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1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桂清  孙桂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167-167,17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综合征的临床诊治与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10例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315例手术中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10例(3.17%),双胎妊娠4例(1.27%),巨大儿3例(0.95%),羊水过多1例(0.32%),合并有心功能不全1例(0.32%),胎盘早剥1例(0.32%)。结论:孕妇转为侧卧位后,低血压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对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综合征应及时有效地进行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阻滞下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常见 ,近年我院相继发生两例 ,在麻醉医师操作中出现的严重低血压综合征 ,致心跳骤停 ,值得重视。例 1:患者 2 8岁 ,体重 6 4kg ,妊娠 39周 ,相对头盆不称。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前肌注阿托品 0 5mg,安定 10mg。入室血压 110 /90mmHg。左侧卧位行L2— 3 硬外间隙穿刺 ,头侧置管 4cm。平卧后血压 110 /80mmHg。注试验量 (0 5 %盐酸布比卡因 ) 5ml,5分钟无异常后以 0 75 %盐酸布比卡因8ml注入 ,注药后 2分钟患者突然自诉头晕 ,随即意识消失 ,脉膊、血压不能测及 ,呼…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阻滞麻醉剖宫产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康 《江苏医药》2001,27(4):315-315
硬膜外阻滞麻醉 (硬麻 )是剖宫产常用的麻醉方法。由于产妇对麻醉的耐受性较差 ,心血管系统抑制的发生率较高 ,易引起血压下降及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SHS)。为探讨SHS处理措施 ,现将我院硬麻下剖宫产术时发生的 3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我院 1995~ 1997年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72 8例 ,年龄 2 3~ 2 4岁。二、方法与结果穿刺间隙选择L2~ 3 或L1~ 2 间隙 ,局麻药为 1%利多卡因 0 1%~ 0 15%地卡因混合剂 (含 1∶2 0万肾上腺素 )。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平卧 ,先注入试验剂量混合剂 3~ 5ml,观察无腰麻现象后 ,再注入上述…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阻滞下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临床上偶有发生,可致严重后果,近年我院发生2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1.1 例1:患者28岁,体重64kg。妊娠39周,相对头盆不称。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前肌注阿托品0.5 mg,地西泮(安定)10  相似文献   

5.
目的硬膜外腔注入麻黄碱预防硬外阻滞后低血压。方法选择204例心功能正常,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4)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20m l;观察组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20m l加入麻黄碱15mg(0.075%)。结果观察组硬膜外阻滞后SBP、DBP、MAP、HR与阻滞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硬膜外阻滞前后SBP、DBP、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后SBP、DBP、MAP、HR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腔注入0.075%麻黄碱对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具有预防作用,特别对体质差、阻滞平面较广和施剖宫产术的患者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硬膜外阻滞剖宫术预防及纠正低血压的有效措施。本文观察输液部位的选择对静脉输液的影响 ,以探求静脉输液在剖宫术中应用的合理性、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观察足月妊娠剖宫产病人 10 0例 ,美国麻醉学学会(ASA) ~ 级。术前禁食 ,不用术前药。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 ,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措旌。方法 对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麻醉前建立静脉通道,合理的液体输入,采取合适的体位等护理措旌。结果 100例产妇的血压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仅5例有血压下降,发生率为5%,其中4例应用麻黄素升压药后血压平稳。结论 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旌,可有效地防止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确保围手术期的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9.
10.
杨峰  李云霞 《云南医药》2012,(2):217-218
产妇于临产期取平卧位时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约占50%,在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术时发生率更高,低血压时产妇可能恶心呕吐甚至意识丧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规模化实施对临产后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影响.方法 总结1999、2009年2年份1-12月所有孕足月分娩、完整在案的病历2885例,分析2年份的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率、总剖宫产率及临产进入活跃期后试产失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1)分娩镇痛率升高,总剖宫产率下降.1999年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率为17.99%,总剖宫产率为40.80%; 2009年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率为51.23%,总剖宫产率为27.81%,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2)临产进入活跃期后,试产不成功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99年为6.78%,2009年为3.78%,差异有显著性(P<0.05).(3)进入活跃期试产失败病例平均试产时间和宫颈口扩张程度呈逐年增加趋势,1999年,试产失败病例平均试产时间( 164.11±55.35) min,试产失败时平均宫口扩张程度(5.30±2.05) cm; 2009年,试产失败病例平均试产时间(284.50±84.66)min,试产失败时平均宫口扩张程度(7.00±1.83)cm;差异有显著性(P<0.05).(4)实施规模化分娩镇痛后,头位难产发生率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均下降.1999年头位难产剖宫产率48.08%,2009年头位难产剖宫产率3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1999年临产后不合理剖宫产率23.08%,2009年临产后不合理剖宫产率2.5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 规模化开展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能降低剖宫产率特别是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临产后不合理剖宫产率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硬膜外镇痛对泌乳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 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毕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及相应护理,对照组采用肌内注射哌替啶100mg次/的术后镇痛方法及普通护理。观察2组初乳时间、24h哺乳次数、乳汁不足发生率及产后48h血清泌乳素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初乳时间短于对照组,24h哺乳次数和产后48h血清泌乳素分泌量多于对照组,24h乳汁分泌不足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硬膜外镇痛结合相应护理可促进产妇泌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行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吗啡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三组均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布托啡诺组注射布托啡诺1 mg、0.125%左布比卡因;吗啡组注射2 mg吗啡、0.125%左布比卡因;对照组采用5 mL生理盐水。对新生儿进行1min、5 min Apgar评分,15 min的适应能力和神经行为评分(NACS评分);术中及术后2、4、8、12、24 h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Apgar评分、NA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布托啡诺组术中探查痛及宫缩痛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布托啡诺组和吗啡组术后2~24 h的VAS评分也低于对照组。同时,布托啡诺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的情况也低于吗啡组。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手术镇痛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将40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4组,在手术结束时将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氯胺酮注入硬膜外腔。观察结果表明:氯胺酮注入硬膜外腔有镇痛作用,时间随剂量加大而延长,一次注药量以20mg为佳,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罗凯  邓红 《贵州医药》2001,25(7):597-598
目的:研究硬膜外腔注射小剂量芬太尼对剖宫产术中寒战的影响。方法: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均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除局麻药外,A组实验组加注芬太尼1.8μg/kg,B组(对照组)加注与A组芬太尼量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记录阻滞平面,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寒战发生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寒战发生例数A组28例与B组40例具有显著差异(P<0.05);胎儿取出前寒战发生例数A组6例与B组21例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胎儿取出后1min及5min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硬膜外小剂量芬太尼能降低剖宫产术中寒战的发生率,小剂量芬太尼注入硬膜外腔对母婴均安全。  相似文献   

16.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本院产科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芬太尼,比较两组产妇的术中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和术后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在麻醉中的基本生命体征情况如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4 h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稳定剖宫产产妇的术中生命体征,减轻术后的疼痛不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曲马多复合0.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36例20~40岁, ASA I~Ⅱ级,行剖宫产术病人,根据硬膜外阻滞用药不同随机分成,I组: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组(n =18),Ⅱ组:罗哌卡因组(n=18)。观察BP、HR、SpO2、感觉阻滞(针刺法)、下肢运动阻滞(Bromage评级)、术中镇痛效果、腹壁肌松质量、新生儿即刻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I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Ⅱ组,而作用持续时间及术后VAS<4分时间长于Ⅱ组(P <0.05);术中探查、取胎时点镇痛效果评价为优的比率I组高于Ⅱ组(P < 0.05),其它时点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用于剖宫产术,复合曲马多可改善0.7 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的镇痛效果:提高术中镇痛质量,缩短起效时间,延长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吗啡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对产妇泌乳和消化道蠕动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拟行剖宫产的足月孕初产妇,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分成镇痛组和对照组(各40例),镇痛组术后用0.15%希比卡因和0.005%吗啡以2ml/h经硬膜外导管持续泵注行术后镇痛,对照组常规按需肌注哌替啶进行镇痛.观察镇痛镇静效果,泌乳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作为肠蠕动恢复的指标).结果镇痛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泌乳时间比对照组提前(P<0.05).镇痛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吗啡行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能促进产妇泌乳,促进胃肠功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9.
王奋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294-2295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产科2009年1~12月足月妊娠初产剖宫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选用硬膜外麻醉,L2~3椎间隙穿刺,观察组给予利多卡因和瑞芬太尼50μg硬膜外腔注入;对照组仅给予利多卡因.记录疼痛消失时间、阻滞有效时间、全程局麻药用量,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缩短,阻滞有效时间延长,全程利多卡因用量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良好,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The current study assessed self-reported psychopathology in women who spontaneously quit or continued smoking after learning that they are pregnant and examined whether any potential differences remained after control for confounding variables. All participants (77 smokers and 50 spontaneous quitters) completed 3 assessments of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prior to enrollment in either smoking cessation or relapse prevention studies. Assessments included the Brief Symptom Inventory (BSI);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 and the Adult Self-Report (ASR). Smokers and spontaneous quitters differed on sociodemographic and smoking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smokers reported significantly more depression/anxiety symptoms and withdrawn behavior than spontaneous quitters on the BSI and the ASR. Higher depression scores on the BSI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odds of continued smoking,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sociodemographic and smoking variables in multivariate analys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depressive symptoms may be an independent contributor to the problem of continued smoking during pregnancy, which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smoking-cessation interventions among pregnant wo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