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并头黄芩的种质资源、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并头黄芩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其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并头黄芩黄芩苷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沸水提取 ,加酸沉淀黄芩苷 ,以 5 0 %乙醇溶解后直接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并头黄芩中黄芩苷含量 ,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蒙药材并头黄芩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不同产地蒙药材并头黄芩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建立并头黄芩的性状、粉末的显微特征;薄层鉴别中,薄层图谱清晰,与相邻斑点分离较好,阴性对照无干扰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结论:建立的蒙药材并头黄芩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不同规格并头黄芩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4种不同规格并头黄芩的药用价值和黄芩苷提取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规格并头黄芩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结果4种不同规格并头黄芩中黄芩苷含量依次为12.89%、13.82%、11.75%和10.85%,汉黄芩苷含量依次为0.28%、0.22%、0.24%和0.27%;随提取溶剂中醇浓度的增加,黄芩苷提取率先增高后降低,碱性条件降低黄芩苷提取率。结论4种不同规格并头黄芩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差异不大,且黄芩苷含量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提取条件为50%中性乙醇提取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民族药材并头黄芩中野黄芩苷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4∶56∶0.2),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30℃.结果:野黄芩苷0.011 ~0.44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平均回收率100.37%,RSD=1.68% (n =6).结论:并头黄芩中野黄芩苷含量根3.17%>茎2.30%>叶1.78%>花卉0.38%,含量范围1.78%~3.17%,根部野黄芩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姚雪  程云霞  陈龙  刘伟  王晓  李奉胜  李兵  董红敬 《中成药》2020,(11):2935-2940
目的研究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化学成分。方法黄芩饮片90%乙醇提取物采用D101、Sephadex LH-20、ODS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杨素-6-C-α-L-吡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1)、白杨素-6-C-β-D-吡喃葡萄糖-8-C-β-L-吡喃阿拉伯糖苷(2)、白杨素-6-C-β-D-吡喃葡萄糖-8-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3)、白杨素-6-C-β-L-吡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4)、黄芩素-6-甲氧基-7-O-β-葡萄糖酸苷(5)、去甲汉黄芩素-7-O-β-葡萄糖酸苷(6)、二氢黄芩素-7-O-葡萄糖酸苷(7)、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8)、汉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9)、木蝴蝶苷A(10)、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3′-C-β-吡喃葡萄糖-6′-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异夏佛塔苷(12)、白杨素-6,8-C-β-二吡喃葡萄糖苷(13)、千层纸...  相似文献   

7.
黄芩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黄芩茎叶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 结果: 从黄芩茎叶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分别鉴定为:白杨素(1),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2),汉黄芩素(3),5,4'-二羟基-6,7,3',5'-四甲氧基黄酮(4),芹菜素(5),异高山黄芩素(6),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黄芩苷(8),芹菜素 7-O-β-D-吡喃葡萄糖苷(9),白杨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0),千层纸素A-7-O-β-D-吡喃葡萄糖苷(11)。 结论: 化合物2,4,6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9,11首次从黄芩茎叶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红外光谱法对蒙药并头黄芩原药材及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整体成分分析。方法:采用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以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对蒙药并头黄芩药材及不同溶剂提取物(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醇、水提取)的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并头黄芩原药材中有明显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糖类物质的红外特征吸收峰,说明该药材中主要含有黄酮类和多糖类成分。并头黄芩乙醇和水提取物的红外光谱图与原药材比较相似,说明其中所含的主要为黄酮类和多糖类成分。石油醚提取物的红外光谱与其它提取物谱图相比差异性较大,羰基的吸收峰(1736 cm-1)和亚甲基的吸收峰(2917 cm-1和2849 cm-1)比较强,说明其中所含大量的小分子萜类、脂肪酸(酯)等低极性成分。以上这些结果在分辨率较高的二阶导数谱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更为明显。结论:红外光谱技术用于蒙药材及其蒙药不同提取物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规律是可行的,且红外光谱法样品制样简单,准确,仪器设备普及性强,可作为蒙药材的整体质量控制和不同提取工艺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芩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芩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其原植物主要产于东北、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大,河北承德产的质量最好。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肝、胆、大肠、小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变态、抗菌、抗病毒以及抗肿瘤等广泛药理作用。黄芩中主要含有黄酮,本文将近年来黄芩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6,(1)
黄芩为临床常用的清热燥湿药,主要含有黄酮及其苷类、萜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芩有效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爱萍 《光明中医》2011,26(7):1356-1357
目的观察水煮法及乙醇回流法提取黄芩有效成分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水煮法及乙醇回流法提取黄芩有效成分然后分别制得两法提取黄芩有效成分结晶物,并对4种提取物对肠炎沙门氏菌体外抑菌活性进行比较。结果黄芩水煮法提取液的最低抑菌浓度范围在125~500mg/ml,乙醇回流法提取液的最低抑菌浓度范围在62.5~250mg/ml。水煮法提取黄芩结晶物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5.00mg/ml,乙醇回流法提取的黄芩结晶物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625~1.25mg/ml。结论乙醇回流法提取黄芩有效成分的抑菌效果较水煮法好。  相似文献   

12.
楮头红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楮头红(Sarcopyramis nepd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和ODS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和相关文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1),羟基苯甲酸甲酯(m...  相似文献   

13.
黄芩地上部分与根部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黄芩的根、茎和叶3个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比较,揭示黄芩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的差异,为黄芩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和黄芩茶的科学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YMC.packODS—A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8nm。结果:黄芩的根、茎和叶均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地上部位与根部差别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够明显区分,通过对照品指认发现:黄芩茎叶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含量较低;野黄芩苷、芹菜素7-0-β-D-葡萄糖醛酸苷、白杨素7-0-β-D.葡萄糖醛酸苷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特别是有一未知2号色谱峰较高,值得注意;茎、叶部位差别不明显。结论:采用HPLC—DAD方法,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够明显区分黄芩的根、茎和叶3个部位。  相似文献   

14.
黄芩地上部分与根部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黄芩的根、茎和叶3个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比较,揭示黄芩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的差异,为黄芩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和黄芩茶的科学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YMC-pack ODS-A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 %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 -1 ,柱温为 30 ℃ ,检测波长为278 nm。结果:黄芩的根、茎和叶均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地上部位与根部差别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够明显区分,通过对照品指认发现:黄芩茎叶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含量较低;野黄芩苷、芹菜素7- O-β -D-葡萄糖醛酸苷、白杨素7- O-β -D-葡萄糖醛酸苷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特别是有一未知2号色谱峰较高,值得注意;茎、叶部位差别不明显。结论:采用HPLC-DAD方法,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够明显区分黄芩的根、茎和叶3个部位。  相似文献   

15.
黄芩为我国中医临床常用中药。现代药理及化学成分研究表明黄芩具有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主要含有黄酮类、木脂素和挥发油等多种成分。通过查阅、收集、整理文献,对国内外近年来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可为黄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临床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的抗菌活性物质基础。方法:60%乙醇冷浸提取,通过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HPLC,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H-NMR,13CNMR,UV,MS)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黄芩茎叶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1),5,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2),芫花素(3),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4),7-甲氧基白杨素(5),白杨素(6),3',4',5,5',7-五甲氧基黄酮(7),红花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8)。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黄芩茎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为首次从黄芩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是重要的清热中药,化学成分以黄酮类为主,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神经保护、心血管保护、抗高血糖等生物活性。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总结了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和机制,为更深入开发利用黄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玉田 《光明中医》2010,25(3):544-545
目的综述天然植物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黄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主要以近年研究文献资料为依据,查阅整理。结果黄芩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有一定的发展和突破。结论黄芩在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西藏产绵头雪莲花Saussurea laniceps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藏药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伞形花内酯(2),对羟基苯乙酮(3),东莨菪素(4),异东莨菪素(5),雪莲内酯(6),3-(2′,4′-二羟基苯基)丙酸甲酯(7),芹菜素(8),neoechinulin A(9),胡萝卜苷(10),东莨菪素苷(11),雪莲内酯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3),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14)和紫丁香苷(15)。结论:化合物5~15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9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0.
黄芩苷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根据国内有关文献,从黄芩苷的提取、化学成分、鉴别、含量测定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黄芩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