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1~1992年共治疗661例肠外瘘,其中509例(77%)为手术引起,其余为外伤、炎性肠道疾病、放射性损伤与肿瘤所致。经治疗后,205例(31.0%)的瘘口自愈,386例(58.4%)手术治愈,手术成功率为98.46%,全组死亡率为8.62%。作者认为当前改善肠外瘘治疗效果的关键是控制感染,强调在早期进行有效的引流,重视对器官功能的监测与维护。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在肠外瘘治疗中可互补其不足。肠部分切除吻合与肠浆肌层片修补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肠外瘘的治疗   总被引:98,自引:0,他引:98  
Li J  Ren J  Yin L  Han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2):100-103
目的 探讨当前肠外瘘治疗的成功点与今后需要改进之处。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1971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1169例肠外瘘的治疗结果。结果 1168例患者的治愈率为93.0%,其中37.1%经非手术治疗后愈合。病死率为5.5%,主要死于感染(60/65)。659例接受手术治疗,647例获得成功(98.25)。第二阶段(1985年1月-2000年12月)的治愈率、病死率与手术成功率(94.2%、4.4%、99.7%)均较第一阶段(1971年1月-1984年12月)的结果(90.4%、8.2%、95.5%)为佳(P<0.05)。结论 本组病例取得治疗成功的基点是改变了治疗策略,将手术治疗作为最后的措施。改进了控制感染的方法;重视营养支持与生命器官的监测。为了进一步取得肠外瘘治疗的效果,缩短治疗疗程与减少费用,今后应研究促进管状瘘自愈的方法,改进特殊病因肠瘘的治疗以及早期施行肠瘘的确定性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早期应用“干预性手术”和肠内外营养治疗复杂性肠外瘘的临床意义及疗效。方法依据早期“干预性手术和肠内外营养”与全程完全保守措施的不同治疗方法,对24例肠外瘘病例资料分组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的差别。结果干预性手术和肠内外营养组瘘口治愈率明显高于完全保守治疗组(87.50%VS37.50%);第4周肝功能损害率、瘘口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与后者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肺部感染、败血症、切口疝、粘连性肠梗阻等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再人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肠外瘘早期实施积极的“干预性手术”和肠内外营养治疗是肠外瘘外科治疗观念的重要转变,有利于提高肠外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总结近十年来收治腹部手术后肠外瘘患27例,经治疗后16例瘘口自愈,2例手术术后治愈。全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18.52%。认为提高肠外瘘治疗效果,应去除原发病灶,控制感染源。强调早期进行有效的引流,重视对器官功能的监测与维护,对各种并发症的处理以及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对于瘘口不能自愈,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外瘘分型的CT表现。方法对754例肠外瘘进行CT检查。参照临床分型.将肠外瘘分为管状瘘和唇状瘘2个类型,分别分析它们的CT征象。结果本组管状瘘518例(68.6%).其CT征象为内、外口之间形成不均匀的管道;唇状瘘236例(31.4%),其CT征象特点是较大的外口呈唇状改变。肠外瘘的肠管和腹腔内改变表现为炎性病灶,其中管状瘘的腹腔和腹膜后脓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唇状瘘(P〈0.01),而唇状瘘的肠壁炎性改变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肠外瘘具有特征性CT表现,CT检查有助于显示肠外瘘外科分型的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早期应用“控制性手术”(control surgery,CS)理念治疗复杂性肠外瘘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早期CS和全程完全保守措施的不同治疗方法对35例肠外瘘病例资料分组研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别。结果CS组第4周体重增加率、瘘口自愈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84.2%与31.3%、89.5%与37.5%);第4周肝功能损害率、瘘口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与后者比较亦下降显著(P〈0.01);两组间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败血症、切口疝、粘连性肠梗阻等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肠外瘘早期实施积极的CS策略是肠外瘘外科治疗观念的重要转变,有利于肠外瘘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7.
腹部手术后肠外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外瘘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年余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肠外瘘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十二指肠瘘5例,回肠瘘3例,结肠瘘13例,直肠瘘7例。术后4~9d发生肠外瘘22例(78.6%)。结果:肠外瘘的原因:肠管感染性伤口缝合后愈合不良9例,缝合操作不当7例,吻合口血运障碍6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3例,营养不良2例,吻合口远端梗阻1例。 非手术治疗22例(78.6%),21例(95.5% )治愈; 手术治疗6例(21.4%),3例(50%)治愈,其中2例(1例瘘口远端肠梗阻,1例末端回肠瘘口外置)后期(肠瘘3~6个月)行确定性手术。本组共4例(14.3%)死亡。结论:腹部手术后肠外瘘的原因既有局部因素,也有全身因素,既有疾病本身客观因素,也有医源性因素。大部分肠外瘘经非手术治疗可治愈。只要正确掌握肠外瘘手术指征和时机,后期确定性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肠外瘘早中期确定性外科处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肠外瘘早中期确定性处理方法。方法对31例肠外瘘病人的治疗经验进行分析。在重视综合措施的前提下,对无法确定可否自愈的28例病人,应经过必要准备后,争取早期手术治疗,并根据术中发现的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另3例瘘口较小者采用非手术症法。结果3例非手术治疗者均自愈。可28例手术治疗者中,治愈26例(936%),死亡2例(645%)。平均住院日期3622d。结论在大多数肠瘘病人,采取早期手术治疗肠外瘘,可取得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22例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作者报告了近18年间22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右冠状动脉瘘15例(68.2%)、左冠状动脉瘘6例(27.3%)、双侧冠状动脉瘘1例(4.5%)。瘘口入右心系统19例(86.4%)、入左心系统3例(13.6%)。最常见的瘘入心腔为右心室,共10例(45.4%)。除误诊为室间隔缺损1例外,均术前确诊。全组除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施行冠状动脉瘘支直接结扎术外,均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矫治。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作者认为,冠状动脉瘘在诊断明确后,应不受年龄限制,及时手术矫治;体外循环下直视冠状动脉瘘修复术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分析外科手术治疗克罗恩病(CD)合并瘘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980年1月至2005年4月期间收治的CD合并急性穿孔和瘘的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年间确诊CD的181例中,合并瘘或穿孔病例24例(13.3%)。8例患者(33.3%)穿孔前明确使用过类固醇药物,9例无激素治疗史,其余7例情况不明。单一穿孔18例,2处游离穿孔4例,3处以上腹壁外瘘2例。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16例;有20例在病变肠段切除的基础上,分别采取阴道或膀胱瘘口修补术4例,瘘管一期扩创切除12例,腹壁瘘管搔刮术4例;还有4例采取乙状结肠单腔造瘘加肛瘘切开术。术后5例患者(20.8%)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2例,腹腔脓肿2例,吻合IEl瘘1例:均经外科引流、抗感染等保守措施治愈。死亡3例(12.5%),2例死于出血和持续高热;1例为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并造瘘口出血死亡。其余病例均痊愈出院。18例获6个月至18年的随访,5年瘘的复发率为16.7%,10年再手术率为33.3%。结论激素的应用并非构成CD合并瘘的主要因素,CD合并瘘应成为手术的明确指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内瘘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胆内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术前诊断为胆内瘘(22.9%),37例患者为术中发现(77.1%)。在胆内瘘类型中,胆囊十二指肠瘘28例,胆囊结肠瘘7例,胆囊胃瘘6例,胆囊肝总管瘘5例,胆总管十二直肠瘘2例。开腹手术处理43例(89.6%),腹腔镜下处理5例(10.4%)。所有患者康复出院,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钡餐、CT、PTC和ERCP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手术原则为解除病因、通畅引流、闭合瘘口;腹腔镜下处理胆内瘘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管引流与非引流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作用。方法 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7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例,手术范围包括远端半胃、胆总管、胰头、十二指肠整块切除;消化道重建采用胰空肠端侧吻合或胰管空肠粘膜端侧吻合,76例中45例胰管内安置外引流,31例未安置胰管引流。结果 胰管外引流45例中,1例(2.2%)发生胰瘘,而31例未安置胰管外引流病例中7例(22.6%)发生胰瘘,胰管外引流组术后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胰管非引流线(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肠吻合时胰管内安置外引流能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善得定在创伤后胰外瘘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善得定在创伤后胰外瘘治疗中的作用杨道贵孙瑞利侯守玺胰外瘘是胰腺损伤手术治疗后一个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14%~30%,有报道高达50%。自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善得定加全肠外营养治疗6例创伤后胰外瘘,取得满意结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肢体动静脉瘘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先天性肢体动静脉瘘45例手术治疗体会。治疗 采用瘘管地扎和管病切院,瘘管结扎、病变切除和血流重建,分期分段瘘管结扎3种手术方法处理先天性肢体动静脉瘘。其中上肢13例,下肢32例。结果 除4例失访外,其科41例平均随访5.7年。疗效良好者17例(41.5%);好转16例(39%)。总有效率达80.5%。结论 选择性动脉造影是诊断和治疗先天性动静脉瘘的重要依据。瘘管结扎和病变发除是手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胃肠手术后并发肠外瘘2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了21例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 发生高位肠瘘8例,低位肠瘘13例;高流量肠瘘9例,低流量肠瘘12 例。非手术治疗4例,治愈4例;手术17例 ,治愈14例,死亡3例。结果提示采用控制感染、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等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降低肠外瘘患者的病死率,手术是治疗非手术疗法不能治愈肠外瘘的最后选择,把握手术指征和时机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48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我科1975年~1994年9月1000例肝胆管结石手术病例中采用肝叶、段切除482例的治疗经验与体会。该482例中63%曾经历过1~5次手术,其中21.6%为不同类型的胆肠吻合。肝切除术式;左外叶切除321例(66.6%);左半肝切除80,例(16.6%);右半肝切除19例(3.9%),左前或右后叶切除39例(8.1%);肝方叶切除作为附加手术20例(4.1%)。手术并发症49例(10.2%),包括胆瘘、断面及膈下感染,胆道出血等。死亡9例(1.9%),410例(85.1%)病例获平均13.5年随访,优良率88%。作者基于病因学及病理基础讨论了治疗要点,强调:①必须根据临床病理类型及病因学决定术式;②肝叶、段切除是治疗原则中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胃切除术后复发性溃疡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64~1992年间,我院手术治疗胃切除术后复发溃疡65例。原发溃疡为十二指肠溃疡者占94.6%。本组中有严重并发症36例(55.4%),其中大出血15例(25.9%),急性穿孔12例(18.5%),梗阻7例(10.8%),胃空肠结肠瘘2例(3.1%)。复发溃疡的发病原因:胃切除不足28例(43.1%),胃窦残留9例(13.9%),输入袢过长2例(3.1%),胃素瘤5例(7.7%),间置空肠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10年间91例克罗恩病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1例患者共进行120例次肠切除肠吻合术,其中有14例(11.7%)发生吻合口瘘。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机(急诊或择期手术)、吻合方式(侧侧吻合或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吻合方法(吻合器或手工缝合)和手术时间(3h以上或不足3h)是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手术(OR=3.891,95%C1:1.332~13.692)、端侧吻合或端端吻合(OR=3.236,95%CI:1.165~11.950)和手工缝合(OR=5.715,95%CI:1.454~17.328)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克罗恩病行肠切除时应避免急诊手术,采用侧侧吻合和应用吻合器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单纯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总结近年来单纯胆囊切主中损伤肝外胆管13例,类型:横断伤5例(38.5%),误扎3例(23.1%),胆瘘5例(38.5%)。损伤的原因, 观因素是主要的。治疗上,横断伤病人,术中发现立即端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术后发现的,原则上行胆肠Roux-Y吻合,胆瘘病人术中发现的应立即修复,术后发现的应2-4天内积极地再闪手术,在充分引流的同时,急取一期修复,。对于误扎患者,拆除结扎线无胆汁渗漏,胆管未  相似文献   

20.
小肠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肠外瘘(enteroeutaneousfistula)一直是外科治疗中的难题,通常为手术后的并发症(75%-85%),也可由创伤、放射性肠炎、肿瘤、Crohn病等导致。跟以往相比目前肠外瘘的发病率并未降低,自愈率不到25%,死亡率为5%-20%。小肠瘘(small bowel fistula)是最常见的肠外瘘,占肠外瘘总数的75%以上,跟其他肠外瘘相比,小肠瘘的死亡率更高。小肠瘘的死亡原因主要是腹腔内感染和严重的伤口感染。现结合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对小肠瘘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