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肝支持治疗戊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戊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血浆置换(PE)、血浆灌流(PP)及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方法治疗戊型肝炎病人39例,评价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清蛋白(ALB)、胆固醇(CHOL)、胆汁酸(TBA)、尿素氮(BUN)、肌酐(Cr)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结果 ALSS可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ALB、PTA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血清TBIL、TBA水平降低(t=2.61~10.11,P<0.01),而对肾功能影响不大.PE、HP+HD和PP治疗对血清TBIL降低无明显影响.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老年组低于非老年组(χ2=1.97,P<0.05).结论 ALSS可显著改善戊型肝炎病人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治愈率,减少重症肝炎的发生率,特别是对老年戊型肝炎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乙型重型肝炎,观察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探索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作用机制,从代谢水平、分子水平为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探寻重要依据。方法应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本院乙型重型肝炎44例,随机对照组44例。检测入院时、4周、12周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乙肝核酸(HBV-DNA)载量;乙肝两对半(HBV-M)。结果四周后及12周后肝功能指标的好转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HBV-DNA载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或转阴;HBV-M中e抗原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经过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乙型重型肝炎,其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HBV-DNA载量明显下降或转阴;HBV-M中e抗原转阴率较高。因此,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是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安全、有效的措施。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优点,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乙型重型肝炎,观察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探索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作用机制,从代谢水平、分子水平为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探寻重要依据。方法应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本院乙型重型肝炎44例,随机对照组44例。检测入院时、4周、12周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乙肝核酸(HBV-DNA)载量;乙肝两对半(HBV-M)。结果四周后及12周后肝功能指标的好转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HBV-DNA载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或转阴;HBV-M中e抗原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经过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乙型重型肝炎,其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HBV-DNA载量明显下降或转阴;HBV-M中e抗原转阴率较高。因此,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是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安全、有效的措施。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优点,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PA)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时机、可行性。方法将8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均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LSS治疗,并及时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有关实验室检查。对照组只给内科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TBil、EhT、PTA、NH,改善明显(P〈0.01),治愈好转率明显提高。联合治疗组较单用血浆置换疗效好,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显著改善肝功能,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基酶(AST) 、丙氨酸转氨基酶(ALT) 、γ-谷氨酰转肽酶(GGT) 、胆碱酯酶(CHE) 、白蛋白(ALB) 及前白蛋白(PA)6 项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对肝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88 例各种肝病患者和125 例健康人血清中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时AST 、ALT 、GGT 均显著增高,ALB 、PA 均显著降低;慢性肝炎时ALB 、PA 、CHE 均显著降低;肝硬化时AST 、GGT 均显著升高,ALB 、PA 、CHE 均显著降低;重型肝炎时AST 、ALT 、GGT 均显著增高,ALB 、PA 、CHE 均显著降低.结论:对急性肝炎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为AST 、ALT 、GGT 、ALB 和PA; 对慢性肝炎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为ALB 、PA 和CHE; 对肝硬化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为AST 、GGT 、ALB 、PA 和CHE;6 项指标对重型肝炎诊断意义均较大.  相似文献   

6.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进一步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不同治疗方式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 ,并研究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使用代血浆的最佳比例。方法 对 5 8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ALSS治疗 ,并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PTA等。比较重型肝炎应用ALSS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ALSS治疗后 ,两组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 ,PTA明显提高 ,治疗前后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使用代血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由 2 5 4 %降至 17 1%(P<0 0 5 )。结论 ALSS治疗重型肝炎 ,采用部分血浆置换方法疗效可靠 ,并可提高治疗安全性 ,降低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6项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对肝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肝病患者300例,按照6项肝功能指标进行分组,对比分析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急性肝炎患者AST、ALT和GGT相比于对照组均出现显著升高,ALB和PA均显著降低,慢性肝炎患者CHE、ALB和PA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降低,重型肝炎患者AST、ALT和GGT相比于对照组显著升高,而CHE、ALB和PA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AST、GGT相比于对照组显著升高,CHE、ALB和PA显著降低,以上内容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项指标对不同肝病患者能够进行有效检测,在肝病患者临床检验中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重型肝炎患者胆红素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该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45例,均给予胆红素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治疗61例次.收集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清蛋白(ALB)],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常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电解质[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钙离子(Ca2+)],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Cr)].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变化(乏力、食欲缺乏、腹胀等),以及观察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Wileoxon秩和检验.结果 胆红素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ALT、AST、TBIL均下降(P<0.01),CHE升高(P<0.01),ALB下降(P<0.01);PTA上升(P<0.05),INR下降(P<0.01);WBC、HGB、PLT下降(P<0.05).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9例(31.1%),经一般对症处理后,上述不良反应均恢复正常,治疗耐受性良好,对人工肝治疗没有影响.结论 胆红素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可显著改善肝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观察大剂量血浆联合人血白蛋白针治疗重型肝炎[1]与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两组均采用类似的内科基础治疗[2],联合组为大剂量血浆联合人血白蛋白针,对照组采用血浆置换[3].结果:两组肝功能均明显改善:ALT、AST、TBiL、GGT、ALP等均明显下降,凝血常规:PT下降(恢复正常)与PTA升高(恢复正常)均差别不大.结论:大剂量血浆置换联合人血白蛋白针与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死亡率,且前者在住院费用上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重型肝炎病情监测、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7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2周后血清ALB、PA、ChE及PTA变化.结果 存活组随着病程进展,血清PA、ChE值逐渐升高(P<0.05);ALB及PT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随着病程进展,PA、ChE及PTA逐渐下降(P<0.05);AL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ALB、PA、ChE及PTA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型肝炎的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方面,PA、ChE价值最高,PTA次之,且均高于ALB.  相似文献   

11.
周恩如  涂晓燕  游山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20-1922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血浆灌流PA)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时血浆置换PE、血浆灌流PA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选择重型肝炎90例,治疗组46例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对照组44例不用人工肝治疗。结果:治疗组生存率(67.39%)与对照组生存率(47.73%)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药物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和做好观察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即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6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188例次ALSS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等生化指标的变化、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ALSS治疗后,全部病例均精神好转,乏力、腹胀减轻,食欲改善,尿量增加,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均有改善:TBIL、DBIL、ALT、AST等明显降低,尤以TBIL、DBIL下降明显,ALB、PA明显提高;肾功异常者BUN、C,下降较肾功正常者明显。结论ALSS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宜抓住时机,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的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50例(4组)不同肝病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PA、TBA、CHE、ALB、TBIL、ALT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肝病患者的PA、CH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T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PA、CHE逐渐下降,TBA逐渐升高。各组肝病患者的PA、CHE和TBA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同组的ALB、TBIL、ALT的阳性率。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A、CHE和TBA对各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早期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8项生化指标在常见肝病中的诊断意义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元英  胡雪飞 《四川医学》2007,28(9):982-983
目的探讨TBA、ALP、5′-NT、AFU、ADA、CHE、γ-GT、PA 8项指标在肝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85例各种肝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和50例正常人血清中8项生化指标和常规肝功能项目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急性肝炎中TBA、5′-NT、ADA、AFU、γ-GT、ALP均显著增高。慢性肝炎时γ-GT、TBA均显著升高。肝硬化时TBA、ADA、AFU、γ-GT、ALP均升高。肝癌时TBA、ADA、5′-NT、AFU、γ-GT均升高,各种肝病中PA和CHE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在急性肝炎中AFU、ADA、TBA有较高诊断价值;慢性肝炎中γ-GT、TBA有较高诊断价值;肝硬化时TBA、CHE、PA、ADA有较高诊断价值;肝癌时5′-NT、AFU和γ-GT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天津塘沽传染病医院31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均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变化、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PE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中毒症状明显改善,TB、 ALT、PTA、NH3下降明显(P<0.01),Ca降低(P<0.05),肾功能(BUN、Cr)、电解质(K、Na)、ALB、无显著变化.31例患者总死亡率为45.16%,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P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联合内科基础治疗既可以改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状态,维持内环境稳定,又可以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是一种值得更深入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黎仕斌  梁福攸  贾柳萍  邱翠竹 《广东医学》2005,26(12):1704-1706
目的探讨序贯应用血浆置换 血浆吸附的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血浆置换 血浆吸附的ALSS治疗2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共46例次,并同时选择常规治疗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每次ALSS治疗前后检测生化和免疫指标。结果每次ALSS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肝功能、CHE、TNF-α明显改善;临床治疗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序贯应用血浆置换 血浆吸附的ALSS是辅助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孙涛 《中外医疗》2010,29(9):86-86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基础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PE)对39例不同时期的重型肝炎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ALSS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降低肝功能指标。结论ALSS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尤其适宜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并给予内科综合及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2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TB(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ALB(白蛋白)及HBV-DNA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功、PTA及提高治疗有效率、HBV-DNA阴转率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恩替卡韦在血浆置换等的治疗基础上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重症肝炎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疗法对重症肝炎预后及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尿素氮(BUN)、电解质(K 、Na 、Cl-)等影响。方法PE组在综合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PE疗法。常规消毒后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留置双腔导管固定,建立血液通路。PE每次交换同型血浆2500~3000ml。每例治疗1~4(2.6±1.4)次。结果PE组82例,存活57例,存活率69.51%;对照组82例,存活33例,存活率40.24%;PE组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E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SB)、血氨(NH3)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ALB)、PT、PTA明显上升(P<0.01)。PE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5、30d比较,SB、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下降,ALB、PTA明显上升(P<0.01)。而血清电解质(K 、Na 、Cl-)、BUN等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E疗法可提高重症肝炎患者的存活率,降低SB,提高ALB及PTA,从而为重肝患者肝细胞再生和肝移植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浆胆碱酯酶(CHE)、清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病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162例不同临床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CHE,同时分别采用终点法和比浊法测定ALB及PTA。结果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组血浆CHE、ALB、PTA水平依次降低,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随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各项指标均逐渐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各组CHE活力较PTA、ALB下降的百分率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CHE、ALB及PTA彼此间相关系数为0.695~0.811(P<0.001),呈正相关。结论血浆CHE活力较ALB、PTA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和储备能力。监测CHE、ALB和PTA,对临床病情的判断及估计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