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垂盆草中的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何爱民  王明时 《中草药》1997,28(9):517-522
从景天科药用植物垂盆草的全草中分离到13种黄酮类成分,经鉴定为:苜蓿素(tricin),苜蓿甙(tricin-7-gluc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甘草素(liquiritigenin),甘草甙(liquiritin),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异鼠李素-7-葡萄糖甙(isorhamnetin-7-glucoside),异鼠李素-3,7-二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7-diglucoside),柠檬素(limocitrin),柠檬素-3-葡萄糖甙(limocitrin-3-glucoside),柠檬素-3,7-二葡萄糖甙(limocitrin-3,7-diglucoside)。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加拿大杨树芽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分离加拿大杨树芽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与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球松素(pinostrobin,1)、白杨素(chrysin,2)、山柰素(kaempferol,3)、芹菜素(apigenin,4)、异鼠李素(isorhamnetin,5)、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6)、槲皮素(quercetin,7)、3-O-甲基槲皮素(3-O-methyl quercetin,8)、咖啡酸((caffeic acid,9)、高良姜素-7-O-β-D-葡萄糖苷(galangin-7-glucoside,10)、白杨素-7-O-β-D-葡萄糖苷(chrysin-7-glucoside,11)。结论:化合物3、5、8和10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水蔓菁(Veronica linariifolia Pall.ex Link subsp.dilatata(Nakai et Kitagawa)Hong)中的酚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75%乙醇提取,运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用理化方法及波谱手段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4个酚性化合物,其中黄酮类7个,分别为3’,4’,5,6,7-五羟基黄酮-7-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Ⅰ)、4’,5,7-三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Ⅱ)、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甲酯(Ⅲ)、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乙酯(Ⅳ)、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丁酯(Ⅴ)、芹菜素(Ⅵ)、木犀草素(Ⅶ);酚酸类5个,分别为香草酸(Ⅷ)、对羟基苯甲酸(Ⅸ)、原儿茶酸(Ⅹ)、原儿茶酸乙酯(Ⅺ)、异阿魏酸(Ⅻ),还分到儿茶酚(ⅫⅠ)、大黄素(ⅩⅣ)。结论:除化合物Ⅵ、Ⅶ外,其余均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分得,其中化合物Ⅱ~Ⅴ、Ⅺ、ⅫⅠ、ⅩⅣ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4.
胡桃楸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胡桃楸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胡桃楸根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3)、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4)、α-乳香酸(5)、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6)、1,5,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7)。结论:化合物2-7首次从胡桃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毛莲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毛莲蒿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15个化合物。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倍半萜类:taurin(1)、1,11-bis-epi-artesin(2)、yomogin(3);3个黄酮类:5,7,3′,4′-四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4)、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5)、5,6,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6);3个三萜类:蒲公英赛醇乙酸酯(7)、木栓酮(8)、α-香树脂醇(9);2个甾体类: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2个香豆素类:莨菪亭(12)、7-羟基-6,8-二甲氧基香豆素(13);2个有机酸类:异阿魏酸(14)、咖啡酸(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绵萆薢(Dioscorea spongios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绵萆薢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R,5S,7S)-1,7-二苯基-3,7-环氧-5-羟基-1-庚酮(命名为绵萆薢素A,化合物1)、(3S,5S,7S)-1,7-二苯基-3,7-环氧-5-羟基-1-庚酮(命名为绵萆薢素B,化合物2)、(+)-丁香树脂醇(化合物3)、胡椒醇(化合物4)、芝麻素酮(化合物5)。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4和5是3个首次从薯蓣属分得的木脂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点地梅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以及反相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kaempferol,1)、芦丁(rutin,2)、槲皮素(quercetin,3)、pfimulanin(4)、saxifragifolin B(5)、saxi—fragifolin D(6)、胡萝卜串(daucosterol,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景洪哥纳香叶中的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景洪哥纳香叶的抗肿瘤活性苯乙烯内酯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柱分离,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7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苯乙烯内酯:(+)-isoaltholactone(1),goniodiol-7-monoacetate(2),leiocarpin A(3),goniodiol(4),另3个为松乔素(pinocembrin,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和豆甾醇(stigmasterol,7)。结论:化合物1-4体外有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2、3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小叶罗汉松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世海  张丹徐  丽珍  杨世林 《中草药》1997,28(10):586-588
从小叶罗汉松Podocarpusbrevifolius分得13个化合物,其中10个鉴定为水杨酸(salicylicacid,Ⅰ),金松双黄酮(sciadopitysin,Ⅱ),罗汉松双黄酮A(podocarpusflavoneA,Ⅲ),罗汉松双黄酮B(podocarpusflavoneB,Ⅳ),穗花杉双黄酮-4’,4,7,7”-四甲醚(amentoflavone-4’,4,7,7”-tetramethylether,V),胡萝卜甙(daucosterol,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莽草酸(shikimicacid,Ⅷ),异银杏双黄酮(isoginkgetin,Ⅸ),红杉醇(sequoyitol,Ⅹ)。其中化合物Ⅰ,Ⅲ,Ⅳ,Ⅷ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藏药独一味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独一味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独一味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木犀草素7-O-β-吡喃葡萄糖苷(2)、芹菜素(3)、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芹菜素7-O-(6″-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半乳糖苷(5)、小麦黄素(6)、刺槐素(7)、芫花素(8)、独一味素A(9)、独一味素B(10)、山栀苷甲酯(11)及丁香酸(12)。结论:化合物5-8及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6具有显著抑制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释放NO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岩青兰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任冬梅  袁久荣 《中草药》1997,28(2):74-76
从岩青兰Dracocephalumrupestre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得6个化合物,经四谱(UV、IR、MS、NMR)及理化性质测定,分别鉴定为:北美圣草素(Ⅰ),北美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Ⅱ),木犀草素(Ⅲ),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甙(Ⅳ),熊果酸(Ⅴ)和三十三烷(Ⅵ)。  相似文献   

12.
硬毛耳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彭江南  冯孝章  梁晓天 《中草药》1997,28(10):581-583
从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硬毛耳草Hedyotislindleyanu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经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为:山柰酚(kampferol,Ⅰ),尿黑酸(gentisicacid,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乌苏酸(ursolicacid,Ⅳ),5,5',6,7,8-五甲氧基-3',4'-二氧亚甲基黄酮(5,5',6,7,8-pentamethoxy-3',4'-methylenedioxy-flavone,Ⅴ),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Ⅵ),七叶内酯二甲醚(aesculetin6,7-dimethylether,Ⅶ),3',4',5,6,7-五甲氧基黄酮(3',4',5,6,7-pentamethoxy-flavone,Ⅷ),3',4',5',5,6,7-六甲氧基黄酮(3',4',5',5,6,7-hexamethoxy-flavone,Ⅸ),3',4',5',5,6,7,8-七甲氧基黄酮(3',4',5',5,6,7,8-heptamethoxy-flavone,Ⅹ),3',4',5,6,7,8-六甲氧基黄酮(3',4',5,6,7,8-hexamethoxy-flavone,Ⅺ),4'-羟基-3',5',5,6,7-五甲氧基黄酮(4'-hydroxy-3',5',5,6,7-pentamethoxy-flavone,Ⅻ),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川麦冬须根中高异黄酮类成分及其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方法:对川麦冬须根提取物高异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清除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的能力。结果:分离得到10个高异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甲基麦冬黄烷酮A(1)、甲基麦冬黄烷酮B(2)、麦冬黄烷酮A(3)、麦冬黄烷酮E(4)、5,7-dihydroxy-6,8-dimethyl-3-(4′-hydroxy-3′,5′-dimethoxybenzyl)chroman-4-one(5)、甲基麦冬黄酮A(6)、甲基麦冬黄酮B(7)、去甲基异麦冬黄酮B(8)、5,7,2′-trihydroxy-8-methyl-3-(3′,4′-methylenedioxybenzyl)chromone(9)、5,7,2′-trihydroxy-6,8-dimethyl-3-(3′,4′-methylenedioxybenzyl)chromone(10)。结论:化合物8和9首次从麦冬中分离得到,麦冬中多数高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OH及H2O2作用,活性与其分子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张心海 《四川中医》2013,(12):78-80
目的:观察中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分为三组:即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各组30例,中药组以化肝煎加减治疗;西药组以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等治疗;中西组则前两组中西药均用。以上治疗方案均以1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中药组,治愈15例(50.0%),好转8例(26.7%),无效7例(23.3%),总有效率76.7%。西药组,治愈16例(53.3%),好转9例(30.O%),无效5例(16.7%),总有效率83.3%。中西组治愈20例(66.7%),好转8例(26.7%),无效2例(6.6%),总有效率93.4%。结论:中西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或西药组,表明中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较好,并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陈业农  王键  唐巍  胡建鹏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15-141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治法与其中药复方脑络欣通及其拆方(益气方、活血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干细胞及相关调节因子的影响,比较其在不同时问位点的作用特点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线栓大脑中动脉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益气活血、益气、活血三种治法及其代表方药在缺血2h、再灌注1、3、7d的治疗效果;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Nestin、BDNF、EGF蛋白表达。结果(1)Nestin表达情况:缺血再灌注7d时,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仅在缺血再灌注7d时有显著差异。(2)BDNF表达情况:益气活血法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3d、7d),益气法组和活血法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3d或7d);组间比较,缺血再灌注7d时益气活血法组与益气法组和活血法组有显著差异。(3)EGF表达情况:益气活血法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7d);组间比较,7d时益气活血法组与益气法组和活血法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经过脑络欣通及其拆方(益气方、活血方)干预后,可使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明显增加,相关调节因子BDNF、EGF的表达也发生不同的变化;脑络欣通在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7d)、促进BDNF(3d、7d)、EGF(7d)表达的效应上优于其拆方(益气方、活血方)。  相似文献   

16.
水杨梅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高骏  何直升 《中草药》1997,28(4):195-198
从水杨梅根Adinarubella中分得7个成分,经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为:5-hydroxy-2-methylchromone7-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Ⅰ),5-hydroxy-2-methylchromone7-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Ⅱ),2,4,6-trimethoxy-Phynol-1-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Ⅲ),strictosidinicacid(Ⅳ),barman-3-carboxylicacid(Ⅴ),马钱素(loganin,Ⅵ),2-O-α-D-glucopyranosyl-D-glucose(Ⅶ),其中Ⅲ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草豆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草豆蔻乙醇提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理化及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草豆蔻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7个化合物,分别为:1,7-双苯5-羟基-4,6-庚烯-3-酮基(Ⅰ)、1,7-双苯-4,6-庚烯-3-酮基(Ⅱ)、松属素(Ⅱ)、小豆蔻明(Ⅳ)、山姜素(Ⅴ)和7,4'-二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Ⅵ)、β-谷甾醇(Ⅶ)。结论:化合物Ⅰ、Ⅱ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果实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和Ⅱ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山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从中药山茱萸中分离并鉴定了10种化合物:熊果酸(Ⅰ),5,5’-二甲基糠醛醚(Ⅱ),5-羟甲基糠醛(Ⅲ),没食子酸(Ⅳ),3,5-二羟基苯甲酸(Ⅴ),马钱素(Ⅵ),7-O-甲基莫诺甙(Ⅶ),7-脱氢马钱素(Ⅷ),β-谷甾醇(Ⅸ)和脱水莫诺甙元(Ⅹ)。其中Ⅹ为首次从天然界中分得,Ⅱ、Ⅲ和Ⅷ为第一次从山茱萸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黄花香薷化学成分的研究 Ⅱ.黄酮类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黄花香薷Elsholtziaeriostachya中分得6种黄酮化合物,用光谱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成(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甙(Ⅱ),槲皮素-3-O-β-D-半乳糖甙(Ⅲ),桑色素-7-O-β-D-葡萄糖式(Ⅳ),异樱花素-7-O-新橙皮糖甙(Ⅴ),刺槐素-7-O-芸香糖甙(Ⅳ)。  相似文献   

20.
石刁柏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石刁柏根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D—fructofuranose—1,2’:2,1’-β-D—fruclofuranosedianhyclride(1)、1,3-O-di—trans-p-coumaroylglyceml(2)、二十四烷酸(3)、山柰素-4’,7-二甲醚(4)、芦丁(5)、槲皮素(6)、5-羟甲基-糠醛(7)、L-天门冬酰胺(8)、咖啡酸(9)、阿魏酸(10)、肌苷(11)、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12)、乙基-β-吡喃果糖苷(13)、蔗糖(14)。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2,4,7,10~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