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及止血治疗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愈22例:按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10例,Ⅲ级6例,Ⅳ级3例,死亡2例。结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术中显露好、失血量少手术操作简单、快速、疗效满意,是比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4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选择2005年1月~6月住院110例为内科治疗组,2005年7月~2007年12月住院350例为超早期小骨窗手术组。随访3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结果按ADL评价疗效,内科治疗组为Ⅰ级8例(7.3%),Ⅱ级23例(20.9%),Ⅲ级17例(15.5%);超早期小骨窗手术组Ⅰ级40例(11.4%),Ⅱ级127例(36.3%),Ⅲ级80例(22.9%),超早期小骨窗手术组疗效明显好于内科治疗组(P〈0.05)。结论超早期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术后再出血率未见增加。中等量血肿的病人采用小骨窗手术可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微创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术两种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结果:4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行颞部小骨窗开颅20例,微创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术20例。6例痊愈,12例自理,12例半自理,5例因偏瘫卧床,5例死亡,死亡率12.5%。结论:应采取个体化方案,正确选择术式、时机和适应症。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重要手段。2005-01~2009-07,我们采用超早期7 h内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n=86)和微创组(n=78)。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的影响。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术中失血量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效果相当,且在再出血和住院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两组昏迷程度及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炎症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微创组炎症水平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在并发症上,微创组肺部感染比例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半年,微创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预后评级Ⅰ~Ⅲ级的患者比例略高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具有和传统手术相当的血肿清除效果,但小骨窗微创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超早期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区节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对我院8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超早期采用颅内血肿微创钻孔引流术清除血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于术后24h后复查头颅CT,其中血肿清除量〉90%者21例,50%~70%者44例,〈50%者23例,再出血4例。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评测:Ⅰ级10例,占11.3%;Ⅱ级25例,占28.4%;Ⅲ级41例,占46.6%;Ⅳ级12例,占13.6%;Ⅴ级0例。效果良好率86.3%。结论超早期颅内血肿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创伤小、解除血肿占位效应好、术后再出血率低、并发症和致残率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宋勇 《西南军医》2013,(6):667-668
目的:探讨在头灯辅助下经侧裂入路行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10~2012年4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在头灯辅助下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2小时内复查头颅CT:23例血肿完全清除,15例血肿清除〉90%,2例清除率约60%,其中4例术后48小时内额颞部发生脑梗塞。术后6~12个月随访,按GOS分级评估预后,恢复良好22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头灯辅助下经侧裂入路行基底节区血肿清除,血肿清除程度和远期疗效评估均与常规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手术的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王克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2):208-209
目的:浅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锥颅置管引流术手术时机.方法:分析2009 - 01~2009 - 06采用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早期手术(≤6 h)患者17例,再出血4例,二次手术(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2例,死亡2例;早期手术(7 h~24 h)患者21例,再出血2例,1例患者再出血二次手术(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后家属自动出院后死亡;晚期手术( >24 h)5例,无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超早期手术(≤6 h)手术效果相对差,再出血及死亡率明显高;而早期手术及晚期手术患者的再出血及死亡几率未见明显差异;三组患者后期随访1-2年患者近、远期疗效、生活质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高血压病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病人做小骨窗侧裂入路血肿清除加钻颅侧脑室外引流综合治疗的技术和经验。方法:按顺序行小骨窗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钻颅侧脑室引流术。如果有血块梗阻者,在活动性出血停止24h后,灌注尿激酶5000~10000u至脑室内,关闭6~8h后开放引流。结果:本组成活74例,成活率89%,按日常生活能力(ADC)评分:ADCI级11例、ADCII级34例、ADCIII级21例、ADCIV级5例、ADCV级3例,死亡9例。结论:小骨窗侧裂入路血肿清除加钻颅侧脑室外引流综合治疗可以尽早清除血管外积血,在可视下电凝活动出血,止血牢靠,从而减少脑实质内出血灶进一步压迫损害脑神经,减少血性成分对室管膜损害,减少颅内容量及引起颅压升高的重要因素,从而维护血肿周围脑血流、脑灌注压和血肿部位支配的神经系统功能,减轻脑水肿的发生,缩短了恢复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总结高血压基底节区脑溢血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分析34例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5例,患者出院后随访1~1.5年,完全恢复日常生活(ADLI级)4例,部分生活或可独立生活(ADLⅡ级)8例需人帮助,扶拐可行走(ADLⅢ级)12例,卧文档但有意识(ADLⅣ级)4例。结论:血肿消除去骨瓣减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溢血可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分成小骨窗开颅手术组与骨瓣开颅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瞳孔恢复时间、术后意识改善情况、病死率及优良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瞳孔恢复时间、术后意识改善情况、病死率及优良率等无显著差异。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且同样能达到骨瓣开颅手术的效果,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2至2014-02收治的191例接受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前后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结果 患者出院前CD19+-CD25+(0.91%±0.29%)、CD19+-CD25-(10.74%±2.33%)较入院后(1.36%±0.58%,12.27%±4.01%)显著降低(P<0.05),其总淋巴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入院后及出院前IgA、IgG、IgM及C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1例均获得有效随访,其中2例死亡,均因肺部感染。ADL分级:Ⅰ级43例,Ⅱ级101例,Ⅲ级35例,Ⅳ级7例,Ⅴ级3例,有效率94.7%(179/189)。结论 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体液免疫紊乱状态,但对其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铸型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75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铸型患者行小骨窗开颅合并单侧或双侧侧脑室额角置管外引流手术。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死亡21例;存活54例,其中ADLⅠ~Ⅱ级8例、Ⅲ级10例、Ⅳ~Ⅴ级36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铸型患者行小骨窗开颅合并侧脑室外引流手术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底节梗死的CT、MR和MRS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总结17例基底节梗死的CT和MR表现,探讨基底节梗死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17例基底节梗死, 6例为儿童,发生在外伤后,年龄5~11岁,平均8岁。11例发生在成人,年龄53~78岁,平均63岁。17例行CT平扫, 11例行MR扫描, 5例行氢质子波谱检查。结果 6例儿童外伤后基底节梗死均为单侧病变, 11例成人基底节梗死中, 10例为单侧病变, 1例为双侧病变。CT扫描基底节梗死表现为低密度,MRT1 加权图呈低信号,T2 加权图呈高信号。同侧侧脑室前角受压变窄。氢质子波谱均出现明显的Lac波, 4例NAA波明显降低, 1例NAA波轻度降低。2例基底节梗死合并出血。结论 基底节梗死主要见于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和儿童外伤后,CT和MR表现很有特点,但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基底节病变鉴别,氢质子波谱出现明显的Lac波是其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脑出血的低场MRI特点. 方法 38例早期自发性脑出血(超急性期26例,急性期12例)患者行低场MRI多序列检查.结果 血肿位于基底节区23例,丘脑9例,其他部位6例.表现为肾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血肿T_1WI呈等信号,T_2WI和FLAIR呈稍高、高或等信号,其中5例T_2~*WI呈等或稍高信号,4例DWI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其周围均有液性信号环绕,与血肿信号形成对比.25例有占位效应,4例血肿破入脑室,2例为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结论 低场MRI检测早期脑出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大量出血的适宜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高血压脑大量出血患者112例,分为传统骨瓣开颅组和钻孔引流手术组,对两组患者术后7 d神志转清比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术后2周并发症(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术后3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及术后3个月M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钻孔引流手术组和传统骨瓣开颅组7 d内意识恢复率分别为74.07%和43.10%,2周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9.26%和25.86%,术后气管切开比率分别为3.70%和10.34%,钻孔引流手术组明显优于骨瓣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MRS评分(χ2=18.907,P=0.002)及出院后3个月随访MRS评分(χ2=12.642,P=0.027),钻孔引流手术组与骨瓣开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钻孔穿刺引流术是一种相对简单有效的方法,对脑组织的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更快,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是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实质出血在CT及磁共振梯度回波(GRE)T2*WI上的表现及GRE-T2*WI在辅助诊断脑淀粉样血管病的作用。方法:CT证实为急性脑实质出血的20例患者,分为基底节区出血组和皮质-皮质下出血组,发病48h内行磁共振GRE-T2*W I检查,并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对CT及T2*WI征象、MMSE评分结果以及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总结并分析。结果:皮质-皮质下组高血压病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基底节区组,且其MMSE评分明显高于基底节区组。两组病灶在GRE-T2*W I上均表现为沿病灶边界清楚的极低信号,或边界清楚的低信号环,内部为略高信号或低信号区内混杂小点、斑片状高信号。两组在各自病灶周边或对侧都可见到多发的点状低信号,但皮质-皮质下组数目明显多于基底节区组。在皮质-皮质下组,有更多的病例出现有多灶出血及复发出血。结论:GRE序列对脑出血的敏感性高,成像快速,对微小动脉的点状出血诊断率明显高于CT。临床及CT检查怀疑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出血的患者,可加做磁共振GRE-T2*W I检查,以进一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方法对本院1998—2006年收治的267例颅内血肿行额颞部去骨瓣减压患者,根据骨窗大小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Ⅰ组5 cm×7 cm~6 cm×11 cm(n=72),Ⅱ组7 cm×12 cm~11 cm×14 cm(n=103),Ⅲ组12 cm×15 cm以上(n=92),记录术前、术后早期血肿对侧上肢运动或语言功能与术后的比较。结果发生继发性脑损害54例。中等大小骨窗的病例继发性损害的发生率为35.9%(37/103),较小或较大的骨窗继发性损害的发生率较低,分别为10.3%(7/72)和10.9%(10/92),修补硬膜者无继发性损害。结论继发于去骨瓣减压的脑损害应引起注意,中等大小骨窗的病例较易发生,保护静脉,保护功能区上方的骨瓣和减张修补硬膜是预防继发性脑损害发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