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在临床中常见及严重的合并症,而膀胱功能障碍引发的肾功能衰竭是SCI截瘫患者病死的第一位原因。在临床中发现留置尿管不但容易导致感染而且会对患者造成心理负担,并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重建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降低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加强脊髓损伤后膀胱的康复护理的目的就是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保护肾脏与膀胱的功能,促进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脊髓损伤后自律性膀胱的建立。方法通过86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的患者早期进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结合GREDE氏压迫法。结果86例患者留置尿管的时间缩短,其中2周拔管42例,3周32例,4周8例,5周2例,均无泌尿系感染。结论通过86例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留置尿管的时间缩短为1-5周,能尽早建立自律性膀胱。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患者反射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膀胱功能训练配合心理护理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反射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重要意义。方法选择37例脊髓损伤引起的反射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采取一系列的康复护理技术,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通过训练32例患者在3周内建立反射性膀胱功能,达到排尿自理。5例6周后仍未建立反射性膀胱,需留置尿管。3例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结论早期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和护理是脊髓损伤患者提高疗效并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创伤,损伤后不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而且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内脏器官丧失高级神经的支配,引起神经功能紊乱[1]。其中,SCI后,可以造成皮层高级中枢和排尿的脊髓反射中枢之间联系的障碍或脊髓反射中枢的损害,从而导致膀胱功能障碍,产生神经源性膀胱,进而引起尿潴留、尿路感染甚至SCI的严重并发症如肾功能衰竭。2007-06~2009-06笔者所在科收治脊髓损伤98例,现将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30例脑卒中后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膀胱功能训练。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增强了患者尿动力功能,减少了尿路感染机会,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  相似文献   

6.
艾灸配合间歇导尿术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灸配合间歇导尿术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间歇导尿治疗,治疗组采取艾灸配合间歇导尿治疗。结果两组均能减少残余尿量,改善膀胱容量,改善膀胱功能平衡状态。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配合间歇导尿对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的护理。方法对20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制订饮水计划,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制订个性化间歇性导尿方案。结果通过间歇性导尿,患者膀胱功能明显改善,膀胱容量均正常或接近正常,且残余尿量降至100 mL以下。结论间歇性导尿是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膀胱护理最安全的方法,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疗效。方法按入院顺序将68例脊髓损伤患者平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单用常规训练护理方法进行膀胱功能重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膀胱功能训练护理方法进行膀胱功能重建。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膀胱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尿管留置时间、拔管后自主排尿量和泌尿系感染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护理明显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神经源性膀胱引起排尿异常的有效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雁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4):217-218
目的探讨早期全面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康复疗效。方法采用反射性训练、电针、穴位注射、灸法治疗及间歇导尿的方法进行膀胱功能训练,促使反射性膀胱功能的建立。结果30例患者均拔除尿管,效果明显。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全面的膀胱功能的早期训练能有效恢复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排尿功能障碍是康复医学中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脊髓损伤后受损的平面以下感知功能、反射功能、运动功能、排尿功能以及性功能均发生一系列的障碍[1]。尤其是在脊髓损伤早期因膀胱可完全丧失神经支配,引起膀胱内尿液潴留,后期可能由于大量残余尿而产生尿流不止,所以一般在脊髓损伤后两周内要给与患者留置导尿。脊髓损伤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排尿障碍,患者大多数都需要留置导尿管。但是长期的留置尿管不仅增加了患者尿路感染的风险,还会导致患者产生自卑消极心理及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脊髓损伤康复阶段的主要护  相似文献   

11.
吉瑾 《家庭医药》2016,(12):45-46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具体方法和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性训练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收集我院60例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上综合性的膀胱功能训练.结果:两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留置导尿时间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尿残余量下降(P<0.01),差异具存显著性;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本组20例脊髓损伤患者,均施行无菌间歇导尿,根据患者制定好饮水计划及导尿时间表,配合膀胱功能训练,结果本组膀胱容量均正常或接近正常,残余尿量均<100mL;16例形成反射性膀胱,12例膀胱充盈后可自行排尿,无严重尿路感染和肾积水等并发症。结论间歇导尿操作简便,效果可靠,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膀胱功能训练联用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3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传统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的43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联合采取电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平均单次排尿量明显增加(P <0.05),每天平均排尿次数以及每天平均尿失禁次数明显减少(P <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的膀胱排尿压力、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以及最大尿流率均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的膀胱排尿压力、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联用电针可以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情况和尿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董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659-66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间歇性清洁导尿的护理方法,从而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8例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间歇性清洁导尿的护理方法,并进行回顾性地分析、总结。结果本组患者膀胱容量均正常或接近正常,残余尿量均<100mL,12例残余尿量<30mL;63例形成反射性膀胱,25例膀胱充盈后可自行排尿,无严重尿路感染及肾积水等并发症。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间歇性清洁导尿,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效果可靠,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家庭用药》2013,(7):6-6
脊髓损伤造成排尿功能障碍使许多患者痛不欲生,由此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成为截瘫患者的第一死亡原因。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侯春林教授领衔的一项科研成果通过调整、重建膀胱神经再支配系列研究,探索各种脊髓损伤部位导致的不同类型膀胱功能障碍,设计了多种膀胱功能重建手术,使一些完全截瘫的患者恢复了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有效康复训练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46例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进行膀胱功能恢复,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和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排尿早,并发症少。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康复护理疗效。方法将3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间歇性导尿4周,疗效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尿中白细胞数的定量变化进行评定。结果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显著,总有效率93.3%。结论间歇性导尿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从而减少尿路感染与防止肾功能损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兰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7):27-28,33
目的:探讨早期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疗效.方法:采用各种刺激使脊髓低级排尿中枢引起反射性尿道外括约肌协同松驰这一原理,综合设定有效的耐力训练、定时的手法按摩及夹闭尿管定时放尿的方法进行早期膀胱功能训练,促进反射性膀胱功能的形成。结果:76例患者中67例(88.16%)在2—3周内建立反射性膀胱功能,达到优良标准。膀胱训练后,残余尿测定成功率达89.47%,泌尿系统感染下降率为87.5%。出院1年后跟踪观察均能顺利排尿。结论:有效的耐力训练与定时的手法按摩是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早期康复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临床上,脊柱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以胸腰段最常见,此处为低级排尿中枢所在部位即脊髓圆锥部,伤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损伤平面以下的躯体运动及感觉功能,而且会造成大小便功能障碍。脊髓圆锥损伤破坏了脊髓膀胱反射弧,后期多发展成低张力、无反射  相似文献   

20.
<正>脊髓损伤所致截瘫后,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的协调紊乱,产生尿潴留、尿失禁及一系列并发症,如肾结石、肾结水、反复尿路感染等导致肾功能损害已成为截瘫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脊髓损伤后患者膀胱护理变得十分重要,现丹阳市中医院康复科对不同脊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