外乎虚、风、痰、火、瘀五个方面,病位在心(脑)、肝、脾、肾。在临床上以虚证或本虚标实为多见,须详察病情,辨证施治。至于治法有从本从标之异。急者多偏实,可选用熄风、潜阳、化痰、祛瘀、清火等法…  相似文献   

7.
马军燕  周际  冯利民 《光明中医》2022,37(2):314-317
古今临床医家多认为眩晕是以风、火、痰、虚、瘀致其病,而笔者认为气机升降失调,运行逆乱与眩晕的发生密切相关,气机升降不及与太过均可使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致脑窍失养或被蒙蔽发为眩晕.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又主要表现为脏腑气机的升降失调,故可从肝与肺、脾与胃、心与肾等脏腑之气机升降失调来认识眩晕,并在治疗上以调理脏腑之气机升降出...  相似文献   

8.
郑伯媛  韩宁  陈萍  李久现  郑春晓 《河南中医》2023,(12):1835-1838
胡玉荃教授结合产后身痛的临床表现及“风”的致病特点,提出“产后风中综合征”的病名。胡教授认为,产后风中综合征的病因多为虚、瘀、风,气血亏虚是病之“本”,邪气瘀血留滞是病之“标”,主要病机为气血亏虚,邪侵内扰,日久累及心肾,心肾同病。胡教授治疗产后风中综合征以调补气血,心肾同治为基本治则,以补养气血为先,强调从根源上补养气血,补血补气之品同用,多采用产后济生除忧方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心肾同治,同时重视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9.
加味圣愈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9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焕明 《陕西中医》1994,15(9):390-390
以中医心、肝、脾、肾四脏内伤虚损为病机,采用益气养血法,自拟加味圣愈汤(人参、当归、黄芪、熟地等)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98例,全部临床治愈。提示本法是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眩晕的病机是:阴阳气血失调,气机升降失常。与五脏中肝、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肝失疏泄、脾胃升降失司、肾精亏虚,肾水不足,虚阳上越等皆可导致眩晕病的发生。眩晕的辨证主要是分清虚实。风、火、痰、瘀阻滞为实,气、血、阴、阳不足为虚。头为清窍、诸阳之会,极需气、血、津、液的濡养,也不耐受风、火、痰、瘀的侵袭。眩晕之症还可表现为虚实夹杂。根据高血压眩晕的病机,调肝、补肾、理脾是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1.
吴雅文  仓志兰 《环球中医药》2020,13(9):1555-1557
本文对奚肇庆教授辨治眩晕临证经验进行初步总结,辨虚实:眩晕患者大多本虚标实,虚多实少;辨成因:成因多由风、热、瘀、郁、虚等五方面;辨脏腑:眩晕病位在头部七窍,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辨缓急:标急以治标为主,本虚则当从本缓图等辨证分析眩晕。并通过探讨“风痰、热痰、瘀痰、郁痰、虚痰”与眩晕的内在联系,探索从“痰”论治眩晕的因、法、方、药,为临床从“痰”论治眩晕提供理论基础及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眩晕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中的内耳眩晕、颈椎病、高血压病、贫血、颅内肿瘤等,临床表现每以眩晕为主。虽然现代医学对眩晕的病因、病性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但在治疗上依然未有大的进展。故深入研究眩晕的病因病机特点和辨治规律,提高本病的防治效果仍是当前的重要课题。现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1.1从脏腑病位着眼多数学者认为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关系最为密切犤1~3犦。杨氏等犤4犦则认为本病与心脾肾三脏受损有关,损及心者,心阴虚损,虚火上炎;损及脾者,脾虚运化无权,聚湿而成痰;损及肾者,肾虚则不能涵养肝木,肝阳亢而化风,致本虚标实、上盛下虚。李氏犤…  相似文献   

13.
刘怀珍教授认为肥胖病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不足为主,标实多为痰湿、气滞、血瘀、内热。病位主要在脾、肾,与心、肺、肝、胃等脏腑相关,提出以“扶土滋水”为主要治法,兼顾燥湿化痰、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泻内热,临床治疗上随证加减,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失眠为围绝经期女性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常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基于“府精神明,留于四脏”理论,可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角度分析围绝经期失眠的内在病机,并立足肾、肝、心、脾四脏以疗根本。从四脏辨析,围绝经期失眠之病机可责之心肾不交、肝肾阴虚、心脾两虚、肝郁脾虚,并可相应地治以交通心肾、滋肾疏肝、补脾养心、疏肝健脾。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5.
成人性多囊性肾病 ,又称多囊肾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属中医“积聚”范畴 ,后期出现“腰痛”、“血尿”、“眩晕”、“癃闭”、“虚劳”等兼变证。多缘于先天元气虚弱 ,肾阳不足 ,致水液内停而不去 ,气机郁结而不通 ,瘀血蓄里而不散 ,久而发为“积聚”。经络气血郁结而不通 ,故痛在肾府发为“腰痛”。若感外邪 ,伤及肾络 ,发为“血尿”。病久日深 ,累及肝脾肾 ,致脏腑亏损 ,气血阴阳失调 ,则见“眩晕”、“癃闭”、“虚劳”等症。本病以脏腑虚损为本 ,水停血瘀气滞为标 ,属本虚标实之证 ,病位在肾 ,日久渐及肝脾。治疗当治实勿忘其虚…  相似文献   

16.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 ,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贫血、美尼尔氏综合症、脑动脉硬化、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等症。眩晕的病因病机复杂 ,历代医家多将眩晕责之于“风、火、痰、虚、瘀” ,在脏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在肝多为肝阳偏亢、肝火上炎 ;在脾多为气血不足 ;在肾乃责之肾虚。故治疗当以调理肝脾肾三脏为主。1 肝阳上亢 ,宜平肝潜阳若素体阳盛 ,肝阳上亢 ,或长期忧虑恼怒 ,气郁化火 ,使肝阴暗耗 ,风阳升动 ,上扰清窍 ,或肾阴亏虚 ,水不涵木 ,肝阴不足 ,而致肝阳上亢 ,肝阳亢逆升腾 ,必扰头目 ,发为…  相似文献   

17.
周志  韩非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73-73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中医学“虚痨”、“肾痨”、“血痨”等范畴,多数学者将其病因病机概括为正虚邪实。叶传蕙教授认为,根据其发病情况,当属于中医“虚痨”、“肾痨”等病的范畴,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之候,慢性肾衰的形成,存在着“虚、瘀、湿、浊”等四大病理机制,其中虚是根本,且以肾虚为中心,而兼及脾、肺、肝,但导致贫血,则以肾、脾两脏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8.
眩晕是由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1]。《内经》有对眩晕病脏腑、病性归属方面的记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脏关系密切;《灵枢·卫气》有关“上虚则眩”和《灵枢·海论》之“髓海不足”的论述则指出因虚致眩的理论。综合自1974年以来的文献报道,笔者归纳出名老中医对眩晕病的辨证思维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周宝宽  周探 《河南中医》2012,32(8):1088-1089
眩晕之因纷繁复杂。房劳致眩晕多由房劳过度,导致命门火衰,气血亏虚,气滞血瘀,宗筋不用,脑髓失养所致,多与阳痿并存,以虚为主,虚实兼夹,其根本在肾、肝、心、脾。应以补益脏腑、气血,调整阴阳,祛除病邪,阳痿与眩晕同治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减少症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归属于中医学的“虚劳”、“温病”等病证范畴。其病机变化虽多,但不外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心、肝、脾、肾机能受损,其中脾肾两虚为其发病关键,虚、热、瘀、湿为其主要病理表现。依据临床证候,四诊合参,结合八纲、脏腑辨证,分为气血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毒瘀互结四型辨证论治,气血两虚、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为本,正虚不固,六淫外袭而反复发热、感染为标,其中脾肾两虚为其发病关键,故治疗当以扶正兼祛外邪为基本法则。治疗上以补气养血、健脾补肾为本,以虚、热、瘀、湿为标,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有机结合,中西医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