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在早期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要机械通气的NRDS早产儿71例随机分为HFOV组36例,SIMV组35例,两组均予固尔苏替代治疗,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吸氧浓度(FiO_2)、平均气道压(MAP)的变化,并观察两组III~IV级颅内出血(IVH)、肺气漏(PAL)、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12hHFOV组氧合改善更明显,PaO_2、OI、FiO_2较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_2下降HFOV组较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OV组PAL发生率较低,机械通气时间短,与SIM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AP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持续存在,两组存活率、IVH、PPHN、BPD、PVL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和SIMV治疗NRDS是安全有效的,HFOV的优势能迅速改善氧合,排出CO_2,肺损伤更少,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随机采取HFOV及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NRDS患儿,比较其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 HFOV组患儿在治疗后4、12、24 h氧合指数(OI)明显下降,并低于CMV组(P<0.01);两组患儿各时间点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FOV组患儿上机后1 d胸片较CMV组明显好转(P<0.05).HFOV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于上机后1、2 d时较CMV组显著减少(P<0.01).两组患儿治愈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OV组上机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CMV组(P<0.05),慢性肺疾病(CL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及气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MV组(P<0.05).结论 HFOV能更好地改善N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时间和上机时间,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常频和高频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早产NRDS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50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CMV组),另50例采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HFOV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并发症发生率及转归。结果 1HFOV组治疗48 h后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CMV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FOV组治疗8 h、24 h、48 h后Pa O2、OI、Pa CO2水平较CMV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FOV组慢性肺疾病、气胸发生率明显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治愈率为98.0%,明显高于CMV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塞式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在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85例极低出生体重NRDS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nDuoPAP组45例,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40例,主要观察两组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 h、12 h、24 h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PaO2/FiO2)、失败例数等。结果 nDuoPAP组无创辅助通气1 h、12 h、24 h评估PaCO2、PaO2、OI与nCPAP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uoPAP组与nCPAP组上机失败率(4.44%vs.22.50%)以及呼吸暂停发生率(13.33%vs.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uoPAP组与nCPAP组无创通气时间[(3.61±0.97)d vs.(3.44±1.18)d],发生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内出血(IVH)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uoPAP治疗NRDS,与nCPAP相比更能改善氧合,减少CO2潴留,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动牙刷振背联合密闭式吸痰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出生后6 h内诊断NRDS且需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取电动牙刷振背后行密闭式吸痰(CSS)。对照组予新生儿窒息复苏面罩叩背后行开放式吸痰(OSS)。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排痰量、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支气管分泌物培养阳性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气胸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排痰操作后24 h及72 h血气分析指标中PaO2比对照组升高,PaC02比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痰后24 h及72 h炎症介质IL-6和TNF-α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痰操作后24 h及7...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沐舒坦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76例患肺透明膜病(HMD)(Ⅲ~Ⅳ级)机械通气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高频震荡通气(HFOV)组40例和常规机械通气(CMV)组36例。两组在上机初即开始应用PS,HFOV组同时每日静脉给予沐舒坦30 mg/kg。观察两组早产儿上机前后血气指标、相关呼吸功能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HFOV组上机1 h、12 h、24 h评估Pa O2、Pa O2/Fi O2、氧合指数(OI=100×MAP×Fi O2/Pa 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Pa O2/(713×Fi O2-Pa CO2/0.8)与CMV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与CMV组死亡例数、上机时间、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例数、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HFOV、PS、沐舒坦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可以改善其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改善其氧合,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8月期间住院治疗的78例新生儿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CMV组为38例、HFOV组为40例。观察患儿在上机0 h、2 h、8 h和24 h时FiO_2、OI、Pa/A等氧合功能参数变化,并比较两组存活率、上呼吸机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HFOV组患儿上机时间和VILI发生例数均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存活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随上机时间延长,两组患儿FiO_2、OI降低(P0.05),而Pa/A升高(P0.05),且HFOV组参数改变优于CMV组(P0.05)。结论HFOV治疗新生儿NRDS可改善氧合功能,效果优于CMV,且可缩短上机时间和减少VILI发生例数,是治疗新生儿NRDS的有效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78例,根据通气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插管上机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上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可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减低插管上机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比例辅助通气治疗幼兔胎粪吸入的肺组织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治疗幼兔胎粪吸入的肺组织病理变化。方法将30只日龄20~30d的幼兔随机分为灌入胎粪后实施比例辅助通气组(PAV组)、灌入胎粪后实施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SIMV组)、灌入胎粪后不予通气组(MAS对照组)以及灌生理盐水不予通气组(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于灌后8h处死。观察湿干重比及病理大体评分,光镜下观察肺损伤程度。结果 (1)四组间肺组织湿干重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00,P=0.000),PAV组湿干比较MAS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V组湿干重比较SIMV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MV组与MAS组湿干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5);(2)四组之间肺损伤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125,P<0.05)。SIMV组与MAS组肺损伤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PAV组评分较SIMV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V组评分较MAS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胎粪吸入机械通气治疗应用PAV时所致的肺损伤程度较应用SIMV时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有效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4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病区治疗的重症MAS 64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6例。A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猪肺磷脂(固尔苏)治疗;B组:给予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猪肺磷脂治疗;C组:给予单纯HFOV治疗;D组:给予单纯性CMV治疗。比较四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HFOV联合猪肺磷脂治疗重症MAS,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气分析值、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Pa O2/Fi O2)、氧合指数、平均上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指标对比上,均优于其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确切。结论应用HFOV联合猪肺磷脂治疗重症MAS,可迅速改善通气和氧合,明显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常频叠加高频振荡通气对急性肺损伤大鼠氧合和通气的影响。方法以15只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给予机械通气,用生理盐水肺灌洗制作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先后行常频机械通气(CMV参数:FiO2 100%、f 30 bpm、PEEP 6 cmH2O、I∶E 1∶2、MAP 12 cmH2O)、高频振荡通气(HFOV参数:FiO2 100%、f 11 Hz、Paw 12 cmH2O、Ti 33%)、常频叠加高频振荡通气(CMV+HFOV参数同前)各1 h,监测动脉血气。计算PaO2/FiO2、氧合指数(OI)、肺内血分流率(Qs/Qt)。结果损伤前、CMV、HFOV、CMV+HFOV各指标变化:(1)PaCO2分别为(41.04±3.94)mmHg、(100.5±28.73)mmHg、(82.06±22.87)mmHg及(54.01±19.32)mmHg,损伤后均显著高于损伤前(P<0.01);CMV+HFOV显著低于CMV、HFOV(P<0.01);CMV、HFOV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aO2/FiO2分别为(467.9±47.71)mmHg、(105.3±25.39)mmHg、(131.2±67.72)mmHg、(216.3±76.84)mmHg,损伤后均显著低于损伤前(P<0.01);CMV+HFOV显著高于CMV、HFOV(P<0.01);CMV、HFOV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OI分别为1.88±0.30、8.84±2.15、6.16±3.19、4.60±1.71,损伤后均显著高于损伤前(P<0.01);CMV+HFOV、HFOV显著低于CMV(P<0.01);CMV+HFOV、HFOV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Qs/Qt分别为0.11±0.02、0.29±0.02、0.26±0.05及0.24±0.04,损伤后显著高于损伤前(P<0.01);各通气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频叠加高频振荡通气在促进肺损伤大鼠CO2排出及改善氧合方面优于单纯常频通气和单纯高频通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加压力支持通气/压力支持通气两种模式切换结合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技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研究组(A组)予小潮气量(7ml/kg)机械通气并实施PHC技术,对照组(B组)予常规潮气量(12ml/kg)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动脉血气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和气胸例数。结果治疗后2h、24hA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低于B组(P〈0.01);机械通气2h、24hA组pn、Pa02值上升,PaC02值下降的速度滞后于B组,但与机械通气前比较,P〈0.05或P〈0.01;A、B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为(7.2±3.2)d和(15.6±10.6)d,p〈0.01;住院时间为(10.2±3.2)d和(18.6±10.4)d,P〈0.05;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和8例(p=0.022);气胸0例和4例(p=0.049)。结论SIMV+PSV/PSV切换联合PHC技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机械通气的VAP发生率和气压伤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初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需机械通气的RDS患儿50例,2011年11月前以常频机械通气的25例患儿作为CMV组,2011年11月后以高频振荡通气的25例患者患者作为HFOV组。结果机械通气1h后,两组患儿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血氧分压(PO2)均较0h有不同程度改善,且在1h及6hHFOV组较CMV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24h后HFOV组的PO2、MAP与CM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患儿用氧时间与CM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漏、颅内出血、心力衰竭、DIC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休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发生休克症状的病人增多,但积极处理后可以缓解。结论 HFOV能更好更快的改善RDS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用氧时间,但24h后的疗效与CMV组比较无差别,未缩短使用呼吸机的时间。未明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休克积极处理后可以纠正。HFOV可以作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加常频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特点。方法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18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0例和对照组8例,研究组通气模式为高频振荡通气加常频通气,对照组采用为常频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匕机后临床疗效、呼吸机参数、氧合指标以及气胸、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总结高频振荡通气加常频通气的护理特点和体会。结果研究组上机24h后吸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力(MAP)、氧合指数(0I)和临床转归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出血发生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叠加常频通气模式能提高HMD患儿的氧合,改善临床转归,降低气胸的发生率,而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疗效明显优于常频通气模式。同时治疗过程中优质的机械通气相关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NRDS 64例,随机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30例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34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及并发症等.结果 HFOV组患儿吸入氧分数明显低于CMV组,PaCO2及氧合指数迅速下降,pH及PaO2明显上升,HFOV组发生肺气漏及慢性肺部疾病(CLD)等并发症低于CMV组(P<0.05).结论 HFOV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新型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对弥漫性肺出血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弥漫性肺出血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ASV和SIMV模式进行治疗直至撤机,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和通气参数、机械通气时间、肺出血停止时间、撤机成功率及气压伤发生率的影响.[结果]①两组的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 但ASV组较SIMV组出血停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脱机成功率均100%,无气压伤发生.②ASV组较SIMV组,潮气量(VT)增加而呼吸频率(RR)明显减慢,差异有显著性(P〈0.01);气道峰压(PIP)和平台压(Pplat)下降显著(P〈0.01或P〈0.05),内源性呼气末正加通气(PEEPi)的发生率22.38% ,明显低于SIMV组的44.67%(P〈0.01),ASV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亦明显缩短减少(P〈0.05).[结论]ASV模式应用于急性肺出血并呼衰患者,与传统SIMV模式相比具有相同的改善氧合的效果,但呼吸力学的改善更有利于撤机和肺保护,理论上减少机械通气加重肺出血的发生,且操作较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小潮气量和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4例)采用小潮气量(6ml/kg)机械通气治疗,B组(n=44例)采用常规潮气量(10ml/kg)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pH、PaO2、PaCO2)变化情况,机械通气治疗0.5h、24h的气道压力指标气道峰压(Ppk)、平台压(Pplat)、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变化情况以及气压伤发生率、存活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B组pH(7.44±0.05)、PaO2(10.12±1.34)明显高于A组(7.37±0.07),(8.51±1.23)(P〈0.05),PaCO2(4.81±1.03)明显低于A组(6.77±1.14)(P〈0.05)。B组患者机械通气0.5h气道Ppk、Pplat、PEEPi水平[(4.50±0.72)、(3.60±0.76)、(1.07±0.20)]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0.5h[(3.67±0.65)、(3.04±0.57)、(0.80±0.15)](P〈0.05);B组患者机械通气24h时气道Ppk、Pplat、PEEPi水平[(4.27±0.54)、(3.58±0.67)、(0.95±0.11)]均明显高于A组24h患者[(3.62±0.76)、(2.92±0.72)、(0.72±0.22)](P〈0.05)。A组气压伤发生率(0%)明显低于B组(18.2%)(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7.5±3.4),(12.7±4.2)较B组(12.2±5.1),(17.3±6.5)明显缩短(P〈0.05),而存活率(84.1%vs77.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明显减轻或避免肺组织损伤,是一种有效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叶媛媛  张伟  王昌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476-1477,1479
目的 观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压力支持(P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同时探讨SIMV+ PS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感染治疗、原发病治疗、营养治疗等常规疗法;对照组(42例)在此基础上行SIMV ,观察组(50例)行SIMV+ PS。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吸气峰压(PIP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值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脱机时间分别为(13±9)d、(15±10)d、(60±5)h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1±11)d、(22±8)d、(73±8)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机成功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P<0.05)。结论 SIMV+ PS通气模式可加速脱机,减少COPD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有利于患者疾病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频通气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血管活性药物、保护各脏器功能等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频通气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PaCO2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频通气联合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优于单用常频机械通气,对平均动脉压、心率影响小,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