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疾病中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等恶性血液病的染色体核型变化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门诊和住院的313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核型及临床特征,分析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核型特点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所有患者均在无菌条件下抽取骨髓标本2~5 mL,肝素抗凝,按细胞数(1~2)×10^6mL^-1加入到培养基RPMI1640组合培养液中,同时采用直接法和/或短期培养法制片,平均每例分析20~30个中期分裂细胞,以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本组31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39例,总体检出率44.41%。139例患者中,异常克隆包括结构异常和数目异常。其中结构异常以特异性染色体重排t(8;21),t(15;17),t(9;22)多见,数目异常以+8最为常见,其次有+21、-X、-Y常见,-7/7q-,17p-,11号染色体异常也易见。与FAB亚型的关系中,88%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有t(15;17)易位,50%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AML-M2)有t(8;21)易位,38%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有t(9;22)易位,9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有t(9;22)易位。1例MDS发现del(20)(q11;q13),8例为单纯+8异常,3例为单纯的-Y异常。结论大约50%的急性白血病(AL)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一些特异性染色体改变是A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AL的FAB分型有明显相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分型、预后判断和随访监测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地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法和24h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染色体。应用R显带技术对41例CML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41例CML中40例Ph(+),1例Ph(-),40例Ph(+)中具有典型易位即t(9;22)(q34;q11)30例;变异易位和涉及其他染色体异常的有11例,除+8、+21、i(17q)和2Ph国内常见报道外,t(11;9;22)、der(20)、t(1;17)等异常属少见。结论C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袁翠英  吴亚芳  潘金兰  薛永权 《江苏医药》2005,31(4):268-269,F003
目的报告1例伴有t(9;12)(q22;p13)易位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a。方法患者骨髓细胞短期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9号和12号整条染色体涂染探针对其进行染色体涂染检测。结果染色体核型和染色体涂染分析均证实该患者具有t(9;12)(q22;p13)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结论t(9;12)(q22;p13)易位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a的一种新的临床遗传学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染色体异常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骨髓或外周血细胞采用短期培养法(24~48小时)制备染色体,以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并观察接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转归.结果:70例CML患者中,66例检出典型Ph染色体(94.29%),6例伴有染色体数目异常(8.57%),其中6例出现复杂易位(8.57%),4例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5.71%).染色体数目异常预后较差.结论:CML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对于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改变与临床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研究急性白血病(AL)染色体异常特征,结合临床评价细胞遗传学对AL诊治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并以R显带为主、G显带为辅对76例A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观察疾病的诊治及转归情况.结果 76例急性白血病细胞核型异常检出率为 55%(42/ 76),初发病例异常核型31例,检出率61%(31/51),缓解病例异常核型5例,检出率31%(5/16);对52例患者随访中发现:核型正常16例,其中13例(81%)达缓解,2例(15%)复发;核型异常36例中22例(61%)达缓解,8例(36%)复发(P<0.05),核型正常组缓解率明显高于核型异常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核型异常组;核型正常、超二倍体及t(15;17)易位者疗效较好 ,而伴-7/7q-、t(9;22)、t(4;11)、t (9;11)、t(1;19)易位者疗效较差;缓解期染色体仍为异常核型者常复发,继发性染色体改变常预示病情恶化.结论半数以上AL患者可检出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且主要为特异性染色体重排,它们和特定的FAB亚型相关;细胞遗传学改变与预后的关系密切,是影响白血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是由肿瘤细胞(恶性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积累,常伴有组织浸润的一类恶性血液疾病。60%~85%的ALL患者具有异常核型[1],包括数目及结构改变。而且研究显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其疗效有一定关系。现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例染色体核型为46,XX,t(4;11)(q21;q23)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学探讨染色体核型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诊断、治疗价值。根据国内外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划分标准,分析核型与完全缓解率(C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短期培养法处理骨髓样本,并以R显带为主,G显带为辅,对119例初诊的A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观察患者CR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核型率异常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分别为58.11%、53.33%,平均异常率为56.30%,AML患者中最常见的平衡易位为46,XY,t(15;17)(q22;q21),占所分析患者的19.33%(23/119),且仅在M3中检测到,其次是t(8;21)(q22;q22),占10.08%(12/119)。在ALL患者中最常见的为t(9;22)(q34;q11),且多见于B-ALL,占6.72%。119例患者中首次化疗CR达71.43%,特异性染色体核型的患者CR较高。结论染色体检查技术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分析对于白血病的准确诊断、靶向治疗、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复杂核型的特征。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48例成人复杂染色体核型血液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 成人复杂核型恶性血液病患者以高龄为主,60岁以上占37.50%。所涉及病例中,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占比最高,为68.75%,其次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12.50%。染色体异常以长短臂加减(31例),marker染色体(22例),以及平衡移位(21例)多见。结论 成人复杂核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高龄人群占比较高,复杂核型以特定的几种异常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一研究银染核仁形成区异型颗粒和骨髓染色体畸变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染色技术和骨髓细胞短期培养制备染色体技术的两项指标、分析6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 Ag-NOR 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结果 CML不同时期 Ag-NOR 染色计数颗粒总面积(GA)、Ag-NOR 颗粒数(GN)、GA/细胞核面积(NA)的比率均随病情进展而增加。急变期 Ag-NOR 颗粒平均值明显高于慢性期(P<0.05)。各期Ag—NOR 颗粒总面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 p<0.05。60例 CML 骨髓染色体核型分结果表明58例有典型t(9:22)(q34;q11)易位,即(Ph~ )、加速期、急变期均伴有其它变异。结论 CML与 Ag-NOR 变异和染色体畸异具有相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源于t(9;22)(q34;q11)易位的骨髓增殖性疾病[1],这种易位导致9号染色体的ABL1基因和22号染色体的BCR基因融合产生BCR-ABL1融合基因,该基因编码具有高度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1融合蛋白[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是一种小分子抑制剂,能选择性抑制BCR-ABL1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已成为大多数成人CML患者的首选治疗[1-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遗传学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APL初诊患者39例,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随访分析完全缓解率、复发率。结果39例APL患者中,染色体异常38例,其中30例为典型t(15;17)易位,8例为涉及15和17号染色体的复杂核型。形态学误诊为M2和M5各1例,经核型分析确诊。经全反式维甲酸和(或)化疗联合诱导治疗,37例获完全缓解,2例具有复杂核型者未取得完全缓解,6例具有复杂核型者第1次完全缓解后3年内复发,复发率86%(6/7),其他核型组完全缓解后3年内复发率仅10%(3/31)。结论细胞遗传学对细胞形态不典型APL具有确诊价值,复杂染色体异常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初治t(8;21)AML患者,包括细胞遗传学G显带核型、免疫表型、细胞形态学、AMLl/ETO融合基因、血象、乳酸脱氢酶(LDH)值及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按染色体核型把患者分为单纯t(8;21)组(48例)、伴附加染色体异常组(32例)。结果80例t(8;21)AML患者中M:77例,M4 1例,M4EO2例;流式细胞仪检测t(8;21)AML患者免疫分型阳性率为:CD3481.48%、CDl3:96.29%、CD33:83.33%、HLA—DR90.74%、CD19:48.15%、CD56:55.55%;遗传学:48例(60.00%)为单纯t(8,21),32例(40.00%)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其中25例(31.25%)伴单纯性染色体丢失,7例(8,75%)为复杂变异型t(8;21)易位;初治时单纯t(8,21)组和伴有附加染色体组的年龄、性别、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数、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计数、Auer小体、肝脾淋巴结浸润、LDH值、皮肤黏膜出血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伴有附加染色体组的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和CD56阳性率均低于单纯组(P均〈0.05)。伴附加染色体组与单纯组的CR率无明显差异(P〉0.05);伴附加异常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低于单纯t(8;21)组(P〈0.05)。6例伴有髓外浸润患者的CR率和3年Os率均为0。结论伴附加染色体组与单纯t(8,21)组AML的临床特征有差异,附加染色体异常是t(8;21)AML的一种预后不良因素,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的t(8;21)AML生存时间短于单纯t(8;21)者。  相似文献   

13.
The category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 (MDS/MPD) is a relatively new group of 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 develop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se hematologic disorders lack the BCR/ABL fusion gene, although they can be associated with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s that involve genes encoding other protein kinases. Imatinib mesylate was recognized as a potent inhibitor of some of those kinases. We present a patient with a previously treat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ho, after a 9-year-long remission, developed an MDS/MPD with normal karyotype, which initially responded to imatinib mesylate. Translocation t(12;13)(p12;q14) was detected after loss of response to imatinib treatment. Translocation t(12;13) is rare. It has been described in several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ncluding 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but not in MDS/MPD, previously described as Philadelphia-negative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Moreover, the correlation of this molecular abnormality with loss of efficacy of imatinib is unique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化学比色法测定MDA含量。结果治疗前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组血清SOD活力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非霍奇金淋巴瘤组血清SOD活力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组血清MD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14例急性白血病和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治疗病情缓解后血清SOD活力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参与了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动态监测血清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变化,对观察恶性血液病病情变化、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表达对评估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取AML患者50例,其中核型正常的AML患者20例,核型异常的AML患者30例.分别于化疗前抽取骨髓3 ml,用PCR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FLT3的表达情况.结果 核型正常的AMLFLT3的表达率为5.0%,核型异常的AMLFLT3的表达率为26.7%.难治复发的AMLFLT3的表达率是33.3%,持续完全缓解的AMLFLT3的表达率是4.5%.FLT3的表达情况与骨髓中高白血病细胞所占比例和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有关,与FAB亚型无关.有FLT3表达的AML患者无病生存(DFS)和总体生存(OS)时间短,无FLT3表达的AML患者DFS和OS时间长,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P<0.05).结论 FLT3是AML患者预后不好的因素,可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AML.  相似文献   

16.
武欣  梅树模  郑丽  汪冶 《中南药学》2011,9(6):416-419
目的对红白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var.chinensis(Wats.)Bak.]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常规制片方法,经显微摄影后对染色体进行分析。结果红白忍冬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8,核型公式为K(2n)=2x=18=2m+12sm(2SAT)+4st(4SA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8=4L+2M2+10M1+2S,染色体总长为31.269μm,长臂总长为21.963μ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70.24%,属于"3B"型。结论红白忍冬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核型等清晰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住层流床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人住层流床,对照组住普通病室。观察2组医院感染率、发热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和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住层流床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β-连环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41例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2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6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同时选择18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肝素抗凝骨髓2 ml,Ficoll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β-连环蛋白的表达。结果β-连环蛋白在AML组表达量明显高于CML组及对照组(P〈0.01);CML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L组4例急变患者的β-连环蛋白表达量也较高。β-连环蛋白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与骨髓原始细胞含量有关,含量≥30%的患者β-连环蛋白表达量较高。结论β-连环蛋白在AML和CML急变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异常高表达,Wnt/β-连环蛋白通路在AML和CML急变病例中异常激活可能与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