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乙肝患者的临床精神科用药状况进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入选的精神分裂症合并乙肝患者使用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及分析。结果:单一用药所占比例最大为56例(使用频度达70%),其中以氯氮平和喹硫平最为常用(使用频度分别为44.6%和16.1%),其它依次为利培酮(12.5%)、奥氮平(10.7%)、舒必利(7.1%)、阿立哌唑(3.6%)、奋乃静(3.6%)、帕利哌酮(1.78%)。联合用药者共24例(30%),均为二联用药,其中以氯氮平+阿立哌唑使用最多(使用频度达41.67%),其它主要联合用药为氯氮平+利培酮(12.5%)、奥氮平+利培酮(8.33%)、利培酮+喹硫平(8.33%)。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逐渐取代典型抗精神病药,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乙肝的患者来说,氯氮平、奥氮平通常不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20,(3):337-340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0周岁以上精神分裂症患者341例,对其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占据主导地位(92.96%),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数量由大到小依次是奥氮平(49.27%)、利培酮(19.35%)、富马酸喹硫平(19.06%)、阿立哌唑(15.25%)、氯氮平(7.92%)。联合用药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奥氮平+阿立哌唑,辅助用药使用最多的是丙戊酸镁缓释片。结论: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大多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较少。单一药物使用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其次是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症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计算我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用药拼读(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药频度的排列顺序为喹硫平、利培酮、氯氮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奥氮平。其中使用单一药物治疗的患者86例(70.5%),二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的患者19例(15.6%),三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的患者17例(13.9%)。结论我院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上,以单一药物的使用为主,用药结果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的变化情况。方法:用调查量表分别调查308例(为A组)和484例(为B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结果:A组患者以氯丙嗪(66.23%)和氯氮平(27.27%)为最常用,以后依次为舒必利、利培酮、奋乃静、氟哌啶醇。B组患者的用药以利培酮(57.85%)和奥氮平(25.21%)为最常用,以后依次为喹硫平、阿立哌唑、氯氮平、舒必利。单一用药比率上升,联合用药明显减少。结论:利培酮和奥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已经取代传统抗精神病药成为常用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840例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4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仔细阅览患者电子病历或纸质病历,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药物使用情况等一般情况,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现况。结果住院治疗的8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使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较多,占68. 09%,以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为主,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与长效针剂次之;其次是联合其他药物或联合≥2种抗精神病药物,以联合使用2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为主。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仍以单药为主(常见利培酮、奥氮平、帕利哌酮缓释片、阿立哌唑等单用,联合用药常见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或利培酮联合氯氮平),且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中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全年我院接收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频率、利用率和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单一用药占总人数72.50%,其中喹硫平29.17%、利培酮17.50%、氯氮平10.00%、阿立哌唑8.33%、齐拉西酮7.50%;而二~三联方式合并用药占总人数的27.50%;同时DUI≤1。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用药特点及使用变化的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量表,分别以2010年的3月12日和2006年的3月12日为调查时点,通过调查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两个调查时点对抗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使用情况,对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总体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的3月12日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依次为:利培酮(23.5%)、阿立哌唑(18.2%)、氯氮平(15.5%)、氯丙嗪(13.8%)、奎硫平(11.4%)、奋乃静(7.0%)、齐拉西酮(3.6%)、舒必利(3.6%)、奥氮平(1.1%).2006年的3月12日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依次为:利培酮(27.7%)、氯氮平(23.6%)、奋乃静(16.9%)、氯丙嗪(16.1%)、舒必利(6.2%)、阿立哌唑(1.7%)、奎硫平(1.7%)、奥氮平(1.1%)、齐拉西酮(0%).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占比重有所增加,典型精神病药物使用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氯氮平对精神疾病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探讨四种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心脏的安全性。方法对单一服用四种药物的精神疾病患者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治疗6周末、治疗8周末行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异常者对症用药或调整原用药剂量等处置,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33.97%。其中各组的发生率为,奥氮平组18.42%,利培酮组22.50%,阿立哌唑组22.22%,氯氮平组47.62%。对症用药等处置81.82%恢复正常。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三组之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氯氮平与奥氮平、利培酮、阿立派唑之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种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导致心电图的异常,但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对心电图的影响明显轻于氯氮平。经适当处理预后良好。临床工作中要注意合理选择、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12日住院73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单一用药37例,占50.68%,两种药物联用35例,占47.94%。按照单一药物应用频度排列前4位的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齐拉西酮。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且药物剂量相对较低,其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精神科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月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以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阿立哌唑、利培酮等为主,而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为辅。结论:目前门诊/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以使用副作用较小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为宜,以阿立哌唑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规药物。阿立哌唑与奥氮平作为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感症状均有一定的疗效,且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影响也较少,被广泛地应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为了进一步探讨阿立哌唑和奥氮平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对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曾强  陶建青  梁佳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7):749-750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2002年11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被誉为“第3代抗精神病药物”。2004年底国产阿立哌唑也在国内上市,我院2004年12月开始临床应用。比较阿立哌唑与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能更为深入地了解该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特点,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培酮、奥氮平以及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18~45岁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奥氮平组及阿立哌唑组,每组40例。于治疗前,治疗4周、12周检测血清PRL并记录溢乳、月经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利培酮组及奥氮平组血清PRL升高,并有相应临床症状;阿立哌唑组无明显升高,几乎无影响。结论不同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血清PRL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我国难治性精神分裂症(refractory schizophrenia,RS)患者约占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25%~33%[1]。目前国内外对RS治疗一线用药为氯氮平,可考虑为首选,但其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影响了其在临床上的推广[2]。近年来,也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等治疗RS的报道[3]。为提供RS更多的治疗策略,笔者以氯氮平为对照,探讨阿立哌唑对RS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王玉忠 《大家健康》2016,(4):135-136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中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全年我院接收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频率、利用率和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单一用药占总人数72.50%,其中喹硫平29.17%、利培酮17.50%、氯氮平10.00%、阿立哌唑8.33%、齐拉西酮7.50%;而二~三联方式合并用药占总人数的27.50%;同时 DUI≤1。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阿立哌唑是一种继利培酮、奥氮平之后的第六个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作用机制主要是部分激动D2和5-HT1A受体以及拮抗5-HT2A受体而产生抗精神病作用.国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已有许多报道.为验证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以利培酮为对照进行开放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卫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41-2942
目的:探讨几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胆固醇(CHO)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CHO的水平。结果:患者服用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治疗前、后CHO水平与基线值比较有显著性(F=15.95,P<0.01);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对胆固醇水平影响不明显。治疗前后两组在PANSS总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分析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不同的代谢倾向性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对血清胆固醇有影响;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对血清胆固醇水平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精神药物的处方情况.方法符合要求的共有361例,截取某一日的医嘱用药调查精神药物. 结果全院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依次为氯氮平(35%)、利培酮(24%)、氯丙嗪(21%)、奋乃静(19%).其中社会病人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依次为利培酮(48%)、氯氮严(36%)、氯丙嗪(12%)、奋乃静(8%),民政病人为氯氮平(35%)、氯丙嗪(28%)、奋乃静(27%)、利培酮(8%).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占19.2%,三种联合占0.8%.结论民政病人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频率仍明显偏低,可能与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治疗有效率为83.3%,利培酮组治疗有效率为86.7%,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仿,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20.
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文刚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9):1006-1006,1032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观察。结果两组总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阿立哌唑组对女性月经周期、泌乳素和PRL水平的影响小于利培酮组。结论阿立哌唑是一种疗效较好而安全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精神分裂症较适宜,适合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