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病自身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诊断价值及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就诊的88例PBC患者、100例非PBC肝功能不全者和140名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计算AMA、AMA-M2、抗gp210抗体和抗sp100抗体诊断PBC的灵敏度、特异度、AUC曲线下面积,并进一步比较各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PBC患者肝脏酶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和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差异是否显著。结果 AMA、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诊断PBC的灵敏度分别为70.45%、77.27%、39.77%和17.05%,特异度分别为90.42%、92.08%、95.42%、96.67%,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4,0.8468,0.6759,0.5686。PBC患者中AMA、AMA-M2阳性组与阴性组间AST、ALT、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抗线粒体抗体在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意义。方法:对33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BC患者中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M2阳性率为87.1%、AMA-M4阳性率为12.9%,AMA-M9阳性率为6.5%,女性占78.8%。结论: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尤以M2阳性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女性患者多见。  相似文献   

3.
<正>抗线粒体抗体(AMA)Ⅱ型又简称为AMA-M2,是原发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早期特异性诊断指标,其诊断PB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超过90%和95%,为PBC最突出的免疫学异常指标,也是PBC最重要的诊断手段,因此,被列为PBC的诊断标准之一[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核抗体(ANA)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对鉴别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免疫印迹法以及散色比浊法分别对12例PBC患者、2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2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33例SLE患者、34例RF患者、26例SS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同时检测抗AMA-M2抗体、ANA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 PBC组阳性率与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PBC组阳性率与病毒性肝炎、AIH有显著差异(P<0.01)。体液免疫方面,PBC患者的IgG水平明显高于SLE、RF组(P<0.05,P<0.01),与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无统计学意义;IgA水平与其它各组均无显著差异,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抗AMA-M2抗体对诊断PBC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通过抗AMA-M2抗体、ANA检测对鉴别PBC与病毒性肝炎、AIH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通过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鉴别PBC与SLE、RF、S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91例肝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研究样本,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将其分为PBC组(9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组,91例)和其他肝病组(LDC组,102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测定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抗体(AMA-M2),采用ELISA法测定抗SP100以及抗-GP210抗体;结合PBC的诊断标准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PBC组抗-Sp100以及抗-GP210的阳性率分别为28.57%(28/98)和43.87%(43/98),抗-GP210、抗-Sp100两者同时出现的阳性率为9.18%(9/98);AIH组与LDC组均末出现抗-Sp100阳性或抗-GP210阳性病例.PBC组的AMA-M2阳性率为96.94%(95/98),其中AMA-M2抗体滴度水平≥1∶800的患者39例(39.80%,39/98),AMA-M2抗体滴度水平在1∶25~1∶200的患者24例(24.49%,24/98),AMA-M2抗体滴度水平在1∶200~1∶800的患者32例(32.65%,32/98).AIH组的AMA-M2阳性率为5.49%(5/91),且所有阳性患者AMA-M2抗体滴度水平均在1∶25~1∶200内,明显低于P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MA对PBC的诊断具有标志性意义,抗SP100对PBC的疾病进展具有提示作用,抗-GP210对阴性PBC患者具有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抗线粒体抗体(AMA)M2亚型是PBC的特异性抗体,疾病早期即可出现。AMA-M2亚型包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7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实验室指标的特点,综合分析对PB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确诊的PBC患者血清生化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75例PBC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酸氨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免疫球蛋白M(IgM)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IgG较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②自身抗体检测75例抗核抗体(ANA)均阳性,主要荧光核型为胞浆颗粒型,着丝点型,核点型,核仁型及混合型;75例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为93.4%, AMA-M 2阳性率为85.3%。结论:综合多项实验室指标检测对PBC的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2例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肝穿刺病理的特征性。方法12例PBC患者静脉抽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自身抗体;B超引导下肝穿刺组织检查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12例患者血清肝功能改变以γ-谷酰基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升高明显[分别为(245±190)和(294±153)U/L];免疫功能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或)AMA-M2亚型阳性9例(占75%),抗平滑肌抗体(ASMA)4例(占33%),抗核抗体(ANA)1例(8%);肝穿刺病理改变:Ⅰ期患者8例;Ⅱ期患者2例;Ⅲ~Ⅳ期患者2例。结论PBC患者的AMA和(或)AMA-M2阳性率较高,肝组织病理的病变特征主要是小胆管的破坏、胆管周炎性细胞浸润及汇管区纤维化,肝细胞改变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结果 36例AIH患者抗平滑肌抗体(ASMA)阳性率58.33%,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LKM-1)阳性率5.56%,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阳性率2.78%和抗线粒体抗体Ⅱ型(AMA-M2)阳性率8.33%;48例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Ⅱ型(AMA-M2)阳性率97.92%,其他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均阴性。AIH和PBC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分别为77.77%、100%。5例PSC患者ANA阳性率60%,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均为阴性。31例健康体检者ANA只检测1例阳性,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均为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各组阳性检出率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核抗体(ANA)及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自身免疫性肝病2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艳彩  刘杞  石小枫  周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06-1608
目的:分析比较三种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LD)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自身抗体特点及治疗方案和疗效,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218例,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164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3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autoimmune hepatitis-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overlap syndrome,AIH+PBC)23例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IH肝功中ALT与PBC、AIH/PBC,及γ-GIb与PBC比较(t9<0.05)有统计学意义,PBC肝功中GGT、ALP明显升高,与AIH、AIH/PBC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AIH以ANA阳性为主(87.80%),SMA阳性占7.93%,PBC AMA(90.32%)、AMA-M2(80.65%)阳性率较高而具有特异性,AIH/PBC兼ANA(95.65%)、AMA(82.61%)阳性,AMA-M2(65.22%)阳性.AIH激素组治疗在生化指标与非激素组比较,出院复查AST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AIH/PBC主要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等治疗.结论:ALD主要为绝经期女性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肝穿刺病理检查对其诊断较为准确,但需结合肝功生化指标、特异型自身抗体等协助诊断.AIH治疗在无禁忌证情况下选择免疫抑制剂,PBC、AIH/PBC主要为UDCA.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及免疫学指标.结果 7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女性与男性之比为6:1,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上腹不适、乏力、尿黄等,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以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CT)升高为主,伴有胆红素升高.66例(91.7%)患者的抗线粒体抗体(AMA)、63例(87.5%)AMA亚型M2阳性.结论 PBC主要发病于中年女性,主要表现为右上腹不适、乏力及程度不同的黄疸,血清ALP、GT水平升高,AMA及AMA-M2亚型抗体阳性,血清IgM、IgG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7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观察分析70例PBC患者的临床特征、各项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0例PBC患者中女性与男性之比为8∶1,平均年龄(53.1±10.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60.0%)、乏力(42.9%)、纳差(41.4%)、黄疸(45.7%)。所有患者碱性磷酸酶(ALP)与r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升高,65例患者(95.9%)胆红素有不同程度的升高。44例患者(62.9%)血清1gM升高。98.6%的串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及AMA-M2亚型抗体阳性。共有41例患者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早期(Ⅰ、Ⅱ期)占82.9%,晚期(Ⅲ、Ⅳ期)占17.1%。结论 PBCA主要累及中年女性,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乏力、纳差和不同程度黄疸,血清ALP和GGT水平升高、AMA及AMA-M2亚型抗体阳性、血清1gM、1gG升高,该病应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器官特异性肝脏疾病。常见于女性,以肝脏门脉周围的淋巴细胞浸润、胆管上皮细胞特异性损伤及血清中高滴度抗线粒体抗体(AM A )为主要特征[1]。目前PBC的诊断通过抗线粒体抗体或其M2亚型、碱性磷酸酶的检测及肝脏病理活检3个标准中的两项来确立。因肝脏病理活检存在创伤性及取样误差,自身抗体的检测成为 PBC诊断的重要手段,其对该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31例确诊PBC患者的自身抗体AMA、AMA‐M2、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初步探讨PBC患者自身抗体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室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以提高认识水平。方法分析26例PBC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26例PBC中女性25例,实验室检查表现为高碱性磷酸酶(ALP)、高γ谷胺酰转肽酶(GGT)、高胆红素血(Tbil)、高球蛋白,存在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及抗核抗体(ANA)等,出现症状至临床确诊时间平均为14个月。治疗以熊去氧胆酸(UCDA)为主的综合方法,治疗6个月后ALP及TBil下降达50%以上者有17例。结论 PBC以中年女性多见,肝脾肿大、黄疸、乏力纳差、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肝功能异常以ALP、GGT升高为主,伴有高球蛋白血症,高滴度AMA及其M2亚型是诊断PBC的主要指标,UCDA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的临床特征、生化及免疫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萍乡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38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特点、免疫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以女性较为多见,主要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及皮肤瘙痒。所有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较正常值明显升高,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异常,44例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和AMA-M2阳性。结论原发性胆汁肝硬化多见于女性,最常见的表现是乏力、黄疸,ALP、γ-GT、ALT、AST异常及AMA、AMA-M2阳性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以血清自身抗体和肝内汇管区细胞浸润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破坏与门静脉炎症性改变。高滴度的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 hondrial antibody,AMA)为PBC血清学诊断标志。根据免疫荧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3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皆为女性,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58.1 ±7.8)岁,初诊至确诊的时间平均为5.7年(10月~11年),主要症状包括搔痒、乏力、纳差,主要体征包括黄疸、肝大、脾大、腹水.实验室检查以ALP,高GGT、高胆红素血症、高球胆白血症,存在多种自身抗体阳性,AMA-M2具有确诊价值.结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累及中老年女性,最常见的症状为搔痒、乏力,部分早期患者可无症状,血清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升高及抗线粒体抗体和(或)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阳性有助于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18.
吴杭源 《淮海医药》2008,26(5):414-415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断经验,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1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发病到确诊时间2~10年,临床症状有乏力、纳差、皮肤瘙痒等,体征有黄疸、肝掌、黄斑瘤、肝脾肿大等。实验室检查ALT、AST、ALP等升高,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阳性。18例均进行了肝穿活检,都符合PBC改变。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容易漏诊误诊,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是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最好做早期肝脏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诊断中肝病相关抗体与生化检测指标的意义。方法 选取3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为A组,另选取同期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B组,再选取34例健康体检者为C组。测定并对比三组自身抗体[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细胞浆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生化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谷氨酰转肽酶(GGT)]检测结果。结果 三组ANA、AMA、ASMA、AMA-M2阳性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LC-1、SLA/LP、LKM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ANA、AMA、ASMA、AMA-M2阳性率分别为100.0%、61.1%、27.8%、33.3%,均高于B组的36.7%、0、0、0及C组的17.6%、2.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多核点型抗核抗体(MND-ANA)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PBC患者60例,同时选择同期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1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例、健康者7例作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MND-ANA。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MND-ANA出现在15例PBC患者中,阳性率为25.0%,对照组仅3例(7.0%)阳性。15例MND-ANA阳性患者中AMA阴性PBC患者5例,AMA阳性PBC患者10例。抗-Sp100阳性率为28.3%(17/60)。抗-Sp100阳性与阴性患者在年龄、生化指标及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Sp100阳性患者免疫球蛋白IgG的水平高于抗-Sp100阴性患者(P<0.05)。结论 MND-ANA有助于线粒体阴性PBC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