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和天眩清静脉滴注对VBI眩晕病情分级的影响。方法:VBI眩晕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穴注毫针组30例,在患者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天眩清组30例,以天眩清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10天,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间病情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VBI眩晕,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较天眩清静脉滴注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分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施治与天眩清静脉滴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VBI)眩晕的疗效.方法:VBI眩晕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穴注毫针组30例,在患者颈央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天眩清组30例,以天眩清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10天,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两组间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施治与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VBI)眩晕的疗效。方法:VBI眩晕患者43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穴注毫针组21例,在患者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西药治疗组22例,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敏使朗)和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及静滴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纳多)治疗。疗程均为10天,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穴注毫针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结论:治疗VBI眩晕,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施治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以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眩晕,以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眩晕与常规针推治疗比较,以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眩晕与药物治疗做对照,以天眩清治疗眩晕,但以天眩清穴注颈夹脊穴治疗眩晕尚未见报道,由此道明了课题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以肩胛提肌起止点为刃针作用靶点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刃针作用于肩胛提肌起止点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颈夹脊穴、局部腧穴、阿是穴等为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以肩胛提肌起止点为刃针作用靶点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黄维 《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093-2094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针刺法结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颈源性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例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颈夹脊穴针刺法结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对照组予以尼莫地平口服。10d后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较对照组在临床综合疗效及眩晕积分改善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针刺法结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可以提高颈源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眩方辨证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法,观察了150例颈性眩晕患者,治疗组100例给予纯中药,以颈眩方为基础方根据中医辨证临床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西药乙酰胺吡酮片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然后按照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47例,显效28例,好转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3例,好转1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4.0%。治疗组总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颈眩方辨证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越峰  茅敏  李运 《新中医》2009,(3):89-90
目的:观察针刺颈3~5夹脊穴配合氯丙嗪肌肉注射治疗中枢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3~5夹脊穴并予氯丙嗪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氯丙嗪肌注治疗。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为(3.1±1.2)天,对照组为(4.6±1.7)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3—5夹脊穴配合氯丙嗪肌注治疗中枢性呃逆,疗效优于单用氯丙嗪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针刺四神聪治疗颈性眩晕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四神聪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四神聪结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比较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四神聪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天眩清注射液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颈性眩晕患者132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给予天眩清注射液,对照组给予丹参粉针,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测定左右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颈性眩晕的模拟评分法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对照组为77.3%,两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受栓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变(P〈0.05或P〈0.01)。结论天眩清注射液在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上明显优于丹参粉针,且起效时间明显短于丹参粉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陈娟  嘉士健 《四川中医》2013,(9):141-143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整复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颈源性失眠近期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针刺+推拿整复+天麻素穴位注射)和对照组(针刺+天麻素穴位注射)各8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颈源性失眠的近期症状改善情况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临床显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自评量表SRSS,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推拿整复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颈源性失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巨刺结合夹脊穴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头针法,并采用巨刺法、针刺颈腰部夹脊穴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取穴法及康复训练治疗。通过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巨刺结合颈、腰部夹脊穴针法对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有明显疗效,并显著优于传统针刺方法(P〈0.05)。结论:巨刺结合颈、腰部夹脊穴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有明显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病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0例。A组用腹针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及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静脉滴注;B组用天麻素注射液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静脉滴注;C组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静脉滴注,三组均为每天1次,连用3天后评定疗效。结果:A组治愈2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B组治愈16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0%;C组治愈8例,有效8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40.0%,经统计学分析,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联合天麻素注射液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治疗急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针刺四神聪为主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03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四神聪为主治疗,对照组予天麻素注射液静滴,治疗周期为1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38%,两组疗效相近(P> 0.05).结论 针刺四神聪为主可有效改善颈性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5.
六味地黄丸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六味地黄丸穴位敷贴五脏背俞穴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CF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予六味地黄丸为方制成药饼贴敷五脏背俞穴,对照组予针刺五脏背俞穴。两组治疗均为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均运用CFS症状评分表和FS-14评分量表对该疗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CFS症状评分及FS-14评分两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CFS症状评分、FS-14总分、FS-14躯体疲劳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FS脑力疲劳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肾阴虚型CFS患者,运用六味地黄丸制成药饼穴位贴敷与针刺常规治疗两种方法疗效确切,均可减轻患者的症状,两者总体疗效相当,针刺组在改善患者脑力疲劳症状方面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姜蓉  梁超  姜涛 《新中医》2011,(4):84-86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15例、穴位注射组16例、西药组15例。热敏灸组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夹脊穴中的热敏化穴,采用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组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的夹脊穴,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西药组采用阿昔若韦片口服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3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热敏灸组为93.3%,穴位注射组为81.3%,西药组为66.7%,热敏灸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与穴位注射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疼痛VAS评分均有所降低,热敏灸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与穴位注射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PHN,能显著减轻神经疼痛,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穴位注射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