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中龙  张晓红  陈旺 《安徽医药》2017,38(11):1409-1412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心率减速力(DC)指标变化特点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确诊为ACS的119例患者(ACS组),为研究对象,将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选择同期本院门诊体检者中年龄、性别相仿并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52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并应用美国DMS公司动态心电图Net版分析系统对两组研究对象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DC指标和HRV时域指标[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窦性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比较3组患者DC、HRV各指标的差异,探讨ACS患者DC和HRV指标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AP组及AMI组DC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AP组及AMI组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及AMI组SDNN、rMSSD、PNN50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SDNN较UAP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rMS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的DC值与SDNN、PNN50、rMSS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9、0.201、0.187(P均<0.05),均为正相关。结论 DC可作为定量反映ACS患者迷走神经受损程度的可靠心电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66例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66例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探讨心率变异性(HRV)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其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和心率变异性,并与66例非冠心患者对比。结果冠心病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低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中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SDNN较低。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张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4):1349-1350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伴心肌缺血 (MI)患者与心率变异性 (HRV)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6例CHD患者 ,根据动态心电图上有无MI表现 ,分为MI组 (36例 )和无MI组 (30例 ) ,并与24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进行对照 ,观察各组HRV的时域指标。结果 :(1)3组之间R -R间期无明显差异 (P>0.05) ;(2)CHD患者中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和pNN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3)在CHD患者中MI组SDNNindex与无MI组无差异 (P>0.05) ,其余指标MI组明显低于无MI组 (P<0.05)。结论 :CHD患者中HRV减低 ,尤其伴有MI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反映了CHD伴有MI发作的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 ,这类患者更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HE)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观察动态血压非杓型组和杓型组及对照组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方法应用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同时记录患者24小时的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化,并设正常组做对照。结果相关分析发现高血压病非杓则组和杓型组与对照组比较24小时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高频功域(H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频功域(LF)则高于对照组,非杓型HE组的SDNN、rMSSD、心低于杓型组HE。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非杓则HE与杓型HE比较HRV下降更加明显,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在其发展中起着莺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血脂康组、对照组。二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血脂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血脂康治疗,疗程3月。用药前后分别测定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结果二组治疗后HRV时域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血脂康组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血脂康明显调节高血压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并探讨心率变异性指标(HRV)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为观察组,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动态心电图,记录患者24h的心电信号,分析对比两组心率变异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时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rMSSD以及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和脑出血患者SDNN、SDANN、窦性R-R间期的平方根(rMSSD)以及相邻R-R间期互差>50ms的心跳数所占分析信息期间内心搏数百分比(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率变异指标可以有效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对监测患者心脏功能障碍程度有一定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心源性猝死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改变,探讨冠心病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冠心病组,无冠心病者1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心电图的时域和频域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均显著降低(P<0.01),频域指标HF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是常见的合并症,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时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 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2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所有患者监测时间均大于23小时,并测定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分析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时心率变异性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值分别小于0.001、0.001、0.001和0.05有显著的差异性,而2型糖尿病无心脏病变组仅SDNN、SDANN有较明显的降低,P值分别小于0.001和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无心脏病变及正常对照组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54例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进行监测,并与34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 两组心率变异性(SDNN、SDANNIndex和RMSSD)和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冠心病组中DCG显示伴有ST段改变组与不伴ST段改变组比较,心率变异性(SDNN、SDNNIndex、RMSSD和PNN50)和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明显增加,DCG中伴有ST段改变的患者更为明显,同时地说明心肌缺血越严重,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越明显,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关系。方法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1例(Ⅰ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30例(Ⅱ组),健康对照组31例(Ⅲ组),动态心电图检测每例HRV时域指标,三组对比分析。结果三组HRV降低发生率分别为48.4%、73.3%、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SDNN、SDANN Index、SDNN Index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MSSD、PNN50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HRV显著降低,较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迷走神经功能损害更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GA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昼夜节律变化。方法选取43例GAD患者为研究组,43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HRV分析。结果研究组各项HRV时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天与夜间SDNN、SDANN、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白天与夜间比较,四个指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AD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昼夜节律性消失,以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交感神经张力相对亢进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与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关系变化,了解心率变异性在评价冠心病病情方面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冠心病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观察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10项指标及24 h动态心电图的改变。结果两组之间HR、RR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rMSSD、PNN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频域指标ULF、VLF、LF、HF、LF/HF也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下降,提示心率变异性分析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生脉胶囊对中高剂量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致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氨磺必利联用生脉胶囊治疗)和对照组(单用氨磺必利治疗),每组50例。在治疗前及12周疗程结束后分别收集HRV时域指标(SDNN、SDANN index、SDNN index、RMSSD、pNN50)、潘氏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及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SDNN、SDNN index、RMSSD和pNN50指标均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患者疗程结束后,其SDNN、SDNN index、RMSSD和pNN50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2组患者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中、高剂量氨磺必利可使患者HRV增高,影响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导致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联用生脉胶囊可明显降低上述风险。  相似文献   

14.
李凤春  毛焕东 《中国医药》2012,7(6):684-685
目的 观察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共109例,其中女性组56例,男性组53例.观察2组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包括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计数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数( PNN50)、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部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5 min平均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标准差(SDSD)]变化.结果 男性组患者PNN50、SDNN、SDANN、SDSD明显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10)%比(11±8)%、(164±28)ms比(71±10)ms、(111±23)ms比(73 ±30)ms、(148±11)ms比(60±4) ms、(119±25) ms 比(49±14)ms,P<0.01或P<0.05];男性组患者rMSSD与女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23)ms比(73±30) ms,P>0.05].结论 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HRV存在差异,女性患者更易出现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相互作用失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氧疗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162例,经肺功能检测分为I级(1组)、Ⅱ级(2组)、Ⅲ级(3组)及Ⅳ级(4组),均行24h心率变异性监测,检查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24h内窦性心搏RR间期的总体标准差(SDNN)、24h内连续每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h连续每5min节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Index)、24h内相邻正常连续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检查完后给予低流量(1~2L/min)鼻塞吸氧,每天吸氧时间12h以上,1周后再次行心率变异性检测。对比分析四组患者吸氧前后的SDNN、SDNNIndex、SDANN、rMSSD的变化。结果四组患者吸氧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及pH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者吸氧前,3、4组与1、2组各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COPD级别的加重,SDNN、SDNNIndex、SDANN、rMSSD的数值有减小趋势;四组患者吸氧后SDNN、SDNNIndex、SDANN、rMSSD较吸氧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加重,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下降,吸氧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较吸氧前升高,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伤,氧疗可能减少自主神经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24h、白天与夜间心率变异长程时域检测。结果糖尿病组的24hSDNN、RMSSD、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白天与夜间的SDNN、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夜间的SDNN、RMSSD、PNN50明显高于白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检测对早期诊断和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病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121例,分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组和丹参针治疗组,并与30例体检正常的正常组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治疗前后HolterHRV时域指标,评估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功能。结果 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各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SDNN指数)均较正常组低(P均〈0.05)。前列地尔治疗前后各HRV指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能改善其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