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的检测意义及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430例冠心病患者,观察心肌缺血的发生频率、心率变异性、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ST段最大移位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642阵无症状心肌缺血,其中614阵(95.6%)与活动有关,28阵(4.4%)于坐位或卧位静息状态发生,584阵(90.9%)发生于白昼,58阵(9.1%)发生于夜间,夜间心肌缺血次数虽较少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DCG监测对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痛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 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57例受检者共发生无痛性心肌缺血294阵,发生时间第一高峰在早上6~10时,持续时间多数为1~5分钟并伴有快频率依赖性。结论 无痛性心肌缺血应得到重视,对于老年人和可疑冠心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的检测意义及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215例冠心病患者,观察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频率及程度、心率变异性、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移位,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321次心肌缺血,夜间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等给予足够重视,DCG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监测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动态血压和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同步监测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015年入住我院128例(经协商后患者自愿签署参与实验的相关协议)患有高血压患者进行实验的研究,分为A、B两组,A组患者64例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B组患者选择在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及应用β受体等方面与A组相匹配的64例左心室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动态血压心电图进行同步监测,统计两组患者生理相关指标,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并对其并发症与不良症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血脂、用药等常规监测方面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分析显示,观察组A组12例患者血压保持正常昼夜节律,B组51例患者保持正常昼夜节律。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了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有35例,而对照组中仅出现18例,两组比较出现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的存在;A组合并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率明显比B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发现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早间跟晚间心率对比具有很大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高血压性左室肥厚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率较高,利用动态血压和心电图对患者进行同步检测能够观察到血压变化、心率变化与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诊疗依据,特别是使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得到早期准确的诊断,应积极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动态心电图监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于2001年1月~2003年11月对70例老年冠心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对其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老年人冠心病发作隐匿不定时,易被患者忽视,对可能是猝死、急性缺血、心肌梗死的先兆进行预测,探讨心律失常发生规律以及对预防猝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临床分析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资料。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75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对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症状患者21例,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48例,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经动态图监测可见,ST段阵次变化次数为450例,无症状、有症状心肌缺血变化分别为314阵次、136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阵次发生率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阵次(P <0.05),而无症状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昼夜规律,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的ST段下降幅度、持续时间对比无差异(P> 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准确率高,对于指导临床预后,改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40例冠心病(CHO)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发现无痛性心肌缺血(SMI)和心绞痛性心肌缺血(PMI)。观察SMI和PMI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缺血程度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以及昼夜节律 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士彬  金晓静 《天津医药》1992,20(5):284-286
本文对103例冠心病患者其中68例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监测结果,陈旧性心肌梗塞和冠心病心绞痛两组无症状ST段压低均高于有症状(P<0.05),但两组之间有症状与无症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68例无症状心肌缺血中有64例ST段压低均发生于日常活动和卧床休息时。发作时间以6~12点最多,缺血严重程度及时限与症状无关。  相似文献   

9.
季婷婷  张黄健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723-172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监测中的意义。方法:观测90例临床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WHO)标准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90例中有64例共检出心肌缺血发作610次,其中有46例在发现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时无任何症状。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尤其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无可替代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心肌缺血中的监测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北京航天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3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22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昼夜收缩压(d SBP/n SBP)、昼夜舒张压(dDBP/nDBP)、昼夜心率(dHR/nHR)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下移幅度及心肌缺血阈变异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心肌缺血患者的dSBP低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dHR、nSBP、nHR高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心肌缺血组患者dSBP、nSBP低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nHR高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心肌缺血组患者的dSBP、nSBP高于对照组有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心肌缺血组患者的dDBP、低于对照组无心肌缺...  相似文献   

11.
曾力群 《贵州医药》2004,28(6):504-505
目的 通过本文探讨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时动态心电图改变的特点。方法 对96例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与96例非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比较。结果 发现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明显增多,心肌缺血阈值(IT)明显下降,且随病程的延长,心肌缺血昼夜发生率趋于相等,HRV明显下降。结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植物神经受损,心肌病变重,而临床表现轻,病程规律发生改变,以致造成对病情的忽视而致病情恶化或猝死,临床医师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赵海洲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16-2217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8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CHD)患者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结果 在80例CHD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者75例,占93.75%,共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824阵次,每例发作1~23阵次,平均8.3阵次,平均ST段下移(0.15±0.06)mV;无症状心肌缺血大多发生在白天,发作高峰位于6~12 h出现最少;心率增快的高低与缺血的程度呈正相关,心率越快,ST段下移越明显,诱发的心肌缺血越严重. 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元症状性心肌缺血病情评估和早期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杭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0):3145-3147
目的 对比分析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效果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心内科接诊的80例符合SMI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诊断后,对两组患者SMI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实验组患者的阳性反应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SMI阳性检出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阳性反应发作时,会出现规律性的活动,发作时间也有一定的规律.结论 采用Holter可连续记录受检者24~48小时的心电变化,记录仪轻巧,检查期间受检者随身携带而不影响其日常生活与工作,尤其对SMI诊断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4.
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方法:检测到有心肌缺血改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症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有症状组(71例),B组为无症状组(132例),观察两组心肌缺血ST段下移时的平均心率、持续时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记录两组心肌缺血发作阵次,分析不同时间段缺血型ST—T改变发生率。结果:无症状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平均发作次数明显多于有症状组(P〈0.05);有症状组发作时的心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而发作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无症状组(P〈0.05);无症状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组(P〈0.05)。两组患者缺血型ST—T改变在6:00~12:00时段发生率最高,0:00~6:00发生率最低,两时间段缺血型ST—T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G对SMI检出率高,有助于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holter对23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218例有缺血型ST改变(91.6%),其中72.48%的缺血性ST改变阵次为无症状心肌缺血.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占27.52%.结论 holter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应高度重视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心肌梗塞(MI)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治疗时,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及心脏事件发生的特点。方法 分析30例MI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1)术后18例(60%)发生心肌缺血,其中16例(89%)发生在术后1~3天,10例(62.5%)无临床表现。(2)8例术前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5例MI距手术时间间隔<3个月患者均发生术后心肌缺血。(3)发生术后心肌不良事件6例(20%)。(4)MI距手术时间<3个月患者中,术后无再次MI及死亡发生。结论 心肌梗塞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早期易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术后再次心梗的发生率较高。新近的心肌梗塞并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氯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对患者心肌氧耗及心肌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 78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氯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耗氧量、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  相似文献   

18.
刘东方  董晶  白黎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671-3672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0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的资料.结果: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肌缺血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多发生于日间;心率变异性降低与心肌缺血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动态心电图早期检出SMI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心肺运动试验(CPET)相关指标在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2例胸痛患者患者分别行CPET、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结果分为心肌缺血组(30例)及非缺血组(22例)。比较2组患者的CPET相关指标如每千克体重峰摄氧量( VO2 peak/kg)、峰摄氧最(VO2 peak)、峰氧脉搏(VO2 peak/HR)、最大呼吸频率、氧斜率、呼吸储备、最大心率、心率储备和无氧阈、无氧阈时氧气通气当最、无氧阈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无氧阈时氧脉搏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的比值(E/A值)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2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BMI、E/A值及E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肌缺血组与非缺血组比较、VO2 peak/kg[(27±6) ml/(kg·min)比(33±7)ml/(kg·min),P<0.01],vO2 peak[(1.5±0.5) L/min比(2.1±0.5) L/min,P<0.01]、VO2 peak/HR[(10.7±2.6) ml/次比(14.1±3.0)ml/次,P<0.01]、最大心率[(143±15)次/min比(154±17)次/min,P<0.05]和无氧阈[(16.4±3.0)ml/(kg·min)比(20.6±5.0)ml/(kg·min),P<0.01]、无氧阈时氧脉搏[(9.0±1.8)ml/次比(11.3±2.3) ml/次,P<0.01]均明显为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心肺运动试验检测心肌缺血患者的VO2 peak/kg、VO2 peak、VO2 peak/HR、无氧阚和无氧阈时氧脉搏等指标对早期发现心肌缺血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冯湘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4,(24):3737-3738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心电图( Holter)评价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对106例无胸痛主诉但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Holter 检查,评价其心肌缺血总负荷值(TIB),对 TIB≥60 mm·min^-1·24 h-1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9(39/106)例TIB≥60 mm·min^-1·24 h^-1。对其中36(36/39)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1(31/36)例(86.1%)经造影确诊为冠心病,5(5/36)例(13.9%)造影无明显异常。冠脉病变的程度与TIB的大小呈正相关(r=0.736,P<0.01)。结论 TIB对心肌缺血的程度有一定的评定价值,对无痛性心肌缺血有一定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