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翼腭窝是位于上颌窦后壁和蝶骨翼突前表面之间的一小块区域,很少有肿瘤原发于翼腭窝.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发生于翼腭窝的纤维黏液样梭形细胞瘤,并探讨其手术方案、治疗及预后.患者为58岁女性,CT显示右侧翼腭窝区呈结节状低密度影,增强CT显示翼腭窝区强化,边界不清,相邻的上颌窦壁强化,且与强化区相邻的上颌骨和右侧肌肉受压迫.组织...  相似文献   

2.
正常翼腭间隙的CT表现观察余强,罗济程,王平仲,石慧敏,孙大熙翼腭间隙是颌西部较为深在的软组织间隙,其内部有重要的神经、血管走行。作为一个整体结构毗邻于许多颌面部重要组织:前壁为上颌骨体后部;后壁为翼突根部的前面;内壁由腭骨垂直板组成,且经蝶腭孔与鼻...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蝶骨翼突与上颌骨连接方式进行了观测。1材料与方法:取完整成人头颅骨标本30具,共60侧。分别从腭面、颞面观察左、右侧腭骨锥突与翼突、上颌骨的连接方式。于颞面测量腭骨锥突与上颌骨后面的骨连接高度、上颌骨后面骨连接总高度(精确至01mm),并对...  相似文献   

4.
翼腭窝肿瘤手术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改良Borbosa手术进路在原发或继发性翼腭窝肿瘤处理的疗效评价。方法:在Borbosa手术切口的基础上,把口内上颌结节的切口经翼下颌韧带外侧向下达磨牙后区,然后向前达尖牙处以更好地暴露翼腭窝。对利用该手术进路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翼腭窝肿瘤患者9例进行了影像学检查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4例肿瘤原发于翼腭窝,其中2例继发性地侵犯上颌窦;2例肿瘤原发于上颌骨;2例原发于腮腺深叶;1例为颅外脑膜瘤。9例均进行了术后3个月~9年6个月的追踪,其中1例术后2年2个月复发。结论:改良的Borbosa手术进路对翼腭窝肿瘤或翼腭窝肿瘤扩展进入上颌窦是特别有用的。  相似文献   

5.
翼腭窝原发肿瘤的CT诊断探讨(附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翼腭窝原发肿瘤的CT诊断探讨(附4例报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口腔科朱光第,汪维健翼胯窝原发肿瘤的文献报告不多。我们对4例手术证实翼跨窝受累的鼻咽部血管性肿瘤进行CT资料分析,就DLffi肿瘤的原发部位问题进行初步探讨。l病例报告例1,男,门岁。右鼻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 阐明颧颊翼咽鼻突义颌修复双侧上颌骨部分缺损前的外科准备。方法 对 1992年以来的 7例患者实施了修复前外科手术 ,所有病例均存留部分上颌骨颧突及颧骨上颌突 ,进行口鼻道成形术以利于义颌前方固位 ,必要时在腭部行就位道成形术以利于义颌后方固位 ,在颧颊部进行颧颊承力区成形术为义颌创建承力支持部位。结果 各类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 ,术后义颌修复使病人的外形和咀嚼及发音等功能均有所改善。结论 颧颊翼咽鼻突义颌修复以部分硬腭存留和软腭保持连续者修复效果较好 ,而且可利用颧骨上颌突和上颌骨颧突的残留部分提供承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经验,作者回顾分析了3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侵犯翼腭间隙的CT表现,结果显示翼腭间隙区肿瘤侵犯的CT表现主要是软组织肿块的占位和其各壁结构破坏,不同中心部位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对翼腭间隙的侵犯具有不同的CT表现特点。作者从组织发生和CT表现两方面对原发性翼腭间隙肿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CT诊断标准。CT对诊断该区的病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治疗提供有益的经验,作者回顾分析了33例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犯翼腭间隙的CT表现,结果显示腭间隙区犯的CT表现主要是软组织肿块的占位和其各壁结构破坏,不同中心部位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对翼腭间隙的侵犯具有不同的CT表现特点。作战人组织发生和CT表现两方面对原发性翼腭间隙肿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CT诊断标准。CT对诊断该区的病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往对茎突过长症也采用口内切除法,但从口内不能触及茎突时,则需摘除腭扁桃体,经扁桃体窝切除茎突。本文介绍不经扁桃体窝而切除茎突的口内手术。手术方法:①口内插管全麻,头后仰垂位。术者在头侧;②用开口器将舌压向一侧,显露术区;③在翼下颌缝后及舌腭弓前的粘膜上,作平行舌腭弓的约2cm 切口,切开咽上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三维模拟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翼腭窝解剖的直观展示,加强学生对该解剖部位的理解,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方法应用Dicom数据进行翼腭窝三维建模。三维重建软件横断面窗口上翼腭窝及与之相通的骨孔位置创建sphere对象。轻度移动横断面窗口中各解剖位置上的sphere,在三维视窗中可以同时观察到各解剖位置上的sphere的移动情况。结果可将翼腭窝各切面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并同时结合三维展示,学生易于理解翼腭窝的解剖结构。结论应用三维模拟技术在翼腭窝解剖教学中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颧骨种植支抗后牵引上颌骨,观察在牵引力作用下上颌骨和颧骨周围相关骨缝的组织学变化。方法:生长发育期恒河猴4只,3只用于研究(1只牵引1.5个月、2只牵引3个月),1只作为对照;HE染色和活体骨标记染色,观察上颌骨周围的颧颌缝、横腭缝、翼腭缝、额颌缝以及颧骨后部的颧额缝、颧颞缝、蝶颧缝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上颌骨周围4条骨缝发生明显的以吸收为主的组织学反应。由于骨缝的位置和走向不同,横腭缝、额颌缝表现为骨突顶部吸收为特征的楔形交错性反应;翼腭缝表现为骨突一侧骨表面沉积、另一侧表面骨吸收的位相性反应;颧颌缝兼有2种反应。颧骨后部骨缝呈现牵张状态,观察到骨沉积增加,破骨活动较弱,同样表现出3种不同的骨缝反应。结论:颧骨种植支抗后牵引使上颌骨和颧骨周围骨缝发生了有别于生理性生长改建的明显变化,但未发现破坏性改变。上颌骨周围骨缝组织学反应以吸收为主,不同骨缝组织学反应有所差异,上颌骨因此向后移动并伴有一定的旋转。颧骨后部骨缝发生了与传统口外弓作用不同的牵张成骨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下颌下进路行上颌骨切除术3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颌下进路切除上颌骨与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经下颌下进路对3例侵及上颌骨的恶性肿瘤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结果 1例行保留眶底的上颌骨扩大切除术,2例行保留部分上颌骨的次全切除术。术后10-14d,创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随访3-9月,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下颌下进路行上颌骨切除要,经临床实践是可行的,尤其适用于侵及上颌骨后份的肿瘤的治疗,具有切口隐蔽,翼腭窝区术野显露好,能保留部分上颌骨等优点,符合肿瘤外科与功能外科的手术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18三体伴腭裂胚鼠和正常胚鼠大体标本腭突发育、冠状序列连续切片中,不同特征平面内腭突发育的比较测量学研究,认识腭裂与腭突发育的量化关系。方法 借助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定52对处于相同或相近发育阶段的腭裂与非腭裂Han-NMRI小鼠的大体腭突宽度和横截面积,以及30对胎鼠颅上颌复合体冠状序列连续切片(厚度7μm)中腭突宽度及横截面积、腭骨、上颌骨腭突和牙槽突横截面积,并估算腭骨在矢状平面的长度。进一步对腭裂及非腭裂组行量化比较。结果 18三体伴腭裂小鼠大体标本腭突的宽度和面积明显小于正常小鼠;连续序列切片中腭裂小鼠腭突宽度及横截面积,腭骨、上颌骨腭突和上颌突和上颌突横截面积以及腭骨长度均明显小于正常小鼠。结论 18三体伴腭裂小鼠腭突在各个方向均呈严重的发育不足,这是与鼠胚的18三体条件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翼腭窝区域的手术因为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使得发生在该区域的肿瘤切除具有巨大的挑战性。当翼腭窝的肿瘤累及上颌骨、进入上颌窦,腮腺深叶的肿瘤扩展进入翼腭窝时,广泛的切除通常是必要的。随着影像学、病理诊断学、外科技术、手术器械和重建技术的进步,颅底外科已成为多学科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本文就翼腭窝及翼腭窝邻近结构中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处理进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颌骨矢状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分类及治疗。方法 42例上颌矢状骨折以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骨折区,将骨折分型及治疗。结果Ⅰ型:30例矢状骨折线自腭突、牙槽突至鼻底向上合并上颌骨横断骨折;Ⅱ型,8例骨折线自腭突、牙槽突、鼻底至眶壁;Ⅲ型,4例骨折线自腭突、牙槽突向上经上颌骨前面,至眶下壁。结论上颌矢状骨折可发生于正中或正中旁。影像学表现呈三种类型:骨折线经腭突、牙槽突向上至鼻底或梨状孔边缘,合并上颌骨横断骨折;骨折线至鼻底、犁状孔边缘、上颌骨额突至眶下壁或内侧壁;骨折线位于正中旁,自牙槽突向上经上颌骨前面直抵眶下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经腭横缝前牵上颌骨后颌面骨形态的观察,研究该牵引成骨方式前牵上颌骨引导成骨的可行性。方法同窝12周龄杂种犬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只,实验组3只。实验组于腭横缝前后打孔,安置特制内置式镍钛记忆合金牵引装置,利用其产生的弹力前推上颌骨。向前持续弹性前推1个月,初始牵引力约为760g×2,牵引前后进行大体观察。于16周龄时将两组犬均处死,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上颌逐渐前突,咬合关系呈现Ⅱ类错骀。上颌骨前移明显。实验组各犬的腭横缝有大量骨生成。结论本牵引装置可有效地平行前移上颌,上颌骨前移后留下的空隙被新生骨占据。  相似文献   

17.
大约50%~64%肝癌有肝外转移,但口腔颌面部转移少见,肝癌口腔颌面部转移常多见于下颌骨,翼腭窝转移极其少见。现将诊治的1例肝癌翼腭窝转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成人颅骨标本翼腭窝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成伟  罗济程  余强 《上海口腔医学》2000,9(3):135-137,147
目的 在CT上测量翼腭窝的有关径值和孔距 ,并探讨翼腭窝的形态。方法 对 2 0个干颅上左右两侧的翼腭窝行CT横断与冠状扫描 ,测量并观察翼腭窝各扫描层面的有关径线和形态 ,对所得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横断面上 ,翼腭窝上 1/ 4主要为凸面向后的双弧形 (88% ) ,其前后径与内外径最大值为 (6 .6± 2 .2 )mm和 (13 .7± 3.7)mm ;中 1/ 4主要表现为凸面相对的双弧形 (6 7% ) ,前后径与内外径最大值为 (6 .6± 2 .1)mm和 (12 .1± 2 .7)mm ;下 1/ 2全部表现为管形 ,直径为 (3.8± 1.7)mm。冠状面上翼腭窝上 1/ 4和中 1/ 4主要表现为斜的倒梯形(6 0 % ) ,余 40 %表现为斜的四边形 ,下 1/ 2全部表现为管形。圆孔位于眶下裂下方 (5 .2± 2 .3)mm处 ,翼管在圆孔内侧 (7.4± 2 .5 )mm和下方 (6 .2± 4.2 )mm。结论 翼腭窝形态多变 ,在不同层面可见到双弧形、波浪状、直弧形、弧直形、管形以及斜的倒梯形和斜的四边形 ;CT上采用合适窗宽和窗位 ,可对翼腭窝进行有关测量 ;根据所测翼腭窝各孔、裂间距 ,可推测病变是否侵犯以上孔隙  相似文献   

19.
翼腭窝是眶尖后下方的一个小间隙,窝内容纳有上颌动脉末段、上颌神经及翼腭神经节等,其解剖学研究对口腔科和耳鼻喉科临床非常重要。作者对翼腭窝的类型及体表定位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据此提出了阻滞上颌神经和针刺或封闭翼腭神经节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发生于翼腭窝的真菌感染表现为典型翼腭窝综合征以致误诊为肿瘤者少见,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36岁,碾米业者。右面颊部疼痛,进行性张口受限一个多月。疼痛初为间歇性隐痛,渐发展为持续性,并放射到右上颌部。无下唇麻木史,无鼻塞、脓涕、鼻鼾等。近十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