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碳酸酯过滤膜或聚丙烯酰胺膜制备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计数滤膜菌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大环内酯类及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药物作用的滤膜菌落计数比较,阿尔霉素2mg/L和红霉素2mg/L可使生物膜内细菌由10^10CFU/cm^2降至10^3.3和10^3.7CFU/cm^2;阿奇霉素(2mg/L)分别与头孢他啶(0.0625mg/L)、亚胺培南(0.5mg/L)、美洛培南(0.25mg/L)、阿米卡星(0.0625mg/L )、环丙沙星(0.004mg/L)合用后,生物膜内细菌降至10^1.5-10^3.8CFU/cm^2;红霉素与上述药物合用后,生物膜内细菌降至10^2.8-10^5.5CFU/cm^2;麦迪霉素32mg/L、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单用或两者联合应用,菌量为10^8.1-10^11.5CFU/cm^2。扫描电镜观察与菌落计数结果一致。表明红霉素、阿奇霉素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生成;麦迪霉素及五种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对生物膜的形成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铜绿假单胞菌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昊天  王远亮 《中国药房》2007,18(22):1745-1747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条件致病菌,在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检测中检出率最高。该菌耐药性强,耐药谱广,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为天然或获得性耐药,故其所致感染可选择的有效抗菌药物甚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PA较为有效的药物。但近年来随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PA对其耐药率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耐药性机制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铜绿假单胞菌依靠藻酸盐聚集为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生物膜 ,在生物膜内 ,细菌之间通过接合作用来实现信息的传导。红霉素能抑制鸟甘酸二磷酸甘露糖脱氢酶 ( guanosinediphospho -d -mannosedehydrogenase ,GMD)的产生 ,并呈剂量依赖性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有效地增强多形中性粒细胞 (polymorphonuclearleukocytes ,PMNs)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吞噬作用 ,并能抑制菌毛的颤动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铜绿假单胞菌因其固有与获得性耐药,使抗菌药物的选择成为困惑医师的一大难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于其独特的抗菌优势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但随着使用的日益广泛,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也日益增多。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耐药机理:①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碳青霉烯酶、AmpC酶和ESBLs);②外膜通透性下降(OprD2突变或缺失);③主动外排机制;④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且不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之间耐药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目前,碳青霉烯类是临床上治疗PA感染的最佳选择.然而,临床上对该类药物滥用现象较严重,造成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迅猛上升.目前国内外对该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非常迫切.PA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外膜蛋白表达降低;外排泵的过表达;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金属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青霉素结合蛋白靶位点的改变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成.本文从这五个方面分别阐述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南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A)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AMEs)分子类型.方法 K-B药敏法测定2003~2005年临床分离的PA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的药敏表型,筛选出56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至少对一种受试药物耐药)的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6种AMEs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PA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51.8%(29/56),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26.8%(15/56),对链霉素的耐药率为96.4%(54/56).6种AMEs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aac(3)-Ⅱ 48.2%、ant(2')-Ⅰ 48.2%、aac(6')-Ⅱ 41.0%、ant(3')-Ⅰ 17.8%、aac(6')- 12.5%、aac(3)-Ⅰ 0.0%.总AMEs检出率为68.0%.结论 南京地区PA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耐药主要由AMEs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磷霉素分别与五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庆大霉素,奈替霉素,妥布霉素)对20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5组抗菌药物对2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2为拮抗作用。结果:磷霉素与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应用后,药物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65%~85%;0.52为0。结论: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后,对铜绿假单胞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更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和甲酰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临床分离的196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7种主要的AMEs基因和2种甲酰化酶基因。结果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AMEs基因携带率较高(93.37%),其修饰酶基因检出率分别为ant(3")-I(54.59%),aac(3)-II(44.89%),aac(6’)-II(43.37%),aac(6’)-I(36.73%),ant(2")-I(32.14%),aph(3’)-IV(19.90%),aac(3)-I(0);同时携带2种或2种以上AMEs基因的菌株占70.92%;未检测到甲酰化酶基因阳性的菌株。结论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AMEs基因携带率较高,已出现多型别流行趋势,同一菌株携带多个不同的AMEs基因现象较多;尚未发现有甲酰化酶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丁友法  王伟  毛剑锋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31(12):I0001-I0002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基因[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结果40株菌中aac(6')-Ⅰ阳性18株(45.0%)、ant(2")-Ⅰ阳性21株(52.5%),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丽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肺泡灌洗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肺部疾病的疗效.方法 57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肺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硫酸阿米卡星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或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其它抗生素联用均能有效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慢性感染。大环内酯类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方面主要具有:①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藻酸盐和表多糖的产生;②影响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减少毒力因子的产生;⑧破坏铜绿假单胞菌表面结构,抑制细菌对宿主的黏附;④抑制细菌QS系统,减少自身信号诱导分子的合成;⑤增加炎症细胞聚集,减少炎性细胞凋亡,对抗机体的炎症反应;⑥增加呼吸道痰液的清除,降低痰液粘稠度;⑦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暴露时间依从性杀菌活性等方面的功能,能最终达到对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中,常常因为生物膜的形成造成疾病的反复和难以治愈,患者在遭受巨大痛苦的同时,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结构、致病机制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可能发现有效清除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方法,从而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研究者已鉴定出对氨基糖苷类的新的耐药机制,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对所有临床有效的氨基糖苷类均显示高水平耐药。1997年从临床样品中分离出了铜绿假单胞菌AR2。研究者克隆并测定了耐药基因,把氨基糖苷耐药基因称为rmtA ,该基因可编码与16SrRNA甲基化酶非常相似的蛋白质。在他们的研究中,大肠埃希氏菌转移过度表达rmtA基因显示明显的对氨基糖苷类(包括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异帕米星、阿贝米星、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其典型的MIC为>10 2 4mg/L ,也显示阿贝卡星的耐药性可通过接合迅速地从AR2菌株转移至铜绿假单胞菌10 5 ,而…  相似文献   

14.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疾病中生物膜形成是极为常见的现象.生物膜的形成与该菌所致相关感染的难治性联系密切.因此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耐药屏蔽的研究已成为医学、药学、微生物学等众多领域关注的课题。本文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结构、耐药机制及其清除策略等方面综述了近年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耐药性研究中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致病菌,其耐药性强,耐药谱广。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近年来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疗效较好的药物,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等产生了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有β-内酰胺酶的水解、外膜通透性降低和主动外排系统的排出等,这些耐药机制之间相互协同作用而产生高度耐药。针对这些耐药机制,开发活性更高、安全性更好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方静  王德  程桂英 《中国药师》2007,10(7):665-666
目的:分析我院2004年8月~2005年11月临床分离的54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分离出的543株铜绿假单胞菌,用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依据美国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制定的标准判定药敏结果。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药物中的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58.8%和51.3%,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18.6%和18.7%;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中的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4.2%,12.7%,22.2%;青霉素类药物中的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31.4%和21.7%;喹诺酮类药物中环丙沙星耐药率为14.6%;碳青霉烯类药物中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9.2%;单环β-内酰胺类药物中氨曲南耐药率为28.7%。结论: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420株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420株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和耐药变化。方法: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4软件对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420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发生在神经外科,以痰标本分离最多54.29%(228/420),其次为分泌物20.00%(84/420)、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4.05%(59/420)、尿液7.38%(31/420)、其他4.29%(18/42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头孢吡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均<20%;而环丙沙星、氨曲南、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均>20%。结论:轻度感染时可选用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等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并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与药敏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片星、异帕米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联合效应,探讨磷霉素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培养平板法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被膜模型,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经不同剂量的两类药物单用与联合作用处理后的PAO1生物被膜结构,对其形态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扫描电镜的形态学结果显示,PAO1细菌呈杆状,为浓厚的粘液样物质紧密包绕,聚集成团,菌体之间相互粘连,生物被膜形态完整。经不同浓度的磷霉素、阿米卡星、异帕米星、磷霉素+阿米卡星、磷霉素+异帕米星处理后,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细菌数减少,聚集程度降低,细菌间粘液状物显著减少。磷霉素+阿米卡星和磷霉素+异帕米星联用的抑制被膜形成作用基本相似,磷霉素的抑制被膜形成作用较阿米卡星和异帕米星差,联药组的抑制被膜形成作用较单药组显著。结论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其多重耐药的特性,给临床感染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为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趋势,我们对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彭从逸 《海峡药学》2016,(11):222-225
目的 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抗菌药物使用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共364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对其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监测以及感染患者年龄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3641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唾液标本占70.5%;对PAE感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重症医学科占85.0%,其次,呼吸内科占67.4%.根据药敏结果 显示: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连年来耐药率平均值达91.7%,其次为米诺环素近年来出现快速增长且幅度高.而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则一直处于低耐药水平,敏感率最好;头孢他啶、氨曲南、亚胺培南耐药性有小幅度上升趋势.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也较低,并且呈现有下降趋势.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耐药性保持基本平稳,敏感率较好.头孢哌酮、氨曲南近年来出现较小波动,总体来看差异不大.感染患者年龄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最易感染,其占总体的59.3%.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易感染人群为危重的老年患者,呼吸道为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的感染部位,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耐药总体不错,还需做好耐药性检测,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