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模拟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HSC)移植中HSC所经历的氧环境,研究不同氧浓度对小鼠骨髓HSC生物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采用体外扩增实验、定向分化实验、细胞周期分析、活性氧测定及亚致死量射线照射小鼠骨髓原始Lin-c-kit+Sca-1+HSC移植等方法,分别检测了Lin-c-kit+Sca-1+HSC的扩增能力,细胞周期,活性氧水平及造血重建能力。结果表明:低于常氧浓度,特别是乏氧的氧环境能降低活性氧的产生,增强原始骨髓HSC体外扩增能力,增加红系集落(BFU-E)、粒单集落(CFU-GM)、红系粒单系巨核系集落(CFU-GEMM)的数量,维持较多的HSC处于G0/G1期,进而明显促进移植后小鼠的脾集落(CFU-S)生长及提高移植小鼠存活数量。而暴露于常氧、不恒定且氧浓度变化剧烈的氧环境中的骨髓HSC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活性氧,上述功能指标都较低。结论:骨髓HSC的活性氧水平与周围氧环境中氧浓度水平及稳定性密切相关,高水平的活性氧损害骨髓HSC的功能。在恒定的较低浓度的氧环境下培养及应用抗氧化剂对于骨髓HSC移植可能更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克隆的人趋化素样因子 (chemokine likefactor 1,CKLF1)对人造血干 /祖细胞的体外刺激作用。方法 分离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 ,进行液体和半固体集落培养 ,研究CKLF1对CFU GM和CFU Mix的作用。结果 加入转染CKLF1质粒上清组的CFU GM集落数明显增多 ,平均值为每 10 5细胞 2 34.81± 98.71,为对照组的 2 .4 2倍 (P <0 .0 5 ) ;CFU Mix平均集落数在正常对照、CKLF1、PHA和GM CSF组分别为每 10 5细胞 82 .0 0± 2 0 .2 5 ,10 5 .76± 36 .70 ,14 6 .6 3± 2 7.0 9和 14 3.33± 6 0 2 3,CKLF1的集落数多且较大 ,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 ;流式细胞术检测CD3 4 + 细胞百分率 ,正常对照、CKLF1、PHA、GM CSF组分别为 (0 .75± 0 .6 2 ) % ,(1.32± 0 .87) % ,(0 .15± 0 .0 2 ) % ,(0 .2 9± 0 .2 3) % ,与对照组相比 ,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新发现的具有CC家族结构的人趋化素样因子CKLF1对骨髓CFU GM集落的形成具有促增殖作用 ,提示CKLF1对人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和集落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比较经骨髓腔内输注(intra—bone marrow infusion,iBMI)及静脉输注(intravenous infusion,iVI)人脐血(cord blood,CB)造血千/祖细胞(HS/PC)对NOD~SCID受鼠体内造血重建的影响。将纯化的CB CD34^+细胞移植到受亚致死剂量照射的NOD—SCID受鼠体内。受鼠随机分为3组:①iBMI组:骨髓腔内输注CD34^+细胞5×10^5/只;②iVl组:尾静脉输注CD34^+细胞5×10^5/只;③阴性对照组:输注PBS缓冲液。于异种移植后第3、5及第8周通过流式细胞术、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及造血祖细胞集落分析的方法比较人造血系统各系细胞植入率,通过二次移植实验比较NOD—SCID受鼠体内人HS/PC长期造血重建能力。结果表明:移植后第8周,iB—MI组受鼠骨髓、外周血及脾脏中人CD45^+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iVI组(P〈0.05);iBMI组及iVI组移植的HS/PC均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移植后第8周,iBMI组受鼠骨髓中CD45^+CD19^+细胞、CD45^+CD33^+细胞、CD45^+CD56^+细胞及CD45^+CD34^+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iVI组(P〈0.05),CD45^+CD14^+细胞及CD45^+CD41a^+细胞比例亦高于iVI组(P〉0.05)。iVI组及iBMI组长期存活受鼠的肝脏、脾脏、肺脏、外周血、骨髓细胞中均可检测到人17号染色体α-卫星特异性片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移植后第8周的iBMI组受鼠的脾脏、肝脏和肺脏中均可检出人CD45抗原的表达.iBMI组受鼠的骨髓细胞各系集落总数于移植后第8周显著高于iVI组(P〈0.05)。二次移植后第6周,iVI组及iBMI组受鼠的各组织脏器中均可检出人17号染色体α-卫星特异性片段的表达。结论:与iVI相比,经iBMI移植人CBCD34^+细胞至NOD—SCID受鼠可以促进HS/PC的造血重建及多向分化,提高植入率。  相似文献   

4.
人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纯化及扩增张新民综述沈德诚审校造血干细胞是研究造血调控,治疗血液病、癌症、免疫缺陷症和遗传性疾病的关键。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是干细胞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们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造血细胞的发育及调控过程。但是进行这些研究的先决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肝硬化疾病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我们对46例确诊为肝硬化的病人的骨髓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肝硬化疾病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是非常常见的,但也不是对所有的病例都存在。其对红系的代偿性增生的影响比较普遍,约占67%,同时可能伴有MA,IDA等血液疾病。对骨髓产生抑制性影响的约占13%,同时存在并发AA的可能,[结论]肝硬化对骨髓造血的影响既可以产生红系代偿性增生,也可以产生骨髓的抑制。我们认为,对外周血三系减少而脾亢不明显的肝硬化患者,骨穿了解骨髓的造血情况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脐血作为一种可替代骨髓的造血干细胞资源,具有移植成活率高,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轻的特点。脐血富含CD34+细胞,对异抗原刺激反应较低,具有高增生和长期骨髓重建的能力。脐血造血干细胞较外周血和骨髓更为原始,大部分CD34+细胞属于寝髓系分化细胞,CD34+CD38-具有B-细胞和粒细胞两种分化途径的能力。脐血具有独特的免疫特性,能耐受异基因的刺激,B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在一定条件下,脐血NK细胞毒作用明  相似文献   

7.
8.
人脐血免疫造血干/祖细胞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脐血免疫造血干/祖细胞的定量研究王随照郁知非曾耀英我们拟以流式细胞仪技术为基础,应用双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方法建立对脐血免疫造血干细胞的定量检测方法,分析人脐血中免疫造血干/祖细胞的含量,评价脐血的免疫造血重建潜能。材料和方法1脐血采集于无菌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输注的造血干/祖细胞经血液循环主要归巢于受体骨髓中,进行增殖分化,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归巢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表明:不同表型的供体细胞具有不同的归巢能力,归巢及重建造血依赖于基质细胞、细胞-微环境间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特别是趋化因子等对造血干细胞归巢所起的调控作用。本文就造血干/祖细胞表型、骨髓造血微环境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等重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造血微环境决定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早期分裂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在特定生长因子的培养体系中,观察模拟造血微环境及粘附因素对人类脐血造血干/祖细胞早期分裂行为影响。方法 (1)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选CD34^ CD38^-细胞;(2)细胞培养体系中应用干细胞支持性基质AFT024及单一粘附因素纤维结合素(Fn)。并观察其对细胞早期分裂行为的影响。结果 (1)在联合生长因子的条件下,人类脐血CD34^ CD38^-细胞早期分裂呈现固定比例的静止,慢分裂,快分裂以及不对称分裂状态;(2)未观察到单一粘附因子Fn对其早期分裂行为的影响;(3)干细胞支持性基质AFT024所模拟的体外造血微环境可促使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广泛增殖并更多地进行不对称分裂。结论 (1)CD34^ CD38^-细胞群体具有异质性。由具有不同增殖行为的亚群组成,在体外培养早期存在不对称分裂;(2)体外模拟的骨髓微环境AFT024基质滋养层较细胞因子及单一粘附因素能够更好地支持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并保持其自我更新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骨髓移植造血重建过程中干/祖细胞增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了探讨骨髓移植造血重建过程中干/祖细胞增殖的特性,我们采用病理形态学、BMNC计数、抗5-FU BMNC计数、外源性CFU-S(12)和骨髓连续移植等方法,对造血重建过程不同阶段的干/祖细胞增殖特性,进行了动态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移植后第3天,骨髓内可见少数淋巴样细胞呈小灶性分布,第5—9天细胞灶迅速扩大,细胞形态表现为淋巴样细胞,至第11天才出现不同阶段的分化细胞;第5—9天BMNC数和抗5-FU BMNC数迅速增加,随后增殖速度明显减缓;第9天骨髓的CFU-S(12)数和重建长期造血的能力高于第5天和21天的骨髓。本实验结果提示,骨髓移植后造血细胞呈小灶性分布,重建造血初期造血干/祖细胞迅速增殖而无明显分化表现,此阶段骨髓细胞的重建长期造血能力增强,提示造血干细胞有扩增。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建立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层的方法并观察基质接触对造血干/祖细胞(HSC/HPC)基因转移的影响,采用Ficoll—Hypaque分离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用基质细胞培养液培养,传代4次以建立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层。将经细胞因子预刺激的造血干/祖细胞接种到经辐照处理的基质细胞层上,进行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转导,以半固体集落培养和聚合酶锭反应法(PCR)检测长春新碱(VCR)抗性集落数和mdr1基因扩增片段以测定转导效率。结果表明: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传代4—6周形成混合贴壁细胞层,主要由成纤维细胞组成。集落法和PCR法检测显示基质接触能提高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转导效率2.1—3.3倍,对逆转录病毒介导的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转导具有明显的支持效应。结论:基质细胞接触联合细胞因子作用可提高逆转录病毒介导的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转导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段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的研究探讨MSC生物学特点与年龄的关系,从而为临床寻找合适供体,迅速获取所需MSC提供实验依据。骨髓供体按年龄分为4组:A组(胚胎)、B组(0-20岁)、C组(20-40岁)和D组(40岁以上)。观察各组骨髓MSC的生长、增殖、分化特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造血相关因子的水平;进行核型分析及成瘤试验;评价不同年龄段供体骨髓MSC在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各组骨髓均可培养出MSC,各组MSC表面标志无显著差异;各组MSC均具有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原代培养B组骨髓MSC含量较多,贴壁时间早,传代时间短,P0至P1时间为5.5天,传至P10需33天,8×106MNC培养至P10时MSC数达(5.19±2.15)×1010;A、C、D组P0至P1时间分别为15、7和13天,传至P10分别需50、60和72天,8×106MNC培养传代至P10时MSC数分别为(4.98±2.08)×1010、(1.86±0.47)×1010、(0.64±0.22)×1010。A组MSC较细长,细胞融合后生长无接触抑制,P15增殖速度开始减缓;B、C、D组MSC形态相似,有生长接触抑制B组P10开始增殖减缓,C、D组P8开始增殖减缓;B组MSC培养上清中SCF、FLT3L、IL6及SDF1水平高于其它各组。各组间细胞的增殖指数无显著差异。核型分析均为正常核型,成瘤实验为阴性。结论:MSC增殖生长特性与年龄密切相关;根据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需要,0-20岁年龄组骨髓是短时间内获取足够细胞数的理想供体,分泌HGFs水平亦占优势;0-20岁组骨髓MSC的生物学特性优于其他各组,可以作为MSC的供源。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体外诱导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的能力.在体外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OP9与人类iPSC共培养的方法,将iPSC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分化过程中iPSC及造血干/祖细胞的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34+造血干/祖细胞并进行半固体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结果表明,iPSC与OP9细胞共培养诱导造血分化的第4天即可观察到iPSC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分化得到的细胞表达已知的造血干/祖细胞相关表面标志物CD34和CD43分子.在体外分化过程中多能性的标志基因Oct4的表达逐渐下降,造血相关转录因子Gata-2的表达逐渐升高,而Runx-1的表达量则呈波浪式变化,CD34表达量逐渐升高.集落培养14 d能够得到红系集落(CFU-E),粒系集落(CFU-G),巨核系集落(CFU-M),粒-巨核系集落(CFU-GM)和混合系集落(CFU-GEMM).结论:iPSC细胞能够在体外通过与OP9细胞共培养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对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及与已知的几种细胞因子进行比较,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及IL-3,GM-CSF,IL-3+IL-6+GM-CSF+FPO作为刺激因子,并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体 对骨髓GM-CFU,GM-GEMM和BFU-E进行了培养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对骨髓CFU-GM,CFU-GEMM和BFU-E体外扩增最适蛋白浓度是200-300μg/L,人胎盘无细胞悬液作刺激因子对骨髓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效果优于单独IL-3,单独GM-CSF和IL-3+IL-6+GM-CSF+EPO组。结论提示,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可能含有多种细胞因子,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作扩增剂体外扩增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细胸具有有效而价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通过外周血像检测、病理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综合评价MSC对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①共移植后30天,MSC可在致死量照射的受者存活,并被发现受者胸腺、脾脏和骨髓;②MSC可促进BMT后造血重建,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明显恢复;促进骨髓细胞数恢复及B淋巴系、巨核系分化增强;有利骨髓组织学的明显恢复发善。结论:大鼠MSC与骨髓共移植可在受体的造血器官长期存在,MSC可明显促进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造血S重建。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外源基因转导对骨髓造血重建的影响,我们以人多药耐药基因(mdr-1)为报告基因,采用包含Friend脾灶形成病毒(spleen focus-forming vims)和鼠胚胎干细胞病毒序列的新型逆转录病毒载体SF-MDR,以病毒包装细胞与小鼠造血细胞体外共培养法进行基因转染,并对基因转导后造血细胞的体外耐药能力及体内造血重建能力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该载体可有效地介导mdr-1基因转导,明显提高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对秋水仙素及紫杉醇的耐受能力,对细胞体内造血重建能力没有影响,体内移植8个月后经紫杉醇体内筛选,7/7的小鼠可于外周血细胞基因组DNA中检出外源mdr-1基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骨髓内皮细胞产生造血抑制因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研究探讨骨髓内皮细胞分泌的造血抑制因子在扩增造血祖细胞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收集无血清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 (BMEC CM) ,离心超滤 ,获得 >1 0kD和 <1 0kD的组分 ,以观察BMEC CM原液及其 >1 0kD和 <1 0kD组分对CFU GM及HPP CFC的增殖作用的影响 ;检测骨髓内皮细胞及BMEC CM中抑制因子的表达 ,用抗体中和实验检测BMEC CM中的抑制因子对造血集落的抑制活性 ;用膜杂交法检测抑制因子联合造血刺激因子扩增造血细胞时增殖与分化相关基因的改变。结果表明 :①BMEC CM ,>1 0kD及 <1 0kD组分分别加入集落培养体系 ,BMEC CM对CFU GM及HPP CFC的生成无明显影响 ,>1 0kD组分增加CFU GM及HPP CFC的生成 ,<1 0kD组分抑制CFU GM及HPP CFC的生成。②BMEC CM ,>1 0kD及 <1 0kD组分分别加入骨髓细胞液体培养体系培养 2 4小时后 ,BMEC CM组CFU GM明显减少 ,HPP CFC显著增加 ;>1 0kD组分组CFU GM明显增加 ,HPP CFC无显著改变 ;<1 0kD组分组CFU GM及HPP CFC均明显减少。③小鼠骨髓内皮细胞表达MIP 2 ,MIP 1α ,MSP ,TGF β,TNF α,IFN γ及Tβ4。BMEC CM中存在有MIP 2 ,MIP 1α ,MSP ,TGF β ,TNF α和Tβ4。④抗体中和实验结果表明在BMEC CM中的TGF β ,MSP ,MIP 1α,IFN γ和Tβ4有明显抑制活性。⑤Tβ4  相似文献   

19.
T淋巴细胞对人骨髓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负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抗CD3或抗CD8单克隆抗体的补体细胞毒方法体外清除人骨髓MNC(单个核细胞)中的T淋巴细胞和用流式细胞技术(FACS)分析细胞表面标志,观察人骨髓T淋巴细胞对造血细胞增殖的负调节效应.将MNC加入含多种造血生长因子的培养基进行液态扩增并检测其CD34+细胞绝对数、粒-巨噬集落(CFU-GM)和多向祖细胞集落(CFU-GEMM)形成能力.结果表明,抗CD3,抗CD8或抗CD3+抗CD8单抗清除T淋巴细胞的骨髓MNC,其细胞总数经造血生长因子刺激培养20天分别扩增了75.8,79.6和77.4倍,明显高于对照组(67.0倍).体外培养6天时CD8清除组CD34+细胞的扩增最高可提高17.82%.上述3个清除组的CFU-GM产率分别为173.67±18.90,165.33±26.58和170.33±21.50,对照组79.67±8.33.这3个清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上述3个清除组的CFU-GEMM产率分别为431.33±34.56,370.33±42.10和386.67±10.02,对照组为177.67±26.86.这3个清除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2,<0.05和<0.005.此研究结果提示骨髓中T淋巴细胞可以抑制造血细胞的体外扩增、CFU-GM和CFU-GEMM产率,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