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谈分诊护士与患者交流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口腔门诊为综合性门诊,分为口内、口外、正畸、修复四大专业,患者对此了解甚少,他们来自社会各个层次,年龄、职业、文化教育、性格和个人素质均有很大差异,如不能及时疏导和分散就诊,就可能造成混乱,影响治疗工作。因此,掌握好交流这门艺术是保证做好分诊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孕妇锌、铁、钙、镁、铜5种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梁桂杰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0):189-190
目的:了解孕妇在不同孕期锌、铁、钙、镁、铜5种微量元素变化规律。方法:84名正常体检妇女为对照组。按孕周将936名孕妇分为早孕(小于16周)、中孕(16~28周)、晚孕(大于28周)3个实验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孕妇锌、铁、钙、镁、铜五种微量元素值。结果:妊娠早期孕妇缺钙明显。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缺乏铁和锌的比例升高,钙元素早孕组缺乏的比例最高,中孕组孕妇缺锌元素的比例最高,晚孕组缺铁元素的比例最高。早、中、晚期镁、铜变化不大,缺乏人数较少。结论:早孕期的孕妇注意钙元素的补充,中孕期应注意锌、钙、铁元素,晚期加强铁元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测定趋化素、脂联素在正常妊娠妇女、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早、中期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正常孕妇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趋化素、脂联素的表达差异,为GDM的早期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120例孕妇,其中GDM孕妇患者为实验组,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各60例.测定孕早、中期空腹血清趋化素、脂联素、胰岛素及血糖水平.结果 随着孕周期增长,两组血清趋化素、FBG、FBG、HOMA-IR水平上升,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实验组孕早、中期血清趋化素、HOMA-I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孕早、中期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趋化素及脂联素在GDM患者孕早中期的表达有明显变化,联合监测趋化素、脂联素的水平有助于GDM的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4.
口腔及颌面部的恶性肿瘤,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由于口腔解剖生理特点及患者对癌前病变和癌早期病变缺乏防治常识,故常常就诊时已失去治疗良机。为此,加强口腔癌的防癌宣传教育,提高诊疗技术是我们口腔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口腔检查口腔癌在早期往往缺乏自觉症状。对早期发现来说口腔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检查者应带着无产阶级感情,认真负责地进行口腔检查。检查过程中要做到视诊和扪诊相结合,从口外到口内做有步骤的检查。一、颌面部:颜面及颌骨不对称,常是颌骨肿瘤的重要线索。如颌面部有久不愈合溃疡、皮角突然生长迅速应做活体组织检查,以便确诊。二、颈部:主要是淋巴结的检查。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妊娠妇女口腔疾病就诊原因及发病情况。方法针对2000年1月—2010年5月就诊的316名孕妇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妊娠期常见的口腔病损为:妊娠期龈炎、急性智齿冠周炎、急性牙髓炎等。可单发或同时伴发。结论孕前行口腔健康检查、预防性治疗及孕期卫生保健对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1983年10月~1985年10月间我们对产前检查门诊正常孕妇进行了外周血血红蛋白、静脉血血红蛋白、血球压积、血清铁及脐带血血清铁测定,以期为正常孕妇铁状况提供血液变化指标。一、观察对象及方法:观察对象为健康单胎孕妇,按不同孕周分为三期:妊娠早期(6~12周),妊娠中期(12~28周)及妊娠后期(29~42周)。  相似文献   

7.
近日,发表在六月版妇产科杂志(Obstetrics&Gynecology)的文章称,根据美国妇产科医生协会(ACOG)的专业委员会意见,磺胺类药物和呋喃妥因可作为怀孕的中期和后期(即4~9个月)孕妇尿路感染等疾病的首选药,在怀孕的早期(1~3个月),这些药物也可以作为备选药品,在没有其他治疗药物的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孕早、中期微量元素水平与先兆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5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50例中期先兆流产患者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正常孕早、中期妇女各50例为对照组,测定微量元素锰(Mn)、铜(Cu)、铁(Fe)、锌(Zn)、硒(Se)水平。结果观察组Cu、Fe、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先兆流产组Z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早期妊娠组(P〈0.05);中期先兆流产组Mn水平与正常中期妊娠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铜、铁、硒水平与孕早、中期先兆流产密切相关,Zn、Mn水平分别为导致孕早、中期先兆流产的相关原因之一,孕早、中期孕妇应多摄入Cu、Fe、Se、Zn、Mn含量丰富的食物,避免发生先兆流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妇女孕前口腔保健意识情况及行为。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口腔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初步了解罗湖区孕前妇女口腔保健意识及行为。结果166例孕前妇女完成了问卷调查,38%的孕妇认为孕前应进行口腔检查;22%的孕前妇女认为怀孕期间的口腔疾病会对胎儿健康产生不利影响,21.08%的孕前妇女认为怀孕期间的口腔疾病会对孩子出生后健康有影响;孕期口腔保健知识主要来源于医务人员、媒体及保健书籍,占74%;孕前妇女最主要的牙齿问题为牙石、探诊出血和需拔除阻生牙;高达48.19%的人从未做过口腔检查,62.05%的孕前妇女从未洗过牙;不看医生的三大主要原因:自认为不需要、就诊不方便、价格贵。结论通过调查,本地区妇女孕前口腔保健意识较差;需要加大普及孕前口腔保健知识的力度,提高育龄妇女的口腔保健意识,减少因口腔问题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从而提高本地区出生婴儿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对孕妇进行口腔门诊治疗的经验。方法对422例在口腔门诊治疗的孕妇加强心理辅导,提高良好就诊环境和合适治疗方法,就诊时注意体位调整、血压的监控与胎心及测量,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和电话回访。结果妊娠合并口腔疾病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妊娠合并口腔疾病患者的治疗不应被拒绝,而是应提供合适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唐慧  黄擎  温艳丽  徐勃  王元银 《安徽医药》2013,17(10):1690-1691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治疗在孕期口腔保健干预,以及孕妇对疼痛焦虑情绪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的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合肥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并自愿接受孕期口腔保健的80名孕妇作为观察组,此组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干预;随机选择同期在该院产检并自愿接受孕期口腔保健的80名孕妇作为对照组,该组不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干预。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以及孕期口腔疾病的发展结果对照表对两组孕期焦虑和121腔保健进行评估。结果孕36-37周时观察组焦虑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孕期口腔疾病控制率达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缓解孕妇对口腔疾病及疼痛的焦虑,运用认知行为效法配合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阶段孕产妇健康教育需求,探讨妊娠期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促进孕产妇围产期保健水平的提高,实现优生优育。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参加孕妇学校的孕妇做孕产期保健知识教育的需求、施教效果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妊娠不同时期的孕妇对保健知识的需求有显著性差异,但孕早、中、晚期对新生儿喂养与护理、胎儿监测知识的需求更强,需求率分别为75.56%和72.22%、78.08%和78.46%、80%和78.6%,宣教前后孕期保健、分娩过程及技巧、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知识水平和技巧的掌握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学校围绕不同阶段的孕妇对孕期保健知识的不同需求有的放矢的开展宣教,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使孕产妇能够以最佳状态产育健康后代,顺利渡过围产期。  相似文献   

13.
张妮  周霞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30-3231
目的调查重庆地区妊娠期孕妇口腔健康状况、口腔保健意识并分析其行为。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检测重庆地区231名妊娠期妇女的口腔健康状况,包括龋失补(DMFT)指数、患龋率、牙龈炎率及牙结石率,记录其口腔行为并分析。结果重庆地区妊娠期妇女DMFT为1.4±0.9,患龋率为48.1%,牙龈炎率为57.6%,牙结石率为61.5%,且妊娠后期患龋率、牙龈炎率及牙结石率较妊娠早、中期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孕妇患龋率、牙龈炎率及牙结石率均增加,提示应加强孕妇口腔卫生宣传,做好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确保母子平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口腔保健对妊娠期牙龈炎的临床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产检中心2018年1~12月的160例妊娠期妇女,随机纳入常规组与保健组,各80例。常规组予以口腔疾病知识宣教,保健组加强口腔保健干预,对比两组妊娠期妇女的牙龈炎发病率以及妊娠期牙龈炎患者干预前后的牙周临床指标与总体疗效。结果:常规组的牙龈炎发病率为18.8%,保健组为7.5%,保健组低于常规组(P<0.05);保健组患者干预后的PLI、BOP、PD、AL均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66.7%,保健组为83.3%,保健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妇女实施口腔保健干预,可降低妊娠期牙龈炎的发病率,改善牙龈炎患者的牙周临床指标,提高总体疗效,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5.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cephradine, a cephalosporin with a low degree of protein binding, was studied in 12 women after oral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the drug during and after pregnancy. Six of the 12 women also received a cephalosporin with a high degree of protein binding, cefazolin, intravenously during and after pregnancy. For both drugs most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altered in pregnancy. The area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AUC) following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was smaller for both drugs during as compared to after pregnancy (mean change 39% for cephradine and 31% for cefazolin). Half-lives of both drugs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during compared with after pregnancy (mean change 26% for cephradine and 35% for cefazolin). Consequently, total body clearance was increased during pregnancy.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ngth of gestation and total clearance per kg bodyweight was seen for cephradin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oral cephradine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during compared with after pregnanc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osage of both cefazolin and cephradine should be increased when treating infections in pregnant women in order to obtain the same antibacterial effect as when treating non-pregnant wome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育龄期妇女在孕前、孕期的保健知识掌握状况,以提高育龄期妇女的知识掌握程度。方法在本社区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进行产检、围产保健的231例育龄期妇女,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对其进行保健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分析,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归纳统计,观察育龄期妇女的保健知识掌握状况。结果育龄期妇女获取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有科普书籍、亲戚朋友,分别占91.8%、81.8%,育龄期妇女在及时产检、孕期自我监护以及孕期性生活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分别占48.9%、44.6%、37.2%,同时育龄期妇女的保健知识掌握状况与年龄、产次以及文化程度有直接关系。结论提高育龄期妇女的保健知识掌握程度是保证母婴健康,实现优生优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张荣绶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613-1614
目的 探讨孕产妇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预防及降低脑血管病对孕产妇的危害.方法 选择合并脑血管病的孕产妇16例以及健康孕产妇30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与孕产妇脑血管病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孕产妇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电解质紊乱、未进行产前检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妊娠期或产褥期感染;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妊娠期或产褥期感染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感染与孕产妇合并脑血管病关系密切,重视并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是降低孕产妇因脑血管病死亡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孕产妇发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绶 《中国基层医药》2009,17(10):1613-1614
目的 探讨孕产妇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预防及降低脑血管病对孕产妇的危害.方法 选择合并脑血管病的孕产妇16例以及健康孕产妇30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与孕产妇脑血管病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孕产妇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电解质紊乱、未进行产前检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妊娠期或产褥期感染;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妊娠期或产褥期感染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感染与孕产妇合并脑血管病关系密切,重视并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是降低孕产妇因脑血管病死亡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荣绶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613-1614
目的 探讨孕产妇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预防及降低脑血管病对孕产妇的危害.方法 选择合并脑血管病的孕产妇16例以及健康孕产妇30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与孕产妇脑血管病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孕产妇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电解质紊乱、未进行产前检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妊娠期或产褥期感染;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妊娠期或产褥期感染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感染与孕产妇合并脑血管病关系密切,重视并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是降低孕产妇因脑血管病死亡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