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在治疗急性重度百草枯中毒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急性重度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综合治疗的48例为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HP治疗的35例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检验结果、治愈率与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人院后24 h、第3天、第7天的血百草枯浓度、血白细胞、凝血酶原时间、血肌酐、血尿素氮、丙氨酶、肌酸激酶、动脉血氧分压、两组治愈率与死亡率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内3天血WBC、PT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度百草枯中毒患者尽早进行HP治疗,可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同期收治27例采用常规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愈率、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病例存活天数均较对照组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百草枯中毒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可作为抢救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首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按收治时间分为灌流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洗胃、补液、利尿、激素等常规治疗;灌流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灌流组死亡15例,死亡率68.18%;对照组死亡18例,死亡率9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灌流组中存活病例服毒剂量低于死亡患者(P〈0.01),首次灌流治疗时间也早于死亡患者(P〈0.01)。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联合血液灌流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炎症介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5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7例)采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n=30例)采用甲泼尼龙和血液灌流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0h、3d和7d等不同时间点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血浆CO2、血淀粉酶(AMY)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37.0%)和病死率(33.3%)均明显高于观察组(20.0%,16.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0h、3d及7d时血清IL-10、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K-MB、ALT、Scr、血浆CO2、AMY等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血液灌流可明显降低百草枯中毒患者炎症介质表达水平,减轻各脏器损伤程度,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强度对百草枯中毒生存状况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50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洗胃后进行7次血液灌流,每天1次,每天1次血液滤过,而对照组仅给予1次血液灌流,每天1次血液滤过,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清百草枯水平进行比较,观察对比两组死亡率。结果:两组在血液灌流前、后即刻血清百草枯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血液灌流后24 h、48 h的百草枯水平两组较灌流前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高(P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血液乳酸、肌酐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体死亡率稍低于对照组(P0.05),且死亡患者生存时间延长。结论:对百草枯中毒患者增加高强度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能够改善病情,提高血清百草枯的清除效果,对预后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液灌流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血药浓度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血药浓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百草枯中毒患者44例,入院后行常规治疗,其中24例行血液灌流,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于灌流前及灌流后24、h测定血浆百草枯浓度。结果血液灌流2 h后血浆百草枯浓度与灌流前相比显著下降(由10.25±2.87 mg/L降至2.54±0.56 mg/L,P<0.01),但延长灌流时间并不能继续降低血浆百草枯浓度(P>0.05)。血液灌流能显著延长生存时间(P<0.01),但不能降低总体死亡率。在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SIPP)<20 h.mg/L的患者中,血液灌流组死亡率下降比较明显。结论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百草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对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较低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能降低总体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HP)与血液灌流联合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P+CVVH)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百草枯浓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14日至2019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监护室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8例。根据血液净化方式,分为HP组(27例)及HP+CVVH组(31例),监测患者在入院0、8、16、24、48、72 h血百草枯浓度,并收集患者入院时血清肌酐(Cr)值、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值、乳酸(Lac)值、氧分压(PaO2)值、入院24小时APACHEII评分、肺部影像学改变,随访记录两组患者在3、30、60天的生存情况。结果 HP组和HP+CVVH组在8、16、24、48、72 h均能有效降低血百草枯浓度(P0.001),HP+CVVH组血百草枯浓度低于HP组(P0.05)。HP组和HP+CVVH组3、30、60天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组与HP+CVVH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天和30天,两组60天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HP组比较,HP+CVVH更能有效降低血百草枯浓度。中位生存时间更长。HP+CVVH可为未来提高急性百草枯中毒生存率争取更多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与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对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百草枯中毒49例,其中27例行血液灌流与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组),22例仅行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痊愈率、有效率、病死率,2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死亡病例存活天数.结果:2纽患者痊愈率、有效率、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死亡病例存活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百草枯中毒能有效 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加死亡病例存活天数,为临床救治百草枯中毒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血液灌流联合环磷酰胺救治百草枯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环磷酰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该研究对我院2007-07~2010-02确诊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成三组,A组为常规治疗,B组为常规治疗加血液灌流治疗,C组为常规治疗加血液灌流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比较各组患者肝肾功能、中毒性心肌炎和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等变化.三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ISD法.多个率比较采用非校正x2检验.结果该研究人选患者104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服药剂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肝肾功能、中毒性心肌炎发生率及死亡病例存活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B组和A组,而B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又优于A组(P<0.05).结论应用血液灌流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可以减轻百草枯对患者各个器官的损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72h不同血液灌流方式对其血清相关毒素清除及死亡情况的影响.[方法]6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入院72h内A组进行持续性血液灌流,B组行间断性血液灌流.比较两组入院后每24h血液百草枯浓度变化,两组血液灌流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浓度及死亡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入院后24h血液百草枯浓度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入院后48h、72hA组百草枯浓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血液灌流前血清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灌流后血清IL-6、IL-8、TNF-α浓度与灌流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且A组各指标浓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病死率为46.67%(14/30),略低于B组63.33%(19/3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两组病死率均随血液百草枯浓度升高而升高.A组死亡者死亡时间明显较B组延长(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72h行持续性血液灌流有助于尽快降低血液药物浓度,减轻炎症反应,并可有效延长患者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11.
血液灌流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价值。方法:百草枯中毒患者22例,分为HP组14例和非HP组8例,均给予常规0.9%氯化钠溶液洗胃、20%甘露醇导泻、补液、对症等综合治疗,HP组在此基础上尽早给予HP治疗,对比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HP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非H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毒后6h内与6h后行HP者治愈率统计学意义(P〈0.01);HP组ARDS和MOF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非H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病例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非HP组,死亡病例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非H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是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方法,尽早应用HP可明显提高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而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PQ)中毒致肺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急性PQ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予洗胃、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及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O.9%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3-5d。比较两组动脉血气、X线胸片(第1、3、5天)变化、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3个脏器)发生率、病死率、死亡病例的存活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动脉血气及X线胸片等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MODS发生率、病死率与死亡病例存活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改善PQ中毒后肺损伤患者动脉血气及x线胸片,对急性PQ中毒肺损伤有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中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病率及其与全身炎症反应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进行化疗且接受PICC术的白血病患者(68例)及淋巴瘤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病率、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白血病组静脉炎发病率(35.3%)高于淋巴瘤组(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45,P〈0.01)。白血病组中机械性静脉炎患者的外周血WBC计数(17.4±5.48)×10^9/L,显著高于非静脉炎患者(6.13±2.31)×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P〈0.05),且WBC计数水平与静脉炎级别呈正相关(r=0.998,P〈0.05)。而淋巴瘤组中机械性静脉炎患者的外周血WBC计数与非静脉炎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WBC计数水平与静脉炎级别无相关关系(P〉0.05)。白血病组中静脉炎患者的血CRP(48.80±21.10)mg/L显著高于非静脉炎患者(13.90±5.51)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4,P〈0.05),且血CRP水平与静脉炎级别呈正相关(r=0.989,P〈0.05)。淋巴瘤组静脉炎患者CRP(37.0±7.74)mg/L显著高于非静脉炎患者(12.8±5.84)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8,P〈0.05),但与静脉炎级别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中,发生H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患者具有较高的全身炎症反应水平,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这类患者应加强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BNP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发生VAP分为VAP组(n=62例)和非VAP组(n=106例),检测2组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病史、机械通气时间、确诊时A-PACHEⅡ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VAP组按照BNP水平分为BNP增高组及正常组,比较2组患者CRP水平、APACHEⅡ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住院死亡情况;VAP组按照住院死亡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2组插管时、插管后1d、2d、3d、4d、5d的血浆BNP和CRP水平.结果 与非VAP组比较,VAP组确诊时的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APACHEⅡ评分、血糖及WBC计数亦显著增高(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P<0.05);与BNP正常组相比较,BNP增高组CRP水平、APACHEⅡ评分、血糖及WBC计数显著增高(P<0.05),死亡率增加(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在插管后2d、3d、4d、5d的血浆BNP和CRP水平显著增高(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BNP水平与CRP(r=0.459,P<0.05)、WBC计数(r=0.364,P<0.05)、APACHEⅡ评分(r=0.414,P<0.05)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BNP水平(OR=1.814,P<0.05)与CRP(OR=1.532,P<0.05)是VAP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 血浆BNP水平与VAP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在VAP患者中显著增高,血浆BNP和CRP为CAP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判断CAP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渝峰  史晶  刘青  黄澎  曾润生 《新医学》2010,41(6):369-371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血清TNF-α与IL-6的影响。方法:3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及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溴索20mg/(kg·d)静脉滴注,每12h 1次,连续治疗3d。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d后外周血血清TNF—α与IL-6水平,同时行肺损伤评分(LIS)评价损伤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及LIS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可抑制TNF—α、IL-6的表达,减轻急性百草枯中毒导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腹泻患者红细胞压积(blood hematocrit,HCT)、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percentage of neutrophils,NE%)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260例腹泻患者以脱水程度分为轻度脱水组189例、中度脱水组49例与重度脱水组22例,分别检测3组患者体温、HCT,WBC,NE%及CRP水平。结果重度脱水组HCT水平较轻、中度脱水组明显升高(P〈0.05),中度脱水组较轻度脱水组明显升高(P〈0.05);3组体温、WBC,NE%,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WBC〉10×109,NE%〉75%,CRP〉10mg/L及HCT〉49%的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腹泻患者HCT水平变化对判断脱水程度有一定价值,WBC与CRP水平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黄在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中的保护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分成百草枯组(给予50mg/kg灌胃),干预组(在百草枯组的基础上持续每天给予生大黄300mg/kg灌胃治疗直至处死)及对照组,每组各30只。各组再分为1、3、7d亚组,每个亚组10只。监测所有大鼠的血清MDA及SOD水平,并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百草枯组染毒后血清MDA水平与同时间对照组及干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百草枯组染毒后血清SOD水平明显下降,各亚组与同时间对照组及干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干预组SOD水平仅1d时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百草枯组及干预组大鼠肺组织呈现灶状货片状炎性细胞浸润,但是百草枯组随时间延长部分肺组织出现纤维化现象,而干预组逐渐呈回复趋势。结论大黄通过维持中毒后体内能量物质代谢平衡及内环境稳定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次血液净化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环磷酰胺及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效果。方法2007年4月-2009年7月,我院对21例百草枯中毒病人(治疗组)采用单次血液净化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环磷酰胺及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进行治疗;2003年3月-2007年3月,对19例百草枯中毒病人(对照组)采用多次血液净化联合地塞米松、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病死率、住院天数、出院或死亡时的动脉血氧分压。结果治疗组死亡4例,病死率19.05%;对照组死亡17例,病死率89.47%,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0.74,P〈0.001);两组病人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82,P〈0.001);两组出院或死亡时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3.40,P〈0.001)。结论单次血液净化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环磷酰胺及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百草枯中毒可以显著降低病人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川崎病(KD)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5例川崎病患儿分为A组(血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25例,B组(阿司匹林组)20例,观察两组治疗后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恢复正常时间的变化及冠心病(CAD)发生率。结果45例患儿中,发现冠状动脉病变19例(A组10例,B组9例),病变率42.2%,治疗后WBC、PLT、ESR、CRP、血沉恢复正常时间、CAD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后A组冠脉病变2周后的恢复率(40.0%),高于B组(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改变情况明显好于B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肽素、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在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APP)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6例APP患者,以住院期间临床死亡作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58例和死亡组68例。所有入选者在入院后2 h、24 h、7 d内抽取静脉血3 mL ,检测和肽素水平,同时连续记录APACHEⅡ评分的数据。【结果】死亡组服毒剂量显著大于存活组,而抢救时间、首次灌流时间和灌流次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入院后2 h和肽素水平,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 P<0.05)。而APACHEⅡ评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入院后24 h存活组和肽素降至正常,死亡组水平仍显著高于存活组( P<0.05),APACHEⅡ评分两组无差异( P>0.05)。入院后7 d死亡组和肽素水平持续不降,而APACHEⅡ评分水平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APP患者口服农药剂量与和肽素、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连续检测Copeptin及APACHEⅡ评分对APP患者预后的评估及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