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观察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行血液透析的4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总结预防护理的最佳方案.结果 46例患者中行第2次内瘘吻合术2例,28~60个月内瘘闭塞,与透析过程中脱水导致低血容量和血流缓慢诱发内瘘血栓形成有关;内瘘使用时间为8个月1例,因高龄及糖尿病病史太久,透析穿刺后致血管硬化,周围组织纤维化而闭塞,故采取右颈静脉永久性置管透析.43例患者内瘘使用时间为24~36个月.结论 解决患者动静脉内瘘原有问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伍绮剑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0-151,154
目的总结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4~2012年本院收治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6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2例、加强护理组32例。全部患者均建立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经治疗护理,常规护理组有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1.9%;加强护理组患者仅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加强临床护理能够减少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状况,研究其维护方法.方法 将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及慢性肾炎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观察动静脉内瘘栓塞1、3、5年以上发生率.观察两组瘘的穿刺成功率和感染率.结果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成功率低,感染率高,极易发生内瘘栓塞.结论 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内瘘维护的特殊性实施正确引导,加强内瘘维护的责任心,减少损害动静脉内瘘的不良因素,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从而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在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穿刺护理、透析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5个方面有很多经验报道,但都比较零散。而健康教育、定期追踪随访是促进内瘘维护形成长效机制的重要工作,论述却不多,亟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文对慢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应用相关护理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详细分析总结。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70例在我院行慢性血液透析于动静脉内瘘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期间对所有患者应用不同的护理干预,组别以B组和A组区分,干预方法以综合护理、常规护理区分。并在研究期间重点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概率、生活质量改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对比结果显示无意义P> 0.05。A组患者护理后焦虑(28.41±4.42)分、抑郁情绪(21.38±4.19)分、生理功能(75.43±6.14)分、躯体功能(59.38±18.42)分、社会功能(55.43±16.67)分、物质生活状态(44.45±10.23)分、血管栓塞4例占比8%、内瘘狭窄5例占比10%与B组护理后焦虑(25.56±2.57)分、抑郁情绪(20.04±2.45)分、生理功能(80.38±6.59)分、躯体功能(75.43±18.70)分、社会功能(70.18±18.29)分、物质生活状态(58.85±11.48)分、血管栓塞1例占比2%、内瘘狭窄2例占比4%对比结果显示P <0.05,有可比...  相似文献   

6.
马明 《首都医药》2021,(14):100-101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在接受动静脉内瘘成型术治疗时,应用彩超检测动静脉内瘘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52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样本采集时间:2019年7月~2020年6月),对照组为52例同时期非糖尿病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动静脉内瘘成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血管影像资料,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动静脉内瘘的综合护理,从而比较这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了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了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0%。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采用针对动静脉内瘘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因此应该被广泛的应用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何春燕 《黑龙江医药》2013,26(4):719-7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式。方法:对4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针对其动静脉内瘘情况进行护理。结果:37例动静脉内瘘使用良好,1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3年后闭塞,2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未发生1例内瘘感染。结论:把握动静脉内瘘启用时机、掌握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观察透析过程、结束时以正确按压血管及严格无菌操作是保护动静脉内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11.
刘香兰 《北方药学》2010,7(5):56-57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一种方法,而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能进行充分有效的血透并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是目前血透患者最能长期稳定使用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完好无损和充分充盈直接关系到血透时的血流量,进而影响血透质量,因此,对动静脉内瘘的保养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疗法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药物、毒物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则是维持透析患者生命最为理想、最为常见的透析血管通路,也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安全的血管通路,被认为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它有足够血流量,并发症少,可供长期反复使用。所以保护好透析患者的AVF,延长其使用寿命是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效的血管通路(血流量足、长期通畅、并发症少)是至关重要的。现总结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近8年来346例动静脉瘘(AVF)的日常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欣欣 《医药世界》2010,(11):1528-1528
动静脉内瘘(AVF)是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正常透析的生命线,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通过合理的使用动静脉内瘘,建立起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保证了足够的透析血流量,达到了充分透析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通过对内瘘术前、术后护理和使用期间的管理,正确掌握新瘘使用时间,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和功能锻炼,预防内瘘并发症.结果 对156例透析患者内瘘精心的护理,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结论 正确的护理是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都辉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7):208-209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我院85例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瘘应用良好72例,内瘘狭窄8例,血管栓塞5例,内瘘使用最长者5年。结论重视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透析效果,延长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的代替治疗一般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由于病情、经济和条件的限制,大都患者一般都是选择血液透析,那么动静脉瘘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是目前最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维护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血管通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引起动静脉瘘堵塞,直接影响到透析效率和生活质量,并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所以保持动静脉内瘘的通畅非常重要,那么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上臂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特点及要求,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上臂动静脉内瘘护理的质量。方法对11例上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及使用期内,1例因持续性低血压在使用2年左右时瘘口附壁血栓形成,经导管取栓成功后血流量恢复250 mL以上,其余10例均未发生内瘘阻塞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结论上臂动静脉内瘘系非常规造瘘部位,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特别是内瘘血管的穿刺护理,是预防内瘘感染、避免内瘘栓塞及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以提高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质量。对127例行血液透析的动静脉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精心护理后,127例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有力,穿刺成功率98%,均达到满意透析效果。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促进内瘘的成熟,减少或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透析的充分性,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组管理模式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接收行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的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管理组(给予分组管理模式干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管理组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相对低于对照组的28.89%(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