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曹小敏  杨祖钦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623-1624
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关系,在工作中与之密切接触的莫过于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器械,因而极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将面临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作者于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对10名护士进行调查,了解输液室护士被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对预防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减少职业伤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导致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常见原因,寻找避免此类职业伤害的对策,降低门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发生的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现状进行分析,统计导致针刺伤的常见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导致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原因有:工作压力大,重视不足违反护理常规和病人不配合等。结论人为因素是导致门诊护士针刺伤的重要原因,加强管理,可有效降低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情况以及被针刺后的心理状态。方法选取我院在职、轮转的急诊科室护士60名,采用前瞻性问卷调查针刺伤害暴露情况、针刺伤害后预防控制情况以及针刺伤的心理危害等。结果10名急诊护士在抽调时间的前1年之内有发生针刺伤,针刺伤时仅有40%护士戴手套;75%的抽调对象认为HIV感染是针刺伤最可怕的后果,其次是感染肝炎病毒(18.33%);发生针刺伤后多数的护士出现了紧张(60%)、焦虑(50%)、恐惧(30%)等心理反应,90%的护士对针刺伤持无可奈何的态度。结论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多数护士遭受针刺伤的心理压力,加强针刺伤害安全管理并采取普及性预防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导致护士针刺伤的常见原因,寻找避免此类职业伤害的安全防护工具,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对2011年1~8月我院39名护士发生的针刺伤状况进行分析,统计导致针刺伤的常见原因和针刺伤的常见部位,并采用自行研制的穿刺指套作为防护工具应用于2011年10月~2012年3月的日常静脉采血工作中,观察对针刺伤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本组39名护士使用穿刺指套前发生针刺伤45人次,使用后发生针刺伤2人次。结论:采用自行研制的穿刺指套在预防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临床实习护士针刺伤后心理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伤是临床工作中一种与注射、手术等临床操作密切相关的职业伤害。研究表明,针刺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危险因素。在我国乙肝总感染率高达10%左右,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我国医务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其中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了解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后的心里状态,笔者就我院临床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及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1年McCormick(1)等人首次报道了针刺伤对卫生人员的危害以来,国外学者对此展开了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但证实了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并且在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我国,直至今日,针刺伤这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有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在这领域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7.
护生针刺伤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吴颖  冯彬  李艳丽 《护理研究》2008,22(8):2151-2152
针刺伤是一种意外伤害,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由于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60%,所以护理人员针刺伤后易感染乙型肝炎。护生由于缺乏职业防护教育、操作不熟练、缺乏临床经验等,针刺伤发生率较临床护士高嘲,故应加强护生针刺伤的防护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8.
针刺伤是一种医务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在英国37%的护士曾受过针刺伤。针刺伤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研究发现有20多种病原体可以通过污染的针头传播包括HBV,HCV和HIV。大量调查表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最危险人群。随着对针刺伤危害的认识,人们开始研究并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减少危害的发生。笔者从针刺伤的流行病学、危害及预防等方面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针刺伤是一种医疗利器(针头、各类穿刺针、手术刀、缝针等)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各种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可由此途径感染到受伤者体内[1],是护理人员最常见遇到的职业损伤之一。美国每年发生锐器伤60万~80万例,护士利器伤害率大约占80%以上,几乎100%的护士在职业生涯中有针刺伤的经历[2]。那么,针刺伤事件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哪些严重伤害,我们该如何有效预防是值得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对针刺伤的危害、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护对策的做一下探讨,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针刺伤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1]。据报道[2],我国约有70%~80%的临床护士受到过针刺伤。因此,临床护士提高对针刺伤危害性的认识,加强个人防护,维护自身健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护士针刺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护士经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易发生针刺伤,且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类型之一[1,2].有研究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1].  相似文献   

12.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等刺伤皮肤造成的意外伤害[1]。针刺伤的严重性不在于利器本身造成的伤害,而在于被污染利器可能造成疾病传播[2],尤其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锐器伤后发生血液、体液传播性疾病的危险性高,远远超过皮肤接触与黏膜接触的危险性[3-4]。研究[5]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和经血液  相似文献   

13.
护生针刺伤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吴颖  冯彬  Li Yanli 《护理研究》2008,22(23):2151-2152
针刺伤是一种意外伤害,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由于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60%[1],所以护理人员针刺伤后易感染乙型肝炎.护生由于缺乏职业防护教育、操作不熟练、缺乏临床经验等,针刺伤发生率较临床护士高[2],故应加强护生针刺伤的防护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行为.方法 举办针对性针刺伤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培训班,对针刺伤发生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制定预防锐器伤害管理规划,锐器伤害档案,确保追踪和观察等措施.对干预前后护士针刺伤防护知识和针刺漏报率做比较.结果 医院护理人员经过教育、督导,优化防护流程等系统干预,职业感染针刺伤知识从原来的平均47分上升到97分,护理人员针刺伤由每年2.21人次下降到平均每年发生1人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器伤上报率上升到60%(p<0.05).结论 教育、瞥导、防护处理流程等多项措施相结合,能有效降低针刺伤率和提高针刺伤后正确处理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勤  徐晓敏 《全科护理》2012,(5):455-456
针刺伤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疾病最危险传播途径之一[1]。我国约80%的护士受到过针刺伤害[2]。急诊科是静脉输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以及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科室,也是许多细菌的集散地,属于高风险科室。对于急诊科护士而言,  相似文献   

16.
许翠娴 《全科护理》2013,(34):3249-3250
[目的]了解导致临床护士针刺伤高发的各种危险因素,为制定、落实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减少锐器刺伤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方式调查95名护士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的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护士对导致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认知不足及针刺伤发生后的应急处置不规范,如针刺伤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上报不重视及伤口应急处理不当,护理操作不规范等.[结论]护士是医疗工作中针刺伤的高危群体,应制定、落实诸如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护理操作等相应的多层次防护措施,规避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针刺伤职业危害主要有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危害。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有:时间、环节、环境、医疗器械、各层人群等。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通过加强培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纠正不良的护理工作习惯和危险的工作行为,执行规范操作程序,护理管理者做好监管,针刺伤的发生会逐渐减少,从而确保护士身心健康地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监测分析,找出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急诊护士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急诊护士针刺伤的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19.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护士经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易发生针刺伤,且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类型之一[1,2]。有研究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 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1]。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由针刺伤造成的感染占84.2%。说明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3]。因此,针刺伤对护士来说危害性大,探讨其针刺伤的原因,以便…  相似文献   

20.
针刺伤对护士的危害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伤及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易感染血源性传染病。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护意识可切实减少针刺伤及锐器伤的发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护理人员因针刺伤而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