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后     
本期出刊之日适逢国庆卅五周年之际,回顾卅五年来我国环境卫生事业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适应各个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条件、提高健康水平做了很多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趋进步,对环境卫生专业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本刊决心以改革的精神进一步办好刊物,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推动我国的环境卫生专业发展,为四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编后     
<正>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管理版同大家见面了,这是广大读者、作者热情支持和编委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卫生防疫工作是条“短线”,而科学管理又是“短线”中的薄弱环节。管理版的出刊,弥补了这条“短线”中的一个小小的空档,为适应卫生防病管理的需要,使预防工作更好地服从于、服务于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管理版仅仅是卫生事业管理科学园地里的一株幼苗,它能否茁壮成长,有待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3.
编后     
<正>清朝有个大夫叫丁尧臣,在他写的《奇效简便良方》中记载:手足冻裂,白芨末,萝卜煎开,以蜡烛油调涂。又三伏时葱煮浓汁,多熏洗除根。寥寥数语,便生动地记录下了当时在三伏天,中医给患者治疗冻疮的场景。  相似文献   

4.
编后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7年向全世界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FA/2000)”的全球战略目标,并于1978年为推行初级卫生保健(PHC)而颁布了《阿拉木图宣言),倡导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全人类健康的主要服务方式。1986年,部分发达国家在加拿大提太华召开了第一届健康促进大会,发表了著名的(握太华健康促进宪章),迅速为各国所接受。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会议发表了(爱丁堡宣言),提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奉行“预防为主”的卫生政策。我国政府1986年IbJWHO承诺:实施初级卫生…  相似文献   

5.
编后     
<正> 新春伊始,1987年第一期《中国公共卫生》管理版与读者见面了。在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紧密结合卫生防疫体制改革,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让卫生管理学的理论在卫生防疫事业管理园地里开花结果。在新的一年,我们还将根据广大读者的意见与要求,不断改进编辑工作,进一步提高质  相似文献   

6.
编后     
<正>参考文献的意义在于反映作者严肃的科学态度,是论文真实的朴学依据,又是车重和继承前人科研成果的体现。为使参考文献标准化、规范化,我们曾提出明确要求,但仍有部分作者未按标准的格式书写,有时囚为列入内部资杆、学术会议汇编等文献,审  相似文献   

7.
编后话     
《长寿》2005,(4):41
  相似文献   

8.
编后述评     
为了纪念叶恭绍教授诞辰100周年,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和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合作出版了这本纪念专辑,这突出表明了两个单位的同仁对老一辈学者的尊重和爱戴,他们没有忘记叶恭绍教授对预防医学事业做出的特殊贡献。纪念专辑刊登了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年轻的学者和研究生、博士生等撰写的10篇文章,这些文章反映了在儿少卫生学研究领域新的拓展,体现了叶恭绍教授开创的儿少卫生事业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9.
编后创刊一周年札记随着疾病模式的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已作为我国“加强预防保健”卫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刊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创刊的,一年来在曲学申主编的亲自主持下,使其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实践中发挥了传播、交流、导向、推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相当一部分科技期刊编辑加工不到位,差错情况严重,编排失当,影响了科技期刊作用的发挥。鉴此,在论述加强科技期刊编后统稿工作必要性、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的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健康必读》杂志发行的不断上升,编辑部每天从收发室领回的信件也越来越多,有热心读者诚心的祝福与建议,有各地作者写来的各种稿件,也有无偿献血者们关注的“心声”,更多的,也是最特别的是越来越厚的“我与无偿献血”征文稿件。 上期收到过一篇稿件,文字显得很稚嫩,内容是回述自己第一次献血经过,字数不多,大概五六百字,但稚嫩的文字间迸出闪亮的思想火花吸引了我。其实在征文来稿中谈得最多的就是“第一次”。毕竟在中国大多数地方对大多数人来说,无偿献血是一个新鲜陌生的事物。而人往往对新的陌生事物,尤其自己关注的事物,印象特别深刻,心思也尤为细腻。可  相似文献   

12.
从今年第三期开始到现在持续了将近半年的关于“喜新不厌旧”话题的讨论,本期就要与各位热心的作者及读者朋友们说再见了。在此,我们要真诚地向你们道一声“谢谢参与”,你们的支持架起了我们之间一座理解的桥梁。然而,提笔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只是一段文字的终结,所有关于爱情、婚姻、家庭在人们内心深处的讨论并未就此画上句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爱情与责任又是婚姻、家庭的基础,因此,我们呼唤真爱,呼唤责任,那种“喜新不厌旧”的观点,实际上是对真爱与责任的践踏,不仅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