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实施患者和家属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沟通、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第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健康教育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健康教育后,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灵关怀干预对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将148例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家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家属给予常规的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则进行心灵关怀干预。2组患儿家属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完成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照顾者压力量表、疲劳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干预1个月后,最终观察组参与人员为71例,对照组参与人员为69例。干预后2组家属压力量表评分、疲劳评定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1),且干预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灵关怀干预能够减轻患儿家属压力和疲劳感,改善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儿家属的社会支持程度,从而提高患儿家属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吴敏  屈桂超 《吉林医学》2011,(29):6243-624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将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实施患者和家属的个性化健康教育。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入院时和术后1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健康教育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焦虑、抑郁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后,焦虑、抑郁各方面的指标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方面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SLE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采用焦虑自评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方积乾翻译并修订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在2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分别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SLE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青年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况,探讨健康教育对青年肺结核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70名青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沟通与心理疏导.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与入院时和入院后第2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健康教育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青年肺结核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对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临床痊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按患者出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访视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家属均给予常规针对性出院指导和一般健康教育。访视组家属在此基础上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家庭访视,观察8个月。于出院时、出院后8个月时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定患者家属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访视前两组间SAS、SDS、GQOL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8个月时访视组的SAS、SDS评分、GQOL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访视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提供社会心理支持,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ICU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调查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CU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的临床状况及临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100例ICU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状态;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措施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相关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受试者在SAS、SDS评分、生理领域、社会关系、心理领域的评分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对患者实施同伴教育8周。分别于教育前和教育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进行评分。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和QO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同伴教育,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杨国芬 《吉林医学》2015,(2):339-34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卵巢癌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卵巢癌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入院时和护理干预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和对照组入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本组入院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卵巢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素菊 《中外医疗》2011,30(19):41-4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住院周期超过1个月的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实施患者和家属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沟通、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自编式量表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第4周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健康教育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糖控制、焦虑情绪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焦虑情绪各指标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范国琴 《中国现代医生》2011,(26):114-115,14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来我院治疗的癫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60例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评定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进行评定。结果健康教育前两组的SAS、SDS、QO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研究组各量表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善癫痫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社区家庭康复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对干预前后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后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比干预前提高(P<0.05)。结论:社区康复干预可明显改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支持、社会支持、集体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而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可明显提高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认知重建、社会支持和多元化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4周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邓永超  邹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8):919-920,95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社会心理因素。方法:对61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等进行对照调查。结果:糖尿病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焦虑、抑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负性生活事件分更高(P<0.01)、社会支持度更低(P<0.01);在个性特征方面糖尿病组N维度T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维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多发,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个性以情绪不稳定为特征,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等显示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这样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穆香君 《黑龙江医学》2021,45(8):857-859
目的:探讨基于患方反馈的持续改进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治的7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基于患方反馈的持续改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干预后两组家属对相关健康知识的认知和及格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患者家属对相关健康知识的认知和及格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患方反馈的持续改进护理干预能够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治疗依从性,还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癫痫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指导护理人员对癫痫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法将64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入院时和干预后第4周对两组进行评分。结果健康教育前焦虑、抑郁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焦虑、抑郁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癫痫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青年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青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心理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均在确诊为乳腺癌后第一天和出院前一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cavi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组患者心理行为干预前SAS及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系统心理行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变,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对青年乳腺癌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能减轻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保持较平和的心态,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对疾病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