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对1998-2008年应用DCO方法救治的31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早期双侧髂内动脉结扎17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2例.11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作清创和简单外固定,后期确定性内固定手术.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早期经后路行简单椎板减压.ICU治疗时间为1~11 d,平均4.3 d.本组患者死亡1例,其余30例全部生存.结论DCO更符合外伤后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早期针对性控制处理及后期的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严重多发伤救治中外固定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外固定架的应用条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47例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严重多发伤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骨盆骨折16例,四肢骨折35例;闭合性骨折18例,开放性骨折29例。结果死亡3例,存活44例;18例接受再次手术,29例外固定架作为确切性固定手段,26例骨折愈合、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在严重多发伤骨折的早期处理中,外固定架固定应用范围较广,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随着骨科技术与急救医学的发展,对部分伴有骨折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能在挽救生命的同时治疗原发伤,使损害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程序得以简化,提高救治效率.笔者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11年4月伴有胫骨干闭合骨折的严重多发伤患者30例Ⅰ期分别给予交锁髓内钉及外固定架治疗,探讨严重多发伤Ⅰ期确定性手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严重多发伤(ISS≥20分)合并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早期行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骨折.本文就其早期行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骨折,在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创面感染率、促进创面愈合等治疗效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多发伤并脂肪栓塞综合征中长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与时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mme,FES)是创伤及长骨干骨折的严重并发症,也常并发于长骨干内固定术后。对多发伤伴长骨干骨折患者是否早期采取确定性治疗报道较多,而对已发生FES且长骨干骨折仅得到暂时固定治疗的多发伤患者,采取何种内固定方法、何时进行手术,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自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以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院内早期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10年6月治疗骨关节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73例(平均ISS≥27分)临床资料,早期采用控制出血、骨折临时固定、手术优先解决危及生命的损伤等损害控制措施救治。结果 73例患者中,1例因严重颅脑外伤死于入院后11h,1例因ARDS死于术后24h,2例因伤后第3、6天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因未予以早期积极救治死于入院后2h内;66例存活(90.4%),死亡7例(9.6%)。结论及时控制出血、早期骨折固定、手术优先解决危及生命的损伤、合理应用损害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等措施有助于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对临床救治严重创伤伤员有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四肢闭合性长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选取2009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58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闭合性四肢长管骨骨折早期行单臂支架临时外固定的患者,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18~70岁,平均47岁。待全身病情稳定、局部软组织损伤改善后,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终确定性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外固定支架使用时间6d。二期确定性内固定治疗前2例出现钉道感染。内固定术后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5.2个月。术后切口3例出现感染,总体感染率为5.2%。结论早期采用临时外固定支架没有增加最终确定性内固定手术后感染率,有利于闭合性长管骨骨折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8.
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应用41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CO)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DCO方法救治严重多发伤4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均行髂内动脉断血术,其中双侧髂内动脉结扎21例,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8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0例。10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行清创和简单外固定。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行简单椎板减压。均在ICU复苏治疗后,再做确定性内固定手术。本组死亡率12%(5/41),死亡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值41.4分,主要死于休克和合并伤。共发生并发症7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右髂总动脉血栓形成1例,2例膈下脓肿,1例下肢深部感染,均痊愈。结论迅速准确的诊断和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合理应用DCO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救治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及其并发症的方法。方法笔者对1998~2011年救治的299例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男性172例,女性127例;年龄19~83岁,平均(47.3±8.2)岁。将其中1998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16例未采用损害控制外科(DCS)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04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183例采用DCS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对照组均行一期手术治疗。治疗组一期急诊先行髂内动脉断血术以控制出血(其中89例加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伴脏器损伤者同时行胃肠破裂、膀胱破裂修补以阻断污染,行脾切除、肝修补控制出血,然后转往ICU行复苏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包括骨盆、后尿道和直肠修复重建等。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生存率分别为75.86%(88/116)和87.98%(161/183)。术后并发症包括失血性休克74例、盆腹腔感染27例、腹腔间隙综合征22例、脂肪栓塞综合征12例和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主要死因为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感染性休克。结论 DCS救治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明显提高生存率。主要方法为初期简化手术控制出血、污染(包括粪尿改道和有效引流),结合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ICU复苏期遵循损害控制性复苏,观察处理各种并发症;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确定性手术行骨盆、后尿道和直肠修复重建等。  相似文献   

10.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多发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多发骨折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创伤救治中心2005年1月-2008年3月应用伤害控制性手术治疗的多发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49例(ISS≥25分)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率及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结果43例创伤性休克中41例得到纠正。1例因门静脉毁损死于术中;1例骨折临时固定后送入ICU生命支持,于伤后11小时死亡;1例于伤后17天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剖腹探查术中呼吸心跳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成功存活。1例胫腓骨骨折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伤后7天更换髓内钉固定后发生局限性骨髓炎,经开窗引流、开放植骨后痊愈。46例病例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严重多发性骨折严重多发伤病人应用伤害控制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骨折早期治疗强调外固定支架尽早适当复位固定骨折,多次创口清创及应用VSD覆盖创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48例的治疗效果。按Schatzker分类,Ⅰ型8例,Ⅱ型30例,Ⅲ型5例,Ⅳ型3例,Ⅴ型1例,Ⅵ型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42例获得随访,随访期1~5年,全部骨性愈合。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解剖复位、骨缺损植骨、稳定的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对1998-2008年应用DCO方法救治的31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早期双侧髂内动脉结扎17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2例.11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作清创和简单外固定,后期确定性内固定手术.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早期经后路行简单椎板减压.ICU治疗时间为1~11 d,平均4.3 d.本组患者死亡1例,其余30例全部生存.结论DCO更符合外伤后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早期针对性控制处理及后期的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the feasibility, indications and efficacy of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DCO) in treating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fractur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done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31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fractures treated by DCO from 1998 to 2008. Results Of all patients, 18 patients were combined with pelvic fractures and hemorrhage. Bilateralis hypogastric artery ligation was performed early in 17 patients and nonage pelvis external fixation was performed in 12. Eleven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combined with femoral fractures received primary debridement and temporal external fixation for further definitive internal fixation. Two patients with spinal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received primary simple decompression. All patients received resuscitation in ICU for average 4.3 days (1-11 days). There was one death due to hemorrhagic shock. Conclusions DCO well conforms to pathophysiological character of the wounded. Early DCO and later integrated treatment are key to enhancement of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胸腔镜探查同期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并血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25例多发肋骨骨折并血气胸患者,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19~66岁,平均43岁。13例作为对照组,只行肋骨骨折内固定和胸腔闭式引流术;12例行早期胸腔镜探查同期肋骨骨折内固定为观察组,评价早期胸腔镜探查同期肋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血氧饱和度、胸腔感染、肺完全复张情况、凝固性血胸与再次手术及住院天数比较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早期胸腔镜探查同期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并血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胸部脏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3月~200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1例合并胸部脏器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分为伤后72h内手术组(早期手术组)及72h后手术组(延期手术组)两组,收集相关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手术组52例,平均住院(13.6±3.4)d;延期手术组59例,平均住院日(20.3±4.3)d;早期手术组平均住院日明显少于延期手术组(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并发肺炎3例(5.8%),延期手术组术后并发肺炎8例(13.6%),早期手术组肺炎发生率少于延期手术组(P〈0.05);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评分)两组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行组内神经功能恢复分析,当ISS评分≥25分时早期手术组术后恢复优于延期手术组(P〈0.05)。各组在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合并胸部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且严重损伤(ISS≥25分)患者早期手术干预可能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造成隐性失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行内固定术治疗的7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cross方程来计算患者隐性失血量,并采用多重线性回顾分析评估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中隐性失血量为(586.47±114.72)mL,显性失血量为(212.09±169.46) mL;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造成隐性失血的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病、术前抗凝、骨折分型以及伤后延迟时间等。结论阴性失血是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中应该充分考虑阴性失血的存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切口入路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0~70岁,平均49.7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5例,坠落伤7例。平台前外侧骨折6例,前内侧骨折11例,前内、前外广泛骨折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4d,平均6.5d。22例均采取前内侧或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倒"L"型切口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并发症(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X线片下骨折线消失为准)以及术后12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73.4±40.3)min,术中出血量(187.5±53.1)mL,术后住院时间(16.3±4.6)d,骨折愈合时间(31.2±7.5)周。术中及术后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3±4.9)个月;术后12个月时膝关节HSS评分为(84.6±17.3),优良率为81.8%(18/22),两侧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前内侧或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倒"L"型切口入路对组织损伤小,骨折端暴露充分,利于直视下复位内固定,对膝关节远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下肢多发骨折合并多发损伤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02例下肢多发骨折患者,骨折共258处。56.8%合并颅脑、胸、腹多发损伤。经救治无急性死亡。下肢多发骨折处理以股骨骨折为主,合并同侧髋、膝关节损伤及脊柱骨盆损伤者,强调内固定处理。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率达85.4%。  相似文献   

18.
张震 《临床军医杂志》2009,37(4):586-587
目的探讨非扩髓型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0年12月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1~61岁,平均36.5岁,闭合性骨折7例,开放性骨折14例。按Gustilo分类:Ⅰ型2例,Ⅱ型7例,Ⅲa型5例。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周。关节功能按Johner-W ruhs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结论非扩髓型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具有固定坚强、创伤小、术后可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胫骨多段骨折首选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